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in 計畫由於部分具備 RWA 屬性,因此存在物理世界,與現實經濟生活相關。因此需要更多的事中管理手段,以實現自治風控

作者: Yolo Shen@Foresight Ventures

原文標題: Foresight Ventures:如何可信—我們如何看待 DePIN 賽道?

圖片

傳統計算機有五個組成部分:計算機,記憶器,控制器,匯流排,I/O。  從區塊鏈的發展來看,計算器和記憶體的發展都相對較為完善,如果將整個分佈式系統比作人類,那麼人類的大腦和記憶系統已然完備,但是知覺和感知系統任然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現階段,Depin 無疑是最風靡的 buzzworld,如何實現它?這一切無疑需要從「可信的觸覺」開始,而眾所周知」感覺」需要依賴脊椎和神經系統才能處理。

如果說區塊鏈系統是建構冰山上的意識,那麼 Depin 底層所代表的的感測器網路就是冰山下的潛意識。現在挑戰來了,誰是分散式系統的脊椎和神經?我們如何建構脊椎和神經?本文我們將從物聯網發展的小教訓入手,建構 Depin 發展思路,幫助 buidler 更好落地。

TL;DR

  1. Depin 不應該以設備作為單位,設備是不具備橫向 scale 能力的,應該從模組(module)入手;depin 的核心在於 Pin,而 pin 的核心則是授權碼。我們將設備視為一系列感測器模組的集合,而每個感測器模組的 pin 碼,即為資料入網的許可,也是 PoPW 的認證許可,擁有入網權限的設備,貢獻收到認可的設備,才能稱之為礦機。因此整個 Depin 賽道的核心在於,如何讓邊緣設備貢獻可計量,如果讓不同設備相同感測器的貢獻可以擁有一致的度量衡。
  2. 依傳統電腦傳送資訊不同,匯流排(Bus)可分為三類:傳送各種資料資訊的資料匯流排(Data Bus);傳送各種位址資訊的位址匯流排(Address Bus);傳送各種控制訊號的控制匯流排(Control Bus)而 DePin 匯流排也會有類似:作為設備入網的身份憑證。(Address Bus)作為資料驗真的 PoPW 憑證。 (Data Bus)作為設備管理的手段。(Control Bus)a. Address BUS:Device DID (Dephy)b. Data BUS:Virtual Communication Layer + Sensor Networkc. Control BUS:Cellular Management Module
  3. Depin 計畫由於部分具備 RWA 屬性,因此存在物理世界,與現實經濟生活相關。因此需要更多的事中管理手段,以實現自治風控。主要的實現管道有兩種:其一,是透過蜂窩運營商流量的治理,一旦出現設備違規,那麼就可以從流量端使得設備失去 PoPW 挖礦權,相較於 Slash 是一種更為 Real Time 的管理手段。其二,是透過礦工+資源池的方式對上游資源進行買斷。舉例,某經銷商擁有號段資源 100 個,當 30 個涉及風險時,既可能處罰吊銷牌照的警告。今天我們將 30 個資源與其他經銷商的資源混同起來,透過礦工對現實資源(RWR)做買斷,並透過混號段方式對資源做風控,在保障上游經銷商風險的前提下,實現盡可能多的資源獲取。將 Liquity 模式復刻到各類 RW 資源中去。

一、物聯網的歷史回顧

圖片

回顧 2015 年以來的物聯網發展史,當年困境主要有兩個:其一是,硬體設備單一的輸入輸出。其二是,設備入網後產品特性沒有增強,設備不具備 Scale 的特性。

這段時期,核心問題在於:硬體設備的微控制器入網後,會有什麼樣的改變?一從連網這個動作來看,使得硬體設備上傳下載有了可能。接下來的問題是,硬體為何需要上傳和下載?上傳下載能否增加產品競爭力?在那一時期,我們看到一批諸如智慧窗簾,智慧空調等等,由於硬體在設計之初 I/O 動線相對確定,軟體開發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連網後,在產品特性上只多了行動端操控這樣一種特性,類似 “遠端開啟空調,遠端拉窗簾”,功能多為遠端+傳統控制器。而對於 C 端用戶而言,這種設計確實是比較雞肋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IoT 裝置連網後有沒有 Scale 的能力?前面我們提到,硬體入網多了上傳下載,如果下載相當於功能的升級拓展,那麼上傳就是資料的匯聚整合。而後者資料湖的價值在早期 IoT 時代是非常笨重的,指數上升的儲存成本和難以開拓的資料銷售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

總結來看,IoT 設備在下載上傳兩種模式中,都無法提升產品力,提升服務維度。那麼 Depin 時代,是否可以呢?

