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了钱还能翻盘,丢了朋友就真的难补了。

作者:刘红林律师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

封面:Photo by Viktor Forgacs on Unsplash

在币圈待久了,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每个人都在找 “财富密码”,但真要是自己找到了点门道,第一反应还不是闷声发财,而是想起身边的亲朋好友,想着 “这波咱得一起冲”。

这两天遇上一个真实的事情,非常典型。

A 是币圈的老玩家,项目进得早、胆子也大。前几年靠几个运气不错的项目,赚了一些,人也变得格外自信,觉得自己多少有点 “眼光”。有天他在朋友聚会上聊起一个新项目,说自己已经重仓了,号称 “稳赚不赔”。B 听了觉得不错,回去就微信问他:“那个你说的项目,是啥?”A 说:“你冲吧,我冲得比你狠,我拿了 10 万 U,你要亏钱了我补你。”

后面不出意外的就发生意外了。项目上线没多久价格崩了,B 亏了 7 万美金。他先是找 A 说:“你不是说不行你补吗?”A 一听就炸了,说那是聊天气氛烘托到那个地步了、自己只是随口一说,哪能当真?B 立马翻聊天记录截图,还真找到了那句 “我补你”,然后 B 就威胁对方说如果不赔钱就去派出所报警。

当时 A 吓得够呛,直接来找我们咨询,“我这算犯法吗?” 我说,从聊天记录看,存在一定的 “出于信任作出投资决定” 的逻辑,虽然你没从中拿钱,但你确实诱导对方投资了。如果项目本身存在违法问题,比如非法集资或者资金盘,那你很可能就属于帮助信息传播甚至协助推广。换句话说,这事不是你有没有赚钱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让别人因为你说了什么而亏钱——而且有证据。

这种情况其实在币圈并不少见。项目方有时候本身就模糊不清,你压根不知道是谁在背后运作,只是看到白皮书写得洋洋洒洒,官网做得像模像样,然后有点小钱进去了。亏了你自己心里认,拉上朋友一起,那可真是连夜造孽。

说到底,币圈里的项目,风险大到连专业机构都不敢随便打保票。你一个普通玩家,凭什么敢给朋友承诺 “我赔你”?你赔得起吗?你赔得了几个人?最怕的是你一句话,说得潇洒,对方却当真了。

很多人可能还会说,“那我没拿钱啊,我纯推荐的,顶多也就是聊聊天。” 但问题在于,法律不看你有没有赚钱,只看你有没有诱导。你在群里发项目链接、转发币价、鼓动大家买,这些行为组合起来,就可能构成 “推广”。更不用说有些项目还会给你返佣、空投、早鸟份额,那就直接是协助销售了。

我还见过一个项目,项目方跑路之后,维权群里大家找不到负责人,就开始翻以前的聊天记录,谁当初最活跃、谁说得最带劲,谁就是 “带头忽悠” 的对象。有一个朋友只是帮朋友转发了一次项目介绍,最后都被维权群里的人喷得狗血淋头,个人信息还被发到网上,不断的接到骚扰电话。你说他冤不冤?冤啊,但币圈就是这样,项目没了、钱没了,人们总得抓点什么。这个 “抓” 的对象,往往就是你——那个带头喊单的朋友。

很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在币圈,一旦涉及钱,就没有 “朋友” 这两个字。只有 “谁把我带进来的,谁得负责” 的心态。尤其当你说的是 “朋友话术”,那后果更严重。因为对方对你是信任,而不是交易。当信任被用来做决策支撑,那你就是这次失败投资的 “关键触发点”。

想想看,你能接受一个朋友因为一次聊天,就认定你要对他亏的钱负责吗?你能接受他拿着聊天记录去派出所举报你吗?你能接受你只是出于热情分享,结果被定性为诈骗共犯吗?

如果这些你都接受不了,那你现在就要把一个观念刻进脑子里:

不要带朋友炒币。

别说什么 “我觉得这个不错”“你也来试试”“稳赚的项目”,这些话都太重了,重到你压根负不起这个责任。

如果你实在想分享,那请你先做好三件事:

第一,把所有关于 “我赔你”“我也投了”“稳赚” 这类表达统统从你的嘴里和微信里剔除掉;

第二,明确告诉朋友这个项目你只是关注,不构成任何推荐,更不是投资建议;

第三,如果你有拿返佣或者其他收益,请务必提前披露,让对方知道你和项目的利益关系。

币圈很大,但友情很小。赔了钱还能翻盘,丢了朋友就真的难补了。

写到这儿,想起前两天还碰到一个老朋友,说起当年一起进币圈的时候,互相拉着进了好几个项目,也确实有赚有亏。那哥们说:“其实我现在就想一个人玩,别人赚钱是他们的事,亏钱我自己扛,至少不内耗。”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