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巨大的流量遷移的歷史機遇下,PC 互聯網創業者有什麼理由不 All in 移動互聯網?

作者: Claudia,深潮 CryptoFlow

封面: Photo by Silas Baisch on Unsplash

導語:實現 Web3 的 mass adoption 是行業內普遍想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很多從業者也在拿 Web2 的用戶規模作為標準來對比 Web3 的發展階段。目前,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前 Web2 創業者加入到了 Web3 的兔子洞。

深潮 TechFlow 將持續採訪一些在 Web2 有著豐富經驗的 Web3 創業者,請他們來談談關於如何實現 mass adoption 的看法,以及在 Web2 和 Web3 的創業中有什麼不同感受及經驗借鑒,歡迎閱讀和聯繫我們進行交流。本期內容我們對話 Timely 的創始人陳展,在即將到來的 Eth Denver 大會中,Timely 與 ETHDenver Fundation 聯合發起舉辦 “Donate One Hour” 的活動,將時間鑄造成 NFT 用於公益競拍,用 Web3 的方式為公益賦能,回饋社區。

“你知道嗎,就像是一場大航海的冒險,你掌管著航舵,一直向前開。你不知道什麼是對的方向,也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但是海水與天空交界的地方又會讓你非常期待。” 當飛機降落到舊金山國際機場,陳展,一位 Web2 Native,在異國他鄉開啟了未知的 Web3 Build 之路。

事實上,對於一個 Web2 背景的創業者來說,想要在 Web3 的世界中漫步,沒有一個 Builder 可以清晰地知道商業模式如何跑通。他們只能不停用腳步丈量這個新生態的邏輯,試圖用自己在 Web2 積累的認知與經驗找尋一些相似點,然後在實戰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陳展也是這樣感知的,“與傳統行業發展百年的康莊大路不同,Web3 充滿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幾乎很難用 Web2 的邏輯去判斷產品的未來走向。” 在 Web2 目前相對完整的業務流程體系基礎上,很多東西已經經過時間和事件驗證,會有一套比較系統的方法論,但 Web3 領域沒有。在 Web3,每次啟航、每次選擇,都沒有辦法預測成敗,只能在迷霧中不斷摸索。在這個層面上,Web3 的定義是由贏家書寫的。

這片沒有答案的嶄新藍海,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 Web2 OG 加速集聚。

一、雖千萬難,吾輩往矣

在沒進入 Web3 之前,陳展曾經有過一些標籤。他曾創造 19 天上線金融科技產品財神爺爺,99 天創造超過 20 億交易量的增長奇蹟,也曾經帶領公司在 3 個月內搭建了一支超過 300 人團隊,在 70 座城市開展業務,累計交易額破 10 億,但這些數字是屬於 Web2 的,目前,他正在 Web3 重新開始一次新的創業之旅。
如果說過往的經歷,能讓很多 Web2 從業者寫出一本關於產品增長的大書,那麼到達 Web3 後這本書已經顯得有那麼一些古老了,以至於書中的方法論很多都已經不能跑通。很多 WEB3 的原教旨主義者會喊著 “Crypto Native” 的口號去質疑那群從 Web2 湧入的創業者,因為他們過去對產品、社區、品牌、激勵等建立的思維定式,會對他們在 Web3 Build 造成很多困難。

陳展也坦誠地認知到了這點。Web2 和 Web3 有許多底層的邏輯不一樣,轉變過程非常艱難。但是他並沒有完全悲觀,這種打磨自己的過程就像 “金蟬脫殼”,一旦突破了障礙,之前在 Web2 積累的經驗就會加速騰飛,“現在 Web3 已經到達了應用層爆發的時間節點,華人 Web2 創業者有著天然的優勢,是時候入場了。 ”

這個入場的節點,或許也預測著下一個二十年的未來。

“區塊鏈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逆和不可估量的。如果我們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去看,AI 為我們帶來了生產力、生產效率的提升,Web3 為我們帶來了生產關係的顛覆性變革。站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上,如果我們能認識到生產力+生產關係的雙重 buff,以及在 Web3 中 token 對經濟生活的重塑,我們會發現這種價值是一個熵增爆炸的不可估量的指數,這種變革是難以預測的。”

而如果說,我們把這種對 Web3 的未來預測看作是基於個體世界觀的價值預估,那麼對於很多 Web2 的創業者來說,從 Web2 到 Web3 的堅定躍遷,就是一次信仰支撐下的朝聖。

“激發我對 Web3 最大的熱情是區塊鏈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關係,這種改變當下看若隱若現,非常脆弱,但事實上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就如 400 多年前以股權為基礎的公司製的誕生之初一樣。我相信我們這一代 Web3 大部分創業者都可能會成為這一歷史變革的塵埃,但能參與到這場歷史變革並按照未來去構建一種全新的組織與商業形態本身,就比做一家 Web2 公司更激動人心。”

