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個問題,帶你直擊新鮮資訊、洞察未來風口,發現以太坊的下一步突破口!
作者: Qi Zhou,郭宇、朱強,三支,Cikey
排版: Cikey
封面: Photo by Komarov Egor on Unsplash
你是否也想了解剛結束的 Devcon 和 Popup City 季的最新動態、產業趨勢?
在 Web3Ketalking #8 中,我們邀請了 QiZhou、郭宇、朱強和三支四位前輩及老朋友,透過 5 個問題,帶你直擊新鮮資訊、洞察未來風口,發現以太坊的下一步突破口!
問題 1: Devcon 和 Popup City 中,有哪些變化和趨勢對你印象深刻的,今年有哪些是你覺得值得關注的?
Qizhou:
Devcon 最大的關注點就是 Beam Chain 計劃新發布。之前懸念做的還是挺大的,Justin Drake 之前在推特上發布一個公告的公告,隱藏了標題,但引發了很多猜測。
Beam Chain 許多人當時預測是以太坊 3.0 ,但我更傾向於稱之為「以太坊 2.5」。基於 SNARK 的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共識層和協議層的結合方面。
其次是看到了以太坊在科技方面的強大的號召力。當時我們也是對這個方面 Beam Chain 比較有興趣,最開始開會的時候有 5 個團隊(主要是客戶端的團隊)。後面卻在短短一週內,已有接近十個團隊表示願意參與這項專案。
然而,這也讓我產生了些許擔憂。如此多的客戶團隊在合作開發時,如何協調各自的工作、避免潛在的利益衝突,成為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如果每個團隊都有不同的開發標準和工程實現方式,如何確保這些團隊能共同推動以太坊的順利開發,是比較值得思考的。
三支:
在參加 Devcon 之前,可能也是周邊的聲音都比較悲觀和情緒,所以最開始沒那麼看好。然而,親身參與後,我對以太坊生態感到更樂觀,主要有兩個面向的原因。
首先,正如周老師所說的以太坊對開發者的號召力依然很強,許多大的項目依然基於以太坊進行開發,尤其是在 L2 的創新和應用方面,很多的大的項目方還是基於以太坊在 Build。
比起其他活動,Devcon 的氛圍與眾不同,相比濃厚的商業氣息,這裡更像是技術性和學術性並重的交流平台。許多參與者會在不同的 Co-working 裡深入探討技術議題,同時也有很多關於文化、社會等面向多元化的一些討論和聲音出來。
另外,我在活動中也關注了一個專案 Wordcoin,它算是結合了人工智慧和 Web3 領域的一個頂流。這個計畫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它的發展方向和潛力讓我感到非常有意思,未來我會繼續關注它。
第三是,Devcon 前後是兩個 PopupCity 等一系類的活動;他覺得這種 PopupCity 給到業界的伙伴能聚在一起深度交流,提供了非常不錯的機會
郭宇:
在參與 Popup City 和 Devcon 的活動後,我的感受是二者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在參與方式和討論的深度上。首先,PopupCity 帶給我的體驗更為聚焦。我記得當時清邁大概有 9 個 Popup City 在舉辦,但每個 PopupCity 的各自的主題和吸引的人群都較為集中,讓大家的討論更加深入、針對性更強。參與者有更多機會在更小範圍內深入交流與合作,討論的內容也相對更專注。 Devcon 更像一個作為一個年度盛會,包羅萬象,規模也更大,面向整個以太坊生態系統的盤點和展望,討論的內容涉及的領域也更加廣泛。而且它的規模也越做越大,涉及的主題也更加多元化。從個人體驗來看,PopupCity 的這種聚焦活動模式,讓我感到更有實質的參與感和深度對話的機會。而 Devcon 作為一個更宏大的年度盛會,雖然能夠涵蓋更多的技術與創新,但在細節上的討論往往不如 PopupCity 來得深入。從個人體驗來說,還是更期待類似 PopupCity 這樣的聚焦型活動,尤其是在 Web3 技術日益分散的背景下。
朱強:
從技術角度,主要分為共識層和執行層的變化和趨勢。其中共識層最大的亮點就是 Justin Drake 公佈的 Beam Chain,前面已經提到了。
另外,是執行層和 L2 方向。在 L1 上進行執行層的創新進展非常緩慢,因為 L1 的客戶端團隊每次升級任務都非常繁重,精力有限。相對而言,L2 的發展潛力巨大,尤其是在執行層的創新上。因此,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 L2 應用的出現,特別是在一些新的執行層技術和機制方面。
例如,L2 上的平行執行、多維資源定價等創新已經在討論中。甚至有關於狀態過期和原生資產的創新想法在探索,這些都可能在 L2 中先實現。如果實驗成功,這些創新可以推廣到更多的 L2,甚至整合回 L1。
「深圳模式」的討論也逐漸在社區內傳播,指的是在某些 L2 上進行實驗,如果成功,可以將成果推廣到更廣泛的 L2,最終能把這種創新集中到 L1。
我認為 L2 的創新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它不僅能加速科技的推進,還能為使用者和整個生態帶來更多的改變。這是我目前最為關注的發展趨勢。
問題 2: L2 的創新點會是什麼樣子?
