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BTC Layer2 若能安定下來,找准自己的生態卡位,才是最終的制勝關鍵。

作者:Haotian

封面:Photo by 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

最近,BTC layer2 正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完全統計已有上百條專案箭在弦上,整個擴展生態呈現一片繁榮且混亂的景象。

正因為此,新鏈切入 BTC layer2 賽道,必須找到契合的卡位。 接下來,要談的 @MapProtocolAll in 比特幣生態之心已路人皆知,但其終局可能並非 layer2,而是 BTC 的 interoperability 層。 Why?

因為在我看來,BTC layer2 生態當前並無一個清晰的 “標準” 和 “規範”:可以成熟的 EVM Compatible 鏈當成 BTC layer2; 可以把能夠安全跨鏈 BTC 資產的獨立側鏈當成 BTC layer2; 可以把一些類 UTXO 帳戶模型的性能新鏈也視為 BTC layer2 等等,當然也包括狀態通道閃電網路、用戶端驗證 RGB 等更 Native 的 BTC layer2。

理論上,只要這條鏈能夠接入 BTC 生態有關資產,且能夠促進 BTC 資產二次繁榮的擴容鏈都可以歸類到 BTC layer2 的範疇。 聽上去似乎對「layer2」的定義和邊界大不敬,但前陣子 Vitalik 面對乙太坊的 layer2 內捲大戰不也跳出來提議放棄 layer2 概念嗎?

某種程度上,BTC layer2 現在呈現的混沌無秩序(熵 Entropy)態是一個不受任何個體主觀意志所控制的形態,需要經歷長時間的共識摩擦、技術掐架、市場內卷、優勝劣汰才能逐漸趨於清晰。

之前我撰文分析了 @BSquaredNetwork 在 bitVM 挑戰機制上的特殊性,也提及了 @ParticleNtwrk 聯合 @BitmapTech 在 BTC Connect 上的抽象設計,MAP Protocol 很長時間內,在推特上的呼聲都比較大,不少朋友讓我分析。

說實在的,一開始我並沒有看明白。 因為,一個原本對標 layerZERO 做全鏈可交互操作性的鏈,突然宣傳 All in 比特幣 layer2 生態了,總讓人感覺有點為了 “敘事” 委身的感覺。 畢竟,明明可以做全鏈通的敘事,如果定位於 BTC layer2 不相當於自我受限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先來簡單分析下 MAP Protocol 的技術邏輯框架:

MAP 定位是基於輕用戶端於 ZK 的點對點全鏈基礎設施,專注於去第三方中心的點對點互操作性。 如何做呢? MAP 的方案其實是構建 MAP 中繼鏈,相當於 BOB 鏈中鏈,該中繼鏈會在合約中預編譯同構不同鏈的簽名演算法,基於此可以獲得跨鏈通信和零摩擦資產轉移能力。

以 BTC 為例,MAP 先在 BTC 鏈上部署 ZK 輕用戶端,輕用戶端不需要下載全節點歷史數據,就可以執行在 BTC 主網上執行一些操作:比如,驗證區塊頭和交易相關的 Merkle 證明,可以實現在二層鏈進行提幣請求時,主網輕用戶端只需要驗證特定交易相關的部分數據就可以安全完成操作。

這其實最早源自比特幣白皮書中被定義的簡單支付驗證標準 SPV(Simplified Payment Verification)技術。

若把 BTC 主網視為資產結算層,採用輕節點用戶端的方式可以顯著提升資產跨鏈轉移的安全性,同時也避免了全節點驗證的資源損耗和成本。 而之所以採用 ZK 技術加持,則是為了保證 layer2 側鏈的操作和主網驗證共識保持一致性。

(需要釐清楚,輕用戶端只能驗證支付類型,並無法對 layer2 鏈上的狀態有效性做驗證,即主網可以根據 layer2 提交上來的部分數據驗證是否解鎖 UTXO 解鎖條件進行資產轉移,並無法對 layer2 鏈上的更複雜狀態做驗證)

應該說 ZK 輕用戶端+中繼鏈的方式,確實可以實現資產的安全跨鏈和同鏈無磨損轉化。 中繼鏈會部署適配全鏈環境的智慧合約(BTC 這類無智能合約則用輕用戶端做資產安全遷移)並遵循一套標準來進行跨鏈通信,再配合一套基於 POS 的交互有效性驗證機制。 做到這些,就構成了一條全鏈可交互操作性解決方案。

正因為 MAP Protocol 有做全鏈可交互操作性的基因,定位成 BTC layer2 其發展路徑也會不同:

1)MAP 會重點針對 BTC 的主網特性,去豐富自己的 layer2 功能,讓 BTC 的資產,除 BTC 主資產外,像諸多銘文資產也能安全跨鏈到 layer2 上。

因為單 BTC 這種強共識的資產流通,任何 layer2 擴展方案都很難撬動 BTC holder 們的共識,若是銘文資產就不一樣了。 BTC layer2 可以更低成本、低損耗的管理並流通這些 BTC 衍生資產,達成 layer2 擴展 BTC 主網價值的目標;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並非簡單地把 BTC 資產 Wrap 到 layer2 鏈那麼簡單了,涉及到 indexer 索引器的帳本一致性管理,不同 BTC 衍生銘文資產的流通性相容和管理等等。 顯然,要圍繞 BTC 衍生資產的特性,開發出更多符合 BTC 原生特性的擴展性能才是關鍵。

2)MAP 會成為其他 BTC layer2 的可交互操作層(第 0 層),試想當 BTC layer2 接入的是一批成熟的 EVM 鏈,以及一批 Non-EVM 性能鏈,這些鏈都可以和 BTC 主鏈以某種方式進行連接,但核心問題不正是 interoperability 可交互操作么? 顯然一個充分異構 BTC 主網特性且能相容其他全鏈環境的鏈中鏈會成為關鍵。

MAP 大可選擇不去爭搶 layer2 鏈的 C 位,靜觀其他 layer2 鏈互相競爭,然後在他們把市場撕裂到七分八裂的時候,再基於自己全鏈可交互操作性的特性來整合和管理流動性。

在我看來,這或許才是一招絕佳妙棋。

當然,在 BTC layer2 角逐的蠻荒時期,大家都在擠破腦袋搶 C 位,其中不乏有一些不顧 BTC 主鏈客觀缺陷事實,也理不清二層鏈價值核心的方案活躍在市場上,這種背景下,一個 BTC layer2 若能安定下來,找准自己的生態卡位,才是最終的制勝關鍵。

Note:最近私我看 BTC layer2 有關項目的比較多,很難都騰出時間去看並給回復,大家看好的相關專案可以評論區貼出來,呼聲大的我會跟進去研究下。 感謝支援。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