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要用 Layer1 實現區塊鏈的去中心、高性能和安全性。

作者:湯圓

封面: Photo by 愚木混株 cdd20 on Unsplash

從加密行業的歷史發展來看,熊市總是醞釀新公鏈的時機,2022 年的加密熊市也不例外,一批新興公鏈正在趕來的路上。

7 月 25 日,新生公鏈 Aptos 宣布完成 1.5 億美元融資,由 FTX Ventures、Jump Crypto 加密資本領投,Circle Ventures、Superscrypt 等機構參投。這不是 Aptos 第一次融資,早在今年 3 月,Aptos 就完成了由 a16z 領投 2 億美元融資,參投方包括 Tiger Global、Multicoin Capital、FTX Ventures、Coinbase Ventures、Binance Labs 等頂級機構。

不到半年,Aptos 籌集了 3.5 億美元,除了頂級資本加持下,這個 Layer1 公鏈的開發團隊也頭頂光環,它的核心成員由 Meta(原 Facebook)的超主權數字貨幣系統 Libra 的開發者構成。在 Libra 因監管原因擱淺後,它更名為 Diem,後於今年 1 月底被 Meta 出售,一些核心成員就此出走,並組建團隊基於 Diem 的開源代碼開發了 Aptos 公鏈。

吸引資本出手的除了 Aptos,還有 Layer1 公鏈 Linera 和 Sui。其中,Linera 在今年 6 月 28 日完成了由 a16z 領投的 6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Sui 於 7 月 12 日被爆出正在尋求 2 億美元 B 輪融資,估值已經達到 20 億美元。這兩條公鏈背後的團隊也有 Meta 的影子,同樣都有這個 Web2 互聯網巨頭的前員工參與。

當前的公鏈賽道已經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格局,Aptos 們為何還要闖入這條擁擠的賽道?資本又為何會繼續押注新公鏈?

的確,公鍊網絡的王者以太坊孕育出百花齊放的生態,Solana、BNB Chain 、Avalanche、Fantom 等公鏈以兼容以太坊的方式與之爭春。在基礎設施的豐富下,DeFi、NFT、GameFi 應用在最近兩年競相落地,公鏈不再是「沒有車的馬路」。

然而,公鏈賽道看似熱鬧,但離絲滑的 Web2 體驗仍然較遠。以太坊是原創 DApp 應用的發源地,生態豐富,但性能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應用運轉,用戶使用的成本(Gas 費)時高時低;Solana、BNB Chain 等公鏈夠快,但中心化問題難以獲得區塊鏈原教旨開發者的信任。

那個既去中心化、又足夠安全且高性能的公鏈特性無法在一個網絡中集成。

這樣的現實給 Aptos 這些新興公鏈帶來了機會,他們試圖用一條鏈解決去中心化、安全、高性能這組「不可能三角」。這種「解題思路」讓他們自成一派,不僅與其他 Layer1 公鏈區別開來,更是與分層級解決公鏈性能問題的模塊化區塊鏈形成了不同路線。

模塊化區塊鏈概念的提出者為公鏈 Celestia,它主張將單一公鏈的共識、結算、執行等功能劃分為不同層區,然後通過優化功能層區來提升性能。這種思路正在受到公鏈開發者的關注。

層出不窮的公鏈不僅會給加密市場帶來新的資產,更重要的是,開發者們正在以不同的路徑解決「不可能三角」,試圖創建一個能讓 Web3 落地的強大基礎設施,也由此展開了公鏈市場的新敘事。

我們已經知道了現有 Layer1 的局限,也知道了 Layer2 的目標,那麼同屬 Meta 系的 Aptos、Linera 和 Sui 又打算拿出什麼「法寶」參與公鏈競爭?模塊化區塊鏈有沒有未來?本期 DeFi 蜂窩將帶來部分答案。

Meta 系公鏈攻堅「一鏈撐所有」

自 Meta 推出的數字貨幣支付系統 Libra(後更名為 Diem) 迫於監管流產後,一大批開發人員從中出走,但他們沒有就此告別區塊鏈行業,而是分頭自建門戶,並以 Diem 和加密錢包 Novi 的技術為基礎,分別開始搭建新的 Layer1 公鏈。

