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成型,各司其職
作者: echo_z
原用標題: Web3 社交賽道的族群化與場景化
封面: Photo by Vackground on Unsplash
SocialFi 浪潮有些類似海市蜃樓,有著美好的圖景卻缺乏堅實的用戶基礎。從古早的 Steemit 自建社交公鏈、到 Rally 發布社交代幣、再到去年大火的 Monaco 發售 NFT,Web3 社交產品的努力從未停止,也從未找到真正的 PMF。
不過,隨著基礎設施的升級和市場動向的變化,社交產品的形態也一直在轉變。梳理近期社交賽道新產品,鏈茶館發現行業整體有兩個變化方向:
一是族群化,即基於同一個底層社交圖譜而搭建一系列生態產品,產品功能各不相同、但都共享同一套社交關係,用戶可以在生態中的任一個產品上使用已經沉澱的社交數據,類似於在抖音上和微信好友聊天,充分體現了 Web3 數據的公開性。
二是場景化,即產品往往會和 NFT 等某個具體的使用場景結合,作為這一場景的功能補足工具而存在,體現了 Web3 應用的可組合性。
第一個變化將會造就和 Web2 全然不同的應用圖景,第二個方向則展現出社交產品開始趨於實用功能性。整體而言,「樂高積木」現象越發明顯,試圖用一個產品造就大而全的社交應用的嘗試越來越少。
本文聚焦於能夠讓用戶產生社交互動的產品,因此暫不包括資質證明、DID 等基礎設施類產品。以下,鏈茶館將分別介紹具體項目。
族群化趨勢:底層圖譜與生態產品
構建通用社交圖譜,供其他項目在此基礎之上做建設——如果要做平台型社交產品,這似乎已經是一個共識。在這一領域,也已經有多個項目在建設生態,本節將分別介紹代表項目 Lens、RSS3、CyberConnect、Farcaster。
Lens Protocol
Lens 的設計核心是以 NFT 為基礎構建社交圖譜,每個用戶會建立一個自己的 Profile NFT,在關注他人時也會獲得一個 Follow NFT,每個 NFT 都有獨一無二的編號,記錄了建立/關注的順序。
由於這些 NFT 都可以轉移或交易,因此 Lens 突破了將社交關係僅僅作為「數據」的限制,而是將社交關係封裝為「資產」。這帶來的想像空間在於,可以利用 NFT 作為各類社區門控、獎勵標準等等,如限制只有前 100 名關注者可以獲得激勵,而一旦這些 NFT 能帶來收益,也就可能造就社交 NFT 的交易市場。
有趣的是,因為 Lens 團隊對於 Profile NFT 採取了飢餓營銷策略,只有部分早期用戶可以獲得 Profile NFT、而只有領取了這一 NFT 才可以獲得他人關注,現在已經形成了 Profile NFT 的交易市場,地板價 0.014E。雖然價格不高,但是也驗證了社交 NFT 具有交易價值的潛力。
Lens 的另一大優勢在於,由於 Aave 原班團隊本身擁有的號召力、且團隊在通過 Hackathon 等活動積極建立生態,基於 Lens 已經出現了一批原生項目。在 Lens 官網上,可以看到一些官方推介的項目。
其中,Lensfrens 是 Lens 團隊製作,是一個簡單的用來加好友的前端;Lenster 類似 Facebook,可以加好友、瀏覽好友動態、加入社區討論等等,是目前相對比較完善的一個產品;Phaver 類似一個移動端 Facebook;Alps Finance 則是圍繞 Defi 話題的發帖社區,也集成了交易和轉賬功能。除了上述產品外,還有熱門鏈接分享社區、視頻訂購平台、視頻分發平台等,都是基於 Lens 社交信息的原生項目。
這些生態項目大多本身的功能切入點往往不大,聚合在一起卻有很強的社區感。例如用戶通過 Lensfrens 關注了其他人之後,可以在 Lenster 上看好友動態,又可以遷移到移動端的 Phaver。前端各不相同,但是好友關係卻是一致的,這確實是社交生態項目相對於 Web2 社交應用很大的體驗區別。
CyberConnect
