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透過不斷的技術升級、產品創新和開放合作,DIN 將進一步推動數據智慧網路的落地應用,實現商業模式的多元化和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最終助力實現「人、數據、AI 協同」的願景。

作者:Miki,Web3Caff 專訪團隊

AI 代理需要高品質且可擴展的資料來進行訓練和決策。 DIN 區塊鏈的資料層能提供高效的鏈上和鏈下資料處理能力,並支援去中心化的 AI 應用和 AI 代理的開發。目前,DIN 已經吸引了超過 3,000 萬名註冊用戶,並處理和鏈上儲存了超過 1 億條加密推文,成為 AI 加密資料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本次專訪中,DIN 的創辦人 Harold 為我們分享 DIN 的發展歷程、技術架構與未來願景。讓我們共同走進這場精彩的對話,了解 DIN 的挑戰與機遇,以及 AI Agent 基礎設施中的獨特角色。

1. 首先,非常感謝 DIN 參與本次 Web3Caff 特邀專訪專欄。簡單介紹一下自己,Web3Caff 是致力於 Web3 領域研究的深度垂直媒體平台,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以全球視野探索 Web3 產業發展趨勢及新經濟動態。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自己、DIN 以及你們的團隊?

我是 Harold,DIN 的創辦人,也是團隊願景的推動者。我們團隊的核心成員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斯圖加特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領域擁有逾十年的技術沉澱與專案經驗。在此之前,我曾在 Litentry 擔任 VP,參與專案在 Binance 成功 List,這段經歷為我後來的創業積累了豐富的市場運營和跨鏈協作經驗。

DIN,全名為 Data Intelligence Network,現已進化為首個 AI Agent Blockchain。我們的初衷是為 AI 代理和去中心化 AI 應用程式(dAI-Apps)提供全方位的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最初,DIN 在 2021 年以「Web3Go」的名義啟動於 Polkadot 生態,專注鏈上資料分析產品研發,並獲得了 Web3 Foundation 的生態獎金,服務客戶包括 Moonbeam Network、Oak Network 等知名專案。隨著時間推移,我們逐步在 BNB Chain 生態中站穩腳跟,參加了 Binance Labs 主導的 MVB 孵化器,並於 2022 年獲得了 Binance Labs、Hashkey、NGC、Shima、IVC 等重量級投資者的認可和支持。

團隊從成立之初就堅持以技術為本、以使用者為核心的理念。我們致力於打破傳統資料服務與 AI 應用之間的壁壘,探索「AI+ Web3 +資料」深度整合的道路。團隊內部不僅擁有資深的區塊鏈開發者和資料科學家,更有來自商業營運和市場推廣的精英,他們緊密協作,從產品設計、研發到市場落地,全程實踐著「數據智慧」這個核心理念。我們希望透過不斷的技術迭代和產品升級,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在 DIN 生態中獲得實際的效益與成長,從而建立一個真正開放、互利共贏的資料智慧網路。

我們相信,未來的 DIN 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平台,更是一種全新的構建於去中心化 AI 之上的經濟生態,其目標是讓全球用戶在和 AI 協作中受益。我們團隊正朝著這方向不斷前進,用實際成果證明科技與真誠並行的力量。

2. DIN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21 年底,當時團隊以 Web3Go 為基礎進入資料智能領域。請您分享當時創建 DIN 的初衷以及團隊對這個專案的最初設想。

DIN 的起源始於 2021 年底,當時我們的團隊正處於探索區塊鏈資料與新經濟模式的關鍵節點。最初,我們以「Web3Go」為名在 Polkadot 生態啟動項目,主要專注於鏈上資料分析和資訊視覺化,借助 Web3 Foundation 提供的生態獎金,實現了技術原型與初步商業驗證。那時我們便意識到,區塊鏈不僅可以保障資料的安全與透明,更能重塑資料價值傳遞的方式,而資料智能正是突破此一限制的重要手段。

當時的初衷很明確:利用去中心化的技術優勢,為傳統數據服務注入新活力。我們設想透過鏈上資料的收集、清洗、標註和深度挖掘,為企業、開發者乃至一般使用者提供高品質、可信賴的資料支援。同時,隨著 AI 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們開始探索如何將人工智慧與數據服務結合,從而實現自動化、個人化的數據處理與應用。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中,DIN 的願景逐漸清晰——建立一個基於「人、數據、AI 協同」的全新生態系統。

