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點復用會是一個大趨勢,它的根本邏輯和 DeFi 疊樂高
作者:jojonas1997
封面: Photo by Imam Fadly on Unsplash
這是 2022 年區塊鏈行業回顧系列的第一篇,嘗試講講對 Node Layer 領域的一些認識。
節點層是區塊鏈繞不開的底層。儘管最應被鼓勵的行為是讓用戶運行自己的節點,以讓區塊鍊網絡更為去中心化,降低單個參與者攻擊網絡的風險。但事實上,一個網絡節點的技術設置、硬件投入等,都並非” 用戶友好 “的,因此便誕生了類如 infura、alchemy 等的託管節點服務商,以及 Lido、Rocket Pool 等聯合質押服務商。
節點服務商
infura 等的誕生是非常符合商業邏輯的,即通過專業化分工實現規模經濟與降低成本,並提供使用者便利。然而,infura 等也將帶來日益嚴峻的中心化與抗審查問題,metamask 的數次宕機皆起源於 infura,制裁 tornado 時 infura 也是 “當仁不讓”。
另外,這些節點基本是託管在 AWS 等中心化雲服務器上的,換句話說就是,你以為的去中心化區塊鏈,底子裡脖子基本都還是握在別人手裡。
infura 身上其實反映了很典型的”web2 大平台 “問題,即本身是為了效率提升與降低成本而生,一旦成長為巨頭,無論是否存在主觀意願,不可避免地就帶上了” 原罪 “(即擁有作惡能力),自己成了定時炸彈。
至於應對方案,當然可以發展對應的去中心化基礎服務,但我覺得更關鍵的點在於,去解決” 用戶構建節點 “這件事本身。用戶之所以不願意自己運行節點,無外乎繁雜的技術設置、硬件要求等,如果運行節點本身和安裝軟件一樣足夠簡單呢?
輕客戶端是個很好的方向。通過” 大量輕節點+一定數量的抗審查全節點 “的方式,在維持共識機制的前提下,去降低共識維護的成本。當然,邊緣的節點從行為特徵上來說是極其不穩定的,現有的激勵制度設計貌似並沒有解決這一問題。
那麼類似於 pocket network 的這種去中心化節點服務商呢?pocket 自身不提供節點服務,而是創造一個雙邊市場,一邊是和 infura 一樣的需求,另一邊是各個節點服務提供者,通過質押代幣來提供服務獲取收益。看似沒什麼毛病,但就我個人而言,還是不太喜歡這類多疊一層的設計,多疊一層協議,其實就是多疊一層風險,pocket 的應用將會遇到一個悖論:安全性高於 pocket 的鏈,應用 pocket 會提升風險;安全性低於 pocket 的鏈,反而會拉低 pocket 自身的信譽度。
延續 pocket 的思路,回到剛才討論 infura 時所提的問題,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如果我們允許集中式託管節點服務繼續作為市場主流,有沒有辦法去遏制其作惡呢?瞎掰扯一句,如果用 MPC 的思路,將 infura 對託管資產的控制權(可能是某些私鑰)以某種技術手段分散給多個身份?比如說,infura 和用戶各持一份,用戶所持的是 veto 權利,便可以有效避免作惡問題。
質押服務商
節點託管固然可以解決直接設置節點的技術與硬件門檻,但並沒有解決單個賬戶 32ETH 的最低限制問題。32ETH 並非一個足夠親民的底線,意味著大部分用戶根本沒有資格參與維護網絡(並獲利),這與區塊鏈的技術哲學是相悖的。
另一點,上海昇級之前,質押的 ETH 是無法隨時取出的,相當於往銀行存了一筆可能會延期的定期存款,並且等取出的時候可能已經不及原市價的一半了。(只是突然想起了 LUNA 那波有個 cosmos 裡質押了幾千萬美元取不出來眼睜睜看著歸零的陌生老哥,有感而發……ETH 不至於這麼慘)
聯合質押應運而生,顧名思義,就是大家一起湊到最低門檻;因此誕生了質押服務商。除去節點服務商,質押服務商也是另一種讓普通用戶參與區塊鏈共識維護的一種方式。質押服務商接收用戶存入資產,運營自己的節點,或者將整合後的資產委託給節點服務商,例如 f2pool、Lido、Rocket Pool 等。
我認為質押服務商主要有兩大發展原因。其一,同節點服務商,用戶犧牲一定安全性來獲取便利;其二,降低參與門檻,例如以太坊 32ETH 的質押限制。質押服務商存在的問題與節點服務商基本相同,甚至在委託模式下風險還要疊加一層。(從這個角度來說,用戶對便利與低門檻的要求其實高於安全,即便他們嘴上並不承認這一點;或許是因為他們對風險的感知並不如前者直接)
Lido 與 Rocket Pool 均選擇委託節點的方式,Lido DAO 對節點服務商擁有選擇權利,而 Rocket Pool 則採用無許可的方式,節點服務商自身提供 16ETH、剩餘 16ETH 由用戶資產提供,且其需要額外質押 1.6ETH 價值的 RPL 代幣。
這其實是兩條涇渭分明的路徑,前者試圖用社區治理事前應付節點服務商作惡,後者則秉承無許可的理念、使用 slash 思路。我個人其實相對偏好後者,因為實在對低效的 DAO 治理缺乏信心。社區如何識別節點服務商的行為傾向?不清楚細節,但最直接冒進我腦袋裡的,就是權力尋租這四個大字。反而 slash 從 ETH 到 optimism 都有採用,相信有一套更完善的機制。
而且 Rocket 的機制讓我想到了一種可能性:即 “具有自主權的節點服務商市場”。假設有三個節點服務商 ABC,各自質押了保證金以及 16ETH,用戶在面臨 ABC 其實是不知道怎麼選擇的。但假設 5% 的 ETH 質押收益,協議統一收取 0.5% 費用,用戶原本 4.5%;現在改成 ABC 自行選取費用策略,情況就很好玩了(可以想像一下社區團購):
服務商 A 群裡喊:9 月 15 到 11 月,收益率 4.7%,還差 2 個 ETH 發車了,要的快點~
用戶:我這裡有 1 個 ETH,剛好 11 月有用,帶我一個!
