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 模型,即投票託管模型,自從在 Curve 引入以來,因其時間維度加權的創新性,成為最被廣泛使用和給項目帶來長期價值的模型之一,本文將深入淺出探討其機制和創新。

文章: Buidler DAO

作者:JaneNiels

編排: Coucou

封面: Photo by Steve Johnson on Unsplash

經濟模型小組招募:經濟模型小組為投研公會的專項小組之一,旨在做出行業內最深度、最全面、最及時的經濟模型研究,並在 Buidler DAO 孵化項目中進行實戰,為更多社區內外項目提供諮詢。小組成員聯合選題、共同探討、定期交流,最終由一人主筆產出內容,其他人修改,希望經過如此的訓練,小組成員都能成為經濟模型設計專家。 

目前小組成員 5 人,包括 DAO 經濟模型設計師、Crypto Fund 投資人、經濟模型書籍作者等成員,為保證有效的交流,如對加入小組感興趣,需要有一定 Web3 認知基礎、積極參與和輸出、肯鑽研、領悟快、長期有耐心,名額最多 10 人。如有意願請聯繫微信:
MiaoFrank1229

如對經濟模型研究感興趣,歡迎文末掃碼加入讀者群

全文 10920 字,預計閱讀時間 27 分鐘

文章速覽:

01/ve 簡介

01/01 How ve works

01/02 Curve —— ve 模型的首創者

02/ 從核心機制層面看 ve 及不同協議的創新

02/01 流動性的 balance

02/02 激勵機制設定

02/03 治理機制的權衡

02/04 權-利分離/分層的嘗試

03/ 小結

在早期的 defi 項目中,通過流動性挖礦獎勵早期使用者從而促進冷啟動是非常常用的手段。不過,這種方式雖然貢獻了一定的初期流動性,卻無法長期支持一個協議的健康發展。用戶更直覺性的反應仍然是偏投機和落袋為安心理的挖提賣,從而協議不可避免地迅速進入衰退,defidigital 的死亡螺旋很好地描繪了這點。

此外,當一個協議的代幣僅僅只有治理功能,且治理權限在實際場景中相當受限時,用戶也會缺乏足夠動力持續持有。

這兩個問題如果做一下歸納,即代幣如何提供足夠的持有動機,且用戶和協議的利益能夠在相對長的時期內保持一致,從而有動力為協議的長期發展做出貢獻。

ve (vote escrow,投票託管) 的應運而生正是對上述困境作出的一種相當不錯的解答。繼 Curve 首次提出 ve 之後,眾多其他的協議也紛紛將其納入了自己的經濟模型,並基於 Curve ve 做出了自己的迭代和創新。

本文將首先探究 ve 的運作模式,並以 Curve 為例,分析 ve 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之後,我們會結合不同協議在不同層面的創新來看 ve 幾個核心維度的迭代發展。最後,我們會基於上述分析提供在實際中運用 ve 的一些建議。

ve 簡介

How ve works

ve 的核心機制在於用戶通過鎖定 token 獲得 veToken。veToken 是一種不可轉讓且不流通的治理代幣,選擇鎖定時間越長(通常有鎖定時間上限),可獲得的 veToken 越多。根據其 veToken 權重,用戶可以獲取相對應比例的投票權。投票權部分體現在可以決定增發代幣獎勵的流動池歸屬,從而對用戶的切身收益產生實質性影響,增強用戶的持幣動力。

對協議來說,鎖定可以有效減少流通量,減輕拋壓,從而使幣價更穩定。同時,用戶鎖定後,其切身利益與協議在鎖定期內更為一致,也有助於其做出好的治理選擇。而願意長期鎖定的人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與治理權,從道義上來說也非常公平。

下面我們通過 Curve 的模型,來進一步了解 ve 的真實運用。

Curve —— ve 模型的首創者

Curve 平台的用戶主要會獲得兩種收益:交易費獎勵和 CRV 增發獎勵。

交易費(Trading fees)是 Curve 平台的收益來源。平台在互換(0.04%,以 output 方的代幣收取)、存儲和取出(0-0.02%)過程中收取該費用。其中,50% 的交易費給予 veCRV 持有者(用來購買 3CRV,再分配到持有者手中,每周可領取一次),50% 給予 LP 提供者(即 Base APY)。