朱強:
關於 L2 的創新,首先是執行層的改進。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團隊在嘗試提高 EVM(以太坊虛擬機)的執行效率,例如透過並行 EVM 和並行 I/O 的創新。
除了這些,部分團隊甚至不再局限於 EVM,而是開發其他類型的虛擬機器(VM)。例如,Arbitrum 提出了一些創新,試圖提升執行效率和擴展性。
另一個重要的創新點是「狀態過期」問題。隨著 EVM 的狀態越來越龐大,尤其在 L2 中,隨著 TPS(每秒交易數)的提高,狀態累積也會隨之增加。這時,如何有效率地處理這些狀態,尤其是如何管理和過期不再需要的狀態,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挑戰。
L2 平台需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來確保系統能夠持續且有效率地運行,而不會因為狀態膨脹而導致效能瓶頸。
L2 的創新將圍繞著如何提升執行效率、減少狀態負擔以及提升系統擴展性等面向。這些技術創新不僅能優化現有的應用支持,也將為以太坊生態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Qizhou:
在討論 L2 創新時,QiZhou 其實需要講一個先講清楚一個背景,剛剛提到的「深圳創新」的模式。他將以太坊比喻為一個國家,認為可以像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樣,在特定區域先進行試點,再逐步向全國推廣。我覺得這種形式的都可以拿到以太坊去多嘗試,這樣的創新模式也可以幫助以太坊在科技發展上更靈活,避免過於僵化、中心化。
以太坊目前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升級過程中的慢節奏,尤其是在引入新的技術和程式碼原語時,這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因此,L2 應該成為一個創新試驗場,允許更快速的技術嘗試和迭代,同時這些創新可以反哺到 L1(主鏈),而不是僅僅被動地採用 L1 的創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提到,必須有一個開放標準,怎麼樣以確保 L2 的創新與其他鏈上的創新不衝突,並能夠更快速地適應以太坊的工具和功能。
例如,L2 可以在其執行層中加入新的操作碼(如 OPQ),並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如加密演算法)來選擇適當的執行指令。這樣,L2 不僅能夠獨立創新,還能確保這些創新可以順利地與 L1 及其他鏈相容。
郭宇:
L2 的進程才剛開始, ZK 技術在 L2 上的應用也才剛開始。
他認為,ZKVM(零知識虛擬機)正逐漸成為比 ZKEVM 更受歡迎的選擇。最初,ZKEVM 可能因相容編譯器和工具鏈而被優先選擇,但現在,ZKVM 的潛力被更廣泛地認可。 ZKVM 的技術進展使得它在各方面的表現更加優越,尤其是在擴展性和效率方面。指出,未來 L2 可能會有更多的 ZKVM 應用實踐,無論是 OP rollups 還是 ZK rollups。這些 ZKVM 技術的引入將推動 ZK 技術的演進,並為其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和動力。此外,ZKVM 的應用可能會反哺育 L1 協議,尤其是在協議層面的需求更加直接和具體,反過來又會推動 ZK 的發展。
ZK 技術爆炸問題:
