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collection 大獲成功之後,我們究竟在走向哪裡?
作者:空島,Parallel Ventures 投資經理
封面: Photo by visuals on Unsplash
原用標題: NFT 作為社交協作層
Crypto 作為一種社區建構機制
Crypto 一個隱秘的事實在於,它最強大的武器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從無到有,自下而上構建一個緊密連接的社區的能力。這裡 “社區” 的含義,並不是說在通訊工具上建一個群組就成了一個社區,甚至社區都不需要群這種形式,社區的最終內核應該人對某些價值/效用/物品的共同承認,而讓人最快產生 “共識” 的方法就是讓他們 Skin in the game。
Skin in the game 簡單講就是要讓人們利益相關,要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如果失敗會有切膚之痛,這時人們才會真正的關心與參與。直白來講,Crypto 這種強大的社區構建的能力,來自於價格。拿比特幣舉例子,比特幣是最極端的 “社區驅動” 的例子,中本聰只是做了 “啟蒙”,提出了原型,後面甚至直接遁世隱形。但是比特幣作為一個無主的系統最終卻存活了下來,靠的就是比特幣社區持續的堅持與佈道,因為這些人除了對比特幣所代表的價值觀的認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 skin in the game,真金白銀投入進去了。我的意思不是在講,因為投入了真金白銀,所以他們只是因為害怕虧錢所以才去佈道,恰恰相反,我相信金錢不會玷污這種信仰的真誠,而是會加強,投入真金白銀和真誠的信仰是能夠相互加強的。
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樣的體會,如果你對一個東西有偏見,那麼就少量買入一些,你就會發現你的偏見神奇的消失了,金錢是人腦的毒藥,他會讓你不知不覺的改變。你會發現你的判斷沒那麼客觀,只是因為之前沒你的份而已。
NFT 是對 Crypto 社區建構的補充
我們把視角轉到我們的當紅主角 NFT。我相信推使 NFT 走向主流的力量和比特幣走向主流的是同一種力量——利益攸關的社區與反身性的驅動力。第一點我們在上面已經討論過,因為買了 NFT,skin in the game,有了參與推動的動力。第二點,NFT 的基本面就是人對這個 NFT 的擁有欲,價格對人的判斷的影響是真實且堅硬的,同一張圖片,便宜的時候都懶得右鍵複製,等買不起了就看著就順眼多了。價格越高人們越想擁有,人們越想擁有價格也越高。
最近幾個所謂的 “藍籌”,從 Azuki 開始包括 moonbrids 開始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初始價格定高反而是一種優勢。
NFT 與它的同質化前輩相比,是對社區建構工具的進一步補充。NFT 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它引入了更感性的成分,引入了文化屬性。人是一種情感動物,比起數字,圖像更能調動人的情感,也更容易理解。人很容易喜歡上炫酷的猴子,不太可能喜歡上冰冷冷的數字與飄渺的價值觀,所以更容易出圈。再者,從流動性角度看,NFT 因為非同質化的原因,進入容易的但是退出難。因為上述的兩條原因,NFT 擁有著更低的認知門檻和更高的用戶粘性,這意味著更強健的社區。
我們再用同樣的社區建構的角度分析一下 Defi,Defi 的問題在於,它吸引的參與者都是利潤最大主義者,Defi 用戶考量的是理性的利潤。Defi 歸根揭底是一種工具,而工具很難獲得信仰者,也就很難有信仰溢價。雖然在 Defi summer 中像 YFI 一度形成了某種 cult 的氣氛,但是這種 “宗教” 也更多的是圍繞 AC 本人建立起來的,AC 退出,神性冷卻,YFI 就又變成一種單純的聚合收益的工具了。在我看來 Defi 想要在價格上想要重新復興,不能只靠單純的預期,必須要考慮認真設計價值捕獲的問題,產品有市場沒有價值捕獲機制,仍然不值得投資,當然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不在本篇文章的討論之列。而 NFT 用戶——當然現在還是有很多的 fliper——在追求利潤之外,NFT 用戶追求認同,歸屬感與社交資本,這就意味著更多消費的成分,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其上建立更強健的經濟體。
NFT 作為社會協作層
