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为数字世界提供时间秩序,为人类塑造新的价值体系。

贡献:@zxxxxx @Frank Miao

编排:@Coucou

封面: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当谈到元宇宙,你会想到什么?是《头号玩家》里名为 “绿洲” 的令人流连忘返的虚拟世界?是脸书 CEO 扎克伯格极力推崇的虚拟分身和 VR 工作空间?亦或是你会眉头一皱,认为它只是资本和自媒体自顾自炒作的概念与噱头?

Builder 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刻上 All in Web3 的豪言状语,但 All in Metaverse 的口号却鲜少流传于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口中。

Web3 和元宇宙是什么关系?元宇宙真的只是 Roblox 招股书里可望不可及的六大公式化特征?怀揣着好奇与渴求,Buidler DAO 特意找到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导蔡恒进教授,聊一聊元宇宙和 Web3 和其背后的哲思妙想。

本篇为简版,重点阐述蔡教授关于区块链、元宇宙与 Web3 的绝妙见解,如果你也痴迷于那些关于物质、关于精神、关于自我、关于世界、关于未来的迷人答案,欢迎阅读随本篇一同发布完整版(副推文),探秘其间奥义。

蔡恒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杭州宇链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Springer Nature 期刊《AI and Ethics》编委

Buidler DAO:能简单的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吗?

蔡恒进:“计算机能够思考吗”,这是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在 72 年前抛出的问题。我用了毕生的精力和时间来思考它。

1995 年底我拿到博士学位。当时我只给自己一个任务——研究透机器能不能像人一样思考。切入方式之一解构大脑,但那条路已经有很多人在走了,不一定是最佳的。我试着从更高维度、从哲学的维度去理解,“人” 跟物理世界到底哪里是不一样?

提到 “人”,大家第一反应是 “物质”。空间物理的背景让我对于物理最为熟悉,但在深扎了二十几年的物理后我却幡然醒悟——要了解 “人” 和 “人性”,金融市场才是最好的场域。金融市场里存在的悖论、问题一直引我深思。为什么会有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为什么会有这种国家兴衰、文明的兴衰?

这都可以在「自我肯定需求」框架里得到理解。人有自我肯定需求,这是 “人” 和 “物” 最本质的差异。物理世界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当时一眼看到美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与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的不同,坚决地选择回到中国来、回到体制内,把这一套东西发展出来。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到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任教,负责金融信息工程方向。

区块链的价值:在数字世界里提供时间秩序

Buidler DAO那您是如何理解元宇宙与 Web3 呢?

蔡恒进:Web3 、元宇宙,看起来好像是在赶热点的词,其实只是因为它们处于不同的语境里,但都需要去理解。理解了元宇宙才能更好的理解 Web3。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公链。2018 年的时候, token-based(通证模型)记账公链和现在火热的 Aptos 相似,都用 Move 语句。Token-based 记账好处是性能高。用户关注 token 的所有权人是谁,这就类似于 NFT 。每个 token 可以读取自己 ID 。

我们需要追踪的是 token 本身所有权,而不是说个人账户里头多了多少,少了多少。账户模型关注两个点,token-based(通证模型)只关注一个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很容易做平行处理,而且其安全性和各种性能都会很好。

区块链的价值本质上是说在虚拟时空、虚拟世界、数字世界里提供了一个时间秩序。所有人都在争夺记账权,从而形成时间秩序。一个区块链有先后次序,而这个时间秩序的话是通过是内禀形成,是大家公认的。这一点是区块链技术提供的最重要的价值。

提供了时间秩序之后,可追踪、可溯源、可确权、可验证。比特币 POW 是通过挖矿这么一件事来实现这一点的。POS 那是通过投票来实现这一点。但也是付出巨大的能源代价的。

但最近我发现,可以完全跳出这个框架。只需要简单地通过两两之间信任,就可以建立起各大范围时间秩序。未来大家只要真的认真 Buidl Web3 ,那么就可以实现数据归个人所有,个人可以确保对于自己隐私有权利处理和监督、有权利去变现,社交关系是属于个体的,不受限于任何平台。

