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端的自由和安全,就是加密賦予世人最大的價值。

作者:whiskoy.eth

封面:Photo by Nathan Watson on Unsplash

很早的時候看了《密碼朋克:自由與互聯網的未來》書的序章,追求自由是一代代人鍥而不捨的使命,然而一場場革命的結局逃不出失敗。 不管是上古時代的互聯網,還是當今的加密空間,似乎敘事都已經走到盡頭。 密碼學依然成立,但追求自由、開放、民主的鏈上世界最終向現實的刀槍棍棒妥協,或是向生活的柴米油鹽妥協,那如今加密存在的意義還剩什麼。

不知道這是不是困擾從業者身份認同的問題。 當 ETF 預期通過的那一刻,這場革命就已經失敗了,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也不關心,或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一年前我造訪普陀山時,戲稱區塊鏈不過是另一門宗教。 信眾越多賺錢越多,現實越糟偏安一隅的世界香火卻越旺。 當增長時代的路徑依賴不再成立,存量博弈語境下,隔離「老錢」去開闢新的賭場成了不錯的選擇。

戲說和虛無得到一些寬慰,在此行去香港的路上。

站在逆全球化的語境下,區塊鏈本質是對原有分工分配體系的一場改革實驗。  巧的點在於,比特幣恰好誕生於 2008 年。 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塊鏈本質就是一場勞動再分工、財富再分配的遊戲,希望其從中創造正外部性本就是不現實的,沒有辦法突破生產率、槓桿、人口的硬頂。 AI 目前我還是將其定義為有望成為下一次推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革命技術,只是當前太弱太早。 一個作為現有格局語境下的妥協之盾,另一個作為刺穿現實空間的鋒利之矛。

當然,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意味著生產要素越來越重要,轉而替代大部分的勞動要素。 掌控生產要素的人恆富,失去勞動力競爭優勢的人有望作為生物電池,存在於虛擬空間中。 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只是歷史從不關心個體命運。

加密的另一個視角來源於 Will Wang 的播客,加密作為歷史上一種前所未有的資產端供給而存在,打破了自人類文明以來,中心化強權才有資格發行「資產」的權力。  於是終端個體多了一種資產類型選擇,而有選擇即是一種自由。 從這個角度看,web3 這個詞本就是錯的,加密的本質並非連接而是資產端的供給,用互聯網的思路來做加密是行不通的,拿著鎚子找釘子的體現。 對應到 AI 其實也一樣,作為生產力端的全新供給,沒有人會用它來做「互聯網」已經實現很好的連接的事情。

加密作為現實世界金融體系出現問題長出的「毒瘤」,完美地填補了一部分人對於交易的需求。 **-中亞-俄羅斯的地下商貿,**-非洲的出口結算,全球範圍的資產配置,加密充當著逆潮中的潤滑劑,減緩著現實的阻力,也助長陰暗的角落。

自由和安全,本身就是價值。 那些爭取自由流血犧牲的人,那些大筆大筆稅款化為的國防開支,哪怕身處和平年代,自由和安全一直在不斷付出著代價。  資產端的自由和安全,就是加密賦予世人最大的價值。  自由不是漫無約束,而是尚存選擇的權利; 安全從來不被認為是一種商品,直到有人用槍頂住你的腦門。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