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認識 Cosmos 價值?

作者: bittracy,AC Capital Research

封面: Cosmos

以太坊在巴黎大會後,Vitalik 為開發者指明了 Rolls up + 擴容的發展道路。我不禁感嘆以太坊對於去中心技術認知的超前,從早前的狀態通道、Plasma,到如今的 Danksharding、Rolls up,它總是走在去中心化世界的最前面。而另一邊,同構網絡 Cosmos 也發布了 2.0 提案。2021 年 Layer 1 浪潮中,單片鏈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相比之下,多鏈生態的發展似乎更加坎坷。本篇文章將著重分析 Cosmos 的網絡結構與技術特點,希望以此探索網絡未來發展。

一、單片 or 模塊?這是一個選擇而不是問題

單片結構與模塊化結構哪一種網絡在生態發展上更具備優勢呢?單片結構中,由於共享計算環境,應用之間可以靈活的相互調用,可以實現生態的協作與堆棧,不過單片結構很難解結算效率的問題,越發展到後期,多種應用在同一區塊中競爭計算空間,網絡性能將會直接受到單片結構的製約。模塊化結構是通過將區塊鍊網絡功能的拆解成不同的模塊,每一個部分都承擔獨立的功能,以此實現網絡資源的有效分配。儘管這樣的安排會犧牲一定的可交互性,但是可以有效提昇運行網絡效率。

單片:更大的區塊增加網絡容量、增加節點的資源需求,並犧牲去中心化,減少共識成本以提高性能,將節點操作限制在有限的數據中心。

模塊:模塊化鏈在不同節點之間拆分總工作量、最終目的在於:有效的資源定價、與去中心化。

在過去 Layer 1 浪潮,如何提升網絡性能是投資者始終熱衷於討論的話題。2022 年 9 月,以太坊成功的完成合併,領導者 Vitalik 也表示以太坊未來將會以 Danksharding 的方式完成網絡分片與擴容。儘管主網仍然同時保持著共識、執行、DA 的功能,在交易基數增加的背景下,去中心化網絡對計算資源的需求愈發迫切,以太坊正在通過擴容+Rolls Up 從單片結構向模塊化靠攏。從 Macro 的角度來看,單片與模塊更像是一個選擇,而不是一個問題。當生態發展處於早期階段時,計算資源並不會成為遏制發展的主要因素,用戶與開發者更需要交互良好的使用體驗,從這個角度,單片網絡更適合那些處於早期的創業者與對依賴交互的堆棧化協議。相比之下,模塊化公鏈更適合那些對計算資源有較高要求,同時具備廣泛忠實用戶群體的單體應用。

在今年冬天,Bittracy 與同業者一起在聊同構網絡,Cosmos 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答案也顯而易見,這傢伙可以講的模塊化故事沒有其他人可以做到。

二、Cosmos 網絡結構

區塊鍊網絡的功能層可以大致分為共識層、DA 層、應用層。作為 2016 年發起的公鏈,Cosmos 與當前大多數的區塊鏈有所不同。首先 Cosmos 為開發者提供了共識機制與應用工具(SDK),但是並不提供執行引擎(虛擬機),這樣的設計意味著開發者可以定義應用鏈的運算環境與交易類型。Cosmos 在建立共識層與應用層之後,開發者可以通過 ABCI(Application Blockchain Interface)將應用層與共識層連接。所以 Cosmos 更像是一套區塊鏈的網絡工具,開發者可以使用 Tendermint 共識機制和 Cosmos SDK 建立區塊鍊網絡,也可以根據應用需要構建智能合約的虛擬機。

說人話就是,以太坊類似於企業,各事業部都要遵守公司規定(出塊速度、Gas 消耗、運行空間)經營業務,部門之間可以相互協作並且資源共享,所有工作都在同一網絡(虛擬機)上執行。Cosmos 更像是產業園區,各家公司入駐後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制定工作準則,自謀發展生路。園區負責提供基礎設施(Tendermint)和生產工具(SDK)。

