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擁有,或將造就偉大敘事。

原文:Web3 Social: A booming space with an identity crisis(Fundamental Labs)

作者: lingchenjaneliu

編譯:深潮 TechFlow

封面: Photo by GuerrillaBuzz Crypto PR on Unsplash

披露:Fundamental labs 和我們團隊的成員已經投資並可能持有本報告中提到的代幣的頭寸。這份聲明旨在披露任何利益衝突,不應該被誤解為購買任何代幣的建議。這些內容僅用於提供信息,你不應該僅僅根據這些內容做出決定,這不是投資建議。

什麼是 Web3?

Web3 是一個沒有既定含義的總括性術語,這個詞包含了一些由社區和用戶所有權驅動的去中心化的想法和願景。Him Gajria 寫的一篇關於 Web3.0 的文章說得最好:

  • Web1 是只讀形式的:網絡託管內容,人們可以消費內容,但不能分享它。
  • Web2 是可讀可寫的:用戶能夠參與網絡。
  • Web3 將是讀、寫、擁有:建立在點對點的網絡上,實現互操作性,即不同的應用程序能夠以一種協調的方式進行連接和通信。

在 Web2 世界中,主導網絡的類別是社交網絡,如 Facebook 和 Youtube。社交網絡允許用戶與網絡互動,而不僅僅是消費其內容。在 Web3 的社交生態系統中,我們已經看到 Web3 社交初創公司的大量資金湧入。雖然 Web3 還沒有出現一個相當於 Twitter 或 Facebook 的平台,但很多人認為,數據所有權的敘事和網絡的激勵,以及 NFT 和代幣將會解決這一冷啟動難題,並最終為平台帶來足夠的創作者和受眾。

Web3 社交的需求

Web3 提出了一個不同的價值主張,一個與 Web2 完全不同的方法。Web2 是由中心化平台主導的,中心化平台遵循的模式是,一旦平台達到反射點,即用戶和創作者的採用率高到足以產生強大的網絡效應,網絡參與者就會為平台的增長而犧牲。

平台達到反射點後的增長動力通常來自於提取用戶數據以獲取廣告收入,從而導致數據和安全漏洞。除了數據和安全漏洞,社交網絡平台也會造成心理和社會問題,包括成癮、精神疾病、操縱輿論、轉發虛假信息等。

最近對社交網絡平台的譴責並不只是來自當局和用戶,曾經為知名社交網絡平台工作的開發者也站出來譴責:在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中,開發者揭示了社交網絡平台如何利用用戶數據來開發他們的產品,從而在用戶的腦海中間歇性地強化上網積極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利用用戶的數據來賺錢和創造對平台的粘性之外,Web3 社交旨在建立開放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用戶可以擁有他們創造的任何內容,他們獲得的數字對象,甚至是他們的社交層。根據公共區塊鏈上的互操作標準創建的數字資產是可移植和可轉讓的,因此用戶不會被困在特定平台上

現有的主導性互聯網平台是建立在聚合用戶和用戶數據的基礎上的。隨著這些平台的發展,它們提供價值的能力也在增強。平台的網絡效應使這些主導平台能夠保持領先。主要社交網絡平台的用戶行為數據幫助他們優化算法,使其內容和廣告定位明顯優於競爭對手。比如,亞馬遜用獲得的全面數據以了解客戶需求,從而優化送貨物流,並根據對利潤率和消費者需求來分析開發自己的產品線。

在傳統互聯網平台的商業模式中,用戶和他們的數據是競爭優勢的關鍵來源。因此,平台通常不分享數據,所以如果用戶決定離開平台,他們很難把他們的社交圖譜或內容帶走。

在 Web3 中,用戶訪問的不是由中心化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商擁有和運營的封閉網絡,而是訪問一個由成千上萬的獨立節點運營的公共網絡,這些節點遵守網絡代碼所定義的嚴格規則

用戶和企業可以構建 Web3 應用程序(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構建社區(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構建為這些應用程序提供動力的基礎設施(節點基礎設施)或其他貢獻。這意味著沒有一個實體可以控製網絡上的數據訪問,任何試圖這樣做的行為都會被網絡上的其他節點拒絕。

從本質上講,數據被存儲在一個獨立的節點網絡上,這些節點都確保只有數據所有者可以決定他們的數據發生什麼。這與 Web2 雲服務提供者控制的中心化服務器形成鮮明對比。

