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2023 年的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會發現公鏈的敘事似乎就是在翻燒餅。
作者:Terry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原用標題:有望和比特幣、乙太坊生態三分天下的公鏈,算它一個,你同意嗎?
封面:Cosmos
11 月 26 日,Cosmos Hub 社區經過驚險的投票反轉,終於在最後時刻通過 「ATOM 減產:將最大通脹率設置為 10%」提案,這也意味著 ATOM 最大通脹參數將從 20% 降低至 10%,使 ATOM 當前的通脹率降至 10%,並將 staking 年利率從 19% 降至 13.4%。
近段時間以來,無論是該提案在社區引發的激烈討論,還是 Injective、Celestia 以及 Kuji 等專案的優異表現,都讓 Cosmos 再度受到廣泛關注,作為曾經的「跨鏈雙雄」之一,以及上上一輪的天王級專案,Cosmos 是否出現了哪些值得期待的變數?
Cosmos 高通脹「減半」
眾所周知,ATOM 的高通脹與缺少價值捕獲能力,一直是 Cosmos 生態飽受詬病的兩個關鍵問題。
其中 ATOM 缺少價值捕獲能力已經是老生常談的事情,目前基於 Cosmos SDK 開發的專案一抓一大把,但它的定位目前更類似於公共產品,無論是曾經繁榮的 Terra 生態,還是如今的 Injective、dYdX 等,本質上都沒有直接賦能給 ATOM。
而去年旨在解決該問題的涉及 ATOM 2.0 的 Cosmos 新版白皮書投票也未獲得通過,ATOM 的效用賦能折戟沉沙。
而今年本次最新的提案,則旨在解決另一個同樣讓人頭疼的「高通脹問題」:ATOM 目前的增發機制主要就來源於 Staking 機制,每年以最高 20% 的速度增發來作為質押收益發放。
這樣的高收益率,在過去數年間確實吸引了不少持倉用戶參與質押,從而保證了整個 Cosmos 網路的安全運行,但於此同時這也是把雙刃劍:
高收益率就意味著高通脹率,ATOM 一路從 2019 年的 2 億枚左右一路增發至如今的 3.7 億枚,按當前的市價也意味著超 15 億美元的拋壓。 更可怖的是如果一直持續下去,2035 年甚至最高將通脹至 20 億枚,相比今天 5 倍有餘。
這也是此次提案的核心——將 ATOM 的最大通脹率降至 10%,也即減半,同時為了彌補質押激勵的損失,將探索提供更好的激勵措施,並提高網路的安全性。
這在短期看會使得質押使用者尤其是大戶們的利益受損(因此前期投票期間通過概率一直渺茫,直到最後時刻反轉),但長期無疑是利好整個 ATOM 社區,受此消息影響,ATOM 也直接拉漲 10%。
百花齊放的泛 Cosmos 宇宙
除此之外,Cosmos 宇宙近來似乎也在逐步走出水逆期,像 Injective、Celestia、Kuji、Thorchain 等專案均迎來了不小的漲幅,尤其是跑出了一批 10 億美元級別的生態專案。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去中心化跨鏈交易協定 THORChain(RUNE),它基於 Cosmos SDK 構建,致力於實現各原生資產的跨鏈交易,比如直接用 BTC 兌換 ETH,無需封裝資產,最大的特點便在於無清算風險。
今年下半年以來,RUNE 也算是觸底反彈,重新回到主流專案敘事,同時由於其獨特的 Token 賦能機制——THORchain 的跨鏈交易邏輯是以 RUNE 為中心的,且質押在 THORchain 上的 RUNE 價值一定是其他資產的 3 倍,所以導致 RUNE 能夠直接捕獲生態增長的價值。
從 10 月開始,RUNE 已經最高漲了 4 倍有餘,總市值來到 16 億美元的體量,這已經是 Cosmos 生態中首屈一指的龐然大物。
其次,基於 Cosmos 的專為金融應用而構建的 Layer1 區塊鏈 Injective(INJ)也在今年表現額外強勢,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和模組化的訂單簿,Token INJ 也在今年漲了 10 倍有餘,總市值來到 15 億美元級別,成為幾乎僅次於 THORchain 的存在。
除此之外,Cosmos 生態的 Kujira TVL 自 9 月以來最高也增長逾五倍,兩個多月即從 1600 萬美元附近狂飆至 8000 萬美元以上,速度堪稱驚人,而其 Token KUJI 也在三個月內漲幅近 400%,儼然有黑馬之姿。
尤其是它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從 Terra 崩塌的亂局中成長為 Cosmos 生態的黑馬新秀,堪稱加密世界的「重生文典範」。
從這些角度看,Cosmos 生態最有意思的就是跑出了這一批自發演化、體量不斷增長的一個個「小宇宙」,這也是它和波卡等其他老牌公鏈最大的優勢所在:
各家專案都在搭建一套自己的交易&流動性等各式基礎設施,努力成為 Cosmos 宇宙的節點,一旦形成網路效應,它們都將逐步成為 Cosmos 的蓄水池,並變成其它區塊鏈網路的吸血鬼。
尤其是像 Thorchain、Celestia 等作為絕大部分專案的「准基礎設施」,已在逐步插入核心 DeFi 協定和其他生態,後續伴隨著進一步的出圈,也等於在説明 Cosmos 生態攻城掠地。
在此基礎上,Cosmos 的生態協同優勢也在逐步體現,尤其是這些小宇宙們的擴張及總體量規模用例的飛速膨脹,一旦 ATOM 在將來通過新的賦能規劃,就能迅速捕獲最大的網路價值。
Cosmos 背後,公鏈敘事的輪迴
到了 2023 年的現在,再回過頭來看,會發現公鏈的敘事似乎就是在翻燒餅。
猶記得 2018 年的「新公鏈」熱,聲勢一度大到波卡、Cosmos、EOS 等似乎都要迅速「拳打比特幣,腳踢乙太坊」。
但 2020 年以來,BSC、Arbitrum 等同構鏈和 Layer2 網路的崛起,又引起了「未來是多鏈還是跨鏈」的討論,讓新公鏈們的熱度下降。
雖然後續 Solana、Avalanche 等新新公鏈再度以高性能敘事找回了場子,但伴隨著 2022 年諸多行業地震的發生,尤其是 Rollup 的大規模興起,也再度讓「新公鏈」與「新新公鏈」們的關注度一起式微。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行業再度對乙太坊及 Layer2 產生了大討論,尤其是基於擴容理念不斷新推出的 Layer2 們之間不可忽視的致命問題:流動性割裂、彼此不相容(OP 系與 ZK 系)等等。
尤其是 Solona 等高性能異構鏈,讓大家對競爭公鏈的興趣再度壓倒了 Layer2 們,這也讓我們不禁思考:公鏈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雖然早期的公鏈敘事充滿了炒作和狂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公鏈的認識也在不斷變化,值此轉捩點上,我們或許可以看到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公鏈出現,還是很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