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的白名單發放機制存在哪些痛點?這些痛點是否有好的解決方案,本文作者將為你講述他關於此的一些思考與總結。

原文:NFT 白名单发放机制的一些思考

作者:Xing 丨 Web3Caff 經授權發布

3D 羊駝的公售

我的一隻 2D 羊駝

此前關注了下 3D ALPAC 的公售過程,整個公售機制是:白名單+公開銷售的形式同時進行。白名單的價格是 0.296ETH,而公開銷售的價格是 0.96ETH 起始的荷蘭拍賣。

當白名單用戶開始 mint 之後,OpenSea 就掛了大量低於荷拍價格的賣單,導致參與荷拍的人很少,大多數想購買的用戶都在 OpenSea 上買便宜的白名單紙手掛單,所以最終荷拍價格降到與白名單價格一致還未銷售完,沒多久 OpenSea 上的 3D ALPAC 的 floor price 也一度跌破了白名單 0.296ETH 的 mint 價格。

我聽到了一些採用荷拍以高價拍成功的忠實用戶抱怨:opensea 上價格那麼低,最終荷拍的價格也很低,我剛開始在官網搶到的荷拍價格實在太虧了吧。

這確實傷了一些喜歡該項目的用戶的心,因為他們沒時間肝白名單,並且不知道可以上 opensea 對比價格再決定在哪個渠道買,對 FOMO 的他們來說去官方網站搶購荷拍是最可信任的一個通道。

而白名單拍成功的用戶也不太高興:花費半天勁從肝到的白名單,最終的公售價格與白名單價格一樣,肝了半天這也不太公平了吧。

當然這個結果跟最近 NFT 市場開始轉涼有一部分關係,市場不再像以前那麼火爆了。但我也認為如果 ALPAC 團隊給到的白名單用戶沒有那麼多紙手的話,也許對項目方來說荷拍的成績會更好一些(賺的更多),對持有用戶來說也能有一個比較高的 floor price。

當前白名單分配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專業肝白的用戶,他們有時間有精力去肝白,而有消費能力的忠實用戶並沒有時間耗在肝白上,只能選擇從二級市場高價買。這種白名單資源的錯配,對整個行業發展造成不好影響。

一些思考

由此也引發了我對目前白名單的發放機制有一點思考。

首先對項目方來說,肯定希望給到的白名單用戶全是鑽石手,但目前決定白名單用戶的方式無外乎:

  1. Twitter/Discord 上隨機抽獎
  2. 完成寫作文、畫畫等任務打分選出
  3. 給到一些合作社區,由社區的管理者繼續用以上方式給到最終用戶

實際上以上方式都無法保證給到的白單用戶是鑽石手,因為抽獎有隨機性,而完成任務可以作假(自己編作文、畫畫,或者找相關專業的朋友幫忙),拿到白名單轉手賣出有巨大套利空間,所以為了肝白名單有朋友無所不用其極。

這也是絕大多數 NFT 項目方需要面對的問題,怎麼保證白名單能給到真正喜歡且不是紙手的用戶手裡呢?

網絡世界裡有太多造假的可能,但 blockchain 的精神就是真實、無法篡改,那為什麼不根據鏈上數據判斷是否給出白單呢?

舉個例子,比如 10 個人搶 1 個白名單,項目方還可以按照以往方式讓大家抽獎,完成任務,但需要把申請白單用戶的錢包地址的鏈上數據作為最終是否發放白名單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比如:

  • 對其他 NFT 項目是不是剛剛 mint 就馬上售出了
  • 持有其他 NFT 項目的時間長短
  • 持有其他 NFT 項目的質量(Punks、BAYC 之類的)
  • ……(歡迎補充)

這些數據不能反應該用戶一定喜歡該 NFT,但一定程度上能體現該用戶是不是紙手,以及是否是優質用戶。

有人會問:那這些數據也可以被肝白專業戶造假啊?沒錯!但是他們造假的成本就高很多了,比如一個 NFT 他拿到白再去 hold3 個月、4 個月,肯定對他們來說是不划算的。

一些建議

如果上述假設可行的話,可以孵化一個類似的芝麻信用分數項目:“NFT Owner 的質量指數”。發行 NFT 的項目方將他們的白名單錢包地址提交到 “NFT Owner 的質量指數” 服務,服務根據錢包地址的鏈上數據匯總以及計算出來的 “質量指數” 返回給項目方。項目方再根據該數據自行判斷是否最終設置為白名單。

項目方因為通過該服務可以篩選出高質量用戶的白名單,對 NFT 項目質量會有很大加成,而普通用戶如果知道該項目的白名單都是通過鏈上數據嚴格篩選出來的鑽石手用戶,普通用戶參與該 NFT 項目的公售意願也會更高。

所以項目方應該會對這個 “NFT Owner 的質量指數” 服務有強烈付費意願,甚至項目方還可以跟服務提供方簽訂 “對賭協議”,假如該服務鑑定通過的 x 數量的錢包地址,mint 後持有的 NFT 超過 n 個月,就可以贏取項目方的 Bonus。

甚至如果對自己開發的 “NFT Owner 的質量指數” 有信心,也可以自己買一些該項目方的 NFT 作為投資。或者也可以像 Nansen 那樣將該數據服務提供給專業付費用戶,讓專業用戶查看某個 NFT 系列的 Owner 質量指數以及所佔比例,作為購入依據(不過這個需要更多的數據維度了,例如交易深度、頻率等)。

現在各個 DAO 發展如火如荼,有錢有人去做開發,並且還有各個項目方的相關資源,有興趣的話可以做個市場調研,計算下投入產出,如果發現可行可以孵化一個” 收割 “項目方的項目。

最後

白名單機制其實是在市場火爆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產生出來的方案,但是如果市場轉涼可能對該服務的需求就沒那麼強烈了,但我還是相信對用戶質量很看中的 NFT 項目會有意願購買該服務的。而且數據是基礎,只要可以持續投入開發,將 NFT 的數據先積攢起來慢慢再去找別的應用場景,總是會找到的。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