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針 Fenbushi 和 Balancer、1inch 的 Twitter Space 做了整理,節選了嘉賓們的精彩對話。其中,Mike 是 Balancer DAO 的技術負責人,而 Nikita 是 1inch 的早期成員,負責市場拓展方面。
封面: Photo by Milad Fakurian on Unsplash
Q1:關於熊市以及之後,未來幾年 DeFi 領域會發生什麼?
Mike:過去,我們可以發現 DeFi 領域出現了很多不良的激勵措施,從而使很多人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回報。人們參與 DeFi 的動機扭曲了,投機動機佔據了主導地位。過去,DeFi 用戶的收益來源於濫發的、複合的治理通證以及槓桿,它們都是不可持續的。在熊市,用戶 DeFi 的需求必然會銳減。未來,DeFi 項目方會將專注於更具可持續性的產品模式。更健康更原生的收益模型以及現實世界資產的引入可以保證 DeFi 領域真正的增長。鑑於加密領域的投機者還是小部分群體,如果引入現實資產的衍生品可能會擴大受眾。
Nikita:我認為 DeFi 中的治理通證並沒有像傳統股票那樣擁有強大的權益。治理通證並不具備分紅的功能,即無法捕獲協議收入的價值並在通證中有所體現。回到 2020 年 DeFi Summer 期間,我們能看到上百種通證上線 Uniswap 以及 Sushiswap,每天有無數的 DeFi 挖礦開啟。我認為 DeFi 領域需要重新設計應該改變治理通證的價值捕獲方式以及減少無意義的 DeFi 挖礦。其次,整個 DeFi 利基市場有點放慢了技術創新。比如,我們無法有效地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構建某些東西,比如訂單簿 DEX。最好,我希望看到現實世界的資產和衍生品開始進入 DeFi 領域。
Q2:對於 DeFi 協議來說,目前它們在熊市面臨著哪些挑戰?
Mike:對於 Balancer 而言,我們是比較幸運的是人們總需要提供流動性以及兌換通證的平台。目前比較糟糕的事情是,一些 DeFi 協議必須依靠通證激勵才能吸引用戶來使用它們的產品。在牛市,DeFi 協議之間的競爭尚且激烈,需要拼命爭取在幾乎是存量市場的用戶。到了熊市,當項目方本就國庫空虛,又需要撒錢來熱啟動自己的項目。這無疑是雪上加霜。項目方需要拉長時間線來看協議的發展,並弄清楚需要做些什麼才能使其可持續發展。畢竟沒有人能知道熊市究竟要持續多久。
Nikita: 步入熊市,作為聚合器我們首先能明顯發現市場交易和兌換需求缺乏彈性。1inch 提供了最優匯率,市場的流動性皆會於此,因此更能感受到市場的蕭條。其次,過去傳統機構對於加密市場一直很感興趣,而主流 DeFi 協議例如(Compound、AAVE、Uniswap 以及 1inch)也一直試圖引入這些機構。DeFi 的一系列崩盤使這一進程受到了阻礙。最後,DeFi 對於普通用戶也不夠友好,難以拓展這部分用戶群體。就我的親身感受而言,大部分 DeFi 新用戶反而是因為 NFT 才入圈的。最後,DeFi 領域還面臨著監管的不確定性。因為 DeFi 是在無需許可的環境下運營,而隨著交易平台可能面臨的監管,有些 DeFi 協議正在物色某些特殊的國家作為運營和發展的前線。未來,KYC 可能成為常規操作。
Q3:項目方在熊市發展的側重點在哪裡?
