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找到了 Web3 的立足點,我相信它就是未來十年最值得期待的。
作者: Yuki,太和研究員
出品:Ti Capital
原用標題: Ti Capital Insights|淺議 Web 3.0 必備元素
封面: 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未知” 會讓人感到興奮。
Web3 的全貌究竟如何,我並不能給出言之鑿鑿的結論,畢竟人的認知都是片面且有限的,但正是這種” 未知 “才會充滿無限可能。在一切顛覆式的創新面前,保持學習、敢於嘗試就是最正確的事情。
當下,我們不得不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成為 Web3 用戶,用真金白銀體驗各種 Web3 產品,即便其中很多產品並不 Web3。將 Web2 中成熟的項目直接搬運至鏈上無法真正滿足用戶對於 Web3 的使用需求,而真正能讓我們跳出互聯網時代的一定是 Web3 發展必需的原生要素:組織形式、基礎設施、控制權等。
也就是說,Web3 在組織形式、基礎設施、控制權上一定會跳出 Web2 時代,有更多深遠的發展,而這些方面也恰好是能夠與現實世界產生真正關係的連接點。聚焦於此,我們或許可以探索出更多符合 Web3 精神的應用。
一、關於組織形式:以 DAO 為代表
人們希望顛覆 Web2 的公司集中式治理結構,所以產生了 DAO ,一種基於某種共識成立的去中心化組織。DAO 沒有實際控制人,掌權的是每一位擁有投票權的 DAO 成員,所以 DAO 的發展也是十分不確定的,畢竟成員們可以來去自如。
我們都明白,雖然更大的自由意味著更多活力和可能性,但同時也意味著鬆散、不穩定。ConstitutionDAO 作為 DAO 的元老級代表,因為 “眾籌購買憲法手稿” 這樣極具民主獨立的共識而成立,但在購買行動失敗、發起人退出以後,整個 DAO 失去了未來的方向。僅依靠社區中的少數成員也難以推動凝聚力喪失的 DAO 前進。而 CultDAO 作為第二個掀起行業浪潮的 DAO,主打 “共同投資共同致富” 的美好概念,但作出的成績也乏善可陳。
所以說到底,DAO 雖然為 Web3 提供了新的組織形式,但是它的問題與潛力一樣大。因為沒有完善的操作系統,DAO 就無法有效率地推動個體協作前進,最終的結局只能淪為烏合之眾。
可以把 DAO 的操作系統理解成計算機系統,不同的域對應解決不同的事情,那麼這些域(可組合的構建模塊)也可以按照 DAO 的不同需求進行自由組合。
不論 DAO 的操作系統由多少域構成,其終極目標只有一個:將眾多獨立個體團結在一起有效率地協作。所以我認為幫助 DAO 更有序運作的工具將是 DAO 興起必不可少的條件。可以是 Clony、Aragon、這類一站式成立、運營 DAO 的工具,也可以是 Syndicate 這類專注於服務投資 DAO 的工具,也可以是 Utopia 這類專注於 DAO 某個細分需求(財務)的管理工具。
而就 DAO 本身而言,PartyDAO 是我目前最為欣賞的優秀代表,從它的誕生到運作到已取得的成績,每一步都是 DAO 最理想的樣子。
PartyDAO 源於 Mirror 創始人 Denis Nazarov 在推特上的一篇推文。他在推文中提出了 PartyBid 的雛形:一個可以自動成立 DAO 來競拍 NFT 的去中心化平台。這個有趣的想法吸引來了志同道合的人,產品經理、碼農、設計師等等,他們在強烈的共識之下把 PartyBid 做了出來,並且擴大了 PartyDAO 的規模。這個產品是 PartyDAO 目前為止最厲害的成果,也是最符合 DAO 精神的產品之一。
基於 PartyBid 和 PartyDAO,我可以找到 DAO 的一些重要特點:
- DAO 的存在是基於群體的共識,而非某特定個體的意志,DAO 由每一個使用者組成。
- DAO 的運行動作完全交由智能合約來完成,完全去中心化,無人為乾預。
- DAO 以及 DAO 的任何成果都不屬於任何個體,權利和利益都由集體共有(投票權、決策權等)。