2021 年開始,我們在 Polkadot 生態中累積了豐富的專案實務經驗,並獲得了包括 Moonbeam Network 和 Oak Network 在內的早期客戶的認可。 2022 年,我們正式進入 BNB Chain 生態,並參加了 Binance Labs 主導的 MVB 孵化器,進一步明確了「多鏈開放資料分析平台」的定位,同時也為後續的業務升級鋪平了道路。此時,團隊已經在數據技術、區塊鏈安全和市場運營等方面具備了較強實力,準備邁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簡而言之,DIN 最初的設想便是打破資料孤島,透過區塊鏈技術保證資料的安全與溯源,同時利用 AI 技術提升資料處理效率,實現資料資產的變現。這種跨界融合不僅是對傳統資料服務模式的革新,更是對未來數位經濟生態的前瞻性佈局。我們的團隊始終堅持實幹精神,從最早的鏈上數據分析起步,到如今全力構建 AI Agent Blockchain,每一步都凝聚了無數團隊成員的智慧與汗水,力求為全球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

3. 從早期專注於 Polkadot 生態的數據分析,到如今建構 AI 代理和去中心化 AI 應用的基礎設施,DIN 經歷了哪些關鍵的轉型和里程碑?

DIN 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突破與自我革新的成長史。從最初的「Web3Go」起步,到現今的 AI Agent Blockchain,每一次轉型都伴隨著關鍵技術的落地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早期,我們專注於鏈上數據分析,透過數據視覺化和資訊解讀,為區塊鏈生態中的項目提供決策支援。那時我們建構了基本的資料收集、清洗和展示流程,解決了鏈上資料碎片化和可信度不足的問題,並因此獲得了 Web3 Foundation 的生態獎金以及多個知名專案客戶的信任。

隨著市場和技術的發展,團隊逐步意識到,單純的數據展示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和開發者對數據智能化的需求。 2022 年,我們正式進軍 BNB Chain 生態,參加 Binance Labs 的 MVB 孵化器,並獲得了包括 Binance Labs 在內的多家頂級機構的投資。這個階段,我們的產品從單一的數據分析平台升級為 “多鏈開放數據分析平台”,實現了數據資產的商業化運作,初步建立了數據變現閉環。

2023 年是關鍵的一年,我們對專案進行了策略升級,將定位從「鏈上資料服務商」轉變為「Data Intelligence Network(資料智慧網路)」。這項轉型標誌著我們全面擁抱 AI 技術,開始佈局「AI+ Web3 +資料」方向。產品線也從單一的資料分析擴展為兩大類:Analytix(鏈上資料分析平台)和 Reiki(鏈上 AI Agent 創建及資產化平台)。在這階段,我們不僅為 Manta Network、BNB Chain 等企業客戶提供鏈上資料看板,也透過鏈下資料訓練 AI 代理,進一步豐富了服務場景,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商業生態體系。

2024 年,隨著品牌升級,從 “Web3Go” 正式更名為 “DIN”,我們的專案定位更加精準為 “首個模組化的 AI 原生資料預處理層”。這一年,我們陸續推出了 xData——一款在 opBNB 上啟動的 AI 資料收集與標註產品,和 Chipper Node——專注於 AI 資料驗證與處理的節點產品。 xData 憑藉簡單易用的瀏覽器插件和激勵機制,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了超過 3000 萬用戶和上百萬日活躍用戶,完成了超 1 億條推特數據的採集與標註,成為 BNB 生態內 AI 類型項目的領頭羊;而 Chipper Node 則通過低門檻的節點銷售,吸引了超過 4 萬名節點持有者,證明了 DIN 在去中心化數據處理領域的創新能力。

進入 2025 年,DIN 正式進化為 AI Agent Blockchain。我們透過 xData 與 Chipper Node 建構完整的 AI 資料生態,利用 Rollup 與去中心化資料主權架構,賦能 AI 代理間的資料共享與任務協作。這項進化不僅支援多代理協作、提升複雜任務執行效率,更透過智慧合約驅動,實現數據使用過程的全透明與自動化,打造了一個安全、高擴展、低成本的全新生態系統。每一次轉型和里程碑都離不開團隊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洞察以及對技術細節的嚴格把控,也見證了我們從鏈上數據分析到全面擁抱 AI、構建 AI Agent Blockchain 的艱辛與突破。

4. DIN 的願景是:To build a data intelligence network founded on the synergy among people, data, and AI,您能否具體闡述這種人、數據和 AI 協同在 DIN 生態中的體現方式?