Aptos

簡介

Aptos 最初構建於今年 2 月份,它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於 Diem 項目近三年的開源技術和開發經驗搭建。Meta 公司的前任工程師 Mo Shaikh 和 Avery Ching 是 Aptos 的創始人,兩人曾深度參與 Meta 加密錢包 Novi 的開發。

Aptos 專注於區塊鏈的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可升級性,旨在創建一個能根據市場環境快速創新且具有強適配性的底層區塊鍊網絡,試圖讓這個網絡能滿足互聯網數十億用戶的需求,並加快 Web2 互聯網企業對該網絡的採用。

今年 3 月 15 日,Aptos 發布了開發者測試網,主要與戰略夥伴、Web3 開發者社區合作,共同對 Aptos 網絡的開發語言 Move 進行體驗和改進。5 月,Aptos 啟動激勵測試網,為開發人員和合作夥伴提供了類似於主網的測試平台,並對所有幫助保障網絡安全的參與者提供激勵。

按照路線圖,Aptos 計劃在今年 9 月份前上線主網。

特點

Aptos 如何讓 Layer1 公鏈同時實現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可升級性?

首先,它選擇了另一個開發語言 Move,這與當前公鍊主流採用的 Solidity 語言不同。Move 原是為 Diem 而設計的編程語言,可用於智能合約的開發。Diem 原本就是數字資產支付系統,Move 專為數字資產而生,尤其註重安全性。

據 Aptos 介紹,採用 Move 語言編寫智能合約,可讓代碼在編譯期就能通過編譯器檢查出大多數錯誤,從而使智能合約更可靠,比如防範因代碼漏洞產生的資產被盜風險。除此之外,該語言可以使智能合約的開發人員更輕鬆地從 Web2 過渡到 Web3,無需了解底層基礎設施的複雜性。

除了開發語言的特點外,Aptos 採用了迭代後的拜占庭共識「Proof-Of-Stake Diem BFT」,以實現高事務吞吐量、低延遲及更節能。

Aptos 主張 Layer1 區塊鏈應該承擔更多的「可擴展性」責任,這樣才能提高主流採用。因此,Aptos 並不打算像當前的以太坊一樣靠 Layer2 來提升性能,而是在底層設計時將其考慮到位。根據 Aptos 測試網數據,當前該網絡每秒可處理 1 萬筆以上的交易,理想狀態下,Aptos 主網每秒可處理 16 萬筆交易。

「可升級性」是 Aptos 強調的另一重點,直擊當前許多區塊鏈的另一痛點——啟動後難以做重大協議改進。因此,Aptos 對區塊驗證者的管理和配置都直接通過鏈上狀態進行,以便社區投票後快速執行升級。Aptos 對這樣的設計進行了驗證,它在幾次重大升級中都沒有出現過網絡停機的現象。

生態

今年 6 月底,Aptos 推出了 2 億美元的生態系統資助計劃,吸引了超過 100 個項目部署在該網絡上,場景涵蓋 DeFi、NFT、遊戲等。

7 月 21 日,Aptos 在推特上公佈了一些早期項目,包括超並行 CLOB 協議 Econia、移動多簽錢包 Hive、可集成應用程序的加密錢包 Martian、借貸協議 NjordFinance、交易聚合器 Hippo Labs、自動做市商交易應用 Pontem Network 等。

除此之外,Aptos 上已知的項目還有區塊鏈瀏覽器 Aptosscan、 NFT 市場 Topaz.so、項目指標儀錶盤平台 Dapptos View、NFT 鑄造項目 Aptos Crown Masks、去中心化的跨鏈錢包 ONTO Wallet 等。

由於目前 Aptos 還處於測試階段,這些應用沒有對普通用戶開發。

Sui

簡介

Sui 是由 Mysten Labs 團隊從零開發的 Layer1 公鏈,發佈於今年 3 月份。Mysten Labs 創始團隊包括 Evan Cheng、Sam Blackshear,兩人都在 Meta 公司參與過加密錢包 Novi 和項目 Diem 的開發。

與 Aptos 一樣,Sui 也使用了 Diem 的開發語言 Move,希望提供一個具有高吞吐量、低延遲、可擴展的新一代智能合約底層網絡,以滿足 Web3 開發者部署大型應用的需求。