在我看來,Defi 的核心並不是在於金融,Defi 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新的以金融為試驗田的社會協作方式——可以開源,無許可地複用現有的協議,建立新的應用與組織,自下而上的創建一個龐大的體系。
Defi 為我們展現了這種自下而上,無許可,可組合的協作方式的潛力,我相信 NFT 會是一個更適合這種協作方式的基礎層。我們由下至上創建的這個相互連通的體系,實際上就是一個新的經濟體。Defi 的體系更接近一個 PVP 的零和戰場,而以 NFT 為基礎的這個新經濟體由更多的消費構成,因為也更穩健。
Loot 是這個方向的一次非常純粹的嘗試,是使用可組合性構建樂趣的一次有趣實驗,即使到今天我仍然覺得這是 NFT 領域最奇妙的創想。Loot 本身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它更大的意義在於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開發者可以使用 Loot 提供的基礎樂高進行自由建造,他們的創造又可以成為新的基礎。Loot 在這裡實際上是提供了一種相互協作的共同基礎,是一種社會協作協議。由此我們可以構建新的 PFP,構建新的玩法,甚至構建貨幣,創造基於 NFT 的內生的金融體系,最終我們可以建造一個基於共同想像的數字國家。當然我並不知道 Loot 能否達到那樣的高度,它本身就是一次不完善的實驗性質的作品,但是,again,它更大的意義在於為我們展示這種可能性,為我們設立一個坐標,總有一個這條路上的後繼者能夠走到終點。
構建 NFT 社會協作層的幾個方法論
社區等同於一切
歸屬感與註意力是新時代的石油,我前面花費了很多篇幅在講 “社區” 的重要性,Crypto 從來都是一場邊緣革命,社區是驅動 Crypto 從微末走向主流的關鍵,不管是比特幣還是 PFP,營造一個堅硬的內核是擴張增長的前提。
和大多數人認識的相反,Loot 是一個社區構建失敗的反面典型,過早的 hype 損害了後續的發展,一個強健的社區應該是早期真正相信項目願景的核心支持者與項目一同發展,達到一個零界點後進入 hype 階段,迎來投機者然後核心支持者因為自己的遠見與陪伴獲得財富,信仰與財富收入互相加強,這些人從而成為項目的信仰者和中流砥柱。他們相信項目,也有能力去支持項目。這群核心的支持者才是一個項目成功的關鍵。但是 Loot 過早的進入了大量的投機者,透支了項目的升值潛力,投機者匆匆來,匆匆去,對項目沒有多少幫助。
獎勵核心支持者非常重要,Ape 這一點就做的很好,比如空投的玩法,雖然現在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仔細思考一下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想要引入更多的參與者不能以損害現有社區為代價(比如直接增發)。財富效應的示範作用是新玩家入場的根本動力,損害原有社區,沒有了財富效應的示範效果,結果是老玩家喪失而新玩家也沒有入場動力。而發行次級系列,同時空投給核心系列的持有人,既獎勵了老玩家強化了共識,同時也引入了更多的參與者,而且主次分明,次級系列不喧賓奪主。
先構建社區再構建玩法,自下而上
現在可以觀察到大體有兩種開發的路徑,一種是傳統式的,由上而下構建完整的產品,Axie 和大部分歸類為 Gamefi 的產品一般採用這種路徑;Loot, Ape,TreasureDAO,和其他想要往生態發展的 NFT collection 展示了一種新的開發路徑,由下而上。
自下而上的世界建構實際上並不是 Crypto 的獨創,D&D 龍與地下城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D&D 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力和他自下而上,去中心化的開發方式密不可分,Loot 其實也是廣義上龍與地下城的衍生品。龍與地下城是一種桌面角色扮演遊戲,就由一系列背景設定和玩法規則組成,玩家在背景與規則的約束下進行角色扮演,“過家家”。
D&D 規則與世界設定有著無限的可拓展性,吸引了無數優秀的三方創作者,基於 D&D 創造了眾多優秀的衍生作品,包括桌遊,小說,電子遊戲等類型。比如像桌面遊戲《灰鷹世界》《龍槍》《浩劫殘陽》《被遺忘的國度》等等作品,其中《被遺忘的國度》還進一步衍生出了奇幻文學《黑暗精靈三部曲》與《冰風谷三部曲》等。
基於 D&D 世界觀創作的衍生品無數,深刻的影響了後世電子遊戲與奇幻文學的發展,尤其是 RPG 遊戲,D&D 幾乎是從世界觀到玩法,奠定了 RPG 的模式,可以說 D&D 是 RPG 遊戲的鼻祖。後世的 RPG 遊戲像《博德之門》《魔獸世界》基本就像是 D&D 的電子復刻版。也許沒有 D&D 也會有 RPG 遊戲,但是沒有 D&D RPG 遊戲絕對會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樣子。