DIN 的願景始終圍繞著「人、數據、AI 協同」展開,這一理念不僅是我們的口號,更貫穿在產品設計、技術研發與生態運營的每個環節。首先,「人」是生態的主體與核心。我們的平台吸收了來自全球頂尖高校和產業領​​導企業的技術人才。

其次,「數據」在 DIN 生態中是驅動智慧決策與應用落地的基石。我們不僅在鏈上實現資料的安全儲存與透明溯源,更透過 xData 平台實現了大量社群媒體資料的精準擷取、清洗與標籤化處理。目前,xData 已在 opBNB 和 Mantle 上累積了超過 3,000 萬用戶和數百萬日活躍用戶,完成了超 1 億則推特資料的標註任務。這樣高品質的資料資產為後續 AI 模型的訓練與優化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企業級資料服務創造了商業價值。

再次,「AI」作為智慧生態的核心引擎,貫穿 DIN 的各項產品與服務。借助於 AI 代理技術,我們不僅實現了資料預處理和向量化處理,還透過智慧合約驅動 AI 任務執行,確保任務執行的透明度和自動化程度。 2025 年,DIN 正式轉型為 AI Agent Blockchain,支援多代理協作與跨組織資料共享,透過去中心化的資料管理模式,實現了人與機器、資料與演算法之間的無縫協同。 AI 不僅提升了資料處理效率,更使得複雜任務能夠透過多代理間的協同分工得到高效解決,從而推動整個生態向更深層次發展。

這種「人、資料、AI」的協同機制不僅體現在技術架構上(共識層、資料層、服務層、應用層各司其職、協同運作),更透過實際業務場景落地。無論是企業級的鏈上資料看板、鏈下 AI 代理訓練應用,或是一般用戶透過節點挖礦獲得代幣收益,都體現了我們追求共贏和價值共享的概念。我們希望透過不斷優化這種協同模式,為全球用戶帶來真正可落地、具備商業價值的智慧數據服務,讓科技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每個人都能參與並從中受益。

5. DIN 的技術架構分為共識層、資料層、服務層、應用層(Consensus Layer, Data Layer, Service Layer, Application Layer),請問這個架構設計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各層之間如何協作以支持 AI 代理的發展?

DIN 區塊鏈架構分為四層:共識層、資料層、服務層、應用層。 DIN 採用模組化、分層的技術架構設計,目的是在確保系統安全和資料可信賴的基礎上,實現高效的資料處理和 AI 任務執行。整個架構分為四個主要層級,每一層都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同時各層之間緊密協同,共同支撐起整個 AI Agent Blockchain 生態。

• 共識層:

AI 代理需要在決策和推理過程中確保可信度和透明度。 DIN 區塊鏈透過共識層提供去中心化的安全性,依托 OP 棧和 BNB Chain 的安全機制。這一層致力於確保操作和決策的透明性與不可篡改性,從而為 AI 代理提供一個可靠且可信的執行環境。

• 資料層:

AI 代理需要高品質且可擴展的資料來進行訓練和決策。 DIN 區塊鏈的資料層能提供高效的鏈上和鏈下資料處理能力,並支援去中心化的 AI 應用和 AI 代理的開發。目前,DIN 已經吸引了超過 3,000 萬名註冊用戶,並處理和鏈上儲存了超過 1 億條加密推文,成為 AI 加密資料的重要基礎設施,所有資料都旨在安全地儲存在 BNB Greenfield 上。

此外,DIN 不僅是 BNB Greenfield 的用戶,也是該平台的官方儲存服務供應商。憑藉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DIN 能為大型 AGI 模型和 AI 代理提供即時數據支援。其卓越的數據供應能力,確保 AI 代理在多模態數據和複雜邏輯分析中的高效運作。