Nikita: 我們將關註生態的可持續性,不斷進行產品的迭代以及支持不同的 DeFi 組合。1inch 也有補助計劃以此來獎勵 DeFi 領域的建設者。補助對象包括了將 DeFi 產品整合到 1inch 網絡中的開發者,組織社區活動以及進行產品教育的社區成員,以及 DeFi 領域的研究員。
其次,對於尋求擴張和發展的項目和公司而言,合併和併購是最簡單有效的工具。在熊市中,這種合併和收購會變得更加頻繁。Web2 中合併、收購、拆分的操作也屢見不鮮。2001 年到 2017 年間,Google 就收購了 200 多家公司。不過當公司長成龐然大物時,就很難在內部進行創新,於是 Google 成立了母公司 Alphabet,將核心的搜索業務與其他新興業務拆分開來。每一業務條線都有全資子公司,Google、Verily、Deepmind 等。我期待 DeFi 行業進行深度整合,其實有很多大公司已經在做這件事了。幣安、FTX 以及 Coinbase 收購了不少錢包以及分析平台。然而 DeFi 領域還未啟動合併併購,可能以 DAO 主導來做這件事也不錯。
Q4:這一輪熊市和 2018 年的熊市有何區別?
Mikes:上一輪熊市中 95% 的項目消失不見,即便是最辛勤的建設者對加密世界不抱有希望。未來加密世界還是很有希望的,熊市只是短期的,未來隨著技術進步行業也會向前發展。
Nikita: 儘管熊市很多結構指標是相同的,但我們明顯感受到這個週期已經加速了應用場景的落地。我猶記得 2019 年上一家公司裁員了 50%,只保留了工程師的崗位,並將項目重心轉移到開發上來。上一輪熊市很多人離開了加密圈,但這次不會。人們會看到區塊鏈也在做一些好的事情,比如 DeFi 的創新。以太坊上終於有用例了,或成為了去中心化的 “世界金融中心”。這一輪也有很多機構爆雷引發了嚴重的財務危機,希望日後這類事情能夠少發生些。用戶也需要意識到熊市的殘酷性。
Q5: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項目構建在 Layer2 上,Balancer 是選擇了 Arbitrum,而 1inch 是選擇了 Arbitrum 和 Optimistic。你們如何看待 Layer2 的未來?
Mike: 關於 Optimistic 和 Arbitrum 競爭這一塊,我認為 Optimistic 剛開始啟動的時候項目上線需要白名單,這使得它很難建立初始的社區。相比之下,Arbitrum 會對項目方更加友好,這也使得它的生態產生了原生的 DeFi 活動。當然,我對 ZK rollup 也很感興趣。我認為 rollup 方案會大幅度減少燃料費用,考慮到這個問題很多項目會改變建設部署的方式。
Nikita: 我對 rollup 也很感興趣,而且我是 Arbitrum 的粉絲。從社區和開發者的角度,Arbitrum 很多東西是原生的厚積薄發的。再從交易數據來看,Arbitrum 的受眾中很少有人用其他的 Rollup 或者側鏈。如果 Arbitrum 能維護好核心社群、做好性能的迭代、維護好網絡穩定性,未來它的生態是無限光明的。
Q6:想請問主流的協議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國庫的,可能出現因管理不當而碰到潛在的危險嗎,項目方又該如何處理?1inch 和 Balancer 在管理自己國庫會採用哪種策略呢?
Mike: 我的想法是作為一個鏈上協議而其國庫由中心化的機構掌握,這本身就是不正確不正義的事情。由此看來,鏈上協議一定要通過審計並做到可視化,通證持有者能夠清楚目前國庫的財政情況如何。從 Balancer 的角度而言,我們試圖做到將國庫的錢放在不同的籃子裡。我們需要明白多少錢是追求風險收益的,多少錢是追求穩定收益的。比如,2% 的錢需要追求風險收益,它會面對各種協議開放,可能會被黑客盯上。剩下的錢主要以穩定幣形式存在。
Nikita: 關於三箭資本的事情,團隊內外部也有爭論。1inch 的國庫是由 DAO 控制和管理的,其中多簽錢包 Gnosis Safe 起到了很大作用。DAO 成員能夠針對如何管理國庫進行提案、更新提案以及投票治理。可市場上的很多協議做不到這一點,甚至對於一個提案沒有實質性的投票機制。我認為需要機構做到更加透明來激勵開發者,以便在更高效、更公平的環境中構建更多的鏈上解決方案。對於 1inch 而言,我們的策略是勤看社區的提案,對於涉及到重要機構和合作夥伴的提案,做到最起碼一星期看一個。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