AI 帶來了什麼變化?

從 AI 的特性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可能:

  1. 萬物擬人,獨立的上傳下載需求,如果邊緣側無法推理大模型,那麼端側就需要獨立連網。這將使得過去以行動端為恆星,設備為衛星的輻輳結構轉變為設備獨立聯網的通訊結構。
  2. 設備主權。從單純的產品銷售,向用戶購買+數據銷售雙輪驅動。設備整體向使用者負責,作為感測器集合向數據商負責。
  3. 「資料可信,隱私可靠「是普通設備轉型為礦機的前提。如果資料不可信,那麼邏輯上多開虛擬機器就可以 hack 整個激勵系統;如果隱私不可靠,那麼長期來看,使用者的互動意願將會收到抑制。

結合 Ai 的發展,我們看到 Depin 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可能:

  1. AI 的出現,使得 AI 硬體自主聯網的必要性提升了,設備入網成本有可能在未來 3 年裡快速降低,結合儲存成本,算力成本的下降,邊緣算力/感測器的佈局成本極大可能也在降低。那麼多設備都已經完成佈局,將其轉化成礦機採集感測器數據,會出現一個 tipping point.
  2. 裝置與雲端獨立連結的問題解決後,裝置與裝置之間互聯也會有更多場景,如何利用 NFC 各類低成本硬體做互動玩法,也將成為潛在創新點。
  3. 將各類採集的感知資料大宗商品化,是設備挖礦的核心瓶頸,如果制定出抽象資訊商品的標準是主要挑戰。
圖片
圖片

二、Depin 的投資主題與觀點:

根據過去 5 年的 IoT 發展經驗和 AI 新特性的變化,我們認為有三大投資主題:

  • 以蜂窩模組為核心的硬體基礎設施。
  • 以通訊資訊商品為大宗品的,抽象通訊層服務。
  • 廣義礦工作為一種經銷商服務。
圖片

投資主題一:address bus 模組為中心的 Depin 基礎設施

圖片

什麼是模組?

圖片
圖片

模組是將基頻晶片、記憶體、擴大機元件等整合在一塊線路板上,並提供標準介面的功能模組,各類終端借助無線模組可實現通訊功能。而隨著整個運算網路的發展,對於模組的定義也不斷的豐富,構成了一個蜂窩聯網+算力+端側應用的生態:

  • 傳統蜂窩物聯網模組:基本連接模組,主要功能是實現蜂窩通信,這些模組僅包含支援這種連接的晶片組,無需附加功能。
  • 智慧型蜂窩物聯網模組:除了像傳統模組一樣提供連接功能外,還以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CPU 和 GPU)的形式整合了額外的運算硬體。
  • 人工智慧蜂窩物聯網模組:除了提供與智慧蜂窩物聯網模組相同的功能外,還包括用於人工智慧加速的專用晶片組,如神經、張量或平行處理單元(NPU、TPU 或 PPU)的連接模組。
圖片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上游晶片和下游設備製造商佔據了大部分價值鏈,中間的模組層以高市場集中度,低毛利為特徵,傳統服務的設備主要包含:PC,手機,Pos 機。由於其巨大的集中度,如果一旦部署了具有廣泛共識的模組中間層,等於天然將各種存量設備遷移成為礦機。如果傳統 Web3 的使用者以人為單位,那麼以模組為代表的中間層將使得大量智慧型裝置進入 web3,這些裝置間的 Tx 會誕生大量的鏈上需求。

回顧早期英偉達和 Intel 之間的競爭,我們得到了不少的歷史經驗:早年電腦晶片市場以 Intel CPU X86 系統為主導,在一些邊緣市場諸如圖形加速領域,intel 所主導的加速卡生態與英偉達的 GPU 之間存在著競爭;而在更廣闊的市場當中(需求不確定的領域),英特爾 CPU 又和英偉達 GPU 之間擁有者合作。兩家公司共生共榮了一段時間。變局點出現在 Crypto 和 AI,大量的計算任務以小任務大並行為特徵,這與 GPU 的計算特點機器兼容;而在浪潮來臨的時候,英偉達做了幾個維度的準備:

  1. Cuda 的平行計算指令集。幫助開發者更好的利用 GPU 硬體。
  2. 快速的迭代能力。超越摩爾定律的迭代速度為其贏得了生存空間。
  3. 與 CPU 競合的格局。有效撬動並利用了 Intel 的存量資源,並在一些決策敏感領域內,迅速搶佔了市場機會。

回到模組市場,和當年 GPU 和 CPU 的競爭格局有幾個相似點:

