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 Curator ?Curator 在 Web3 語境下又是怎樣的意義與價值存在…… 這篇文章你一定不能錯過。

— 導讀(Web3Caff 編輯部注)

作者:Jiawei

原用標題:關於 Web3 Curator 的簡單思考

封面: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引子

據維基百科,策展人(Curator)是為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或其它商業單位安排藝術家與場地方媒合展覽事宜,或是決定文物呈現方式的獨立工作者。

在信息時代,又延伸出數字策展的概念。

數字策展是數字資產的選擇、保存、維護、收集和歸檔。數字策展建立、維護和增加數字數據存儲庫的價值,以供當前和未來使用。

在 Web3 語境下,Curator 的涵義偏向於數字策展。近期中文推特湧現出一些有關 Web3 Curator 的討論,本文拋磚引玉,聊聊 Curator 項目 KurateDAO 的做法,並提出一些粗淺思考。

KurateDAO

據官方描述,KurateDAO 是基於區塊鍊和社區策展的 Web3 應用數據庫,提出了「Curate to Earn」的概念,並於今年 3 月 8 日宣布獲得 Polychain Capital 領投的 685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KurateDAO 由 Michael Fischer 於 2022 年創立,旨在使用加密經濟博弈來管理世界上的信息。Michael 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研究領域是人工智能。

在 KurateDAO 中有四類角色:

  • 最初由 Curator 創建數據庫,並提出內容准入規則,Curator 可以是個人或 DAO;
  • Scout 在數據庫中貢獻符合規則的內容,獲得的收益取決於內容的瀏覽量;
  • Viewer 在查看數據庫內容時需要支付 Token 或者觀看廣告,這些費用將存到國庫中;
  • Verifier 可以篩選數據庫的內容,在下述流程中有進一步解釋。

國庫收入的 70% 分配給 Scout、20% 分配給 Curator,其餘 10% 作為網絡費用。

在數據庫中添加內容的流程比較複雜:

  1. A 將內容添加到數據庫中,並支付 1 個 Token;
  2. 如果其餘用戶不認同這部分內容(考慮到質量或相關性等因素),則可以支付雙倍的 Token,例如 B 支付 2 個 Token ,把 A 添加的內容移除;
  3. C 可以支付 4 個 Token,將 A 添加的內容保留,以此類推,直到超時或沒有人繼續下注。失敗方押注的 Token 將被分配給勝利方;
  4.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賭注池中的 Token 超過了 Curator 預先設置的某個閾值,將把內容髮送給 Curator 作裁決。勝利方仍然獲得 Token 分配,但需要支付一部分給 Curator 和支付網絡費。

在任一策展系統中,Curator 往往人數不多,而數據有著成千上萬條,體量的不對等使得 Curator 缺乏精力和資源去做維護,這往往成為系統的瓶頸。而引入這個對賭的機制是為了在運營和維護的環節引入其他參與者,並且將最優的結果展示給 Curator。

在 Curator 明確某個數據庫的規則後,由 Scout 去判定加入的內容是否符合規則,即對「Curator 是否會接受這部分內容」下注。這是一個鼓勵貢獻者提交「正確」內容,並懲罰提交「錯誤」內容的機制。

個人認為 KurateDAO 的機制略顯複雜,暫有兩點問題需要考慮:

  • 對賭機制預設了總有人參與對賭。正如早期 MakerDAO 的抵押品清算機制缺陷,將起拍價為 0 DAI 預設了總有清算人參與拍賣,但在極端行情導致鏈上擁堵時,清算人往往無法競拍。如果沒有人參與對賭,那麼 Curator 的壓力也無法減輕。
  • 讀者閱讀內容時需要付費,而付費對許多人來說亦是門檻。例如對於知乎推出的「鹽選會員」,以及微信公眾號的付費閱讀,一些人想到既要付費,索性便不看。推出激勵機制固然好,但羊毛出在哪裡、是否可持續,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斟酌。

這樣的機制在實際情況下是否起作用,仍然有待觀察,但 KurateDAO 至少提供了一種思路:擴大參與範圍、減輕策展人的維護負擔,並提供一種激勵機制。

Closing Thoughts

優質信息的可觸達性

在信息洪氾的時代,優質信息被埋沒,造成其可觸達性低,或是需要耗費較大成本。舉例而言,若想學習區塊鏈,在搜索引擎中呈現的往往是一些不相干的內容,加上蕪雜信息的干擾,對於新人而言,篩选和判別優質信息不僅需要較好的信息檢索能力,還需要對區塊鏈有所了解,顯然有一定的門檻。若有權威或業內人士作為 Curator,則可以相對降低獲取優質信息的門檻。

良好可持續的激勵機制

事實上,Web3 領域已經有非常多自發、無償的優質內容貢獻者。但長遠來看,「用愛發電」畢竟難以為繼,長久的運作需要激勵機製作為引導。貢獻者篩選整理優質內容,讀者從中獲益並付費,從而激勵貢獻者提供更好的內容,形成正向反饋的循環,這點與創作者激勵類似。

Curator 的若干形式

個人認為,鏈聞的「週末薦讀」和「鏈聞精選」其實已經是文章 Curator 的早期形式;在推特上,Mirror Curator DAO 也做了許多積累,文章週報已經更新至 21 期,在 Gitcoin 上收到 $6,556 的捐贈。除文章精選作為載體之外,涉及信息摘選、維護和歸檔的內容平台都可以參考 Curator 的模式,例如整理 Job Board、新聞快訊、研究專題、投融資週報等等。進一步暢想,未來甚至可能衍生出取代 Web3 媒體的 Curator。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