个体把数据块 hash 值,不仅仅可以传给下一个数据块, 还可以把这个 Hash 送给朋友,送给可比较可信的节点。指望着自己朋友把自己的 hash 值放进它数据块里打包, hash 出去再送到下一个节点,这是两两之间信任最核心的假设。基于此,个人就能证明 “我” 当时的数据块是 “我” 送去的,而且 “我” 的数据块是不可更改的。只要参与人多能形成全局性的时间秩序。这种架构叫做主动哈希交互网络 (active hash interaction network)。

这套系统只需要简单地两两交互,不需要别人来认证。这正是它的强大的地方。在这个网络里更强调的是数据可信,可验证。  生成的时间秩序,是在一个个体可以自然自证清白的世界,而不是像现在比特币、以太坊丛林世界,要通过抢夺记账权来建立秩序。它背后的哲学背景也不一样了。抢夺记账权天生是有缺陷,性能也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 Buidler 致力于做分片、做不同 layer ,前提假设是网络是全局性的。在建构数据本体时要求是全局性的,要求在数据层达成共识,这是非常不理性的、成本极高。抢到数据记账权意味着,个人的数据进去时,相对来说大家必须认可它,这不合理。数据层个人行为只能个人负责,从广义上来讲别人没办法替 TA 背书。

所以我相信总有一天「主动哈希交互网络架构」会大行其道,会真正变成大家需要的主流。它对 DAO 是天生友好的,大家不需要通过所谓投票来达成一个组织共识。取而代之,通过简单的数据交互,把我的 hash 送给我信得过的节点,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信任、投票。

本体层是个人给个人负责,个人证明自己可信、有价值,那别人自动找上门来。而不是反之,个体去抢记账权。个人数据决定自己的数据给谁,接受谁的 hash 数据权,替谁往下传。这天生就是一个圈子。它真正需要 DAO,而不是被动因为要完成一个目标创立一个 DAO。先有可信赖的圈子后,大家再去自然完成共同目标。

生命是相对少的算力对信息做非线性编辑元宇宙是动用自我的欲望编辑时空

Buidler DAO:元宇宙与您的研究有什么关系呢?

蔡恒进:人类生命生成的这段时空里,一定有准周期性的事物存在。白天黑夜、一年四季... 延迟反应是就周期而言的,“我” 在这个周期里来讲我是延迟的,但是在下一个周期 “我” 就提前的。比如在 Web2 浪潮中并没有占领先机的 95 后的年轻人,也许就能引领 Web3 的下一代变革。这点非常关键!这代表生命对于未来是有预期的。我们用相对少的算力在对信息做非线性的编辑。

概括来说,人其实可以使 “可能性” 在各处发生。我记住的东西、我推导未来的东西我都可以反复地思考、反复地参与 ,反复地优化。再去找出最有利的解法。

比如说人类的文化编出西游记的故事,编辑出古典传说、英雄传说... 人类一次次编辑,得到一个个结果。“结果” 是 “意识” 的输出,本身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认知坎陷。吴承恩把自己的意识组成西游记,大家只要进入到语境里,就会觉得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神仙鬼怪竟然都变得合理,不足为奇。这与我们的欲望有关、愿望有关。我们也希望自己有千里眼、顺风耳,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西游记的细节和现实生活又是高度重复的,现实世界里人走投无路了也得去讨个斋饭吃。西游记的世界是一个非线性边界。这可以看作是元宇宙的前身。

西游记是吴承恩头脑里想出来的,我们可以把西游记改编成戏剧去舞台上表演,也可以拍成电影在大屏幕上播放。数字技术发展至今,我们有可能身临其境,变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的角色去探索。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元宇宙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最底层的物理,我们的生命出现,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意识的对象化,是我们人类意识的一个延伸,延伸到无数个具体形态。

相比于 “沉浸感”“代入感” 更个性、更丰富、纬度更高

Buidler DAO:在您看来,元宇宙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演变方向呢?