• 服務層:

服務層提供了創建和部署 AI 代理的關鍵工具,包括 LLMOps(大語言模型操作),這是一個涵蓋大語言模型部署、監控和最佳化的全面框架,確保 AI 代理程式能夠有效率地處理複雜的運算任務。透過 Prompt as a Service(為 AI 代理提供預設任務和模型指令服務)和 Agentic Workflow(AI 代理程式視覺化工作流程),服務層簡化了 AI 代理程式的建立和部署過程,使其能夠有效率地執行複雜任務。

此外,DIN 區塊鏈的服務層透過 RAG(檢索增強生成)和 Agentic Workflow 支援多代理協作。 RAG 提供高效的知識搜尋、索引和檢索,促進不同 AI 代理之間的資料共享與協作;Agentic Workflow 提供了一個視覺化工作流程介面,幫助建立和管理多代理協作的複雜任務,支援代理之間的無縫合作。

• 應用層:

DIN 区块链的应用层已通过多个自研的去中心化应用(dApp)展现了其强大的潜力,包括 Analytix、Reiki 和 xData,为 BNB Chain 上的商业应用场景提供了丰富的价值。Analytix 是一个链上数据分析平台,深受 BNB Chain、Moonbeam 和 Manta Network 等重要客户信任,帮助用户创建详细的仪表板以分析链上活动。Reiki 将 AI 与用户生成内容(UGC)相结合,为创作者提供定制的 AI 代理和数据集管理功能,并在 Product Hunt 平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获得了 “今日产品” 和 “本月产品” 的第一名,并在 2024 年度排名中位列第三。与此同时,xData 作为一款革命性的 AI 数据收集工具,已吸引超过 3000 万用户注册,并与思必驰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汽车行业提供多语种语音数据标注服务,进一步推动了其在 AI 语音领域的商业应用。这些去中心化应用的成果充分展示了 DIN 区块链应用层的强大能力和广泛影响力。

DIN 區塊鏈在為 AI 代理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援、可信任執行環境、高效運算能力和多體代理協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此外,DIN 區塊鏈透過引入原生資產作為 Gas 費用,為用戶和開發者提供低成本的運作環境,推動生態系統的蓬勃發展。

6. xData 作為 DIN 生態中重要的資料收集和標註工具,已成功處理超過上億個 Twitter 資料。面對企業對高品質、精準資料的需求,DIN 如何透過 xData 的技術和機制確保資料品質?同時,DIN 採取了哪些措施激勵普通用戶低門檻地參與數據貢獻,從而實現企業和用戶的雙贏?

xData 是 DIN 生態中關鍵的一環,主要負責採集、清洗、標註和整理數據,確保數據品質與精準性,以滿足企業在 AI 模型訓練和數據分析中的嚴苛需求。為此,xData 採用了多層次的資料驗證機制:首先,透過分散式擷取系統即時抓取推特等社群媒體資料;其次,結合自動化演算法與人工審核,實現資料的去重、清洗及標籤分類,確保資料內容準確、無冗餘;再者,建立資料溯源機制,讓每一條資料都能追蹤其擷取、標註和處理完整資料目前,xData 在 opBNB 和 Mantle 平台上已吸引超過 3000 萬用戶、日活百萬級別,並完成了超 1 億條推特數據的標註工作,這種規模和質量的背後,是我們對技術細節的不懈追求和對數據質量的嚴格把控。

在激勵機制方面,基於去中心化和社群共建的模式,既保障了資料的品質和精準性,也降低了資料收集的成本,使得企業和一般使用者在資料交換中都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企業獲得了經過嚴格審核、具備高商業價值的資料資源,而使用者則透過簡單易行的操作獲得可觀收入,從而推動整個 DIN 生態的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

7. DIN 與 BNB Chain 以及 NodeReal 的深度合作對專案發展起到了哪些關鍵作用?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的生態合作計畫?

在 DIN 的发展历程中,与 BNB Chain 和 NodeReal 的战略合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BNB Chain 不仅为 DIN 提供了一个成熟且高效的底层公链环境,还通过 Binance Labs 的投资和孵化支持,为我们从早期的链上数据服务向全生态数据智能网络转型提供了宝贵资源。借助 BNB Chain 全球性的生态布局,我们在推广产品、吸引优质用户和扩展跨链数据服务等方面获得了显著助力。