也正因此,DAO 才是 Web3 時代最突出的組織形式,它既可以讓 “共同協作” 與 “創造力” 發揮到極致,也可以讓群體擺脫獨權個體的控制。
二、關於基礎設施:圍繞數據做的一切
一直以來,Web2 的巨頭們都長期掌握著用戶數據的所有權與使用權,而創造數據的用戶本身卻被迫與數據價值隔開。這是不對的,所以 Web3 要糾正這種錯誤。於是你可以把 Web3 簡單地當作是圍繞數據進行活動的全新時代,分別從數據的存儲、計算、處理、通信等方面展開。
根據 Messari 發布的 《Web3 基礎設施 Q2'22 收入報告》,儘管在熊市期間加密市場的總體估值下降了 76%,但 Web3 基礎設施收入僅下降了 10%,這表明大家對於這些協議服務的需求仍舊強勁。另一個重要的觀點是,Web3 基礎設施協議正在通過為整個 Web3 生態系統內外提供有用的服務來產生穩定的收入,服務範圍從存儲到計算再到無線數據傳輸。“穩定” 兩個字很重要,這意味著它們的存在不是曇花一現,而是基於真正的需求。
就存儲而言,在經歷過 cloud flare 崩潰而導致眾多應用無法使用的窘境以後,我相信去中心化存儲存在的必要性已經無需多言。目前 Filcoin 仍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但 Arweave 和 Storij 正在緊追不捨。Filcoin Q2 收入 570 萬美金,較 Q1 增長 118%,活躍存儲交易環比增長 128%,網絡存儲容量環比增長 7%,這些數據都與其他存儲項目拉開了不小的差距。
而 Arweave 正在迎來數據存儲量的爆發式增長,可以看到它正在努力構建自己的生態,寄希望於找到下一個 Bundlr。
再來說計算,只要有數據就離不開計算。但為什麼我們更需要去中心化計算協議?因為更便宜。當下主流的去中心化協議如 Livepeer、Render 和 Akash 等都在採用 Airbnb 模式,供應商就可以租用閒置的 CPU 和 GPU 算力以賺取費用。由於該協議能夠聚合各種來源的算力供應,因此這些去中心化協議通常能夠提供比中心化供應商更好的價格。
具體以 Livepeer 為例,作為以太坊生態中的一個可擴展的去中心化視頻轉碼平台,它在提高視頻流可靠性的同時又能將相關成本降低 50 倍。而我們使用亞馬遜雲服務的媒體服務器完成視頻轉碼,每月費用則高達 4500 美元。不論你是開發者還是用戶,抑或是傳媒,都可以通過 Livepeer 以更低的代價獲得自己想要的服務。
2021 年 Livepeer 產生了 34 萬美元的協議費用收入,2022 年上半年共計收入 22 萬美金,發展迅猛。而 Akash 在 2022 年 Q1 的收入也達到歷史新高的 2 萬美金。所以,它們的未來也值得期待。
數據處理方面,Web3 同樣需要更大限度的自由與更高效的方式。The Graph 就是這個領域最引人矚目的項目之一。Vitalik Buterin 曾在 《擴展 Rollups 的分步路線圖》文中明確提出:像 The Graph 這樣的協議可以創建激勵市場,其中的客戶端向服務器支付費用,從而獲取歷史數據和證明其正確性的默克爾證明。
Messari 的報告顯示 The Graph 在今年 Q2 的收入是 Q1 的 10 倍,這意味著作為 Web3 基礎設施中的佼佼者,The Graph 正在被各種數據聚合器、DAO 等越來越廣泛使用。
而在它新的路線圖中,不難發現,The Graph 還在為提高索引速度而努力。StreamingFast 加入後為 The Graph 帶來了 Firehose,一種從區塊鏈中攝取數據的高性能方法。與 StreamingFast 合作過的 Pancakeswap 官方曾表示,一個需要數週時間才能同步的複雜 Subgraph 通過 Firhose 技術處理後,同步時間僅需六小時。這意味著 The Graph 將成為從區塊鏈獲取數據的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