1. ZK 理論與工程化的差距:強調 ZK 技術的理論發展確實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新的演算法、方法和理論模型不斷湧現,為未來的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然而,這種理論上的進步並沒有完全轉化為實際工程中的突破。特別是在工具鏈的建造、可擴展性和高效性方面,仍面臨挑戰。雖然有些團隊在 ZKVM 的工程化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整體來看,工程化的實現仍然遠遠沒有達到理論層面的快速進展。
2. 同質化與技術創新的瓶頸:另一個問題是 ZK 技術實現過程中同質化的現象較為嚴重,許多團隊在技術實現上未能突破傳統思維,導致技術路徑和解決方案過於雷同。對於創新和差異化的追求,部分團隊可能過於專注於技術理論,而忽略了實際應用中所需的創新和適用性。這使得 ZK 技術的工程化面臨「重複造輪子」的問題,缺乏真正的創新和最佳化。
3. ZK 應用層的進展與瓶頸:儘管 ZK 在理論和工程實現層面上取得了不少進展,但在應用層的落地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應用層的成熟需要有穩定、可靠的工具鏈支持,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進展,還涉及到諸如跨平台支援(如瀏覽器端和手機端)的適配問題。目前的 ZK 應用層並不熱,且缺乏足夠成熟的技術支援。對於未來,ZK 技術仍任重道遠。儘管 ZK 理論的突破帶來了廣泛的關注,但要實現實際應用的普及,還需要更多關於工具鏈的研發、應用的迭代以及跨平台的兼容性提升。他還指出,在 ZK 技術的應用場景上,可能需要更多的試驗和探索,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並推動 ZK 技術在以太坊和其他區塊鏈中的深度應用。
三支:
隱私保護技術的一些新的理解,隨著資料隱私的重視日益增加,隱私計算技術正在迅速發展,特別是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新興的技術,如同態加密、多方安全計算(MPC)和可信任計算(TPC),正逐步應用於保護使用者資料的隱私。
他特別提到,在一些新的錢包技術中,私鑰被加密存儲,確保私鑰在互動過程中始終保持安全,不會直接暴露給任何人。除此之外,像全同態加密這樣的技術,可以讓資料在加密狀態下進行運算,避免解密操作,從而保障資料隱私。
隨著隱私保護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和開發者開始意識到隱私保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金融和個人資料的保護方面。這些技術不僅推動了區塊鏈的創新,也為未來更多隱私保護應用的落地提供了可能。
問題 3:Devcon 印象最深刻的項目是什麼
QiZhou:
印象最深刻的項目是 Reth。 Reth 的 CTO George 這次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的總結。他們對如何建立一個更好的開源社群投入了許多精力,尤其是在吸引優質開發者加入、與開發者進行有機互動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我覺得這些內容非常值得借鑒,不僅對加密領域,對所有開源社群都有啟發。
開源社群和加密環境是緊密結合的。 Reth 的團隊不僅注重提升社區的開放性,同時也在努力控制資訊噪聲,避免信噪比過低導致開發者流失。他們在開發過程中的交流和社區管理方面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這些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
例如這次 Devcon 是一個開發者濃度非常高的會議。在這裡,身為開發者會有一種類似「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興奮感。這種氛圍非常迷人,也是其他活動難以企及的。從規模、場地配置到主題內容的多樣性,這次大會確實與其他活動有顯著差距。