CRV 是 Curve 的原生代幣,用來獎勵將 LP token (liquidity provider token,即為池子貢獻了流動性的用戶拿到的 token) 質押到 Gauge(量器)中的流動性提供者。Gauge 控制器是 Curve 的核心組件,由 Curve DAO 控制。Gauge 控制器裡記錄了投票治理相關的所有參數,比如 “每個用戶在每個 Gauge 的當前斜率,以及用戶可以使用的權力和用戶投票鎖定結束的時間” 等。

CRV 的初始供應量~12.73 億,總供應量~30 億,初期的日增發量~200 萬。這些增發的 CRV 會根據 Gauge 控制器裡的測量結果,按比例分配給將 LP token 質押到 Gauge 中的用戶,即 Gauge 中有權重的用戶。

https://github.com/curvefi/curve-dao-contracts/blob/master/doc/README.md

當質押用戶進一步將 CRV 鎖定後,可以獲得 veCRV (veCRV 不可轉讓,鎖定是唯一的獲取方法)。用戶可以選擇的鎖定時長在 1 週- 4 年不等。鎖定時間越久,兌換 veCRV 比例越高。1 個 CRV 鎖定 4 年可獲得 1 個 veCRV,鎖定 1 年可獲得 0.25 個 veCRV。在鎖定期,用戶的 veCRV 數量會隨著剩餘鎖定時間的減少而線性遞減。如果用戶分多次鎖定,則必須統一選擇到期時間。

veCRV 的持有者擁有 Curve 的治理權。為了鼓勵用戶參與治理(即有動力獲取更多 veCRV),他們享有的部分權利是: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給鎖定用戶獎勵倍數設限背後的意圖是,雖然 ve 機制旨在鼓勵用戶鎖定,獎勵忠誠度和粘性,但需要避免 veCRV 巨鯨無限制地攫取更多收益。以存進 100U 穩定幣為例,達到 2.5 倍的收益,需要 2840 veCRV,等價於 2840 個 CRV 質押 4 年,按照 CRV=1U 算,相當於需要持有 LP Token 28 倍價值的 CRV。普通用戶在短時間內很難獲得如此多倍的 CRV,因而其獎勵倍增往往有限。而之所以最後定在 2.5 倍,估計是團隊覺得在這個界限可以取得一個相對的激勵平衡。此外,如果一個用戶給多個池子提供流動性,則根據不同池子 LP 的鎖定情況,其獎勵倍增可能會不同。

下圖總結了 Curve 體系中,持有 CRV 和 veCRV 的不同權利和激勵:

https://resources.curve.fi/crv-token/understanding-crv

解讀:

  • Liq in pool ——> earns lending & trading fees:提供流動性(deposit),賺取手續費
  • Has veCRV ——> vote on DAO proposals & vote on gauge weights & earn gov fees:持有 veCRV:擁有治理權限,投票決定 gauge 獎勵權重
  • Liq in gauge ——> earn CRV:在 gauge 中質押 LP token,能夠賺取 CRV
  • Liq in gauge & has veCRV ——> boost:在 gauge 中質押 LP token 且仍持有 veCRV,可以獲得獎勵提升

從目前的運行結果看,這套機制還是相當成功的。45% 的 CRV 都進行了投票鎖定,平均鎖定時長達 3.56 年。

https://dao.curve.fi/releaseschedule

如果我們把鎖定時長分佈進行對比,ve 的長期鎖定作用會更清晰。

https://members.delphidigital.io/reports/an-alternative-implementation-of-vetoken-economics

優點

前文中已經陸續有提到,此處小結下 ve 的優點:

1)鎖定後流動性減少,減少了拋壓,有助於幣價穩定

2)更好的治理可能性:治理權直接與收益分配掛鉤,用戶持幣動力增強,有助於提升治理參與度。同時,長期質押的用戶的治理權重更大,他們也是有動力做出更好治理決策的群體。治理權重中體現的基於時間和數量的加權目前看起來是相當合理的。

3)各方長期利益相對協調一致:在鎖定期內,用戶無法轉讓他們的 token,由於利益相關,理性層面,他們更有可能忽視短期及時收益,做出與協議長期利益更一致的決定。

鎖定機制也增加了巨鯨的短期操縱成本。而一旦他們選擇鎖定以增加自己的話語權,則大概率他們也將傾向於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性投票,惡意決策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此外,veCRV 持有者也享有手續費分成,即,流動性提供者、交易方、token 持有者、協議這四方的利益被協調到了一起。(交易方的利益體現在可以受益於池子的強流動性,以及較低的滑點)