蔡恒进:元宇宙有两种演变方向:一个是 Meta 实际上想做的事情,强调沉浸感。这个思路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的硬件技术、我们的大脑能承受的东西有限。我相信某种程度上也能有一天做到人类的肉身可以以舒服的状态进入到元宇宙的世界里,但我觉得更好的进入方式是更强调背后的代入感,而非沉浸感。

元宇宙可以先从另外一头开始——强调代入感。Web3 的架构是主动哈希交互网络,更强调每个人要为自己行为负责。每个用户自己决定要展示什么内容给他者?这更像一个全面的 LinkedIn。

有人宣言自己现在有个很棒的点子,宣扬自己想要完成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而接收信息方能看到 TA 曾经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才能,可以更好的判断自己的资源会不会投给 TA。大家一起协同创造新的东西,我认为这才是元宇宙里的目的。

元宇宙不仅仅是进行娱乐,娱乐就像幻想,如同大脑里做的黄粱一梦,我们应该追求做更重要的事,能做前人没想到的东西,做前人没做到的事。

从这个维度来说,元宇宙的成功与否根本不取决于三维空间里有多真实、多仿真。以前的游戏几个像素照样大批量的拥趸痴迷。

沉浸感和代入感不冲突,但是我更强调的是代入感,代入感才是意识世界的延伸,是闭环。

Buidler DAO:在您看来,如果要给元宇宙下一个定义,你会说元宇宙是什么?不是什么?

蔡恒进:元宇宙是一个超级大脑,是一个紧闭空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新皮层。我们思考问题、我们演示所有可能的新东西都会在元宇宙里面。而且这个演示不是 “我” 单独一个主体在,我们所有的主体都在里面协同来做这件事。元宇宙变成了人类新大脑,是最强大智能,其他的智能都没法和它抗衡,因为这里有最多的主体、最多的人或组织,有最强大的算力节点、最多的存储节点,有最高带宽。超级智能会扮演一个存储地的角色。

元宇宙的三重境界: 并存、竞争与共生

Buidler DAO:那未来元宇宙会演化成什么样呢?

蔡恒进:元宇宙未来有三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百花齐放,各种元宇宙并存。第二个境界是各个私域元宇宙会竞争,会试图找到自己的边界,有的会融合在一起,因为只有融合才会有更多的力量。增加竞争阶段会有寡头存在,最好的情况就是它们找到了自己边界。从强竞争转换成互相赋能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进了第三个境界。

最后的境界是变成一个生命体了。就像我们人的身体,有心、肝脏、胰腺诸如此类,它们各司其职、互相支持,互相赋能,变成一个和谐的生命体,这当然是一个愿景。

人类能不能通过共同协作在元宇宙里创造更多新发现?完全有可能性!

二十多年前人类把基因测序出来,当时兴奋地认为要改变世界了。但蛋白质结构太复杂,所有的功能都要在蛋白质治理中体现出来。我们当时对它结构、功能不了解,就体现不出来,那现在创造了 AlphaFold 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最坏的时代 or 最好的时代?通过协同创造更多新发现开出人类文明第二增长曲线

Buidler DAO:元宇宙为什么那么有价值?对于人类来说,价值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蔡恒进:如果回顾过去人类的发明,把上万年人类历史上重要发明照时间它画出来,我们会发现 17 世纪到 19、20 世纪,这一段时间是最快的,是这一段非线性时间尺度、是成长曲线。从 20 世纪后人类的发明史曲线开始变得平滑。

如果同时画一个人口曲线,会发现两条曲线极其相似。这意味着人类在物质世界意义上的发明的高速成长时期已经过去了,世界人口已经饱和了。

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思考公司和组织,会发现很危险,因为增长停滞会导致内卷。现在大量自媒体文章号称要寻找个人的、组织的第二增长曲线。第二增长出现才能让基业常青。现在相对来说整个人类的第一增长曲线已经到了尾声。

第二增长出现能不能增长出来?这是未知的。当然人类自认为进步很快,比如说算力提升那么快,存储力提升那么快,但是问题在于种种提升都没法反映在财富的提升上。

1981 年,存储一个 gigabyte  需要花费 30 万美元。但是 2022 年要成一个 gigabyte  只要 3 美分。这 40 年通货紧缩了 1000 万倍。