然而,這次活動也反映了一些問題。受以太坊當前行情低迷的影響,不少開發者對未來發展持觀望態度,也更關注其他公鏈的討論。儘管許多團隊仍在基礎設施層面不斷優化,但這些改進從某種意義上多屬於 “錦上添花”,並未解決吸引增量資金或創造新應用場景的核心問題。
比較有亮點的是 EIP-7702(智慧錢包標準)的討論。這個標準即將上線,大家重點探討如何與錢包結合,以及如何實現類似 Web2 登入一樣的流暢使用者體驗。
這可能是目前在應用程式場景中最值得關注的進展。
郭宇:
印象最深刻的是 Aztec 團隊。他們主導的開源專案 Noir 是一種電路程式語言,社群比較活躍。相較於傳統的電路編寫方式,這種更高階的程式語言未來可能會讓電路開發變得更加輕鬆。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是 Aztec 的工程化進展。大部分的 ZK 研究更偏重理論,但他們不僅在 ZK 領域有一些理論上的進展,也在工程化方面貢獻相當多。但較遺憾的是團隊較少對外詳細解釋技術細節,文件整理這塊也比較薄弱,但他們在隱私保護方向上的持續投入令人欽佩。如果 Aztec 的努力方向如果有突破的話,將會大大推動 ZK 應用的普及,而且他們團隊也致力於實現 ZK 證明在用戶端設備上的運行,而非依賴高效能伺服器。這一方向的進展將為 ZK 技術的廣泛應用鋪平道路。所以也是希望更多的社群能更關注 Aztec 的研究成果,加強文件和技術傳播,讓更多人參與其中,共同推動 ZK 技術的發展。
朱強:
我印像比較深刻的是支付領域的場景。例如 OP 團隊分享了關於穩定幣和支付場景的主題。我認為支付是少數幾個能夠實現產品市場契合(PMF)的方向之一。儘管目前面臨挑戰,例如圍繞 USDC 的三個飛輪效應(用戶、商家、網路),但它仍然是以太坊生態關注的重點。
但以太坊目前在支援即時結算的支付場景上存在一定限制。
例如,以太坊主網上的交易確認時間較長,而某些支付場景需要更快速的最終確定性(finality)。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 L2 專案都在推進技術優化,例如 single slot finality(單槽最終性),將確認時間縮短到幾秒鐘。對以太坊來說如果需要去更好的去支援支付場景,需要到 L1 和 L2 聯合起來,綜合的做一些技術的演進。
此外,Base 最近在推廣 USDC,並透過其錢包提供年化收益率,而且一些大的玩家也都在看這一塊的領域。
三支:
我關注的項目有兩個:
一個是 Savepay。可以直接儲值 U,從而在支援 Visa 或 Apple Wallet 的地方直接用 U 支付。這大大簡化了支付流程,費率也很低,大約在 1%。
另一個是 Worldcoin。我注意到他們的官網的招募結果重點是政府關係,他們先走的是合規這塊,這顯示他們的策略是自上而下推進。例如,他們透過與政府合作來推廣 Orb 設備,逐步拉升用戶基數。同時,他們的去中心化身分認證(World ID)正在嘗試與 TikTok、YouTube 和 Google 等平台合作,探索以 World ID 取代傳統登入方式。此外,由於創始團隊與 OpenAI 有關聯,他們也嘗試將 World ID 用作 OpenAI 的登入方式。
儘管他們的基礎設施和開發者體驗還比較差,但這種用戶成長策略讓我覺得它非常有潛力。 Worldcoin 正在嘗試整合錢包、鏈、即時通訊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功能,這個願景能否實現,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與大廠的合作推進情況。
問題 4:最近我也是看到推特上有各種的討論,加上最近市場的回饋,以太坊面對著各種內憂外患, 加之最近 Sol 破新高,大家對 ETH 殺手這個怎麼看?