如果順利度過冷啟動期,Curve 形成的是一個絕佳的正向飛輪,VE 在其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可以說,ve 是機制層面約束人性,引導正向行為的一個典型。

不足

任何模型都不是完美無缺的,ve 也有其受到詬病的點。

1)硬性「鎖定時間」對投資者不夠友好:

鎖定時長既是 sweet spot,也是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的點。有人笑稱,crypto 行業 4 年相當於其他行業 100 年。相當一部分投資者不想/沒有能力鎖定這麼長的時間。如果想繼續往前發展,如何增加對更廣大範圍投資者的吸引力,以及增加鎖定的靈活性都是一個課題。

2)治理中心化:

目前 Curve 上過半的治理權在 Convex(53.65%)手上,治理權相當集中。

注:Convex 是一個基於 Curve 的流動性質押和挖礦平台,CRV 的持有者可以在 Convex 上質押 CRV 並獲得 cvxCRV,Convex 平台會自動將獲得的 CRV 代幣在 Curve 上進行鎖倉從而獲得協議掌握的 veCRV 代幣,可以理解為 cvxCRV 代幣是可流通代幣化的 veCRV。即,Convex 通過一定的規則設計和風險控制,在 Curve 上進行投注,通過發揮 “規模優勢” 實現最大的收益獎勵。

https://dao.curve.fi/locks/1667977964 https://dune.com/queries/56575/112408

這一方面與 1)中提到的鎖定時間有關,非大戶很難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持續鎖定,其次也與 Curve 的白名單機制有關。該機制規定,智能合約除非得到投票許可 (51% 的通過率,30% 的參與度),否則無法參與到 DAO 中。其提出的淵源是為了維護協議的穩定性。歷史上獲得過白名單權限的協議僅有 3 個,Yearn, Staking DAO, Convex。

而目前投票權又已集中在少數幾個協議中,他們直觀來看沒有動力同意讓更多的協議參與進來,從而引發激烈競爭。如果有新的創新性玩法出現,則 Curve war 可能會被推向新階段。

不過白名單與 crypto 一直以來提倡的公平開放某種程度是相悖的。如果說早期白名單發揮了其作用,長期來看,是否無需許可的開放生態對於 Curve,甚至 Convex 更為有利,則值得商榷。這篇 Propsal (Remove Curve DAO Whitelist) 正是在商討白名單是否該被移除,引起了廣泛討論。堅持保留白名單的用戶認為,白名單仍然是利大於弊的,如果有新的協議認為其創新性足夠,那它們不應該擔憂會因為投票而被阻礙在外。

從核心機制層面看 ve 及不同協議的創新

Defi 世界日新月異,經濟模型也在不斷迭代。Curve 絕不是 ve 機制的頂峰之作,在 Curve ve 的基礎上,不同協議作出了不同的改進。下文將從核心機制的不同層面對這些創新進行歸類,分析其試圖解決的問題,並藉此來看我們在設計 ve 模型時可以權衡優化的點。

流動性的 balance

上文提到 Curve ve 中的長鎖定期給不少投資者增加了阻礙。最直觀的可能是縮短最長鎖定期,比如 Balancer 的最長鎖定期設定為 1 年。在後續的模型中,基於 Curve 自身的 veCRV,也有協議直接提供了流動性方案。此外,相比 Curve 的硬鎖定,不少相對軟性的鎖定方式開始出現,試圖在長期鎖定和流動性之間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

ve 代幣 token 化

Convex 對於 ve 的低流動性給出的解答是將 ve 代幣 token 化。用戶將 CRV 存儲到 Convex 平台,可以獲得 cvxCRV (在 Convex 內僅支持單向轉換),將 cvxCRV 進行質押後,除了得到 3CRV 交易手續費獎勵(同 veCRV 持有者)外,還會獲得額外的 CRV(Convex 10% 的 CRV 挖礦收益)和 CVX 獎勵 (Convex 平台代幣)。CVX 的鎖定用戶 (即 vlCVX 持有者,vlCVX=The Vote Locked CVX)可以獲得 Convex 的治理權,投票決定各個量器的權重。