  1. 產業集中度高,頭部集團對於整個產業有相當強的定價能力。
  2. 發展依賴新場景,通訊模組+智慧晶片+標準協定非常有可能在設備端打下護城河。
  3. 快速迭代有機會把握新機會,傳統玩家決策週期長,新興場景變化快有風險,環境適合新物種的誕生。
圖片

而在這個競爭當中,Crypto Stack 無疑是最棒的建置協議和生態圈的技術棧,存量設備向現金流礦機的遷移將產生β等級的機會。其中 Dephy 便是之中的重要玩家,透過建構整合模組+Ledger+身分層,實現整個 Depin 網路的分配管理職責。

投資主題二:data bus 感測器為代表的資料擷取礦機

圖片

究竟何者為礦機?我們認為,能產生特定資訊資源並意圖取得代幣資源的硬體/軟體,可以稱之為礦機。在這個理解當中,礦機有幾個標準:

  1. 是否產生特定資訊資源?
  2. 是否能夠結算代幣?

因此,在整個流程中,設備產生特定資訊資源 PoPW(proof of physical work) 是否可信變得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認為每個具有生產 PoPW 的感測器都需要一個可信任(TEE/SE)來保證邊緣側數據採集的可信性。而在感測器領域,則能產生諸多橫向可擴展的網絡,舉例,不同設備的攝像頭所採集的視頻資源,將在一個網絡裡面被統一的計量。相較於,不同設備分別獨立採集,橫向擴展的感測器+可信任模組,能建構更大的 PoPW 資源市場,採集的視訊素材能更好的按照統一度量衡進行定價,更有利於形成資訊資源的大宗市場。這是 Device-Focus 不具備的。

投資主題三:control bus 廣義總線的通訊基礎設施

圖片

由於部分 Depin 設備在物理世界存在,與傳統商業社會相關,而 Crypto 世界以 PermissionLess 為特徵,因此如何在沒有 KYC 的情況下,對各類參與主體進行事中管理便尤為重要。我們認為整個 web3 世界需要一個通訊抽象層,整合蜂巢網路和公網 IP 網絡,使用者/裝置只需繳納 Crypto 貨幣就能取得對應的網路服務。具體的方向賽道有:

  1. 整合流量。打通全球業者的流量資源,將流量作為一種資訊大宗品,以代幣來交易定價。
  2. 整合號段。打通全球號碼段資源,將號碼作為一種身分層,以代幣來交易定價,以 Blockchain 為治理系統。
  3. 整合 IP 資源。打通公網 IP 資源,整合公網 IP 池作為一個資源,將公網 IP 作為資源池,支援任意存取的跳轉,以代幣來交易定價,以 Blockchain 為治理系統。

三、Conclusion

  1. Depin 不應該以設備作為單位,設備是不具備橫向 scale 能力的;depin 的核心在於 Pin,而 pin 的核心則是授權碼。我們將設備視為一系列感測器模組的集合,而每個感測器模組的 pin 碼,即為資料入網的許可,也是 PoPW 的認證許可,擁有入網權限的設備,貢獻收到認可的設備,才能稱之為礦機。因此整個 Depin 賽道的核心在於,如何讓邊緣設備貢獻可計量,如果讓不同設備相同感測器的貢獻可以擁有一致的度量衡。
  2. 依傳統電腦傳送資訊不同,可分為三類:傳送各種資料資訊的資料匯流排(Data Bus);傳送各種位址資訊的位址匯流排(Address Bus);傳送各種控制訊號的控制匯流排(Control Bus)而 DePin 匯流排也會有類似:作為設備入網的身份憑證。(Address Bus)作為資料驗真的 PoPW 憑證。 (Data Bus)作為設備管理的手段。(Control Bus)
  3. Depin 計畫由於部分具備 RWA 屬性,因此存在物理世界,與現實經濟生活相關。因此需要更多的事中管理手段,以實現自治風控。主要的實現管道有兩種:其一,是透過蜂窩運營商流量的治理,一旦出現設備違規,那麼就可以從流量端使得設備失去 PoPW 挖礦權,相較於 Slash 是一種更為 Real Time 的管理手段。其二,是透過礦工+資源池的方式對上游資源進行買斷。舉例,某經銷商擁有號段資源 100 個,當 30 個涉及風險時,既可能處罰吊銷牌照的警告。今天我們將 30 個資源與其他經銷商的資源混同起來,透過礦工對現實資源(RWR)做買斷,並透過混號段方式對資源做風控,在保障上游經銷商風險的前提下,實現盡可能多的資源獲取。將 Liquity 模式復刻到各類 RW 資源中去。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