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於應用的 L1 仍然有它們的位置:a)它們在發展和成熟度上更進一步,b)一些項目可能出於意識形態或技術原因想要主權。
原文:Why rollups can offer higher throughput than L1 execution
作者:polynya
編譯: Evelyn,W3.Hitchhiker
封面: 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Oisín Kyne 有一個非常棒的 thread,講的是為什麼對於大多數用例來說,特定於應用的 rollup 要比特定於應用的 L1 更好。我已經有幾個月沒有寫過關於 rollups 的文章了(除了分形擴容外),我也沒有跟上這個領域的發展。另外,像往常一樣(我知道你已經聽膩了,但我還是要繼續說下去),我在軟件開發方面沒有任何經驗,我只是一個業餘的博客寫手,所以我在這裡說的一切可能都是胡說八道。
但我認為這篇文章是對一些基本知識的概述—— 一個被遺忘的/ 低估的 rollup 優勢—— 它們比 L1 具有更高的 TPS 潛力。除其他因素外,rollups 能夠提供比 L1 更高的 TPS 的簡單原因是,它們只需要提供活躍性;而 L1 既要提供活躍性又要保證安全性。一個 rollup 只需要一個誠實的一方來保持安全、活躍和抗審查;而 L1 需要 33% 的活躍性和 67% 的安全性(這些高門檻需要許多活躍的驗證者和大量的資金支持來保證經濟安全)。如果失敗了,你需要一個非常混亂的社會分叉,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解決;而一個 rollup 可以由一個誠實的一方重啟。
另一個被遺忘的優勢/常見的誤解是,一個 rollup 可以有很好的活躍性和 CR,同時在任何時候仍有一個單一的排序器在活動。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輪換機制和一個交易包含機制,也許還有一個冗餘軌道,所有這些都可以在其結算層(L1)上用適當的激勵和懲罰措施進行驗證。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利用 rollup 範式效率的新建立的排序器去中心化機制(我知道至少有 Polygon Hermez 和 Optimism 在建立這些機制,但就像我說的,還沒有跟上最新的發展)。因此,在此時此刻,很可能有些 rollup 使用的技術與特定於應用 L1 的相同(即一些 BFT 共識,如 Tendermint 或 LibraBFT)。但即使在這裡,由於上面提到的所有原因,rollup 的優勢是需要更少的驗證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是區塊生產者,你還有 dapps、錢包、用戶、瀏覽器等基礎設施;但關鍵是對於 optimistic rollups,你只需要一個誠實的一方,而對於 L1,你需要一個大型的社會層運行節點。ZKRs 則更進一步—— 大多數節點只需要驗證一個簡潔的有效性證明,不需要大量的重新計算。是的,ZK-L1s 也有這個優勢,但他們需要再次運行更多的全節點來保持安全。這裡還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我暫且跳過。
因此,我們已經從各個維度確定,rollups 需要更少的節點來保證安全、運行和抗審查。直觀地說,如果某件事情需要在更少的節點之間進行同步,那麼這應該很明顯,它可以導致更高的高吞吐量。但這裡還是有一些例子:
以太坊今天的傳輸目標是 60 TPS,AMM 交換(swap)是 10 TPS,以及 10,000 個節點的同步。同時,BNB 智能鏈的目標是每 3.1 秒 1.2 億 gas,這相當於 1800 TPS 的轉移,322 TPS 的 AMM 交換。但是,他們只有 20 個驗證者需要同步,也許還有幾十個基礎設施節點(他們真的不關心其他人的情況)。另一個例子是 Solana 主網與 Solana 測試網;值得注意的是 Solana 也不關心用戶節點,而 Solana 基金會會作為一個中心化的實體來補貼運行節點(當然,然後在 CT 上拍胸脯說他們的數量上升)。根據 Dragonfly 的這個基準測試。Solana 主網可以做到 273 TPS 的 AMM 交換,而測試網可以達到 425 TPS。那 Arbitrrum One 呢?目前,它的目標是以太坊主網的 7x-10x,這介於以太坊和 BSC 之間。為什麼他們比 BSC 低?推測一下,因為他們對狀態增長更加謹慎(除了 Nitro 是全新的)—— 這是主要瓶頸。不用說,有大量的工作為緩解這個瓶頸而正在不斷出現(Verkle 嘗試在測試網上運行!),我相信一旦我們更接近解決這個問題, Arbitrrum One 就會提高他們的限制。所以,這其中肯定有更多的動力在起作用。
(補充:為了說明問題,我們可以有各種新奇的 VMs 作為 rollups。事實上,根據 L2Beat 的數據顯示,在 25 個中項目中,如今只有 2 個 rollups 項目是 EVM,還有 5 個包括分叉。如果有的話,非 EVM 的 rollups 項目將是常態。考慮一下 Aztec,一個基於 UTXO 的私有化的 ZK-rollup;或者 StarkNet,一個將在下一次升級中實現具有並行性的 ZK-VM;更不用說許多正在開發的新的 rollups。當我說等價交換時,我指的是比較同一客戶端軟件在 L1 配置和 rollup 配置中的情況)。
考慮到上述所有情況仍然假設正在使用古老的 BFT 共識。當新的機制被實施時,真正的好處是只需要 1、2 個或極少數的排序器在任何時候都是活躍的;而大多數其他節點只是通過無狀態的有效性證明來驗證。一個高度優化的 rollup 幾乎可以和一個中心化服務器的性能一樣;儘管總是會有一個成本開銷。
最後,還有 L1 數據帶寬的問題。讓我們以最受限制的 L1(以太坊主網)為例。即使是現在,在假設壓縮的情況下,以太坊可以進行的跨 rollup 處理為 4000-5000 TPS;而對於像 StarkEx 衍生品這樣的高度可壓縮的應用,則可以高達 15,000 TPS。我們距離達到這種類型的需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垃圾郵件之外,所有的開發人員都在 EIP-4844 上努力工作,並在它之後進行全面的 danksharding;更不用說所有的鏈下數據解決方案的存在和開發。例如,不需要等待 4844 / danksharding 的 Arbitrum Nova 或半打 StarkEx 項目,當然,也有一些妥協。
說白了,特定於應用的 L1 仍然有它們的位置:a)它們在發展和成熟度上更進一步,b)一些項目可能出於意識形態或技術原因想要主權。但很明顯,從長遠來看,對於大多數項目來說,分形擴容是實現大規模擴容的最佳方法。(是的,特定於應用的 L1 也將繼續改進,但我們今天所預期的兩者的最終結局,遠遠不是特定於應用的 rollup)
順便說一下,我沒有提到安全、可組合性和經濟方面的優勢,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好吧,也許原子性/可組合性的事情仍然被誤解),Oisín 在推特上說明了這一點,該推特也激發了我寫下這篇文章。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