Qizhou:
首先,Solana 最近的價格新高主要受到市場情緒的推動。從應用程式場景來看,Solana 上的許多應用程式實際上早在以太坊上就已經實現過。例如 meme,穩定幣支付場景,以太坊不僅早已有相應應用,其穩定幣的市值相比 Solana 仍有巨大優勢。因此,本輪熱潮較多是情緒驅動的結果。
其次,Solana 在經歷多次市場波動後,已形成獨立且活躍的開發者和用戶社群。其技術路徑獨立於以太坊,例如開發環境與程式語言的差異,使其在某些方面不受以太坊技術更新的影響。這種技術獨立性為其帶來了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和工程優勢。
然而,從應用場景來看,仍然沒有什麼突破,其次 Solana 的節點網路依然高度中心化。例如,以太坊的節點網路透過點對點(P2P)方式進行廣播,任何節點均可參與廣播。而 Solana 則採用分層的中心化廣播方式。這種模式雖然效率較高,但可能面臨以下問題:
1. 去中心化不足:可能難以應付網路宕機或主權國家的封鎖。
2. 時間的考驗:去中心化網路的健全性往往需要多年穩定運作才能驗證,比特幣和以太坊已通過長時間的市場考驗,而 Solana 尚需時間證明。
總體來說,雖然 Solana 的幣價表現吸引眼球,但從長遠角度看和開發者的角度,如果這些問題沒有一些好的答案的話,週老師對以太坊的技術和社區還是更加樂觀。
朱強:
在 2019 年參加 Devcon 的時候當時 DeFi 尚未爆發,許多人質疑以太坊的應用前景,以太坊社群也面臨類似的不確定性,然而正是這種競爭與壓力,推動了以太坊的發展。
對當前情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競爭的出現是好事。它促使以太坊社群更加團結,深入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
例如,以太坊團隊正在努力解決 L2 之間的使用者體驗不一致問題。未來的目標是讓使用者無論使用何種 L2,都能感受到無縫的以太坊體驗。
此外,社群中也提出了更激進的解決方案:官方主導的 L2(Native L2)。此方案旨在統一使用者體驗,解決現有 L2 各自為戰的問題。然而,這種方式可能帶來以下挑戰:
1. 對現有 L2 計畫的生態多樣性造成分裂。
2. 引發社區內部矛盾,削弱去中心化精神。
整體來說,他對以太坊的整體發展仍持樂觀態度。以太坊社群的多樣性和協作能力,是其應對挑戰的最大優勢。
郭宇:
目前針對以太坊的許多批評其實是整個產業的問題,而非以太坊獨有的問題。
一些新公鏈在技術層面尚未徹底解決產業中存在的根本性難題,只是在某些非技術層面表現出活躍的生態和使用者成長。這些變化更反映了市場的周期性波動,而非真正的創新突破。
此外,郭宇老師強調,區塊鏈生態中的鏈與鏈之間是競爭關係,但並非敵對關係。每條鏈都在為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而努力。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是否有新興生態能帶來顛覆性的技術或應用突破,給人一些新的啟發,而目前這方面的表現仍需觀察。
以太坊作為產業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不會因短期波動而被削弱,其他公鏈的崛起只會促進產業的良性競爭與共同進步。
三支:
以太坊生態議題的討論本身就是一個正面訊號,說明生態中仍有許多人持續投入、建構實際應用,而不僅僅是追逐短期利益。與一些生態相比,以太坊在基礎建設上有明顯優勢。這不僅得益於其完善的開發工具,也與其活躍的社群密不可分。
以太坊的社群活動多為自發性組織,例如各類 Hackathon 和線下會議,這與其他生態依賴官方推動的方式形成鮮明對比。透過這種由下而上的發展模式,以太坊生態展現了去中心化的力量與活力。
此外,抗審查性的重要性。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設計使其在面對主權國家的監管壓力時更具韌性。而其他生態在面臨類似情況時,可能難以承受。
以太坊生態相較在開發環境、社群建構和抗審查性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優勢,這些特質是其長期保持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問題 5 :怎麼看待以太坊生態的未來?
