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國和泡菜幣的泡菜夢
作者:火火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封面:Photo by Ciaran O’Brien on Unsplash
據 The Block 數據,10 月份,加密 CEX 累計成交額已達 4432.7 億美元,而韓國 Upbit 10 月現貨成交額為 518.8 億美元,位居第二。
韓國 Upbit 躍升為第二大 CEX,顯示出韓目前國加密市場的旺盛需求。 其實查看近年來的數據,韓國市場一直是加密市場最活躍的力量之一,儘管 2022 年環球經濟低迷影響,但其用戶規模和交易量繼續呈擴張態勢。
那麼韓國的加密市場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目前具體發展的怎麼樣呢?
「泡菜溢價」里的「韓國夢」
一提到韓國,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會是什麼? 是繁榮的娛樂產業,精湛的整容技術,還是酸辣可口的泡菜?
然而現在除了這些家喻戶曉的韓國標籤之外,或許還需再添加一個,那就是炒 B 之國。
在韓國,比特幣一直非常流行,尤其是在 2017 年牛市巔峰,比特幣在韓國可以說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 從學生到老年人,從上班族到自由職業者,韓國人都在努力找機會進行市場交易,以求致富之道。 以至於韓國交易平臺的買家曾經願意以 50% 的溢價購買比特幣。
當地比特幣價格比美國交易所高出 40% 時,Coinmarketcap 甚至將韓國的價格從加密貨幣行情中刪除。 這種現象後來被大家稱為「泡菜溢價」。
2018 年,韓國政府開始對投機行為進行打擊,開始強制使用實名銀行賬戶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然後在同年全面禁止了愛西歐,泡菜溢價消失了。
雖然泡菜溢價可能已消失,但加密炒作熱潮仍在延續。
2021 年韓國加密交易總額達近 200 億美元,全球位列第四,排在美國、日本和英國之後。
2022 年,韓國在比特幣交易量方面排名第三,排在美國日本之後。
2023 年上半年韓國數位資產市場增長也很顯著,據 KOFIU 2023 年 10 月 31 日發佈的研究報告,加密市值較前半年上漲約 46%,總市值達到 28.4 萬億韓元(約 2260 億美元)。
那麼為什麼韓國人熱衷於炒 B 呢?
一方面與其一直以來的國情有關係。 韓國的快節奏生活使得韓國對新技術的接受度更快,韓國當地對 Web3 領域的支持、強勁的經濟以及對技術和創新的關注都是促成因素:
1950 年至 1953 年的朝鮮戰爭使韓國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而到了 2023 年,它是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由家族企業集團(稱為財閥)領頭、重視出口、資本主義的發展等,使韓國在短短幾十年完成經濟騰飛,這就是著名的「漢江奇跡」。 這種快速發展也導致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每一秒鐘都很重要,食物必須快速送達,火車準時到達,建築物在幾周內建成。 無論你做什麼,請快速高效地完成,致富也不例外。 因此韓國人崇尚「快快快」致富的價值觀和投機文化,迫切希望通過投機來快速致富。
2012 年以前,韓國市場主要依靠創新和勞動力剩餘價值實現經濟增長,然而,到了 2012 年以後,經濟增長從 2000 年的兩位數增長放緩至約 3%,致富變得困難,普通人上升通道越來越窄,嚴苛的房地產政策,高企的股市門檻,導致許多韓國人能投機的只有賭博。
當加密資產出現的時候,韓國人覺得,新的賭博產品出現了,新的將暴富機會來臨了。
另一方面韓國是一個張開雙臂歡迎加密貨幣的國家,曾一度在加密貨幣市場上實施相對寬鬆的政策,就目前而言,韓國可以說是對加密貨幣最友好的國家之一。
只是 2022 年韓國 LUNA 專案破產給韓國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不僅沒賺到什麼錢,甚至因為背負債務,很多人的「韓國夢」因此破碎。 與此同時,LUNA 崩盤事件也引發了韓國政府的極大關注,政府才開始加緊規範對加密的監管。
2023 年上半年,韓國市場統計進行了大約 622 種加密貨幣的交易,其中包括比特幣、乙太坊、瑞波幣和狗狗幣等市場領先者。 在此期間,共有 169 種新的加密貨幣上市,其中 115 種因專案風險、投資者保護等原因面臨暫停交易。
期待一夜暴富的韓國人
儘管加密風險巨大,但依然阻擋不了韓國人對投機致富的熱情。
疫情期間,不少韓國年輕人為了炒 B 甚至辭掉了自己大公司的工作,只想搏一搏,希望從此改變人生軌跡。
曾有加密平臺研報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約 26% 的韓國成年人參與加密貨幣領域,其中女性和年輕一代的參與度不斷增加,其中 25% 的加密投資者在過去六個月內進行了首次加密投資,38% 的年輕加密貨幣投資者希望通過加密資產一夜暴富。
那麼按照此敘事邏輯,DeFi 領域最活躍的應該是韓國人。 然而在泡菜溢價之後,炒 B“熱潮” 雖仍然存在,但 DeFi 發展沒有任何起色。
這還是和韓國的國情有關係。
首先,韓國的金融監管環境相對不穩定,雖然金融監管機構在過去採取了一些措施來規範加密貨幣市場,包括 DeFi。 但這些政策並未納入立法,政策存在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阻礙一部分 DeFi 專案和投資者。
此外,韓國政府強調了 KYC(瞭解您的客戶)和 AML(反洗錢)要求,這可能對 DeFi 平臺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產生一定影響。 這些要求增加了在韓國推廣和發展 DeFi 項目的難度。
而且韓國擁有強大的傳統金融體系,包括銀行和證券公司。 這使得韓國人更傾向於使用傳統金融工具而不是 DeFi。 加密貨幣和 DeFi 仍然相對新穎,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融入韓國金融文化中。
最後,教育和認知方面也是一個挑戰。 DeFi 對普通投資者門檻過高,收益又無法提供足夠賭博刺激。 因此,與西方崇尚的比特幣「數位黃金」理念不同,韓國人更看重加密貨幣的投機屬性。 這與韓國股票市場的慣用操作如出一轍,只是加密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據 Digital 2022 Global Overview Report 調查顯示,在 2022 年,韓國的加密貨幣投資者數量佔韓國人口的 13% 以上,約佔總人口的 600 多萬,這些投資者中主要參與的活動都圍繞 CEX 展開,這就使得 CEX 在韓國加密市場的影響力相當顯著。
那麼韓國有哪些知名平台和專案呢?