從時間看,Sui 的創建早於 Aptos,但知名度和市場期待值遠不如後者,這可能是因為 Sui 的開發進展較慢。今年 5 月,Mysten Labs 才發布了第一個測試網絡 Sui DevNet。雖然開發慢,但 Sui 是 Meta 系公鏈首個發行原生代幣的網絡。在測試網公佈沒多久後,Sui 就公佈了原生代幣 SUI 的經濟模型。

特點

在 Move 語言的使用上,Sui 進行了升級調整,讓該語言既能編寫涉同質化加密資產的智能合約,也能編寫涉非同質化 NFT 資產的智能合約。

在關乎網絡性能的可擴展性方面,Sui 主打交易並行化,即網絡能夠同時處理多筆交易。在大多數區塊鏈中,交易驗證者想要對區塊鏈交易進行增量添加時,必須按順序進行,而這些交易之間往往沒有任何联系或依賴。而 Sui 可以鎖定一筆交易的相關數據並實現獨立驗證,從而完成交易並行處理。

通過交易並行處理的橫向擴展,Sui 試圖滿足應用程序的高速、低費運轉的需求。因為 Sui 網絡的容量與驗證者處理能力的增加成正比,即使在高網絡流量期間,Sui 的 Gas 費用也並不會增加。

生態

目前,Sui 網絡已經推出兩款用於測試的加密錢包:官方的 Chrome 插件錢包 Sui Wallet 和第三方錢包 Ethos Wallet。用戶可以用這兩款錢包體驗 Sui 網絡的轉賬,也能嘗試鑄造 NFT。

今年 8 月,Sui 將啟動激勵測試網絡,在測試階段,會為參與鏈上測試的用戶提供獎勵。

Linera

簡介

有關 Linera 公鏈的最早介紹見於今年 6 月 18 日發布的一條官方推特,推文內容僅展示了官網鏈接及使命。與 Aptos、Sui 兩個項目相比,Linera 起步最晚,處於非常早期的開發中,即沒有測試網,更沒有發行 Token,僅公開了一些理念性的思路。

Linera 認為,網絡慢是互聯網用戶根本無法容忍的事,因此,時常發生網絡擁堵、應用無法及時響應的區塊鏈根本入不了互聯網用戶的眼。因此,Linera 要構建一個能完成即時交易的區塊鍊網絡,讓 Web3 世界中的應用像 Web2 應用一樣體驗絲滑。

Linera 的創始人 Mathieu Baudet 曾在 Meta 擔任工程師,並幫助創建了 Diem 的區塊鏈底層。作為加密錢包 Novi 的首席研究員和工程師,他還參與發明了 FastPay 和 Zef 數字支付結算系統,這兩個系統處理交易的速度號稱是 Visa 的 7 倍。

Linera 致力於能將這兩個支付系統的速率引入到應用型的區塊鍊網絡中,使鏈上用戶的操作在幾分之一秒內就能得到確認。

特點

Linera 在公開資料中尚未明確使用 Move 語言開發,僅稱開發基於 Rust 語言。

在網絡性能方面,Linera 提出了「線性擴展」的概念——通過增加機器數量來使系統容量加倍。目前,區塊鏈優先考慮「順序」執行的模型允許賬戶和智能合約在一系列交易中進行交互(如閃電貸),但阻止了線性擴展。在 Linera 的線性擴展模型中,不同用戶帳戶的操作可在不同的執行線程中同時運行。

模塊化公鏈 Celestia 力主分層提效

Celestia 原名 Lazyledger,定位為「首個模塊化的 layer1 區塊鍊網絡」,試圖將區塊鏈的共識層與執行層分開,讓開發者不用考慮共識算法和數據的可信度,專注在執行層的構建上。

Celestia 在網絡中劃分了共識層和執行層,每個層處理的任務不同,功能也不同。Celestia 本身作為共識層,只承擔交易排序和數據驗證工作,具體的交易執行任務可以外包給其它專業區塊鍊網絡處理,然後再通過工具把共識層、執行層鏈接起來即可。