DIN 的願景與 BNB Chain 高度契合。BNB Chain 致力於成為 AI 優先的區塊鏈平台,DIN 則專注於提供多樣化的底層架構,以支援 AI 開發和 AI 代理部署。透過在 BNB Chain 上構建,DIN 可以利用其強大的區塊鏈技術基礎,推動 AI 與區塊鏈的深度融合,幫助建立去中心化的 AI 生態系統。

NodeReal 是 BNB 生態系統的策略合作夥伴,提供高效能 API 服務和一站式應用鏈解決方案,並積極參與 BNB Chain 核心落地。 NodeReal 在建立可擴充 L2,如 opBNB(BSC L2)和 Combo(Web3 遊戲開發擴充解決方案)方面擁有豐富經驗。這些合作展示了 NodeReal 在 BNB Chain 生態系統中的基礎設施能力,驗證了其作為官方 Rollup 服務提供者的優勢。

未來,DIN 計畫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生態合作,包括與更多公鏈平台、技術服務商、資料供應商及跨產業企業建立策略聯盟,共同探索更多 AI 代理程式和去中心化 AI 應用的落地場景。

8. DIN 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重要的技術進展和市場突破,接下來團隊的重點發展方向為何?能否分享一下未來一到兩年的具體規劃?這些計劃如何推動 DIN 的生態擴展、願景的實現用戶成長?

DIN 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澱和生態實踐,已從最初的鏈上數據分析平台成長為全球首個 AI Agent Blockchain,完成了 800 萬美元的融資,獲得了 Binance Labs、Hashkey、NGC 等知名機構的支持。接下來的 1 到 2 年,我們將圍繞以下幾大重點方向展開工作,確保生態系統不斷擴展與創新。

首先,透過 AI 資料賦能區塊鏈,DIN 正在打造 BNB Chain 上第一條 AI Agent Blockchain,將資料價值、AI 運算與 Web3 經濟深度整合。

其次,AI Agent 鏈主網的上線將是未來技術升級的重要節點。 AI Agent Blockchain 是 DIN 的核心技術路線,未來將圍繞 AI Agent 框架建立完整生態。

此外,我們還將持續豐富產品線和服務場景。 2024 年推出的 xData 和 Chipper Node 為資料收集、標註、驗證以及 AI 任務執行提供了堅實基礎,未來我們將在此基礎上推出更多針對 C 端用戶的應用,進一步拓寬從資料變現到 AI 應用的全鏈路服務。

最後,生態擴展和用戶成長方面,我們計劃加強全球市場推廣和社群建設,借助 BNB Chain 等策略合作夥伴的資源,吸引更多跨國用戶和開發者加入 DIN 生態。我們相信,透過不斷的技術升級、產品創新和開放合作,DIN 將進一步推動數據智慧網路的落地應用,實現商業模式的多元化和用戶規模的持續擴大,最終助力實現「人、數據、AI 協同」的願景。

9. 最後,再次衷心感謝 DIN 參與本期專訪。今天的探討意義重大,使我們深入了解了 DIN,為關注 AI 創新專案的朋友提供了寶貴見解。 DIN 的發展歷程中定有許多難忘瞬間。想請您分享一下,例如在專案攻堅過程中一些意外的靈感突破,或是團隊協作時發生的有趣小插曲,不知可否為我們聊一些關於 DIN 背後或你們團隊有趣的事 k 情?

向內求而不要向外求: 市場噪音太多,加上每個團隊的起點,水平和資源都不太一樣, 向外求大概率會產生求不得的痛苦; 向內求,以自身為坐標,進步就是勝利。

注重過程,不強求結果: 其實和第一點有相似, 過程中精益求精,全力以赴, 結果要麼天定,要麼萬姨來定。 

廣結善緣,珍惜身邊的團隊和小夥伴: 一路走來,記憶最深的是大家一起出差吃飯跑會候機;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且行且珍惜。

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是 Timing: Make your hands dirty first, 別太強求完美。

以上是身為創辦人的碎碎念,感謝 Web3Caff 的訪談。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