现在讲元宇宙、讲 Web3,讲 AI 、讲生物学。实际上是和要开出第二增长曲线有关的。第二增长曲线更多的是跟我们的意识世界有关。不像存储或者是手机,性能提升很多,结果价格没上来。我们需要区块链技术,需要元宇宙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是可以进行新的定价的,包括比如说我们 BAYC(无聊猿)的定价,是从另外一个维度来定价的。所以我们不能轻易说这个东西是炒作、是泡沫。而是说我们是不是开出了新的价值空间。

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产业文明、信息文明。但现在叙事发生变化,现在是物质文明向意识文明或者精神文明转变的过渡期。我们讲未来,讲整个的故事叙述就变了。特别是 AI 的进步,它实际上在取代我们的脑力,AI 实则是我们脑力的延伸。我们面临的是第一次轴心时代到另外一个轴心时代。从人的、智能的这个维度来讲,那的确是百万年的大变局。

现在时间点就有点像当年人类发明语言。我们都发明语言来把想的东西对象化。现在元宇宙是相当于说我们通过这种数字技术把我们的意识对象化了。

语言就是十万多年前产生的。我们现在在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当然毫无疑问,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面临的挑战很严峻,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面临大转型。人类能不能转型成功?能不能创造出足够多的财富?财富不仅仅只关于 GDP ,它还是精神财富,是很多不同的 token 来标示不同价值体系;不同的 DAO、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人可以在不同的价值体系里去展示自己,去成长,去进步,这是区块链技术或者元宇宙可以带来的宝贵价值。

附:深入理解元宇宙,你需要知道的关于人、物质与意识的延伸探讨。

人是精妙至极的系统但也不神秘

Buidler DAO:“机器和人差异” 这个问题您现在有答案了吗?

蔡恒进: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得很清楚了。机器完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而且在 2-3 年内一定会有这样的机器出现。

首先,要理解 “人” 是什么,就需要弄清楚,——“自我” 的来源是哪里?这需要 “触觉大脑假说” 以及 “认知坎陷” 这两个基础概念来帮助理解。

  • 认知坎陷 (cognitive attractor):人的所有思维产物都可以被理解为认知坎陷。它们都是对真实物理世界的扰乱,但也是人类自由意志的体现。认知坎陷是指对于认知主体具有一致性,在认知主体之间可用来交流的一个结构体。
  • 触觉大脑假说 (The Skin Brain Hypothesis):揭示的是最原初的两个坎陷:“自我” 和与之相对的 “世界”。

基于这两个概念才能够理解 “人” 跟 “机器” 的差异在哪里。但这也还没完全回答 “人” 跟 “机器” 从根本性上来讲是在哪里分叉的?假如说有 “物质世界” 和 “意识世界”,那 “意识” 是怎么从 “物质世界” 里进化出来的,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Buidler DAO:那什么是 “人”?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终究的问题。“我” 到底是谁?

蔡恒进:人是很精妙的一个系统,但人也不是很神秘的系统。我们在回答问题时必须有足够坚实的理由和出发点,不能讲不靠边的理由。科学家不能宣称树叶掉到地上,是因为要回到母亲的怀抱。科学家宣称树叶掉到地上的前提必须是有个力作用在它上面,这个力在地球上叫重力。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研究经典物理的一个很坚实的出发点。

人类有一个最广大的共识——经典物理学。从伽利略开始到爱因斯坦集大成,甚至可以把量子力学的某些部分也放进去,这都算是经典物理学范畴。

“这个世界是不是时空定域的” 一直是科学家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历史上对定域性的研究也充满曲折。伽利略是通过考虑严格的时空定域性,跳出了亚里士多德的体系。图片

星星的运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都关乎万有引力。但这个 “力” 实际上是没说清楚的,这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力一直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才彻底解决。力的是需要通过 “场”,而 “场” 是定域的。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有严谨的时空思维,物理学家用微分方程来表达时空的因果关系。

