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EIP-4844 的「資料區塊 Blobs」重塑了以太坊二層網路的經濟模型,關於長期可擴展性與 ETH 短期價值的爭論日益激烈。
原文:The blobs conundrum: Ethereum’s balancing act(Blockworks.)
作者: Donovan Choy
編譯:白話區塊鏈
封面: 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以太坊 L2 的運作成本歷來十分高昂,L2 需要為 L1 的資料可用性支付數百萬美元的費用。這一切在 2024 年 3 月 Dencun 硬分叉(EIP-4844)後改變了。
硬分叉引入了一種稱為「資料區塊」(blobs)的區塊空間擴展,允許 L2 以極低的成本將大量資料發佈到 L1。資料區塊空間擁有獨立於 L1 的費用市場,其成本約為 L1 區塊空間的十分之一,成為以太坊以 Rollup 為核心路線圖的關鍵組成部分。
以此為例,根據 TokenTerminal 的數據,Base 在 2024 年第一季的相關費用高達 934 萬美元,但在第二季銳減至 69.9 萬美元,第三季進一步降至 4.2 萬美元。
然而,(壞消息或許是好消息?)隨著牛市中鏈上活動增加,資料塊空間的價格再次上升。
目前,每個主網區塊限制為最多包含 6 個資料區塊。當資料區塊使用率達到 50%(即 3 個)時,將引入基礎費用以調節數百個 L2 的需求使用。當使用率達到 4 個資料區塊時,基礎費用會進一步提高,下一區塊可能上漲至多 12.5%。
這正是過去幾週開始發生的情況(見下圖)。
簡而言之, blob 不再是免費的,L2 需要開始支付「租金」。根據 ultrasound.money 的數據,過去 30 天內 blob 費用銷毀約為 212 ETH,並為以太坊主網帶來了可觀的 blob 費用收入。
總的來說, blob的引入是件好事:L2 的營運成本降低了,對 L2 用戶來說無疑是個利好。
但有些人(換句話說,ETH 持有者)卻不太滿意,因為 L2 看起來幾乎沒有為 L1 付出多少費用,這也意味著 ETH 這筆資產從中獲得的價值減少了。
這種不滿主要源自於兩點悲觀預期,即認為 blob 的使用量不足以為 L1 帶來回報:
1)L2 本質上是一個商業實體。它們會選擇較便宜的資料可用性供應商,例如 Celestia 或 EigenDA,甚至更糟的是,一個安全性較低的中心化資料可用性委員會(DAC)。
2)當blob市場費用變高時,L2 可能會推遲將資料回傳至 L1,這在過去 Scroll 和 Taiko 的操作中已有所體現。
在 Devcon 關於 blob 的討論中,以太坊研究員 Ansgar Dietrichs 承認 L2 存在激勵機制的不匹配,但他反駁道,隨著更多 L2 網路圍繞以太坊的數據可用性(DA)形成信任瓶頸,以太坊的 DA 在長期內會變得更加重要。
Blueyard 的 Tim Robinson 提出了「 blob是一種引流策略」的觀點。他指出,儘管目前 blob 帶來的收入有限,但由於其經濟設計,它在未來會迅速產生巨大價值,為以太坊帶來豐厚回報。根據 Robinson 的 blob 模擬器,假設一個處理 10,000 TPS 且 blob 大小為 16 MB 的以太坊 L1(目前 blob 大小為 125 KB),每年可銷毀 6.5% 的 ETH。
這也是為什麼blob從長遠來看對以太坊具有根本性好處。限制 blob 的數量或提高 blob 費用以短期內從 L2 獲取更多價值,其實是一種糟糕的「尋租」行為。
以太坊研究人員也正在以實際行動支持這一觀點。在兩天前發布的以太坊研究文章中,Toni Wahrstätter 呼籲將 blob 的數量保守地從 4/6 增加到更高的 6/9。
在 ACDE #197 中,Vitalik 也提議在下一次 Pectra 硬分叉中,將 blob 空間增加 33%。他警告稱,這項調整至關重要,否則用戶可能會流向其他鏈。
總而言之,圍繞 blob 的複雜爭論歸結為一個問題:以太坊是要優先考慮普通 L2 用戶及其「以太坊生態友好」的 L2 體系,還是優先考慮 ETH 這一資產的價值累積?
以太坊的研究人員認為,過於偏重後者可能導致使用者和開發者流向更便宜的鏈,因此他們選擇繼續擴展 blob 空間,為長遠發展鋪路。然而,這也損害了 ETH 作為經濟資產的吸引力,短期內讓 ETH 持有者感到不滿。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對未來進行精準預測並權衡各種「如果」的可能性。究竟哪條路比較正確,唯有時間能證明。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