Cosmos 組成:SDK、IBC、Tendermint

  • Cosmos SDK:公鏈建設工具包與模版庫,類似 Polkadot 的 Substrate。Cosmos SDK 將應用可能需要的功能拆分成不同的 Module,這樣開發者只需要結合應用鏈需求集成即可。
  • IBC:公鏈之間的通訊協議,為網絡中所有 Zone 和 Hub 提供共識,發起鏈用戶只需要上傳賬戶簽名以及 Merkle Root 就可以驗證交易,實現跨鏈的狀態確認。
  • Cosmos Hub:Zone 通過 IBC 依靠 Hub 實現相互連接,如果一個 Zone 鏈接了足夠多的生態,它就可以被認定為 Hub。
  • Tendermint Core:共識機制引擎,也就是節點通過何種準則來確定記賬順序。Tendermint 的局限性也很明顯:Cosmos 網絡節點無法驗證不同共識協議的異構區塊鏈,因此無法實現異構鏈兼容。

總結: Cosmos 不提供共識與虛擬機,因此它並不是區塊鍊網絡,它是一套基於 Tendermint 共識的區塊鍊網絡標準,正因為這樣,Cosmos 給 Dapps 極大的自由而且同時不需要他們付出太多成本,但這也是 ATOM 相對於 DOT 價值捕獲能力不佳的原因,關於 Cosmos 網絡結構介紹到此為止。

三、Cosmos 特點鮮明的偏科生

到底什麼是最優的網絡結構?對於這點沒有準確的答案,模塊化網絡在性能上自然具備天然的優勢,但是調用交互性不如單片鏈。Cosmos 是一個特點十足的偏科生,它的長處在於可以降低開發者的工作量,同時給予每條鏈充分的自主權。

  • 優勢:靈活性、性能、開發者友好

性能:應用程序可以擁有專屬的執行環境,甚至可以根據需要設定 Block Time、吞吐量等。

利益:應用鏈可以與用戶直接建立經濟活動,項目方收益不需要通過 Gas 的方式向公鏈繳納費用。這樣相當於 Cosmos Network 將框架零成本的交付給開發者使用。

靈活:單獨開發應用鏈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成本,SDK 開發團隊減輕了冗餘的工作量。

  • 缺點:交互性、安全性

交互:獨立的運行環境意味著協議之間無法直接相互調用,這樣就造成了流動性與數據可用性的割裂,用戶無法通單次交調用多個協議,這對於部分協議(DeFi)的發展極為不利。

安全:部署在以太坊的應用可以直接獲得安全性,Cosmos 的應用鏈需要自己搞定安全問題。首先這樣對初創鏈較為困難,與此同時,大量節點確認共識的重複冗餘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總結:從某種角度來看,Cosmos 走了與 Ethernum 相反的道路。Multi-Chain 機制雖然無法為 Dapp 提供可堆棧的運行環境,但是給予了開發者很高的自由。在 2021 年Layer One 全面升級後,用戶對於公鍊網絡性能的主要需求已經被滿足,網絡性能很難成為決定公鏈生態發展的勝負手。在 Bittracy 看來,網絡生態的發展建設需要開發者的創新能力與用戶的經濟活動。模塊化結構和單片結構各有所長。一個強於可操作性,為用戶提供了堆棧化應用環境;一個最大釋放執行層潛力,為單體應用提供了舒適的網絡環境,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四、Cosmos 2.0 為何被十動然拒

2022 年 9 月,Cosmos 團隊在 Cosmosverse 大會上發布了白皮書 2.0 版本,希望改變 Hub 網絡弱勢與 ATOM 使用率不足的問題,新的網絡模型主要意圖在於實現如下三個目標。

(1)確認 Hub 作為Chain  的中心地位;

Cosmos 2.0 通過 Interchain Scheduler 和 Interchain Allocator 創造準飛輪機制(激勵模型並沒有很 aggressive),希望鞏固 Hub 在 Cosmos Network 中的核心位置。

  • Interchain Scheduler捕獲 Interchain  MEV價值:創建鏈間交互的 MEV 市場,驗證節點對跨鏈 TX 的驗證進行集合競價, Interchain Scheduler 並收取匹配費用,從鏈間經濟活動中捕獲價值。
  • Interchain Allocator  賦能 Hub 累積到 Hub 的 MEV 收入將用於 Cosmos 生態建設,這部分價值將通過 Interchain Allocator 將有前途的新項目添加到 Cosmos Hub 的資產中。反過來,這些項目擴大了調度程序的潛在市場。

Interchain Scheduler 與 Interchain Allocator 可以隨著 Cosmos Network 與 IBC 通訊的發展而得到強化。Cosmos 2.0 這是通過代幣化跨鏈區塊空間市場將資源向 Hub 傾斜,從而確立其在同構鏈中的主體地位。

