Story Protocol 是区块链技术在内容创作和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

作者:Beosin

封面:Story Protocol

在数字化时代,内容创作和 IP 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版权保护机制难以应对互联网环境下内容快速传播和复制的特点,创作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兴起在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与成本的同时,也导致了更多颇具争议的知识产权纠纷。

针对这一难题,Story Protocol 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对 IP 的自动化管理和权益分配,以保障创作者的利益。作为 Story Protocol 的生态安全服务提供商,Beosin 此前已完成 Cult World 等生态项目的审计。本文 Beosin 将为大家详细分析 Story Protocol 的技术要点。

Story Protocol 与可编程 IP

项目架构解析

Story Protocol 是一条专注内容创作和 IP 管理的 Layer1,旨在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全新的创作激励和版权保护机制。该项目通过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执行,为内容创作、版权登记、授权许可和收益分配等环节提供了透明、高效的解决方案。

从技术架构来看,Story Protocol 分为可编程 IP 层、智能合约层和应用层。可编程 IP 层是 Story Protocol 的核心,用于处理各类 IP 资产的业务逻辑;智能合约层包含各种智能合约,用于执行平台及应用的核心功能;应用层则为用户提供其生态应用。

Story Protocol 的执行层和共识层相较于其它区块链有些许不同:

(1)EVM 执行层:Story Protocol 的执行层采用与以太坊相同的虚拟机——EVM(Ethereum Virtual Machine),确保 Story Protocol 支持现有的以太坊工具链、智能合约和生态系统,使开发者能够直接移植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到 Story Protocol。

(2)共识层:该层主要负责区块链的共识机制,Story Protocol 采用 CometBFT 作为共识算法。CometBFT 是基于 Tendermint 的一种共识协议,能够提供快速的交易确认和拜占庭容错功能(BFT)。在 Story Protocol 中,执行客户端 Geth 通过 Engine ABI 将 EVM 区块中继到共识客户端,使用 ABCI++ 适配器使 EVM 状态与 CometBFT 状态兼容。

这种架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交易的确认速度以及网络的可拓展性。

可编程 IP

可编程 IP 是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对 IP 的自动化管理和交易。类比 DeFi,DeFi 项目可通过智能合约和标准化代币格式(如 ERC20,ERC721)对各种金融业务进行组合,可编程 IP 也可通过智能合约对各种 IP 的使用、授权、分成等进行程序化设置,实现 IP 创作的自由组合与合理的收益分配。

Story Protocol 的可编程 IP 层包含四个板块,分别是 IP Asset、Module、Registry 和 Access Controller:

https://docs.story.foundation/docs/overview
  1. IP Asset 与 IP Account

IP Asset 是 Story Protocol 的基础可编程 IP 元数据。每个 IP Asset 都是一个链上 ERC-721 NFT。如果创作者的 IP 是链下的,只需先铸造一个 ERC-721 NFT 来代表该 IP,然后将其注册为 IP Asset。

当一个 IP Asset 在在 Story Protocol 上注册后,与其关联的 IP Account 也会被部署在 Story Protocol 上。IP Account 是 Story Protocol 上可编程 IP 的核心,每个 IP Account 都是一个 ERC-6551(Token Bound Account)代币,用于控制与 Story Module 交互的权限或存储 IP 的相关数据,包括元数据和相关资产的所有权详细信息,例如从该 IP 创建的许可证代币或版税代币。

  1. Module

Story Protocol 为可编程 IP 提供了以下重要的 Module:Licensing Module、Royalty Module、Dispute Module 和 Grouping Module。用户可通过这些模块管理某一 IP 的版权费和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

以 Licensing Module 为例,当 IP Asset 创建后,IP 所有者可以授权他人使用其 IP。这可以通过 Licensing Module 创建一个 license token 实现,该 token 以 ERC-721 NFT 的形式存在,而购买 license token 的用户可以使用该 IP Asset 进行二次创作或衍生创作。

铸造 license token: https://github.com/storyprotocol/protocol-core-v1/blob/main/contracts/LicenseToken.sol
  1. Registry

Registry 用于存储 IP Asset 和 Module 之间的关系数据,Registry 分为 IP Asset Registry、Group IP Asset Registry、Module Registry 和 License Registry。

  1. Access Controller

Access Controller 用于管理用户对 Module 和 IP Account 的使用权限。当用户调用某一 Module 的功能时,Access Controller 会验证其权限,以确保合法访问。

https://docs.story.foundation/docs/access-controller

以下是 Access Controller 的权限表示例:

Controller 的存在进一步提升了 Story Protocol 在运行可编程 IP 资产的安全性,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灵活的权限管理方式。

Story Protocol 的未来挑战

当前 Story Protocol 具有诸多优势,且备受市场关注,但在实际运作中仍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安全层面的挑战,包括区块链的安全性、生态项目的安全性、用户的 IP 资产的安全性等一系列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次是监管方面的挑战,如何在现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框架下实现区块链版权管理的合规性仍需时间进行探索。

安全方面,Beosin 已完成 Story Protocol 生态中 Cult World 等生态项目的安全审计。审计内容涵盖智能合约代码的安全性、 业务实现逻辑的正确性、合约代码 gas 优化、潜在漏洞的发现和漏洞修复等多个方面,助力 Story Protocol 生态的安全发展。

总结

Story Protocol 是区块链技术在内容创作和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应用,它为数字内容产业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尝试解决当前 AIGC 浪潮下内容创作者的诸多痛点。随着数字内容产业的不断发展,Story Protocol 有望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好的版权保护和收益机制,为全球创作者和用户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协作和创新的数字内容生态系统。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