Qizhou:
太坊生態的未來願景在於其作為「世界電腦」的定位。 Vitalik 在本次開幕式中重申了這個核心理念,這表明以太坊的目標不僅僅是金融應用,而是為全人類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平台。
然而,目前以太坊生態中仍存在一些被批評為「賭場化」的現象。雖然這些項目(如發幣和金融實驗)確實為產業初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但它們並未實現以太坊作為世界電腦的宏大願景。因此,以太坊生態的下一步發展需要更著重於建構對人類社會真正有價值的應用情境。
例如,週老師提到,最近出現了一些與科學(如 DScience)和生物實驗相關的去中心化應用場景,這些項目展現了以太坊在非金融領域的潛力。這些探索不僅豐富了以太坊的生態系統,也幫助其擺脫「開設賭場」的刻板印象。
週老師相信,以太坊生態的迷人之處在於它的多樣性和無限可能性。雖然生態的發展過程充滿挑戰,但它也為所有參與者提供了巨大的探索空間。
郭宇:
以太坊生態的發展仍需要時間沉澱。他將其與互聯網早期的狀況進行類比,指出許多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探索者需要極大的耐心。例如,網路在 90 年代初期的內容以低質內容居多,但隨著科技、社會、政治等各方面條件逐漸成熟,網路才真正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類似地,以太坊生態的基礎技術和社會支持仍在演化中。同時強調許多尚未可見的因素可能成為催化劑,使以太坊及其生態在未來達到新的臨界點。對於當下的開發者,積極投入這項基礎性變革的過程,並保持耐心,給它多一些的時間。
朱強:
以太坊自 4844 年升級以來,Gas 費用已顯著下降,為應用程式開發者提供了良好的探索機會。他預測未來一到兩年,可能會有新的應用賽道出現,並帶動整個產業迎來爆發。這些應用將不只是改良過去的模式,而是開啟全新的可能性,驅動整個產業向前發展。
回顧了他在 2019 年 Devcon 時的經歷。當時,像 MakerDAO 等這樣的還只是初露端倪,普通開發者甚至不了解它們的意義。然而幾年後,它們成長為產業的中流砥柱,成為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重要支柱。這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路徑,讓他對未來的以太坊生態充滿期待。他強調,這種歷史會重演,而今天的開發者正站在類似的時間節點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是以太坊生態的「正統性」下放。過去幾年,以太坊的開發資源和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核心協議的改進上,而未來需要更多關注社區的參與。他特別提到,去中心化治理的核心是讓不同的社群(如華人社群、歐洲社群等)圍繞自身需求建構小型生態系統。這種多樣化的創新將大大拓展以太坊生態的邊界。
未來的繁榮不僅來自技術的迭代,也需要組織結構上的改變和賽道應用的成熟,技術升級已經鋪好道路,接下來的任務是抓住這段機會窗口,探索出全新應用的賽道。
三支:
目前是一個非常適合應用層發展的機會。例如,他提到自己在打車時使用了基於 OKX 錢包支付的叫車應用,強調了這種應用的潛力。
不過,他也提到了 Web3 中潛在的風險。過去曾有對 Mistaken 的擔憂,認為它可能引發大規模的暴雷。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風險似乎已減退,其他問題也未出現。現在的焦點轉向了另一個潛在風險:某個大型公鏈可能爆雷,引發市場劇烈反應。
這一輪的「爆雷」可能集中在「memecoin」領域,尤其是在「瘋魔」的社會現象推動下。隨著越來越多場外用戶的關注與參與,可能會出現一波狂熱,導致泡沫破裂。儘管如此,他認為這是開發應用的良機。雖然當前週期被「memecoin」吸引了過多注意力,但下一輪週期將帶來更好的應用機會,需要時間來準備與打磨。
此外,三支也提到 Web3 應用面臨的基礎設施和使用者體驗問題。他以錢包支付叫車為例,指出每次喚醒錢包都需要幾分鐘,用戶體驗非常差。這表明,目前的基礎設施仍需進一步提升。只有當基礎設施完善後,應用才能更好地發展。預計在下一週期,隨著基礎設施的改進,Web3 的應用將變得更加實用。
在談到最看好的生態時,三個人認為以太坊仍然是最強大的基礎設施之一。各類生態可以基於以太坊進行開發,但建構基礎設施、打磨專案並非短期內能完成的事。
以太坊的 Layer 2 方案,例如 Base,已經在這過程中展現了良好的潛力。同時,他建議專注於細分賽道上的專案龍頭,以判斷哪些專案是基於哪條鏈開發,以及哪些錢包生態最為主流。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