(2)通過多種分配機制為ATOM提供價值支撐:

Bittracy 看來,Cosmos 與 Polkadot 最大的不同在於 Muti-Chain 是否安全一致。Polkadot 中所有多鏈交易需要通過主網 POS 進行驗證交易,Sub-Chain 的社區建設直接為 DOT 創造需求。而 ATOM 恰恰相反,應用鏈的 POS 通過 Zone 網絡中的原生通證進行驗證,與 ATOM 完全脫鉤,這就造成應用鏈繁榮無法反哺 Hub。回顧過去兩年牛市,Terra 在 2021 年的爆發增長並未對 Hub 與 ATOM 帶來積極影響。而在 Interchain Security 規則下,應用鏈可以從 ATOM 獲得安全性,即:鏈上交互通過原生代幣 POS 節點與 ATOM 節點雙重驗證,以此保證安全性。一方面增加了 ATOM 的價值需求;另外這對於初創應用鏈的安全很有幫助。

更為重要的是,在新的規則下,Cosmos Hub 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外部網絡提供幫助,以製定 ATOM 和跨鏈創新項目之間的經濟協調策略,使 ATOM 的效用與生態系統增長保持一致。不過即便在新的機制下,網絡並沒有要求開發者一定要使用 ATOM 的安全性,ATOM 對建設 Zone 來說並不是必須的。

(3)改變Stakeing Yield ,犧牲持幣者利益、以此Foundation 提供啟動資金;

Cosmos 2.0 重新規劃了 ATOM 的分配機制,新的分配機制將有兩個階段:Transition 、Steady State。該提案希望通過增加短期貨幣供給來增加 Treasury 的初始資金,與此同時,改變代幣的釋放曲線,從而調低代幣釋放總量。

  • 短期通貨膨脹:在 Transition 階段開始時,每月發行 10,000,000 個 ATOM。發行量以遞減的速度減少,直到 36 個月後達到 Steady State,每個月釋放量為 300,000 個 ATOM。我們可以看到,前九個月的 ATOM 的通脹相較於原有的通脹速度將會顯著增加,新釋放的代幣將會流入 Cosmos Hub Treasury 籌集了初始資金。
  • 貨幣總量減少:社區有機會發展必要的社會基礎設施,以有效管理龐大的資金庫。過渡階段從 Cosmos 轉向新貨幣政策的那一刻開始,並在 36 個月後結束,此時穩態階段開始並無限期持續。擬議的新發行模型將從指數增長轉變為線性增長。從貨幣總量來看,ATOM 總供應量相較於原有模型顯著降低。

去中心化世界中,最為吸引人的口號就是民主與公平。而這種 Cosmos 2.0 新的通證設定無疑是非常中心化的,相當於社區強行使用鑄幣權掠奪用戶的權益,直接傷害了 ATOM 持有者的利益。更為重要的是,這與去中心化的敘事完全背道而馳。誰能保證這次之後沒有下次,沒有下下次?因此 Cosmos 2.0 公佈之後,ATOM 的價格表現平平。

(4)價值分配不均,社區十動然拒

新的代幣分配機制被社區飽受詬病,最後 Cosmos 2.0 並沒有獲得社區的提案通過。不過從本次提案我們可以發現,Cosmos 開發團隊已經意識到 ATOM 的賦能不足以及 Hub 主體地位缺失的問題。如果從分佈式網絡的性能評價,Cosmos 相較於 Polkadot、Avalanche 不落下風。然而由於激勵循環的缺位使得協議的運轉無法給主網帶來經濟留存。對於 Cosmos 的開發團隊來說,最重要的環節是如何解決以上兩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不過好在他們已經著手準備了。

五、應該如何認識 Cosmos 價值

(1)如何認識公鏈價值:Gas  的估值方式

公鏈的價值在於哪裡呢?從盈利模式上看,GAS & MEV 是公鍊主要收入,即:開發者和用戶運行程序需要向公鏈繳納的費用。

Revenue = Throughput x $ users will pay for individual transactions

當公鏈交互活動旺盛,用戶將會對原生通證產生需求,如果這條邏輯成立,那麼 TPS 越高的公鏈,其獲取收益將會變少,它的通證價值將會越低,而這與實際情況背道而馳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通過 GAS & MEV 收入來衡量公鏈價值。