CyberConnect 是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圖譜協議,在構建底層社交關係這一點上和 Lens 相似,但不同點在於 Lens 的架構是基於 NFT 實現關係構建,而 CyberConnect 則是以數據庫的形式沉澱社交關係,社交數據通過中間件 Ceramic 進行存儲。此外,CyberConnect 部署在 ETH 和 Solana 兩條鏈上,是兩張不同的社交圖譜,而 Lens 只選擇了 Polygon 單鏈部署。
CyberConnect 為社交關係製作了前端應用,用戶可以關注他人,也可以查看他人的 NFT、POAP、Galaxy 資質、Mirror 文章等。
CyberConnect 也與不少第三方項目正在進行合作。但和 Lens 不同的是,Lens 的生態項目都是基於 Lens 協議原生的新項目,對於社交關係的採用是排他的;而 CyberConnect 大多是與其他項目合作,提供社交關係作為一塊功能補足。
上圖為部分 CyberConnect 官網所列舉的生態項目,其中 Light.so 和 Hello World 是基於 CyberConnect 的原生項目,對於社交關係以及用戶動態做了不同樣式的前端展示。
而除此之外的項目,基本都是獨立的第三方產品,借用了 CyberConnect 的社交關係。較為典型的是 Unipass,同時採用了 CyberConnect 和 RSS3 的社交關係。在這一場景下,CyberConnect 和 RSS3 都類似一個開放 API,供第三方項目讀取用戶的社交關係。相對 Lens 來說,CyberConnect 可能更難建立自己的「族群」生態,但是對於第三方項目的集成來說也更靈活。
RSS3
RSS3 致力於做一個開放的信息聚合器,實現高效且去中心化的 Web3 信息分發。目前的信息來源是基於用戶地址在鏈上的所有動態行為,因此很像一個鏈上朋友圈。
RSS3 不像 Lens 和 CyberConnect 那樣聚焦於底層圖譜,而是自己封裝了 C 端可使用的產品。目前可用的產品,一是 Web3 Pass(https://cheers.bio/),用戶可以在這裡編輯自己的個人資料頁面,選擇展示哪些動態信息,也可以生成自己的域名 RNS;二是 Revery,也就是基於用戶地址動態的聚合頁面,關注其他用戶後就可以看到關注對象的動態,非常類似 Twitter 動態,只不過動態包含了關注對象允許公開的所有鏈上行為,包括在 Mirror 發文、購買 NFT、獲得空投等等。
不過,由於 RSS3 抓取的用戶鏈上動態用途廣泛,RSS3 也成為了一些第三方應用的數據提供方。在 RSS3 的生態項目介紹中,可以看到雙方的合作方式大多是由 RSS3 提供用戶資料等數據。
Farcaster
Farcaster 團隊低調,Twitter 僅有 2 條推文,產品一直在內部測試中。不過近日突然宣布融資 3,000 萬美元,開始高調宣傳。團隊的兩名聯創 Dan Romero 和 Varun Srinivasan 均出身自 Coinbase,應該在業界有不小的影響力。
Farcater 是一個底層的社交名冊,任何客戶端都可以利用這個名冊建立社交產品。協議核心分為兩部分:一是在以太坊上建立的名字註冊系統,目前運行在 Rinkeby 上,用戶用一個以太坊地址就可以註冊一個獨一無二的用戶名,並關聯一個內容託管網址。只有擁有地址私鑰,才可以更新內容託管地址,換言之相關內容的關聯權掌握在用戶手中。二是託管部分,用戶可以選擇自主託管或依靠第三方託管,實現不同程度的去中心化。
聯創之一的 Dan Romero 在宣布融資的文章中附了一張產品前端,看起來也類似一個 Twitter,只是界面更簡單直白。
圍繞 Farcaster,也有一些原生項目,包括存儲所有產品上出現的圖片的 Instacaster、搜索帖子的 Searchcaster、作為專用 RSS feed 流的 CastRSS、幫助用戶在和其他網站連接錢包時預先審批敏感數據的工具 Configcaster。
由於產品沒有開放使用,相關信息並不很多,但是 3,000 萬美元的融資儲備仍然使得這一項目值得追踪。
場景化趨勢:交易溝通、項目合作、數據分析