如前文 1.2.2 中所說,Convex 控制了 Curve 上過半的治理權,則獲得 Convex 的治理權(vlCVX 持有者)相當於可以間接對 Curve 實現較強的控制。不同的是,Convex 上的鎖定期 “僅” 需 16 週+ 7 天,相比 Curve 的 4 年,其靈活性大幅提高。另外,如同 Convex 單詞的含義 “凸面” 所預示(凸函數的斜率呈增長趨勢),Convex 相當於聚集了 “散戶” 的力量,以獲得更高的收益獎勵。年化收益增高進一步增加了 Convex 的吸引力。這兩者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麼 Convex 可以在推出後(2021 年 5 月)迅速獲得推崇。

不過,Convex 某種程度上會降低 veCRV 持有者與協議長期的一致性,這可能也是流動性加強後難以避免的。基於 Convex,又衍生出了 Votium 等 vlCVX 賄選平台,治理層級和復雜度進一步增加。(這篇文章將 Convex 稱之為 Curve 的功能性 L2,Votium 為 Convex L2,並對各 Curve L2 協議進行了精彩分析)

此外還需注意 cvxCRV 與 CRV 的脫鉤風險。目前 cvxCRV/CRV 在 0.83 左右的水平,已經偏離 1 較長時間。為此,Convex 也在推出新的應對方案,主要方向在給予 cvxCRV 持有者更多獎勵。

https://www.defiwars.xyz/wars/curve

ve 代幣 NFT 化

從鎖定角度出發,veCRV 是不可轉讓所有權的。在 AC(Yearn 創始人)提出的 VE(3,3) *模型中,其重要的一個機制創新在於使 ve 代幣可轉讓。他將鎖定的 ve 代幣設計成 NFT,允許一個賬戶在多次鎖定時形成多個 veNFT,各 NFT 累加可得到其賬戶總額。NFT 化後,ve 代幣不僅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後續也可以進一步發展借貸市場,從而流動性得到大幅提升。而由於 ve 與治理掛鉤,也就是流動性提供者與治理用戶 ( veNFT 持有者)可能是分離的。

這裡引發的問題是,veNFT 該如何定價,以及如果鎖定的 ve 代幣直接可交易(甚至折扣價交易),那麼用戶鎖定 ve 的動力來自於哪呢?這是有待進一步完善的點。

注: VE(3,3) 模型結合了 Curve 的 ve 模型和 OlympusDAO 的(3,3)博弈模型。(3,3)指投資者在不同行為選擇下的博弈結果。最簡單的 Olympus 模型包含 2 個投資者,他們可以選擇質押,債券,賣出三種行為。從下表可知,當雙方投資者均選擇質押時共同收益最大,達到(3,3),意在鼓勵合作和質押。

https://olympusdao.medium.com/the-game-theory-of-olympus-e4c5f19a77df

軟性鎖定*退出懲罰

比起 Curve 鎖倉後無法中途退出的機制,不少協議延展了允許中途退出的機制,只不過疊加了退出懲罰。懲罰通常與鎖定的獎勵係數相關,這意味著雖然用戶可以中途退出,但其也會喪失他們的鎖倉獎勵,增加了用戶退出的機會成本。則在部分場景下 (比如短期價格波動),用戶可能會選擇堅守。

以 Platypus(一個新型的穩定幣 AMM)為例,質押 PTP ( Platypus 原生代幣)可以獲得 vePTP 以及額外的 PTP 增發獎勵。一個質押的 PTP 可以生成 0.014 vePTP/小時,vePTP 的生成上限是存入 PTP 的 180 倍(~18 個月)。用戶可以隨時解除質押,代價是一旦用戶解除質押任意金額,則上述隨時間累計的 vePTP 將全部清除。這相當於把選擇權給到了用戶,是為了過往已經積累的成果繼續堅持,還是輕易選擇放棄。可以想見,因為疊加了各自的判斷和損失厭噁心理,用戶的選擇會更加微妙多元。

相比於 Platypus 的徹底歸零規則,Yearn ( 一種 Defi 收益聚合器)則要溫和很多。在其即將發布的 ve 模型中(基於 21 年底通過的 YIP65),veYFI 的鎖定期在一周到 4 年不等。持有者如果選擇中途退出,會受到與其剩餘鎖定時間相關的可變懲罰。如果剩餘鎖定期大於 3 年,懲罰是 75% 的鎖定 YFI,否則,則根據剩餘鎖定期/最長鎖定期(4 年)的比例來計算。這筆懲罰費用將被獎勵給 veYFI 的剩餘持有者。