Web3 的一個核心哲學原則是,為生態系統提供價值的方式比通過資本更多,此外,價值應該能夠被賺取,而不僅僅是購買。這是與現有結構的根本區別,在現有結構中,擁有資本的人通過投資獲得的收入比人們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要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財富差距的擴大。將所有權分配給參與者也是一個重大轉變,現有的平台是由僱員和投資者建立的,其中有意義的所有權歸僱員和投資者所有。在這種傳統的 Web2 模型中,所有權不屬於那些提供內容和貢獻,使這些平台有價值的用戶。

開放社交堆棧:當前的市場版圖

在我仔細查看了在 Web3 中構建開放社交堆棧的現有項目後,我繪製了包含多個組件和層次的市場版圖。除了底層,包括數據基礎設施和去中心化的存儲,還有中間件,如去中心化的身份,社交圖譜和認證協議,這是整個開放社交堆棧的關鍵層。任何應用程序都可以無權限地建立在它們之上,使用已有的用戶網絡,而不需要從頭開始建立自己的網絡。

開放的社交堆棧創造了一種範式轉變,這種轉變非常強大,具有可移植和可插入的身份,這些身份存在於用戶的加密錢包中。我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的 Web2 在線活動是我們身份的一種形式。我們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上發布的照片,以及我們在 Twitter 和 Linkedin 上創建的個人資料都是我們身份的一部分。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我們的身份只存在於我們的行為/活動發生的平台中,而這些身份是孤立的。在 Web2 巨頭建立的圍牆花園中,我們不能只是整合我們的 Instagram 身份,並將其插入 YouTube,以符合我們的興趣。

社交網絡平台通常面臨著所謂的冷啟動問題:新平台很難獲得新用戶,這就是為什麼市場人才在傳統互聯網行業中佔有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作用。有了 Web3 開放式的社交堆棧,新平台可以利用中間件,如社交圖譜和證書,來開發產品并快速測試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由於數據是透明的,競爭者可以查看主導平台的數據,並針對高網絡價值的用戶給予相關激勵,吸引他們加入自己的平台。由於用戶可以很容易地將他們的數字資產移植到不同的平台上,而且轉換成本為零,因此平台需要以更好的用戶體驗來相互競爭,並與社區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使使命和價值保持一致。

現在,讓我們來細緻地看看開放社交堆棧中的每一層。

數據基礎設施

去中心化社交需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是動態數據的去中心化存儲,協議需要能夠支持動態數據存儲,然後才能支持流媒體、社交媒體和其他相關應用。

由於社交網絡應用往往會產生可觀但低價值的交易,例如分享、喜歡或關注,而在以太坊上進行這些交易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因此,找到一個可擴展的解決方案來促進交易結算是很重要的。

由於鏈上數據的不可改變性,很難在數據層之上建立社交應用。然而,有一些協議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如 Ceramic、Livepeer、Lit Protocol 和 Tableland。這些協議旨在管理和存儲動態數據,如圖像、視頻和文本。

Ceramic Network

Web2 應用程序在代碼上運行,其功能、內容和產品推薦是由複雜的算法驅動的,這些算法由用戶數據提供。用戶看到的填充網站的信息,無論是用戶數據還是應用數據,通常是由平台設計的算法驅動和決定的。相反,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 Web3 堆棧和 dApps 缺乏這些由數據驅動的功能。其根本原因來自於鏈上數據的不可更改性。Ceramic Network 正試圖通過在 IPFS 之上提供一個數據層來解決這個問題,以管理和跟踪狀態轉換,並將數據與數據結構相關聯,使數據易於讀取和寫入。該協議支持與用戶綁定的可變數據表,因此,可以在其之上構建數據驅動的應用程序。

Ceramic Network 的優點:

  • 用戶:當數據存儲在 IPFS 上時,用戶很難隨著時間的推移跟踪數據。然而,有了 Ceramic,數據被保存在與用戶相關的密鑰和以及他們通過任何區塊鏈錢包帶來的身份。每次用戶來到一個應用程序,數據會被記錄在 IPFS 的 Ceramic 中。這些數據對應於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創建的數據模型,當用戶去另一個應用程序時,用戶可以把數據帶去。
  • 開發人員:對於開發者來說,Ceramic 有共享的數據庫來構造數據,以構建數據驅動的功能。Ceramic 有一個數據模型市場,供開發者創建自己的數據模型,以對應他們想要的特定功能。