與 Web2 集中式服務不同,The Graph 的開源數據具備可組合性,允許開發人員在全球生態系統中構建可組合數據。這才是真正的 Web 3,才是符合大家期待的 Web 3。
在數據通信層,Helium 已經是大量真實的人和公司每天都在使用的產品,並且它正在努力開發 5G 網絡。雖然 Q2 的收入只有 4.2 萬美元,但仍比與上一季度增長了 56%,這意味著 Helium 通過網絡傳輸的數據量處於上升階段。或許 Helium 看起來很像傳統互聯網企業、不那麼完美,但你無法否認這的確是正確的 Web3 用例,也是 Web3 一直在謀求的 “價值體現”。
三、控制權:財產與數據的自擁有
近日,有兩類社會新聞引發了廣泛討論。一是傳聞中的大規模數據洩漏事故,二是某地區村鎮商業銀行發生擠兌。這兩件事情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就是在 Web2 時代,我們被剝奪了很多權利。數據洩漏是因為用戶可以創造數據,但卻沒有所造數據的自擁有權,而銀行擠兌則是因為用戶把資產放在銀行時就失去了資產的自擁有權。
Web3 時代要做的就是將控制權徹底還給用戶,從資產到數據,完全由用戶自擁有。
比特幣的出現標誌著用戶實現資產的自擁有,在此基礎上,出現了 DeFi 浪潮。人們不再擔心擠兌,也不再擔心資產被第三方挪用,鏈上的公開透明賦予用戶更深刻的資產擁有權和使用權。
那麼數據的自擁有意味著什麼?在我看來,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用戶可以決定數據怎麼用、在哪兒用,二是用戶可以享受自有數據帶來的價值。當用戶可以自行決定如何使用數據時,他也就擁有了數據的隱私權;當用戶可以享受數據帶來的價值時,他也就有了更大的動力創造優質數據。
而談到數據自擁有這個問題,就一定不能忽略 CeramicNetwork。這或許是目前為止最令人興奮的 Web3 創造之一。
作為對其他構建在 IPFS 上的存儲技術的補充,Ceramic 想要打破 Web2 的數據孤島,只需憑藉 Ceramic DID 就能解鎖不同 DAPP 中的數據,而通過獨創的 “Stream” 數據流機制則能夠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實現動態數據存儲。
Ceramic 的數據可組合性完全是為 Web3 的應用而生的,DAPPs 可以很容易地調用存儲在不同模型中的數據並對其進行個性化組合。當數據模型的生態系統不斷完善、擴展,那麼幾乎所有的 DAPP 都能在 Ceramic 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模型。作為用戶而言,Ceramic 更像是一個一站式數據管理器,在授權以後,用戶就不再需要一個個輸入賬號密碼,不同 DAPP 的數據也可以自由互通。
試想一下,我在推特上發了一個動態,幾乎同時,這條動態也出現在了我希望它出現的微博、ins、微信朋友圈上,那不是很 cool?
現在,我們還不能確定 Web3 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是只要找到了 Web3 的立足點,我相信它就是未來十年最值得期待的,而一切的收穫都需要耐心的等待。
Reference:
- https://www.theblockbeats.info/news/27852
- https://thegraph.com/blog/substreams-parallel-processing
- https://messari.io/article/web3-infrastructure-q2-22-revenue-report
-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2630
- https://messari.io/article/state-of-livepeer-q2-2022
- https://www.odaily.news/post/5179858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