採取按比例取消獎勵的還有 GMX (DEX),其質押獎勵 Multiplier Points 會按比例被燃燒掉。

除了懲罰獎勵,還有協議選擇了延長解除質押時間,比如 Prism(衍生品協議)就規定了 21 天的解除質押時段。

軟性鎖定一定程度上在流動性和長期持有激勵之間取得了平衡。懲罰費用再分配給鎖定持有者也進一步鼓勵了長期持有行為。不過,具體的參數設置(比如最長鎖定時間,退出懲罰等)則要根據具體的場景中希望實現的優先級來設置。

激勵機制設定

這一小節我們來探究下激勵分配機制的一些細節。

持有 ve 代幣的獎勵來源大致可以分為:

1)token 增發獎勵

2)獎勵倍數提升

3)業務收入(比如手續費)分成

4)懲罰費用等其他收益按比例分配(如有)

業務分成激勵

首先來看業務收入的分成,即 ve 持有者是否享有分成以及具體的分成比例。理論上,如果用戶看好協議的長期發展,而 ve 持有者的收益又能夠與長期收入持續綁定,應該會增加用戶的長持動力。以 Curve 為例,veCRV 持有者享有所有池子 50% 的交易手續費分成,以 3CRV 形式發放。這意味著當 CRV 價格下降的時候,投資者有動力去買入 CRV,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到佔比更大的收益分成。

在此基礎上,ve(3,3) 模型進一步做了精細化,即用戶僅享有其投票的池子產生的手續費。這個新的限制使得用戶傾向於把票投給流動性最強,產生最多手續費的池子。

而關於 veToken 持有者與流動性提供者的收益如何平衡,具體的分成比例則看協議設計者的考量,Curve 採取了對半分的方式,在 GMX 協議中,質押者與流動性提供者的業務分成比例為 3-7 開。

此外,如果涉及業務分成,則 token 會帶有一定程度的股票性質。在美國法律中,會用 Howey Test 來進行判定是否屬於股票,如果被歸類為股票,會受額外的監管約束。不過由於屬於 case law,具體的判定還要根據具體案例再具體來看。不同國家的判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Token 增發激勵

在發放 token 獎勵時,Platypus(一個新型的穩定幣 AMM)進行了一個三池設計:

https://medium.com/platypus-finance/platypus-liquidity-mining-design-eli5-part-i-52fd6b8bed1d

三個池子的增發收益佔比分別為 20%,30%,50%(這個權重後續可調整)。

AVAX-PTP 二池(20%),即 PTP 的流動性資金池;

base pool(30%)獎勵流動性提供者,獎勵權重正比於其存儲比例;

boosting pool(50%)獎勵 ve 持有者,獎勵權重取決於存儲金額和 vePTP 數量。圖片

抗通貨膨脹

由於協議代幣通常都在持續增發,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鎖定的代幣還會受到通脹壓力。如果可預見的通脹壓力過大,中途又無法拋售,則明顯用戶不會願意鎖定。針對這一點,ve(3,3) 提出了其優化方案,具體體現在:

1)週增發量會基於流通量進行動態調整

假設原定週增發量是 2M,如果當前 0% 的 token 鎖定為 ve,則周增發量仍為 2M,即 2M*(1-0%);如果 50% 的 token 鎖定為 ve,則周增發量為 1M ,即 2M*(1-50%);如果當前 100% 的 token 均被鎖定,則周增發量將為 0,即 2M*(1-100%)。也就是說,鎖定的 token 越多,增發量越少,通過動態地調節增發量來減少增發對鎖定用戶的影響。

2)ve 鎖定者將按比例得到補償

假設當前的總供給為 20M,ve 鎖定量為 10M,當週的周增發量為 1M,意味著 5% 的供給增加,即 1M/20M。為了確保 ve 持有人不被稀釋,在 (3,3) 模式下,其持有量也將相應增加 5%,即 0.5M=10M*5%。週增發量的剩餘 0.5M 將作為獎勵釋放。

1) 和 2)結合來看,設計者希望通過保護 ve 用戶不被稀釋,增強其鎖定動力。

通脹相當於稅收,提高了用戶的持有成本。所以如果涉及到 token 增發,在決定鎖定時我們還需要關注當前的流通量,最大發行量及增發速度。而協議的設計者則可以參考 ve(3,3) 對增發和補償做出更細緻的規定。

