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發 U 一時爽

作者:曼昆區塊鏈法律服務

封面: Photo by Mariia Shalabaieva on Unsplash

前陣子有個朋友很高興地來和我炫耀,說找了一份頗為優渥的工作,我說兄弟苟富貴……經過不斷追問,他才交代,其實是在國內為境外 Web3.0 項目工作,上班自由度高,老闆直接給他加密貨幣 USDT 作為薪水,所有工資到手完完整整還特別豐厚。我聽了直搖頭,這富貴遭不住啊。

用加密貨幣付工資成常態

在全球加密貨幣風靡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區塊鏈公司開始用加密貨幣(以 USDT 為主要幣種)來支付薪水,畢竟這樣做的好處擺在那裡:

一方面,對於跨國支付來說,加密貨幣讓國際支付變得又快又便宜,成本下降的同時,再也不用面對繁瑣的外匯手續。通常,加密項目會與員工約定月薪為具體數量的 USDT,當發工資時,財務只需要通過鏈上轉賬,支付少許 Gas Fee,即可一鍵發送,快速到賬,就像 “馬斯克發推特” 那麼迅速;

另一方面,加密貨幣,是一種利用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與傳統的紙幣和硬幣不同,加密貨幣依靠複雜的加密技術保證支付交易極其透明及安全,所有交易都在鏈上記錄,不用擔心暗箱操作。當財務發完薪水後,給到員工轉帳哈希(hash),員工即可在對應的區塊鏈瀏覽器上使用哈希查找到具體數據。一切公開透明,誰也別想耍花招。

雖然這麼看,用加密貨幣發薪確實好處良多... 但在我國,這可能會讓你攤上大事。

法律風險如影隨形

對 Web3.0 專案方和一般打工人雙方來說,加密貨幣作為工資發放手段可能會帶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法律風險。

中國法律不承認虛擬貨幣能當工資發

首先,中國法律可不認這些虛擬貨幣,人民幣才是正道。具體來說,中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態度謹慎,監管也相當嚴格。幣圈有句話:“韭菜割不盡,春風吹又生”,但在中國,加密貨幣的 “春風” 可不好吹。

那麼,在「用加密貨幣發工資」這個問題上,回答是:抱歉,這在中國法律裡可行不通。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和《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人民幣是唯一的法定貨幣,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償性,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流通。

同時,因為大部分 Web3.0 專案均在海外,也會涉及外匯管理相關問題。對此,我國在加密貨幣跨國交易上的態度也是嚴格監管,用它來支付可能會踩雷。中國的外匯管理局對外匯流動有嚴格的控制,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洗錢工具。近期,上海檢察發布了《2023 年度上海金融檢察白皮書》,結合近三年發布的非法經營金融類犯罪,不可避免地會發現大量的換匯、跨境轉移資產等洗黑錢的手段,而這種情況下,對應的監管力道也在逐年升級。

用幣付薪對員工會有什麼影響?

專案放國外,開發和技術由國內人員負責,這是現在大部分 Web3.0 專案的現狀,那麼問題來了,你確定公司與你之間建立勞動關係嗎?

根據我國《勞動契約法》及相關規定,只有在中國境內依法註冊並取得營業執照的境外企業,才屬於中國勞動法意義上的雇主,才能與之建立勞動關係。除此之外,勞動關係還需要回歸合約條款對合作模式的具體約定才能判斷,但結合 Web3.0 行業常見的用工模式來說,往往都不會簽合同,即使簽約也是簡單的名義公司或者顧問協議。這種情況一旦以幣發薪發生糾紛,員工需要舉證其他資料來證明存在事實勞動關係,否則勞動關係就無法被確認,自身權益自然無法得到法律保障。

當然,也許你會說,你確定和公司建立勞動關係了,那麼又會有新的問題產生:

  • 收入不穩

雖然主流付薪手段是穩定幣(例如前文提到的 USDT,因為其錨定美元,價格波動小),但也有部分項目會使用其他類型的加密貨幣,這一類代幣的特徵就是價格波動大,今天剛發的薪水明天可能就縮水 20%,生活品質跟著坐雲霄飛車。想像一下,昨天還是幣圈的 “王多魚”,今天就成了 “韭菜哥”,這樣的生活誰受得了?

