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律師落地建議

作者:劉紅林律師曼昆區塊鏈法律服務

  案件回顧

最近一段時間紅林律師在深圳,所以就比較關注深圳關於 Web3 行業的一些資訊。前兩天看到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公佈的一起用虛擬貨幣發放工資引發的勞資糾紛案件,圈內的幾個朋友有轉發相關信息給到我,問我這事是不是全國都一樣。

案件的細節大致是這樣的,2021 年 6 月,周某入職數某公司並簽訂《勞動合約》,約定周某擔任高級工程師,試用期 2 個月。 2021 年 8 月,數某公司認為周某個人技能不符合公司要求,與其解除了勞動合約並透過人事部門向其發送了解除勞動合約的郵件。離職後,周某認為入職時曾與公司商定月工資為 4.5 萬元,其中 2 萬元是透過銀行轉帳支付,剩餘 2.5 萬元透過虛擬貨幣 USDT 的方式支付,但在任職期間虛擬貨幣部分並沒有發放。

經與公司協商不成後,周某提出勞動仲裁,對仲裁結果不服,周某又訴至法院,法官認為,2021 年 9 月 15 日,央行、最高法、中央網信辦等十大部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規定,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具有法償性,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本案中,案涉《勞動契約》明確約定,周某的每月稅前薪資為人民幣 2 萬元。周某雖主張另有 2.5 萬元以數位貨幣 USDT 的形式支付,但沒有證據支持,同時虛擬貨幣而非法定貨幣為工資標準的約定,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背公序良俗,因此對周某以虛擬貨幣形式向其額外發放每月工資 2.5 萬元的主張不予採納。

同時,本案中數某公司單方面通知周某解除勞動合同,係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數某公司還應向周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 1 萬元。法院判決後,當事人提出上訴,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簡單來說總結該案件的話,那就是兩句話:(1)深圳法院認為發工資得是人民幣,約定用虛擬貨幣是不行的;(2)當事人主張的 2.5 萬 USDT 應發工資,因缺乏證據而不能得到支持。

這是當事人的悲劇,但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就能成為讀者的福利了。

  畢竟知道坑在哪裡,繞著走就可以。

 Web3 企業為何偏好虛擬貨幣支付?

虛擬貨幣用來支付工資並非新鮮事,尤其是在 Web3 區塊鏈領域,部分企業對此甚至習以為常,從業者也視為平常,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對於絕大多數原生的 Web3 專案方和公司方來說,自己收到的投資人的投資款和客戶支付的服務款大多都是虛擬貨幣,而傳統的法幣並不多。同時,對於一些分佈在海外的員工,傳統外匯支付不僅流程繁瑣,費用也較高,而 USDT 等穩定幣支付則幾乎零成本完成,與其讓公司自己花成本、花時間轉為法幣再支付給員工,不如直接將虛擬貨幣給員工,化整為零的解決公司加密資產變現的難題。

更重要的是,對於專案方和企業主來說,透過虛擬貨幣的方式來進行,可能還能省錢,畢竟透過虛擬貨幣來進行轉賬,不存在傳統公司公對公要合約、公對私要報稅等問題,用虛擬貨幣支付工資可以繞過傳統的個人所得稅、社保和公積金繳納,對於公司來說能夠降低不少的成本。

也因為上述等原因,用虛擬貨幣來進行工資和費用結算,多少算是行業慣例了,許多 Web3 從業者甚至主動接受 USDT 等虛擬貨幣支付,然而這樣的操作在中國內地法律的框架下,卻顯然會不少法律上的麻煩和不確定性。

根據《勞動法》和《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工資支付必須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虛擬貨幣在中國的法律地位僅限於 “虛擬資產”,無法取代法定貨幣用於支付勞動報酬。這意味著,無論是 USDT 或企業自行發行的代幣(如某些項目方的原生代幣),在法律上都不被認可。雖然 USDT 作為穩定幣,其價格相對固定,但業界也有不少公司透過發行自身的代幣作為工資支付工具。這些代幣通常不具備穩定價值,一旦出現價格暴跌,員工的實際收入將大打折扣。這種支付方式顯然無法保障勞工的權益,也違反了勞動報酬支付的法律初衷。

 2. 虛擬貨幣出金風險的轉嫁

企業或專案方透過 USDT 支付工資,雖然方便了自己,但實際上將潛在的法律風險轉嫁給了員工。先前曼昆律師接到的一個典型的案例,某虛擬貨幣交易所員工每月也是領虛擬貨幣作為自己的工資,但將工資 USDT 出金變現為法幣的時候,找的買方資金有問題,結果就被公安凍結了,甚至面臨涉嫌 “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罪” 的刑事風險,原因是在公安看來,你都已經是虛擬貨幣交易所的員工了,你對這種交易的風險和資金的審查義務是要遠高於普通的炒幣玩家(這邏輯聽起來確實有點牽強),但這種風險並非個案,而是當前中國針對虛擬貨幣資金流動監管高壓態勢下的普遍現象。

  勞動者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

知道了國內最前沿的前海法院的司法觀點,知道了用虛擬貨幣來領工資的坑在哪裡,那我們就不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如何繞坑而行,紅林律師給大家如下幾方面的小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

 1. 明確工資支付條款

無論是簽署勞動合同,還是顧問協議,在簽署合約前,雙方一定要明確明確約定工資支付的方式和金額,從領工資的朋友角度出發,寫明用人民幣來支付肯定是最佳策略,畢竟後面真的有爭議也能透過傳統的司法途徑來維護權益,根據現有法律規定,工資支付屬於強制性法律規範,勞工在這類糾紛中具有較強的法律保護優勢。

 2. 保留支付或轉帳證據

雙方應保留與工資支付相關的溝通記錄、合約、工資條等證據,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在協議中明確約定收款的帳戶資訊和錢包地址,從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履行情況。這些證據在出現爭議時,將是勞動仲裁或司法程序中的關鍵資料,無論是對於用工的專案方,或是提供服務的勞工。

 Web3 企業如何規避合規風險?

對企業來說,虛擬貨幣支付薪資看似可以帶來操作上的便捷,但背後隱藏的法律風險卻不容小覷。在當前中國的監管環境下,企業必須更加重視用工合規,以避免勞動爭議和法律糾紛:

 1. 完善用工契約條款,明確薪資支付方式

在勞動合約中,企業應明確寫明工資支付的金額、方式及支付週期,並確保支付方式符合勞動法要求。對於分散式團隊的管理,可採取中立支付平台或合法結算工具來完成多幣種支付,但請務必符合當地和國際的支付法律。

即便公司主營業務以虛擬貨幣為核心,也應將勞工的薪資支付方式轉換為法定貨幣。可以透過設立境外分支機構,將虛擬貨幣轉換為法幣後發放工資,不僅有助於確保支付的合法性,也避免員工因虛擬貨幣相關操作而遭遇風險。

 2. 加強員工的合規培訓

如果員工在參與虛擬貨幣交易或薪資結算時可能接觸到高風險的資金流動,企業需主動進行合規培訓,以明確資金流通中的法律責任和潛在風險。例如,透過真實案例向員工說明不合規資金轉帳可能導致的凍結或刑事風險。

 3. 諮詢專業法律意見,確保合規性

企業在虛擬貨幣支付或薪資結算方案上,建議尋求專業律師的支持,確保每個環節都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尤其是在員工分佈於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情況下,法律合規的複雜性更需要專業團隊的介入。用工合規不僅是法律的底線,更是勞動關係穩定的基礎,技術創新從來不是繞過法律的理由,而是應該在法律框架內尋找最優解。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