最有意思的點在於,D&D 的開發模型就是自下而上的,是靠優秀的三方創作者才發展出如此龐大的跨品類的衍生品,他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力與去中心化的開發密不可分,如果單靠原創作者很難想像這個系列會發展的如此興盛。
回到 Crypto,還是拿 Ape 舉例子,Ape 的藍圖是一點點搭積木上去的,先由最基本的元素 PFP 開始形成社區與文化,再將 PFP 與已經形成的社區作為基礎進行 tokenization,然後再利用 PFP,社區,專屬的 token 作為基本的元素構建社交和玩法。
Ape 做的很成功,但是並沒有發揮出自下而上進行開發的真正優勢。採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的真正優勢在於能夠搭建一個開放的系統,能夠讓三方的開發者能夠利用已經有的基礎樂高拼接出新產品,成為一個協作的基礎層。使得去中心化的 world building 成為可能,這才是 web3 真正有想像力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公司在製作一個產品。
保持可組合性
我們上文討論過,可組合性是使得 Defi 之所以 Defi 的關鍵,是這種新型的協作方式的基礎。我們應該盡量的保持可組合性的特點,我們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在可組合性與體驗之間進行權衡,也許並不需要達到像 Defi 那樣的程度,這裡需要在實踐中探索。
可組合性這個詞有點雲山霧繞,讓人抓不住重點,但實際上也沒有那麼神秘,可組合性就是把數據與代碼開放,目的還是能讓其他開發者能夠自由的複用,不必再重複造輪子,最大幅度的降低了開發摩擦,這種開發的自由程度是任何傳統的 SDK 都沒法達到的程度,是讓 NFT collction 成為一個協議級別創新的基礎。
在去中心化光譜中找到某種平衡
從 Loot 中吸取到的一個教訓就是完全的放養不切實際,“娛樂” 要想吸引人必須依靠持續的內容創作,要不斷有新內容出現,很難像 BTC 和 Defi 協議那樣,功能完善之後就能持續運轉,所以尤其是在項目前期必須要項目方有規劃的開發內容,激勵與引導開發者,單純靠開發者用愛發電很難度過最初的啟動階段。
我們需要在去中心化光譜中找到某種平衡,可以藉鑑現在主流 Defi 的治理架構,項目方主導的漸進去中心化,這也是 DAO 在積極探索的方向。想要成為一個基礎層去中心化一定是最終目標,否則又回到了 web2 大公司與圍繞 web2 的小開發者之間的關係,所謂的 web3 也就毫無意義,成了空談。
其他
tokenization 很重要
單純的 NFT collection 除了短線炒一波圈圈錢,實際上並沒有必要發幣,引入新的 token holder 會與原本的 NFT holder 利益衝突,分散社區的共識,播下不安定的種子。最早 Loot holder 與 AGLD holder 的衝突已經上演過一遍。但是想要建立一個複雜系統,代幣化是不可避免的。
有了 token,可以規劃好 token 的釋放和金庫,作為一種開發者激勵的手段;可以作為生態內的粘合劑,以開發者激勵/扶持交換三方應用整合生態代幣,以此將生態內的應用/遊戲粘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自建 NFT 交易市場
將生態內的某些核心 NFT 引導到自建 NFT 市場,可以使用自己生態的原生代幣進行計價,捕獲手續費的同時使得生態的 native token 能夠貨幣化,比如 TreasureDAO 選擇了一條新鏈 Arbitrum,這條鏈上之前並沒有強勢的 NFT 市場,他們選擇了為自己的 NFT 自建市場並以原生 token 計價,現在也成了 Arbitrunm 上最大的 NFT 交易市場。
玩家付出的心血是保持社區活力與留存的根源
採用自下而上的建構方式的另一個原因是,用戶可以參與世界的建設,相對於金錢的止損,玩家對自己付出的心血更難割捨。一個例子是,Forgotten Runes Wizards 為 holder 創建了一個 Book of lore,holder 可以自己為自己的巫師編寫 Lore 並且在官網上展示。
結束
其實還有很多需要談的問題,比如底層可擴展性的問題,上述的那種模式在 Layer1 上是絕對不可持續的,如何選擇擴展方案,要不要建立自己的鏈。比如 NFT 協作層不一定要去構建遊戲,我們甚至可以基於 NFT 首先構建金融體系……由於篇幅原因,我就決定先到此為止。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