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3 的高度定製化或許是一把雙刃劍。
作者:flowie,ChainCatcher
Arbitrum 和 zkSync 似乎不謀而合。 在 Optimism 更名為 OP Mainnet 彰顯超鏈帝國的野心之際,Arbitrum 和 zkSync 都拿起了 Layer3 這把武器意圖捲出一個多鏈未來。
先是 Arbitrum 開發團隊 Offchain Labs 宣佈了 Layer3 區塊鏈 Arbitrum Orbit 的發鏈工具。 隨後,zkSync 開發團隊 Matter Labs 緊鑼密鼓推出了開源工具包 ZK Stack,除了支持構建 Layer2 外,也支援 Layer3。
在應用尚未爆發且 Layer1、Layer2 已泛濫的當下,Arbitrum 、zkSync 為什麼搶跑 Layer3? 它到底解決什麼問題? 再造 Layer3 有必要嗎?
Layer3 是什麼? 解決什麼問題?
儘管Layer3 不算新鮮詞,但在沒有實際的進展前,一直是個難懂且抽象的概念。 最早提出 Layer3 的是 StarkWare。 2021 年底 StarkWare 發佈博文《Fractal Scaling: From L2 to L3》詳細闡述了對於 Layer3 的構想。
而為什麼需要 Layer3? 一切的根本在於降本增效和高度定製化需求。 StarkWare 認為,多個 Layer3 將建立在 Layer2 之上,如同多個 Layer2 建立在 Layer1。
具體來說,Layer1 因費用昂貴只能作為結算層來確保安全性,Layer2 則在繼承 Layer1 的安全性基礎上,實現降本增效和可拓展性; 那麼 Layer3作為建立在 Layer2上的新的獨立層,繼續疊 buff,在繼承 Layer1的安全性和Layer2的性能和可拓展性上,一方面進一步降本增效,比如 StarkWare 舉例到,“如果每一層的成本降低 1000 倍,那麼 L3 的成本可以比 L1 降低 1,000,000 倍。 “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Layer3能更好實現定製化,控制技術堆疊以滿足各種需求和隱私。
在 StarkWare 的分層生態系統圖,我們瞭解到一些定製化用途的 Layer3示例。
1、具有 Validium 数据可用性的 StarkNet,例如,常用于对定价极其敏感的应用程序中。
2、为获得更好的应用程序性能而定制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 StarkNet 系统,例如,通过采用指定的存储结构或数据可用性压缩来实现。
3、StarkEx 系统(例如服务于 dYdX、Sorare、Immutable 和 DeversiFi 的系统)具有 Validium 或 Rollup 数据可用性,立即为 StarkNet 带来久经考验的可扩展性优势。
4、隐私 StarkNet 实例(在此示例中也作为 L4)允许隐私保护类型的交易存在,而不将它们包含在公共 StarkNet 中。
总结来看,相比于 Layer2的通用性扩容,Layer3更希望定制化扩容提高性能和以及低成本扩容。时隔半年后,在 Layer2 几乎最为激励的阶段,Vitalik 就 StarkWare 提出了 Layer3 构想发长文论述。对于 StarkWare Layer3 叠 buff 的构想,Vitalik 做了进一步的解析,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上的分析。
Vitalik 更精炼地总结了 StarkWare 的 Layer3 愿景,并认可来这些愿景理论的合理性。
L2 用于扩容,L3 用于定制功能,例如隐私。这个愿景可以理解为,既然Layer2实现了扩容,Layer3是不是可以继承Layer2的扩容后,再完善一些Layer2难以实现的定制化需求。Vitalik 认为这种构想并没有尝试提供 “可扩展性二次方增长”,也就是说没有强调叠拓展性的 buff,而是认为堆栈中有一层可以帮助应用程序扩展,还有独立的层来满足不同用例的定制功能需求。
L2 用于通用扩容,L3 用于可定制化扩容。怎么理解定制化扩容?一般 Layer2 中一些扩容设计为了通用和兼容性,其实牺牲了一些性能,而 Layer3 是不是可以舍弃一些通用性和兼容性,通过定制化的电路设计来获得更高的性能。
L2 用于无信任扩展(rollups),L3 用于弱信任扩展(validiums)。弱信任扩展相比于无信任扩展,虽然安全等级低很多,但可以便宜得多。
当然 Vitalik 也针对这种架构提出了很多疑问:三层结构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正确方法吗?将验证、隐私系统和定制环境锚定到 L2 而不是仅仅锚定到 L1 有什么意义?而换句话来说,以上提到很多 Layer3 的隐私等定制化用途,以及低成本和性能需求,本质上都可以通过二层网络结构实现。为什么需要再搞个三层来实现?