我們已經知道,一條完整的區塊鍊網絡需要包括共識算法層、數據存儲層及智能合約執行層三個功能區層。

  • 共識算法層處理按照共識機制處理算法,讓節點對區塊數據的有效性達成共識,保障網絡的正常運轉及安全。主流區塊鏈共識包括 PoW(工作量證明)、PoS(權益證明)。
  • 數據存儲層存放區塊鏈從創世區塊到最新區塊的所有數據信息,主要包含每筆交易信息、交易時間戳、公私鑰等。
  • 合約執行層主要包括各種智能合約的腳本和代碼,是區塊鏈可編程的基礎。

目前,以太坊、BNB Chain、Solana、Near 等主流公鏈都屬於單一公鏈(Layer1),即一條公鏈在同一層網絡上集合了共識、執行、數據存儲等多個功能,處理交易數據時需要按順序進行,是一個橫向處理的過程。

拿以太坊來說,一個區塊的產生需要完成查看提交的交易、結算處理、出塊這一流程,所對應的功能區層是合約執行層、共識算法層、數據存儲層,而這三個功能層都在同一條網絡上工作。所有的區塊都要按這個順序工作,用戶想讓自己的交易盡快被處理,就需要支付高一點的 Gas 費,以爭取提交的交易能往前排。這也是為什麼以太坊在使用高峰期時會出現 Gas 費飆高的原因。

所以,解決區塊鍊網絡的性能痛點,其實主要就是破解如何讓區塊鍊網絡低費、高速。

以太坊競品類的 Layer1 網絡(比如 Solana),主要以減少節點數量的方式來加速結算,但這樣的網絡損失了去中心化特性。

以 Rollup 為主流技術的以太坊擴容網絡 Layer2 們,主要以減少以太坊執行層工作量的方式來實現高速目標,它們在不改變以太坊架構的基礎上,將執行層的交易計算放到了鏈下,再將結果批量壓縮處理後反饋到鏈上,以減少以太坊主網的計算負擔。

儘管 Layer2 承擔了以太坊主網的執行層工作,但所有的交易、結算、出塊還是在一條鏈的同一層上處理,執行層工作量雖有減少,但共識層、數據存儲層的負擔還是很重。更骨感的現實是,遷移至 Layer2 的智能合約相較以太坊主網而言,還是很少。

基於這樣的痛點,Celestia 將執行、共識、數據分別分離到多個專門的層級中——執行層主要負責執行來自用戶的交易;共識層負責確認區塊鏈狀態,並最終結算;數據層(Data Availability)提供交易相關的原始數據並確認數據的有效性。

圖片

Celestia 模塊化區塊鏈與單體區塊鏈的區別

Celestia 並不想給 Layer1 再建個 Layer2,它致力於構建一個將數據層單獨獨立出來的公鏈,讓開發人員只關注數據層之上的設計,無需關注底層數據記錄。簡單來說,Celestia 是一個存儲交易記錄並且提供數據可用性的公鏈。

也就是說,Celestia 網絡為開發者提供共識層和數據可用層,可給其他區塊鏈提供計算和出塊服務。開發者可以利用 Celestia 的這兩層功能,不用再考慮共識機制和數據存儲問題,只需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好執行層就行。

由此可見,Celestia 主要服務對像是開發者,它為開發者提供了構建新區塊鍊網絡的思路,即只需做自己擅長的模塊即可,其它模塊可以交給專用區塊鍊網絡,它通過這種方法來實現區塊鏈的可擴展性、靈活性和互操作性。

2021 年上半年,Celestia 公佈了模塊化區塊鏈的解決方案,此後一直處於開發階段,直到今年 5 月,它才發布了測試網 Mamaki,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個構建模塊化區塊鍊網絡的環境,同時將節點運行的計劃開放給社區,目前,它的主網上線日期還沒有確定。

無論是致力於用一條鏈撐起區塊鏈特性的 Mate 系公鏈,還是計劃用模塊化、分層級拆解區塊鏈功能的 Celestia,它們都試圖跳出上一代公鏈的局限,以新的思路實現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安全性和高性能。

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如同高塔上的珍貴明珠,吸引著這一代又一代的公鏈開發者們前來摘取,而拿下這顆明珠之後,Web3 時代才有可能真正到來。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