  • 稅務麻煩

大部分加密項目因沒有國內主體,不會為員工進行納稅。因此,大部分員工則需自行申報繳稅。根據我國現行稅法,個人轉讓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產生的所得,稅務上可能涉及繳納個人所得稅。然而,加密貨幣交易複雜,稅務申報成難題。 “寧可少賺,也不違規”,稅務問題搞不好,賺再多也得罰回去。

  • 維權難

勞動法要求用人民幣支付工資,因此用加密貨幣發工資可能得不到法律保護,如遇上欠發工資或獎金,有可能無法舉證,遇到糾紛維權難

  • 安全風險

員工取得虛擬貨幣後,常需要透過非法管道兌換或交易成法定貨幣,才能在日常情況下使用,但是在出金中,交易對手的錢從哪來的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旦收到涉賭、涉詐等非法資金,極有可能引發凍卡。忙活了半天,錢沒留住,甚至還有涉嫌幫信(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掩飾(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等刑事風險

用幣付薪對企業會有什麼影響?

  • 合規風險和稅務風險

企業用加密貨幣發工資有機率引發合規性問題,結果可能是罰款、處罰,甚至影響正常營運。加密貨幣的稅務政策亦不明確,企業可能需要補繳稅款和罰款。稅務記錄的準確性也難以保證。想像一下,財務部門忙了一整天,結果因為加密貨幣支付被罰了個底朝天,這樣的「開源節流」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

  • 補發薪資風險

加密貨幣支付薪酬的行為違反法律規定,對於企業來說,如果使用加密貨幣支付工資,一旦產生爭議,往往會因為加密貨幣非法定貨幣的原因(如前文提及),被認定為無效,而面臨承擔另行補發薪水的風險,最後錢幣兩空,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 安全風險

《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了,「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任何法人、非法人組織和自然人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違反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由其自行承擔;涉嫌破壞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由相關部門依法查處。金融秩序的風險並被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案例解析

2019 年 5 月 20 日,沈某某入職某網路公司並與其簽訂勞動合約。勞動合約約定,沈某某實施不定時工作制,月薪 50000 元,全年發放 14 個月工資,目標績效獎金稅前 50000 元/半年、目標年度獎金稅前 50000 元/年。勞動契約履行過程中,扣除社保、公積金後沈某某的月工資實際以 2574 元人民幣+虛擬貨幣 USDT 的方式支付,其中 2574 元人民幣已發放至 2020 年 10 月,USDT 已發放至 2020 年 9 月。 2020 年 10 月 17 日,沈某某因個人原因辭職,又認為某網絡公司存在拖欠其工資、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行為,遂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因不滿仲裁裁決結果,沈某某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以虛擬貨幣支付工資的行為違反法律規定,應認定為無效,用人單位應按照勞動合約約定和國家規定,以人民幣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針對雙方約定的十四薪資、獎金,同樣應以人民幣支付。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雇主能否以虛擬貨幣向勞工支付薪資。如前文所提及的中國法律不承認虛擬貨幣能當工資發,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五條規定,工資應以法定貨幣支付;《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規定,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償性,因此,虛擬貨幣不應也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流通,亦不能作為薪酬發放。

本案也涉及了企業補發工資問題,也是上文所描述的以幣發薪風險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需要承擔不利後果,以虛擬貨幣支付工資的行為被認定無效,並應當按照勞動合約約定和國家規定,以人民幣向員工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結語

儘管加密貨幣發薪有一定優勢,但在中國現行法律和監管環境下,確實也面臨不少法律風險。企業和員工都應慎重考慮,遵守法律法規,避免法律糾紛和經濟損失。對我們來說,了解這些風險有助於保護自己的權益,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如果真的掉進了「大坑」裡,請及時諮詢區塊鏈專業律師及機構,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少走許多彎路。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