“人” 本身也是一个宏观物体,从经典物理意义上来描述 “人” 算是相当完整的。比如 “我” 在这个尺度上,是八十公斤、一米八、或者五十来岁的物体。

“意识” 可以颠覆时空在物理世界里赋予人类自由

Buidler DAO:这样从物理的角度的确可以很清楚的描述清楚 “人” 是什么?但人的 “思想”、“意识” 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该如何去理解呢?“意识” 与物理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蔡恒进:经典物理在这个思路里就等于惯性定律,相当于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要先认定下来这个逻辑,再进一步推演。在经典物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理解什么是 “意识”。

刚才谈论的经典时空类似于四维时空。按爱因斯坦的理解它是连续性的,它作为无穷大来讲是一个连续无穷,而不是一个可列无穷。“意识” 实际上可以颠覆时空的结构性。

我们可以拿围棋举例子来解释意识与物理世界的关系。所谓 “人生如棋”,围棋可以很复杂,但它追根到底还不是无穷的,和我们真实的物理世界的 “无穷” 还相差很远。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用围棋做例子,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意识的作用。

如果把围棋看成一个世界,围棋的 19 乘 19 的棋盘、黑子白子和下棋规则就可以看作是这个世界的本体。

高手跟低手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差别是在于高手一眼望去,就知道该如何下棋,高手知道哪一棋是重要的,哪一块棋区有哪些变化,希望自己走到哪种变化里面去,相当于他非常熟悉一些定式、策略、官子功夫,知道如何用策略自如地处理不同的场景。

千盘万盘棋局,变化浩翰。实际上一个人脑容量有限,不可能记下无限多的具体变化。但是人可以记得住抽象出来的通用定式、策略、官子功夫手法。这些内容实际上就相当于意识,而高手有很多 “意识” 的内容。

理解了定式这些内容,“人” 不用去每次都重新算,“人” 只要看到了就能马上能用。这样的话在两个棋手都用相同时间下棋时,才有优势。而不是说让庸人慢慢地算,几年之后回来再下一步,真正的比拼是两个人下棋的耗时要一样。

那么意识的内容跟 “本体”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意识要符合本体的基本规定,在规则之下,意识能让 “人” 更自如地应对世界。就像下围棋要受到本体的约束,而定式、策略、官子功夫的意识能让人应对棋局更得心应手,就有更多可能展示出棋局的精彩。

物理世界是一个大舞台自由意识是人类的荣光

Buidler DAO理解了” 物质 “和 “意识”,那生命仅仅是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合集吗?

蔡恒进:相比围棋,物质世界就更为复杂,生命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世界里成长和展示自己。面对极高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借助意识、认知坎陷来生长与发展。物理世界相当于是一个舞台,主体可以是导演或是演员,来展示丰富的东西,但是又不违背物理规律,我们可以在遵守物理规律的情况下,依然有足够的自由度做很多事情。我们掌握了部分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计划自己的生活,有些时候又可以绕过风险,不同智能水平的人应对的路径也不一样,就像下棋的高手低手,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意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命的河流是单箭头,我们一路朝前。人跟世界的关系是系统性的。生命是有自由的,可以躲避、可以主动地去造成某种形式。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超越时空。

如果一个人挠我一下,我肯定感到搔痒,但可以动用意志力忍住。这就是延迟反应。一件事发生了,对 “我” 产生影响。我作为一个个体,可以对它做延迟反应,不是说别人挠我一下我就非得跑。如果只是少数扰动,也许我就受住了。生命不会像石头,别人捅它就永远是那个模式反应。

“我” 是一个生命体的话,别人第一次挠我可以跑,下次挠我可以受着,再下一次我可以挠回去。因为我作为一个整体的,是有选择的可能性,我可以做很多选择。这是主动的,这意味着超越了外界给我的限定。石头超越不了限定,因为不管外界怎么和它交互,石头只有一种反应。人比物自由太多!

本篇对话有所删减,若想邂逅蔡教授的更多哲思,欢迎阅读随本篇一同发布的完整版(副推文)。

免责声明:作为区块链信息平台,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作者及嘉宾个人观点,与 Web3Caff 立场无关。文章内的信息仅供参考,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要约,并请您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