Tableland

Tableland 與 Ceramic Network 一樣,試圖解決以太坊虛擬機 (EVM) 的限制,即智能合約中的存儲空間有限,並且在鏈上更新、寫入和存儲數據的成本也很高。

現有的 Web3 應用程序通常使用混合的方法來存儲應用程序數據。以 NFT 項目為例,NFT 存在兩個部分:智能合約和藝術品的元數據。智能合約存在於區塊鏈上,通常是以太坊,並包含一套規則以促進交易。智能合約還包括一個鏈接,指向存儲數字藝術品的服務器。也就是說,數字藝術品可能不存在於區塊鏈上,可能存儲在鏈外。NFT 項目通常利用 AWS 或谷歌云這樣的中心化數據庫來存儲結構化數據。然而,利用去中心化存儲供應商來託管他們的元數據相對來說是一個更安全的選擇,因為如果中心化的服務器離線,數字藝術品就會丟失。而利用去中心化存儲供應商,如果一個地方的存儲位置(節點)發生故障,數字藝術品可能會在另一個存儲位置找到。目前去中心化存儲的缺點是,元數據本身不能被改變,也很難被查詢或組成。相比之下,中心化存儲供應商能夠使元數據動態化,也支持查詢功能。但是,存儲在中心化存儲提供商中的數據既不開放,也不可組合。

Tableland 提供了一個技術解決方案來處理鏈上數據的不可改變性、存儲成本高、不可組合且難以查詢。Tableland 建立了一個數據層,與純 EVM 環境相比,數據層允許用戶以更便宜的方式存儲、讀取和寫入數據,擁有更多的存儲空間。Tableland 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是通過兩個組件:帶有訪問控制邏輯(ACL)的鏈上註冊表和鏈下表。Tableland 中的每個表都是作為 ERC721 代幣在與 EVM 兼容的層上鑄造的。也就是說,有權寫入數據的訪問控制存在於 EVM 中,用戶通過存儲在他們的 Ethereum 錢包中的 NFT 擁有該權利。該協議有兩個主要部分:鏈上表所有者和鏈下 Tableland 網絡。鏈上和鏈下的聯繫都是在智能合約層面處理的,它擁有不可變的質量。

  • 鏈上所有者:設置表的 ACL 權限
  • 鏈下(去中心化)Tableland Network:管理表本身的創建和後續突變。

簡而言之,Tableland 就像 IPFS 加一個 SQL 層在上面,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中間層:社交圖譜

每個社交網絡都依賴於社交圖譜。社交圖譜對所有的溝通都是必不可少的,從帖子、喜歡到直接信息。如果沒有負責存儲數據的公司或實體,一個共享的公共社交圖譜就不可能存在。有一些協議試圖實現這一點。

Lens Protocol

Lens Protocol 是一個可組合和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社交應用包括用戶檔案、關注者、帖子、評論、分享和喜歡。這些組件定義了基本的數據佈局和數據之間的關係,如誰關注誰或誰發布什麼內容。

在 Lens Protocol 上,社交媒體的基本且關鍵的功能是由 NFT 提供的,並由用戶擁有,用戶檔案也是 NFT,關注者擁有一個追隨者 NFT,每篇帖子代表一個帖子 NFT。

Lens Protocol 設計的社交圖譜不能輕易分叉,因為所有的數據都以 NFT 的形式存儲在用戶的錢包裡。Lens Protocol 擁有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各種應用都建立在它的基礎上。Lens Protocol 的生態系統為其創造了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強大地位,隨著 Lens Protocol 的用戶群隨著其生態系統的增長而增長,更多的數據將被反饋到社交圖譜協議。

CyberConnect

CyberConnect 是一個社交圖譜協議,允許 dApps 訪問和使用用戶提供的社交圖譜數據。CyberConnect 的生態系統非常強大,集成了很多 Web3 應用,包括 Project Galaxy, Mask Network, Light.so, Grape.art, NFTGo, Metaforo, zklink 等等。

CyberConnect 的社交圖譜有兩個部分。1)關注按鈕;2)關注和追隨者名單。Web3 應用程序可以直接插入 CyberConnect 的社交圖譜模塊來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這可以幫助解決冷啟動問題,也可以將數據所有權還給用戶。因此,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社交圖譜在不同的應用程序之間移動。CyberConnect 的解決方案允許用戶在所有的應用程序中擁有一個更全面的身份。