二、Web2 用戶遷移的巨大藍海

“全球 Web2 有 50 億用戶,而 Web3 真實用戶可能也就 2000 多萬,這裡面有一個巨大的用戶遷移機會。” 移動互聯網誕生之初,從多普達智能手機,到蘋果 4 代,再到安卓生態大爆發迎來 Web2 的全球化大發展,僅僅十餘年時間,就完成了用戶的全球飽和滲透,奠定了現在的 Web2 全球格局。

而陳展認為,“下一個 20 年,一定會有大量的 Web2 用戶遷移到 Web3,並且在某一個奇點會出現冪次方增長。而所有的這些都建立在基礎設施完善與原生應用創新。”

Web3 的背後邏輯是更合理的價值分配、社區共識、數據私有化,如果產品用戶體驗和 Web2 情況相似,下一代 GenZ 沒有理由拒絕 Web3 產品。“我們這一代應用層創新者要做的就是不斷取長補短,用各種創新的 Web3 應用與協議去沖開 Web2 用戶進入 Web3 的城牆,去完成全球 2000 萬用戶到 10 億用戶的突破。未來兩年,隨著 Layer2,錢包,DID,去中心化存儲等基礎設施完善,遊戲、金融、社區、社交、工具、內容等所有 Web2 互聯網行業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

換句話說,Web3 應用與協議會像傳統軟件一樣重新定義每一個行業。在這樣的流量遷移背景下,在 Web3 社區賽道尋找矩陣式應用機會,找到並拿下社區應用層與協議層流量入口機會,便有了先天優勢,而 Timely 也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Timely 是陳展進入 Web3 後的第一個產品。作為一個基於 NFT 的時間共享協議,在 Timely,時間供給方可以把自己的時間 Mint 成 NFT,時間需求方可以通過交易 NFT 獲得約見供給方的機會。在交易過程中,時間成為了一種可以貨幣化的鏈上資產,區塊鏈技術使得價格發現,去中心化需求匹配、自由交易與流轉與公平的激勵成為可能。

在這個語境下,時間是認知,更是機會。想像最經典的 “巴菲特午餐”,可以在 mint 成為 NFT 在市場流動交易;對於想要入圈的 Web2 用戶,可以直接在平台上預定師傅;對於想要搜尋好項目的投資人,恰巧可以買到某個項目 Founder 的時間,這種鏈接和認知分享被時間 NFT 系統搭建,在這個層面上,認知可以被市場定價,價值就會在社會流動層面被更高效分配。

另一方面,陳展相信,“有真實使用用途的 NFT 才會是未來 NFT 技術應用的主流。” 就如 A16Z 的創始人之一 Marc Andreessen 曾經說過,“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有真實使用用途的 NFT “is also eating the world”。

三、新經濟創業者的大航海時代

過去 20 年,誕生了一大批非常傑出甚至偉大的企業家榜樣。而陳展堅信,“這一代 90 後、00 後,不管是在國內還是海外,不管外部環境如何,還會繼續扛起新經濟創新創業的大旗,為心中的理想,為 build 改變影響世界的產品而繼續奮鬥。”

如果說上一個 20 年,Web2 技術經歷了從嬰儿期到黃金發展期的快速騰飛,那麼下一個 20 年,“Web3 行業重要任務之一就是 Onboard 更多 Web2 用戶進到 Web3。從這個層面來講,Onboard 更多優秀的 Web2 Builder 進入 Web3,將能更好地在應用層撕開口子。” 在談到如何實現 web3 的 mass adoption 時,陳展這樣說道。

而這一點,也是 Timely 正在做的。在 Timely 的網站,按照不同的細分垂類賽道和崗位,已經陳列了很多有影響力的大咖,幫助 Web2 創業者迅速提升對 Web3 行業的認知,讓更多傳統意義上 Web2 的 founder 快速入場

做 Web3,難免要走出國門,在全球各地航海。不僅肉體上出海,思想上也要航行,擁抱全球化,不斷自我顛覆。陳展就曾直言,自己出海與轉型 Web3 這條路非常難,想在路上和想邁出這一步的小伙伴一定要,“勇敢的邁出腿,向前走。在如此巨大的流量遷移的歷史機遇下,就如十年前,PC 互聯網創業者有什麼理由不 All in 移動互聯網? ”

當下,即使深處熊市,進場仍當時。“今天我認為是一個非常適合 Web2 背景的創業者進到 Web3 的時候。行業有一定的用戶基數同時也開始跑出一些不錯的應用案例可以藉鑑,而目前又正當市場熊市,可以有相對充裕時間去學習、探索方向、打磨產品與團隊和積累用戶。這個時候讓自己紮下去,反倒更有機會在下一個週期到來的時候抓住機會。”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