主營「泡菜幣」的主流平臺
在 2017 年的加密貨幣繁榮時期,韓國成為了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的熱門交易地,甚至某些時刻,韓國市場貢獻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然而,2018 年發生了一系列安全漏洞和駭客事件,多家韓國平臺受到影響,比如 Bithumb、Coinrail 和 Youbit 等。 Youbit 甚至在第二次駭客攻擊中損失了 17% 的資產,最終被迫申請破產。
這些事件也對相關投資者造成了重大損失,但儘管如此,Upbit 躍升全球第二大平臺,表明韓國的加密交易量仍然相當可觀。 目前韓國加密市場的主流平臺除了 Upbit 之外,還又 Bithumb、Coinone 和 Korbit,只是 Upbit 遙遙領先,占韓國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近 80%。
Bithumb 作為市場上的第二大參與者保持了強勁的地位,佔四大交易所總交易量的 15% 到 20%,Coinone 的市場份額在 3% 到 5% 之間,而 Korbit 的份額不到 1%。
相關分析顯示,韓國交易者具有高風險偏好,與全球市場相比,比特幣和乙太坊交易量佔比不多。 相反,Loom Network、eCash 和 Flow 等山寨幣佔據了交易的大部分。
在 Upbit 的使用者群中,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同樣更喜歡高額利潤的山寨幣,因為它們的風險較高,這是山寨幣交易在韓國加密貨幣市場如此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韓國市場流行的有 Steem Dollars、MossCoin 和 Hippocrat、Aha Token 等,不過這樣的加密資產也主要在 Upbit 上交易,並被稱為「泡菜幣」。 這些 Tokens 主要由韓國投資者交易,並在 Upbit 平臺上形成了自己的市場,因為它們在全球市場上沒有得到太多關注。
因此在 Upbit 上,主流 Tokens 的表現相對不佳,如比特幣(BTC)、乙太坊(ETH)和 Polygon(MATIC),這些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大量的交易量。 然而,在 Upbit 內,它們的交易量相對較低,只有 2% 的交易量來自 ETH,只有 9% 來自 BTC。
再從全球市場角度看,今年以來,Upbit 一直位列第二。
這種現象表明,與全球市場相比,Upbit 具有獨特的特點,並反映了投資者偏好和投資策略在地區之間的差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Upbit 已於上個月獲得新加坡監管機構批准,這為後續的新加坡發展鋪平了道路。
小結
許多年輕人希望借「炒 B」暴富,擺脫經濟壓力、實現階層躍遷。 然而,像任何新興產業一樣,因為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相關監管規範又還未同步跟進,產生了不少問題。
雖然自 2017 年以來,各種形式的 Token 幣發行在韓國已被禁止。 同時,政府也針對相關違法犯罪活動進行了規定。 但並非國會層面的立法,而是政府機構或部門出台的規定,監管立法尚未出現。
2022 年以來,或許是受到眾多爆雷事件的影響,尤其是 Terra 倒閉、FTX 崩盤後,韓國開始採取更為密集的加密監管措施。 韓國去年著手起草《數字資產基本法》,希望對本國加密貨幣市場加強監管,而且擬推出 CEX 系統以取締非法平臺,將進一步優化法規支援可持續發展。
另外隨著 2022 年 5 月新任「加密友好總統」總統尹錫烈贏得大選,他承諾會放寬加密監管,市場正朝著顯著合法化的方向邁進。
總的來說,作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是加密貨幣市場最為活躍的國家之一,已成為加密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加密活動的合法化進程,那些希望借「炒 B」暴富,擺脫經濟壓力、實現階層躍遷的韓國人是否能得償所願呢?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