不過,另一層面,也要考慮先入者與後入者的 token 激勵平衡。如果增發獎勵過於偏向已有的 ve 持有者,則可能會對潛在的新投資者吸引力不足。新型 Defi Thena.fi 在 ve(3,3) 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其將增持比例限定在了 30%,僅給 ve 持有者提供部分的稀釋保護,從而防止 token 過於集中於早期 ve 持有者手中。這裡主要考量的點是 token 發放如何為協議的長期發展持續提供動力。

真實收益 (Real Yield) 層面是否可持續

通過代幣獎勵促進冷啟動和持有已經是項目方常見的手段,但經歷了 2021 年 defi 協議用大量代幣釋放吸引流動性的激進行情后,投資者端也開始冷靜審視 APY 的可持續性。Real Yield 的提出,正是這種對穩定收益追求的體現。

Real Yield 的計算方式:淨收入= 協議收入– 增發代幣的市值

該公式的意圖是,我們應將增發給用戶的代幣也當作真實的成本,並從協議收入中扣除來計算淨收入,以淨收入來考量協議是否有實現正向收益的可能。

Defiman 曾做過一篇關於 Real Yield 的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實行代幣激勵的頭部協議都沒法做到正向真實收益,更何況不知名或初期的協議往往會採用更激進的代幣激勵政策,其長期持續性存疑。

在 ve 模型中,為了給用戶足夠的長持動力,而協議收入獎勵有限,設計者往往也會選擇主要以 token 獎勵為主。所以在設置激勵時,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合理設定激勵水平,既能夠給用戶足夠的激勵,又使得協議可持續,即業務收入足以覆蓋這部分獎勵支出,而業務本身又能保有競爭力(手續費等收入合理但不過高)。但短期和長期之間的天平確實很難平衡,也考驗設計者的節奏把握。

治理機制的權衡

流動的治理權

ve 模型的核心目的之一在於希望實現好的穩定的治理,這裡的關鍵又在於把治理權給誰,不同人的治理權重如何分配。理想情況,主要的治理權利應該被分配給與協議長期利益一致的投資者。同時從時間動態來看,最好還能實現一定的治理權的流動。

如果持有大量 veCRV 的投資者通過控制投票權控制了協議,並因此進一步阻礙了新投資人的進入(參見 Curve 的白名單機制),則整個協議很難產生改變。治理權完全固化後,某種程度也就不存在所謂治理權一說了(小額投票者無法對結果產生實質影響)。

這裡涉及到幾點(不考慮其他具體限制和需求):

1)無白名單限制,無需許可即可與協議互動(防止壟斷,更開放)

2)ve 設計成不可轉讓,從而避免直接賄選

3)ve 的投票權重隨時間遞減,治理權得以自然流動

以 vcDORA (一種用於開放式資助社區治理的 veToken)為例,一段時間內,一定數量的 ve 的治理能力可以用下圖直觀來看(下圖曲線形狀為示例,無需關注為何是這種形狀),從當前時間到結束時間曲線下方的面積代表其治理能力總和。當質押時間到期時,該用戶的治理權利變為零。而 g(t) 是一條曲線則表明 g(t) 只要可積分即可(即下圖紫色部分面積可以計算),不一定是線性衰減的直線。這種非線性的治理權力曲線也是一個探索方向。

https://doraresear.ch/2022/09/16/vcdora/

忠誠度衡量

如果把權重看做量化 ve 用戶對協議忠誠度的某種方式(權重決定了投票/獎勵分配等),可以看到目前存在兩種衡量方式:一種是 Curve 這一類的基於其剩餘鎖定時間而定(向前看,veToken 在剩餘鎖定期內線性遞減),另一種則是看用戶歷史上已有的質押時長(往回看,質押時間越久,積累 veToken 越多,但有上限),後者比如 Platypus。這兩種衡量方式某種程度是新老用戶的 Balance。圖片

如果第二種往回看的方式占主導,則質押時間越久的投資者的優勢基本很難被超越。但質押越久的用戶是否更有可能繼續堅持穩定質押,這個則是見仁見智。不過,由於第二種方式往往結合了中途退出懲罰機制(參見 2.1.3),所以投資者會面臨一定的機會成本,可能會激勵其繼續穩定質押。