在傳統平台中,一個社交網絡應用不僅通過良好的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來建立他們的護城河,而且還通過用戶數據驅動的網絡效應。因此,新來者很難撼動主流社交網絡平台的地位,因為用戶不能只把他們的數據帶到另一個平台並享受同樣的體驗,而不去建立一個新的個人資料,與人們建立聯繫,為平台提供更好的推薦和做好內容策劃創造足夠的數據。冷啟動問題是社交網絡平台需要克服的最大問題之一。沒有初步數據,就很難提升一個新的社交網絡。

身份認證

身份是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由其獨特的特徵、隸屬關係和社會角色而建立。此外,身份具有連續性,因為儘管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仍感覺是同一個人。到目前為止,Web3 中的身份是由低維數據組成的,通常強調其去中心化的性質;因此,去中心化標識符(DID)是 Web3 身份的最常見解決方案。

我們為什麼需要 DID?

  • DID 允許在雙方之間建立獨特、私密和安全的點對點連接。
  • 去中心化的性質使得憑證始終可供驗證。
  • 每一方--個人或組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創建不同的 DID,為不同的數字關係和背景使用單獨的 DID 可以防止數據的相關性。
  • DID 完全由身份所有者控制。DID 獨立於中心化的註冊機構、權威機構或身份提供者。

身份驗證方法過渡到無密碼方法

在早期,大多數 Web2 應用使用賬戶+密碼作為認證方法。用戶通常為不同的網站和平台設置相同的賬戶名和密碼,這是很不安全的。

當移動設備和應用程序出現並佔據了用戶的大部分時間時,應用程序開始採用一種新的認證方法--手機號碼和驗證碼。為了方便用戶,許多應用程序採用了基於谷歌/蘋果/微信/支付寶的一鍵驗證。只支持賬戶 ID+密碼的應用開始減少。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設備不約而同地改用生物識別驗證方法,如人臉識別或指紋驗證。Web2 身份驗證正朝著安全、便捷的無密碼認證方向發展。

賬戶分離和身份聚合

在中國,由於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擁有跨越金融、社交、娛樂和電子商務服務的多種應用,他們基於用戶的歷史交易數據、社交行為和身份驗證,開發了一套完善的信用體系。中國的大多數應用都支持一鍵登錄,並有微信(微信是中國的即時通訊、社交媒體和移動支付應用)和支付寶(支付寶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應用和數字錢包)的信用系統和信用分數。例如,當用戶借用共享單車時,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寶掃描單車上的二維碼來解鎖,而無需註冊和創建新賬戶。用戶體驗變得流暢和無縫,只需一個授權就可以了,這是一個賬戶分離和身份聚合的完美例子。前面提到的信用體系/信用評分是我們在數字世界的聚合身份,這是一個包括用戶身份數據和信用等級的系統。應用程序只需在其應用程序中整合信用系統,就可以申請授權讀取用戶的身份並創建臨時賬戶。像這樣的身份和賬戶體驗在 Web3 中是需要的,用戶能夠輕鬆地參與 DeFi、玩遊戲,以及使用不同賬戶但具有跨賬戶互操作身份的社交應用程序進行交互。

社交應用

前端應用程序是面向用戶的一層,使用案例包括社交媒體、視頻流和社區工具。社交應用可以利用中間件項目,如開放算法、公共社交圖譜和開放數字身份來定制和優化其產品。有了開放社交堆棧的中間件,多個應用可以存在於相同的用戶數據和基礎設施組件之上,這改變了競爭態勢。應用程序將很難抵禦競爭並建立競爭優勢,因為用戶可以在不同的應用程序之間無摩擦地移動。因此,對於 Web3 應用程序來說,他們將需要在用戶獲取、保留和貨幣化模式的方法上進行試驗。

Web3 社交:只聞其聲,不見其協議?

Web3 社交空間火熱,開發者和資本紛紛湧入該空間,但還沒有任何協議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將在以下段落中解釋這些挑戰,並討論我們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探索以加速這一領域的發展。

web3 社交的挑戰

從經濟激勵驅動的社交到聯繫驅動的社交

當用戶與他人有共同的興趣、話題和背景時,真正的社交就會發生,而鏈上的社交與現實世界的社交還相差甚遠。這背後的原因是:

  • 投機和經濟激勵驅動的行為:目前,鏈上的社交行為是基於投機和經濟激勵驅動的。鏈上的社交數據不是基於用戶試圖與他人建立自然和有效的聯繫的行為。
  • 對方是不是真人:社交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聯繫,現在在 Web3 中,用戶與地址互動。目前的技術現實是,地址只持有交易歷史和所持資產等數據。由於這些數據無助於識別真實有效的目標用戶,所以建立連接的效率非常低,效果也不好。

數據可組合性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容易

儘管 Web3 具有可組合性,並且應用程序應該使用從各種協議生成的不同數據模型,但現實情況是,各種協議根據自己的業務邏輯和操作需要定義自己的數據和業務指標。對於一個應用來說,只是抓取和使用其他協議創建的任何數據模型和算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實際的。

從事實數據(例如瀏覽時長、票證大小和購買的商品)到業務級的分析數據(例如保留率和轉化率),涉及多個步驟。用於繪製用戶畫像和設計社交推薦、內容饋送和目標營銷算法的數據模型和業務指標是真正有價值的,有助於優化產品和運營,推動業務和用戶增長。

更好的用戶體驗可以加速用戶採用,糟糕的用戶體驗導致用戶群小:

  • 行業術語太多:如,空投、冷錢包、DeFi、鑽石手、法定貨幣、硬分叉、Gas、哈希率、私鑰、股權證明、助記詞、穩定幣和智能合約等等。在研究、內容和應用程序都充斥著縮寫詞和行業術語中,讓新用戶入門是非常困難的。
  • 糟糕的用戶體驗是大規模採用的主要差距:用戶體驗不僅關乎產品的外觀,還關乎它的工作原理、入門的難易程度、使用的難易程度、解決方案的可擴展性、Gas 價格,交易速度等。新用戶很難知道如何將網絡添加到他們的小狐狸錢包中,以及不同鏈之間的差異,如何將代幣轉移到不同的網絡。當傳統 Web 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開髮用戶友好的解決方案並且老一代人可以直觀地使用 Web 時,當 Web3 用戶體驗普遍不如 Web2 用戶體驗時,很難說服用戶切換到 Web3。

Web3應該解決真正的用戶痛點,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數據和信息的去中心化以及用戶對數據和內容的所有權是一個偉大的敘事,但去中心化伴隨著更高的成本,用戶必須支付使用這些協議的費用時,去中心化本身是對大多數用戶沒有直接的實際或緊迫的意義。相比之下,中心化平台吸收了交易和平台支持成本,包括存儲、帶寬、計算能力、產品開發和運營,並利用他們收集的數據來實現貨幣化,支持平台的開發和維護。Web3 仍然需要時間來找到它的原生商業模式,這應該是不同於現有的 Web2 模式的獨特之處。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商業模式的創新發生。 

我們可以在哪裡探索?

在社交應用蓬勃發展之前,數字身份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關鍵加密問題。

Web2的數字身份是孤立的,沒有完全由用戶定義: 

Web2 上現有的數字身份是孤立的、封閉的,生活在每個單獨的平台上。此外,由於傳統社交網絡平台一直在構建的商業模式,平台根據用戶的行為創建了用戶標籤,還設計了一系列的算法,利用這些用戶標籤來推薦內容,增加用戶的留存和停留時間,並優化其付費廣告收入。因此,用戶的數字身份是破碎的,分散在多個社交網絡平台上,並且部分由這些平台(用戶標籤)定義。在目前的模式下,用戶並沒有真正擁有在線賬戶。事實是,他們從公司和中心化組織那裡租用賬戶。因此,用戶面臨著他們的數字身份被黑、被操縱、被監管或丟失的風險。

Web3 的身份應該與個人而不是地址相聯繫:

基於稀缺性、聲譽或真實性的市場需要與個人綁定的身份。身份這個詞有多重含義:一是表示主體,即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不同的概念,即一個人的身份證上的身份;二是表示地位,即對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關係的描述,即社會中的地位或狀態。到目前為止,基於地址的身份只關注狀態,特別是合約狀態,它顯示了地址所擁有的資產。為了建立更豐富的社交應用,擁有顯示人類之間社會關係的關係性身份是不可或缺的,關係狀態只有在人類與人類互動時才能發生。

儘管該領域有很多項目,但它仍處於起步階段,開發人員正在嘗試如何將這些構建塊放入開放的社交堆棧以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中,同時不犧牲用戶體驗和 Web3 願景。有了 Vitalik 提出的靈魂綁定代幣,就有可能在鏈上映射現實世界的關係狀態。此後,深度的、基於人的鍊式社會才能成為可能。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