(2)好像假設錯了

按照 Bittracy 的視角,公鏈的價值在於網絡價值創造的能力,通證更類似於公鏈經濟的非通脹貨幣。具體來講,公鏈的發展來自於鏈上經濟的活動的發展,當資產被創造的同時,公鏈通證很重要的一個作用是承接開發者創造的經濟價值。

手續費的確是公鏈的價值來源,因此我們並不否認這個這個公式。

Revenue=Throughput * Users Transaction Fee

然而出現問題是,這裡面的隱含假設:

Token Value = Revenue

事實上,通證價值不等於公鏈收入

Token Value ≠ Revenue

通證價值並不完全來自於公鏈收入,在我看來,公鏈收入甚至不能是影響通證價值的第一因素。先讓我們大膽寫出通證價值的推導公式;

Token Value = Token Demand / Circling Token Numbers

其中,通證需求來自於:

Token Demand = Speculation Value + Fundamental Value + Gas Value + Liquidity Value+Others 

其中,通證流通數量也會隨著協議的運營出現變動:

Circling Token Number =Circling Token Numbers + Releasing Tokens — Staking Tokens — Burning Tokens

因此,公鏈收入與公鏈通證價值並不完全一致,兩者不夠成直接的因果關係。從通證需求說起,代幣的投機價值與市場行情高度相關,當存在單邊向上行情時,通證價格中暗含著未來價格上漲預期,而在熊市時,Speculation Value 逐漸從價格中剝離。對於 Fundamental Value 來說,公鏈通證的基礎價值來自於鏈上資產的定價,比如以太坊的價值來自於其所構建的 DeFi、NFT、GameFi 的經濟生態,以及 EVM Side Chain / Layer 2 為其提供的價值支撐。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著名的 NFT、DID、Token 資產均以 AMM 的方式通過 ETH 定價,換一種說法就是 ETH 是以太坊創造的數字資產的貨幣表達。Gas Value 與用戶數量和網絡性能高度相關,從分子與分母側同時抬升通證價值。

Cosmos 的問題在於, ATOM 的 Fundmental Value 基本沒有,相較於同類的 Avalanche、Polkadot,開發者完全可以繞開 Hub 與 ATOM 自建生態,Terra 的鏈上資產價格完全由 LUNA 承接。與此同時,作為一條性能優異的區塊鍊網絡,頻繁的用戶交易也很難貢獻足夠 Gas Value 抬升價格。

Cosmos 未來的勝負手

那麼 Cosmos 公鏈如何實現價值創造呢?原本的 2.0 白皮書選擇通過超額通脹改變籌碼分佈,增加國庫財富用以建設公鏈上台,但是濫用鑄幣權實際上損害了用戶與開發者利益,以此被社區否定。而價值創造的路徑應當在於:公鏈可以通過自身的創新能力推動網絡生態建設,實現價值創造與經濟活動增長。這樣既可以團結用戶與開發者組成社區,又可以實現網絡生態高質量發展。

Bittracy 認為重點在於 Cosmos 能否夠解決 ATOM 賦能不足的問題。首先,Cosmos 急需通過增加 ATOM 的應用場景而強化其 Fundmental Value ,確立主鏈代幣在用戶心中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社區需要通過更新代幣經濟學激發生態創新,由此產生的 Gas Value 與 Staking Token,從分子端與分母端同時提升 ATOM 的代幣價值。

六、總結

公鏈生態的發展歷來有些玄學,歐美公鏈例如 Solana、Aptos 等會將公鏈先行資本化(高市值、低流通盤)後,根據經濟活動需求,釋放通證匹配協同網絡發展。後續來看,如果沒有生態創新的持續配合,單純投資價值無法實現用戶留存。Cosmos 好在它已經有了足夠優秀的產品,如同一個功底紮實的理科生,它要做到是理清內外部經濟激勵方式,還好現在市場走向平淡,有足夠的時間留給他去改進。

引用鏈接

  1. https://members.delphidigital.io/reports/finding-a-home-for-labs
  2. https://members.delphidigital.io/reports/the-complete-guide-to-rollups
  3. https://members.delphidigital.io/reports/valuing-layer-1s-memes-money-or-more
  4. https://research.paradigm.xyz/cosmos-thesis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