Vitalik 认为三层模型优于两层模型的一个可能论点在于更便宜。“三层模型允许整个子生态系统存在于单个 rollup 中,这允许该生态系统内的跨域操作可以非常便宜地发生,而无需通过昂贵的 L1 完成。”
近期,Scroll 研究员 Yicheng 也就 L3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他看来,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未来景观很可能由简单的 L1、可扩展的 L2 和定制的 L3 解决方案组成。
而目前值得关注的是,关于Layer3的构想正逐步落地。去年 10 月份,ZkSync 率先宣布开发以太坊 Layer3 网络 “Opportunity”,旨在进一步提高 zkSync 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并预期今年 Q1 推出测试网。不久后,Arbitrum 便披露开发者可直接部署的 L3 区块链 Arbitrum Orbit,此时离 Arbitrum 制造的空投盛宴刚过去不久。
而最近 Arbitrum 和 zkSync 似乎不谋而合。在 Optimism 更名 OP Mainnet 揭示多链帝国的野心之时,Arbitrum 和 zkSync 都拿起了 Layer3 这把武器,推出的开发者工具中都支持 Layer3 链的开发,意图构建多链未来。
Arbitrum 与 zkSync 的 Layer3 愿景和多链未来
Arbitrum 在推出 Layer3 平台 Arbitrum Orbit 前,已建立了不同技术组成的多元化生态系统。
Arbitrum One、Nitro 等都是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技术的 Layer 2 ,通常适用于 DeFi 项目。而 Arbitrum Nova 是一个使用 AnyTrust 技术的 Layer 2,虽然没有以太坊的安全性那么高,但比使用 Optimistic Rollup 具有更大的可扩展性。
Arbitrum 已有的 Rollup 和 AnyTrust 两类技术路线的 Layer2,可以满足大多数项目通用的以太坊拓展需求。而推出 Layer3 平台 Arbitrum Orbit 目的何在?简而言之,它们希望 Arbitrum Orbit 帮开发者更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并解锁更多的高度定制化需求。
从Arbitrum的描述和架构图来看,Arbitrum Orbit 的Layer3和 StarkWare 的Layer3 构想大体一致。Arbitrum Orbit 可以让开发者可以基于 Arbitum Layer2 链(One、Nova、Goerli)构建的专属应用链,自定义隐私、权限、费用代币、治理等功能。此外,Orbit 链并不是一个完全隔离的区块链网络,Orbit 链各链将实现互操作性,但目前互操作性功能正在开发中还未开放。
和应用链相比,Arbitrum Orbit 链即可做应用链,也可做开放生态链,让开发者高度定制、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Arbitrum 认为Arbitrum Orbit 的可拓展性、自主性、灵活性等将帮助以太坊迈向多链未来。
目前,专为电子游戏设计的 Layer 3 区块链 Xai 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 Arbitrum 上推出。以太坊扩容项目 AltLayer 也宣布支持 Layer 3 区块链 Arbitrum Orbit。近日衍生品交易平台 Syndr 宣布基于 Arbitrum Orbit 推出测试网,成为首个 Arbitrum Orbit Chain 生态 DeFi 协议。
而相比于 Arbitrum Orbit 专注于 Layer3,zkSync 开源框架 ZK Stack 既支持 Layer2 也支持 Layer3,其帮助开发者用于构建自定义 ZK 驱动的 Layer2 和 Layer3(称为 Hyperchain)。
ZK Stack 的核心提供两个关键功能:主权和无缝连接。主权上,ZK Stack 可以允许开发者根据需求对代码进行修改,不受限制的来定制链。而无缝连接强调互操作性,ZK Stack 的 Hyperbridges 网络促进了每个超链的互联,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互操作性,类似于 Cosmos IBC。
而 zkSync 也很明确的表明 ZK Stack 到底适用哪些需求。它更适合需要对链进行定制化(例如排序器)以及可以接受生态的异步连接性(因为是新建一条链,不是同链的合约交互)的开发者需求。ZK Stack 补充到如果只是单纯开发一个 DeFi 项目,可以直接使用其 Layer2 协议 zkSync Era。
而ZK Stack主要用例在于以下几个需求场景:构建游戏或社交网络中的超级扩容需求;DeFi 中低延迟的需求、银行或企业等隐私链需求,以及追求互操作、原生代币的需求。
從實際用例來看,ZK Stack 和Arbitrum Orbit大同小異,但相比Arbitrum Orbit強調 Layer3 應用鏈的構建,ZK Stack 似乎更強調通過鏈間互操作性實現一個多鏈帝國。 據加密 kol @tmel 分析,“ZK Stack 在 Account Abstraction、異步跨鏈調用和無限擴展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為構造一個複雜的多鏈網路時代提供了可能性。 ”
再造 Layer3,有必要嗎?
不少加密社區吐槽這是一個發鏈工具比鏈本身還要多的時代。 在 OP Stack、Polygon 2.0 的各種卷之下,ZK Stack 和 Arbitrum Orbit 著急構建的 Layer3 和多鏈網路,也引起了一些爭論。
一方面,Layer2 還沒搭建好,建立在 Layer2 上的 Layer3 能指望它有多好用呢? 如果加密市場還有記憶,去年 Arbitrum 空投時因 RPC 宕機遭到群嘲。 而 zkSync 一直因 Zk Roullup 相容問題和宕機問題被廣為詬病。 zkSync 生態上也大都是土狗項目,此時著急構建 Layer3 是不是有些揠苗助長。
而另一方面 Layer3 的高度定製化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本身也是把雙刃劍。 加密 KOL @tmel0211 認為,雖然可以讓一些在遊戲和社交領域的頭部應用能更快起勢,但同時允許開發者自行設計 Gas 費代幣等超前的技術機制,也會增加專案方作亂圈錢的風險。
此外,Layer3 允許開發者基於其 L1 和 L2 的安全基礎,擴展定製化的專屬應用鏈,是否會削弱 Layer2 原本的生態優勢,無法獲取更多的價值捕獲,也得打上一個問號。
目前,除了 Arbitrum、zkSync 等 Layer2 講 Layer3 的敘事外,還有 Lens Protocol 推出 L3 擴容方案 Momoka, Zebec 推出了其首個 Layer3 鏈 Nautilus Chain。
按照 Vitalik 的猜想,Layer3 乃至 Layer4、Layer5 的多層網路是個合理化的趨勢。 但在應用還未爆發且 Layer2 還未穩健的當下,強推 Layer3 是否有必要呢?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