而以 Curve 為首的向前看(以剩餘鎖定時間為主)的方式則可能帶來更流動的權重分佈。任何選擇長時間鎖定的新用戶都會得到足夠的 ve,而老用戶如果剩餘鎖定時間到期且不再選擇繼續鎖定,則其不再擁有 ve。所以用戶如果想持續擁有不錯的獎勵倍增,則其需要更新其鎖定時間,使其剩餘鎖定時間保持在較長水平。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何 Curve 的平均鎖定時長可以達到 3.5 年。

賄選正反面

賄選是一個有爭議性的話題。我們傾向於認為,賄選是一個中性詞,取決於具體的場景中用戶的主要訴求。畢竟在現實生活中,它有另外一個相近詞是遊說 (lobby)。

在一些場景下,用戶主要在意收益率,則方便的賄選機制是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甚至可以考慮把賄選獎勵機制直接組合進協議,從而增加 ve 的收益吸引力,並提升參選動力。因為對於小額 ve 持有者來說,如果沒有方便的參與賄選協議的方式,則其可能很難將其治理權商業化,或者面臨很高的溝通成本。對於巨鯨來說,如果直接通過 OTC 方式私下進行,其也可能面臨毀約風險。內嵌的賄選機制解決了這些信任問題。甚至在 Velodrome Finance 中(目前 Optimism 上鎖倉量第一的 DEX ),賄選收入貢獻了主要的 ve 獎勵(如下圖所示)。此外,賄選機制內嵌後,不可避免也會對 Convex 這類二層衍生協議產生影響。

https://twitter.com/VelodromeFi/status/1616489024268402711

而在一些場景下,如果非常在意投票的真實性,希望用戶盡可能參與到投票中來,並儘可能減少賄選發生,則可以採用比如基於 ZK 的 MACI 投票(隱藏每個人的投票,但顯示最終的投票結果)等方式。這種情況下,一是選民的隱私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二是賄選方無法知道真實的投票情況,從而缺少賄選動力。

由此可見,協議設計僅是工具,可以視具體場景組合使用這些手段。

權-利分離/分層的嘗試

在 ve 的基礎上,不少協議也在探索新的 token 權利分配方式,即將 veToken 進一步拆分,不同的 token 擁有不同的權利,從而做更精細化的權利賦予管理。

前文提到的 Convex 實質上也是把 veCRV 的收益權和治理權進行了拆分,並賦予更多靈活性:質押 cvxCRV 可以獲得 3CRV 獎勵,鎖定 CVX 得到 vlCVX 可以影響 Convex 控制的 veCRV,從而對 Curve 池子的治理決策進行投票。

治理權與獎勵提升權分離

Ref Finance ( Near 生態的 DEX) 在其 2.0 版 token 設計中提出了一套新的方案,比起獲得單一的 veToken,流動性提供者鎖定後可以獲得 veLPT 和 Love(Ref) 兩種代幣(1:1)。

其中,veLPT 不能轉讓,對應 ve 代幣中用戶的投票治理權,持有用戶可以投票決定激勵歸屬分配。Love(Ref) 則對應 ve 代幣中用戶提供的流動性(鎖定的流動性份額),持有者可以享受到收益提升(由 veLPT 投票決定)。而且 Love(Ref) 是可轉讓的,即如果用戶只希望享有投票權,他可以將收益提升權轉讓給別人。不過,在解鎖 veLPT 時,賬戶裡仍需要有 1:1 的 veLPT 和 Love(Ref)。

https://ref-finance.medium.com/ref-tokenomics-2-0-vetokenomics-on-testnet-c2b6ea0e4f96

可以看到,token 權利被細分後,不同投資者可以在協議中按需選擇其最想要的部分,並重點投入。各方的靈活性都得以加強。

權-利分層

Astroport (Terra 生態的 dex) 的機制則在 Curve ve 的不鎖定無治理權,長鎖定高收益中取了一個平衡。其創新性地採用了三代幣機制,ASTRO,xASTRO(質押 ASTRO 可得),vxASTRO(鎖定 xASTRO 可得,隨時間線性衰減)。xASTRO 可轉讓,且可以享受一定的治理權和交易分成(50%)。vxASTRO 在 50% 的交易分成外,可以享受更多的治理權和收益提升(最高 2.5 倍)。

這套模式的優勢在於,它同時包容了短期持有者和長期持有者的訴求。通過讓非鎖定用戶 xASTRO 持有者也享有一定的治理權,治理過程更加民主,參與治理摩擦降低。而同時,通過非對稱地給予 vxASTRO 持有者超額獎勵,其也充分鼓勵了長期持有行為。如此一來,小額但是信念強的投資者可以通過長持放大其影響,其與大額但是短持的投資者之間可以形成微妙的角力。

