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 NEAR 鏈抽象想要交出的答卷,你相信嗎?
作者:Haotian
封面:Near
最近, ZetaChain 的出現讓「鏈抽象」概念成為話題焦點,然而,我深入研究發現 ,@NEARProtocol 才算真正的「鏈抽象」鼻祖,它提出的 BOS 前端操作系統,帳戶聚合,超級錢包等,乍一聽,都有 Web2 的感覺,但要降低 Web3 技術門檻提升用戶入門體驗,的確需要一次徹底的系統魔改。 Why? 接下來,分享下我的觀察。
首先,公鏈賽道演變有兩條發展主線:「模組化」和「鏈抽象」。。
“模組化” 目前已經盡人皆知,開發者傾向輕量化低成本的元件開發; 各類 DA 層、執行 VM 層、結算層等有多樣的可組合性業態; 以及大興 Stack 堆疊可延展的 AS A Service 一鍵發鏈戰略同盟敘事等等,都讓模組化的思想已經成為主旋律。
相較之下,「鏈抽象」還被孕育在繈褓之中,整體市場還停留在「帳戶抽象」的補 BUG 縫合階段,甚至還深陷於抽象來,抽象去讓普通使用者覺得越來越「抽象」的困境當中。
主要原因有二:
1)抽象賽道目標解決降低使用者參與門檻的問題,為 Mass Adoption 鋪路,但目前「帳戶抽象」通過 ERC4337 等合約標準在解決同構鏈之間相容問題還遊刃有餘,一旦涉及到異構鏈就會出現挑戰。 原本通過錢包端的適配開發,但形形色色的錢包湧現無疑又增加了用戶選擇門檻。
2)抽象賽道以「工程實現』為中心遠遠不夠,最終目標要以「用戶本位」為中心,比如:用社交,指紋等生物識別登陸降低使用門檻; 用 MPC 技術免私鑰降低安全障礙; 讓後端協議和流動性實現全鏈無感知貫通,降低使用者操作門檻等。
總的來說,過去市場在「帳戶抽象」上的努力並不夠,需要「鏈抽象」來進一步消磨鏈間通信+流動性隔閡,直到把所有的後端複雜協定交互都能「隱藏」起來,實現用戶體驗友好級別的提升。
然而,Web3 Native 的開發者大多習慣於「工程實現」創新,適時讓 Web2 的開發力量衝擊一下沒準能帶來 Catalyst 催化效果。
而看似沉寂了許久的 NEAR 鏈,做了不少前端+後端的花樣開發,或許是想在 “鏈抽象” 新敘事上大幹一場。 那麼,NEAR 過去都做了啥?
-BOS 區塊鏈操作系統
現在登陸 NEAR 網站,不再是千篇一律我的資產羅列頁面,而琳琅滿目有一種打開 Facebook 社交網站的錯覺。
其 Featured Components 推薦,點擊 Open 按鈕直接可觸達某協定的 liquidity Staking 頁面,選擇 NFT Marketplace 也直接會跳轉眾多 NFT 羅列的購買頁面。 此外還有 Feed 資訊流,使用者以及 News 推薦,初次使用體驗時,我都不敢相信這是一個 Web3 專案,純純的 Web2 門戶網站即視感。
這就是 NEAR 推出了全新區塊鏈操作系統 BOS,一個用於瀏覽和發現網路體驗的公共層,並且和全部區塊鏈相容的 “前端” 系統。(實際體驗能貫通的協定還有限)
不難看出,NEAR 試圖成為一個類 OS 系統一樣的「介面入口」,甚至,使用者還能自主定製和創建自己前端門戶。 有點接近 Web2 的產品使用體驗了。
如果你只是看這個陌生且花裡胡哨的前端,難免會感覺這幫開發者不務正業的感覺,若站在 “鏈抽象” 的戰略高度來看,或許就不難理解了;
-Account Aggregation 帳戶聚合
有了 BOS 這個系統前端,NEAR 後端如何才能配合實現所有的鏈上帳戶貫通呢?
1)NEAR 帳戶抽象:印象中 NEAR 郵箱登陸,私鑰找回等抽象功能一直還不錯,尤其是是全鏈實現了短域名操作,再基於 Fast Auth 實現指紋 FaceID 生物登陸也不難,這一步實現了使用者 Onboard 門檻降低;
2)鏈簽名:NEAR 構建了一個 MPC Nodes 全鏈通共同驗簽系統,當使用者在不同鏈之間進行交互時,NEAR 網路可作為資產共同關聯方共同簽署交易進而實現鏈間交互。 本質上和其他中繼鏈類型的可交互操作性邏輯一致,讓後端「標準化」統一之後的合約層代替用戶來進行跨鏈通信。 NEAR 並沒有圍繞鏈簽名的去中心化特性做太多文章,看得出來,有分片強性能功能在身的它,有著極強的本我自信;
3)意圖中繼者:有了 MPC 共同鏈簽名的基礎,鏈合約可以幫使用者代辦一些 “意圖”,使用者在 NEAR 鏈發起交易意圖後,NEAR 合約即可遠端控制異構鏈合約展開下一步操作,相當於 PayMaster 的代理職責。 理論上,只要鏈間交互可實現的邏輯越複雜,使用者的意圖和使用體驗也會越豐富。
-Super Wallet 超級錢包
此前 NEAR 基於 Snap 功能與 MetaMask 實現了連通,用戶可以在 MetaMask 簽署交易並連接 NEAR,這就完了嗎?
並沒有,按照 NEAR 鏈抽象戰略的規劃,一個超級錢包,應該遍覽所有的 Web3 應用,而 Gas 消耗,資產橋接,切換網路等功能都要被隱藏。 看樣子,NEAR 試圖對錢包範式也做一個抽象,既然鏈層面已有了 Facebook 門戶網站了,還得配備一個微信小程式應用入口才對,NEAR 鏈上的 @SenderLabs 錢包似乎正往這個方向努力。
也不難理解,在 NEAR 實現「鏈抽象」後,最先得利的應當就屬錢包應用了。
常態下,錢包要想流暢絲滑,降低使用者的「遷出率」,通常得加強開發,適配各種異構鏈和多樣化資產。 而在 NEAR 鏈抽象背景下,錢包只需和 NEAR 鏈絲滑適配就 OK 了。 其他鏈的相容性,資產的跨鏈互通性,網路的自主切換性等等都可以隱藏起來。
比如,使用者在錢包 Discover 瀏覽某個應用,在點擊按鈕進行交互的瞬間,錢包會自動配置網路並處理好資產狀態切換,使用者感知和瀏覽電商網站購物無差,整個後端的交互邏輯都不用關心。 試想,若這樣的超級錢包工程實現落地,會讓多少當下的錢包產品瑟瑟發抖。
以上
過去半年,NEAR 在鏈抽象上所做的事,我為大家復盤完了。 至於,鏈抽象的願景實現了哪些? 能不能完全做到? 最終的落地形態又會怎樣? 都還是未知數,可能抱著好奇心去體驗的話,還會有大失所望的感覺。 但,這就是 NEAR 鏈抽象想要交出的答卷,你相信嗎?
Note:我寫「鏈抽象」也有不少文章了,從 @zetablockchain 到 @ParticleNtwrk 再到 @Entanglefi 都有關注,他們的鏈抽象解決方案也各有所長,在看到 NEAR 如此 Web2 化腦洞大開的願景,他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