如果說上節的項目還是在試圖平地而起地建設社交網絡,那麼本節的項目則更多地展現了社交產品的工具性。在交易溝通、項目合作和數據分析方面,分別出現了具有實用功能的新產品。
促進交易的通訊產品
Web2 的通訊產品網絡效應太強大,如果直接做一款去中心化、甚至端對端加密的產品,很難能拼過 Telegram 等早已養成用戶習慣的社交通訊產品。而近期出現的 Web3 通訊產品,開始和已有的 NFT 等場景緊密結合,滿足具體溝通場景的功能跨越了網絡效應的關卡障礙,實現了 Web2 難以實現的體驗。
Atem Network 和 Swapchat 都是基於 NFT 交易所做的通訊產品。
Atem 更注重基於身份的即時群聊,在其界面下可以找到熱門 NFT,並進入這一 NFT 之下的群聊。可圈可點的是,Atem 會對用戶錢包是否持有該 NFT 做即時驗證,如果持有就可以進入持有者才可進的頻道,反之就只能進入大眾頻道。
Swapchat 雖然也有某個 NFT 的群聊,但是只有一個大眾群,產品更注重點對點的溝通。Swapchat 本身是一個擴展程序,集成在 OpenSea 上,當用戶在 OpenSea 看到某個心儀的 NFT 時,可以發起和持有者的聊天。當然,持有者必須同樣安裝 Swapchat 擴展程序,才可以收到信息,對於網絡效應仍然有較強的要求。
基於資質的合作產品
在最新一期 Gitcoin 的社交項目中,出現了一批職場社交網絡產品,包括 Metajam、Fuse Pass、CryptoIn。Web3 新產品信息分散,通過這樣的網站能夠聚合項目信息、連接人與項目,職場社交賽道一定會有市場需求;而 Web3 又能夠充分利用鏈上資質,使得項目方和應聘者的信息更對稱,相對於 Web2 職場產品而言存在優勢。
Fuse Pass 利用 NFT 徽章、鏈上和鏈下資質來提供職場專業證明,幫助提升項目招聘過程中的透明度;CryptoIn 借助 RSS3、Arweave、Mask Network 等多個產品功能,輔助項目融資以及人才招聘。這兩個產品似乎目前都還沒有公開可用的版本,而 Metajam 則已經有了一定運營聲量。
Metajam 類似 Web3 的 Product Hunt,項目方可以在這裡展示自己的產品模式,以招徠人才和潛在融資;個體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簡歷證明,發現項目並應聘工作;投資人也可在這裡篩選項目或協助宣傳。
在使用時,用戶需要用錢包地址連接,可以在每個項目下留言,同時 Metajam 會同步 CyberConnect 的社交關係。個人簡歷部分還較為簡陋,用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技能標籤,但是缺乏對於用戶鏈上資質的集成。
嵌入式數據分析
鏈上數據分析從來不是新鮮事,但是 Nansen 等數據分析平台對於用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要求。輕量級的分析輔助工具或許能更受大眾歡迎。
Blocktracker 就是一個簡單直白的分析插件,對於關聯了鏈上地址的 Twitter 賬號,能夠在 Twitter 界面展示這一地址的 NFT 歷史收益率、錢包餘額等信息,為大 V 的發言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經濟證明。
總結
從以上兩個趨勢來看,新興的 Web3 產品或是和其他應用相互報團形成網絡效應,或是貼近某個使用場景形成功能性補足,不再像過去那樣試圖以一個產品完全替代 Web2 應用。
Web2 的社交產品中,底層的社交關係和上層體驗是綁定在一起的,而在 Web3 中這兩個元素被分離了,這是最有趣的地方,也必然造就完全不同的產品格局。社交產品最大的壁壘在於用戶遷移成本,而在 Web3,只要在同一個社交圖譜協議上,用戶就毫無遷移成本。也許未來會圍繞幾個社交圖譜,形成社交產品族群,而生態內的應用會像遊戲一樣成為創意型產品,老產品並不能高枕無憂、小產品也總是有發展機會。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