通過收益結構的分層和具體的分配比例,協議可以有效調控自己希望達到的投資者結構,並可能吸引到更大範圍的投資者。如果說 Curve 是 100% ve(僅鎖定用戶享有治理權和收益提升),則通過權利分層,我們可以設置不完全的 ve 機制(給非鎖定者一定治理權和收益,比如 50% ve),這個開關的具體位置則看協議設計者俱體考量。

小結

ve 模型通過鎖定和收益分成,將各方利益很好的協同到了一起,從而參與者有動力為了協議的長期健康發展做出貢獻。從經濟模型層面,ve 相比之前的模型是很大的進步,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而基於 ve,不同協議的創新層出不窮,從不同維度貢獻了迭代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協議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側重點在機制的關鍵層面做反复的調整。作為系統設計者,知曉潛在的調整空間並基於自身情況做設計,精妙之處正是在這些權衡當中體現。而無需許可和可組合的特性,也進一步鼓勵了創新的不斷湧現。

ve 模型核心設置維度

此外,在協議設計中,內嵌的機制是與參與者互動的最好方式。我們無法默認假設參與者都是理性人,能堅持(3,3)原則,或者有意願與協議利益一致。實際中,我們得通過比如鎖定獎勵提升,退出懲罰,機會成本等讓參與者做出盡可能合理的決定。而通過權利分層/分離,參與者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好的機制可以引導協議有序發展,提供長持動力和合理激勵,這也是 ve 不斷迭代的內核主線。

通過 ve,我們還可能延展通往更好的治理機制。上方的表格中,我們可以通過賦予不同因素不同權重,得到最終的投票協同結果。考量一個成功的治理機制設計的其中一把標尺應該是,它是否能推動更多的價值創造,並帶來更優的利益分配。

不過,在不斷細化協議的過程中,也必須注意克制,AC 在其文章中曾反思 Solidly 的設計,就提到 “Simplicity works decentralized, complexity doesn't”。是的,有時候複雜並不意味著有效。以及,複雜度也要和場景適配。是否一定要 ve,是否 ve 代幣得可交易,是否非 ve 持有者也可以享有一定的治理權,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

當然,儘管創新很多,ve 模型的有效性最終仍要靠市場和時間來檢驗。我們可以按需設計 ve 模型的細度,並根據反饋不斷調整設計。期待更精彩的 ve 模型設計。

附錄:

https://www.notion.so/73f1e4ebb8394dddb8246348317b2bd4?v=408f7ae452144f0a83cdeb34a03abc2a

歡迎掃碼加入讀者群:

圖片

Reference

https://resources.curve.fi/governance/vote-locking-boost

https://mirror.xyz/0x1e35A719f1d68da02DEf39Bde510c9cc4efDC84B/qe5TdeXrnT8OuuQobQN7kZLhsnQQb92ypSuKyznBlsc

https://coinyuppie.com/token-economics-thoughts-disadvantages-and-alternatives-to-ve-tokens/

https://doraresear.ch/2022/09/16/vcdora/

https://medium.com/@vedao.alt/on-solidly-60f6481b26fd

https://medium.com/shimacapital/rethinking-defi-tokenomics-4d1508ef814f

https://medium.com/@Ignas_defi_research/whats-vetokenomics-analysis-of-20-vetoken-ecosystem-protocols-7714ad56dc3e

https://blog.perp.fi/vetokenomics-explained-6b9c5683cddb

https://captainbtc.substack.com/p/the-pillars-of-tokenomics-and-the

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1825340.html

https://mirror.xyz/0x6D2BcfEFb7CFa52c2F7526823aA97f593F3683f4/pWDaV8X0IDq36K4xAqehGzxoVF56eIAUvhVnU-5mTPUhttps://andrecronje.medium.com/ve-3-3-ouroboros-part-1-fee-distribution-5dcf131dc82e

https://curve.readthedocs.io/https://blog.dodoex.io/%E5%AE%A1%E8%A7%86-defi-%E6%96%B0%E5%8F%99%E4%BA%8B-realyield-396dd76375d9

https://mp.weixin.qq.com/s/yf11NwXtnwizSdlxj-JN8Q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