……
DVT 去中心化驗證者技術
前文說到,質押服務商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託管給節點服務商,難以保證後者不會作惡。諸如 Rocket Pool 的方案固然引入了 slash 機制,但畢竟是事後治標不治本,所以就出現了 DVT 思路,即將驗證節點的私鑰碎片化(寫到這裡我大概去看了下 DVT 的技術描述,貌似還真的有我之前說的 MPC)
DVT 領域大紅人就是 ssv.network,SSV 即 DVT 的前身。明白 DVT 做什麼了之後,你就會發現我前述的一些東西到這又有一些變化了:Lido 完全可以通過和 ssv 合作來解決所面臨的最大問題,那麼其先佔優勢將成為 Rocket Pool 崛起的最大挑戰。
還有野心更大的,比如 Diva 這個項目,直接將 LSD 和 DVT 結合,做無許可的質押服務。用戶直接質押 ETH,自己掌握私鑰,Diva 還提供機槍池。當然,這種要么不干要么幹全的最後要么活得很精彩要么死得很慘,不管結果如何,還是要讓 Lido 這類老傢伙有點危機感。
LSD
LSD,即流動性質押衍生品(Liquid Staking Derivatives),其實就是上文所說的質押服務商,前段時間著實小火了一會。
市場的普遍邏輯是這樣的:與其他鏈相比,ETH 的質押率一直處於低位,(這是由於各種原因,比如,上海昇級之前,質押的 ETH 無法即時取出;ETH 本身就是流動性極好的資產,無需通過質押來發揮資產價值;非直接質押的用戶需要承擔額外的協議風險;)
而上海昇級之後,ETH 可以靈活解質押了,即使僅預期達到其他鏈的平均水平,按當前 270+億美金的質押價值計算,LSD 也會是一個千億美金級別的賽道。
進入 LSD 領域後,Lido 的對手就不止 Rocket Pool 了,將會擴大到整個 DeFi 領域。道理很簡單:用戶並沒有必要非得質押自己的 ETH 來維護網絡安全,用戶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決定 LSD 戰爭勝局的關鍵因素只有一個——就是安全且穩定的收益率,誰高誰就有最大的贏面。
上一波 DeFi 套娃疊樂高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吧?
我們機智的 Frax 桑他來了。
作為穩定幣領域少有的倖存者(Frax 是半算穩了),Frax 通過 frxETH 和 sfrxETH 套娃創造了更高收益,雖然操作更麻煩,但或許會是 DeFi 老炮們更喜歡的玩法。
除去 Frax,借貸協議、DEX 等其實都是潛在競爭者。我們把 ETH 看成一張大餅,純流動不質押的咔嚓切了一大半,Lido、Frax、MakerDAO 等一起瓜分另一半。雖然 ETH 上海昇級對 Lido 是利好,但這個紅利不一定被 Lido 吃了去,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基於 ETH 通縮與即時解質押的窈窕的收益率之上,DeFi 老大爺發揮疊樂高和套娃本性,做出更多 Lido 用腳趾頭都想不出來的創新,直接搶質押服務商的蛋糕。畢竟躺賺的事誰都想幹,這玩意兒沒法不思進取的……
再換個角度,可以隨時 unstake 的 LSD 其實在和傳統 DeFi(DEX、借貸等)爭奪流動性,所以傳統 DeFi 的基礎協議其實下一步最該想的是怎麼擺正 LSD 的地位(如果繼續以比如 stETH 做底層,自家的一些盜版 ETH 可能會越來越式微,因為說到底 LSD 提供的流動性激勵可以算是真實收益了),以及如何在新的底層上搶占先機。我是覺得終有兵刃相見的一天。
節點復用(重質押)
(節點復用是我自己瞎取的,普遍是說 re-staking)
前面說了一大堆,但其實今年最讓我直呼三個六的項目其實還是 EigenLayer。
這個我在之前的推上面提到過:
相比於一些 “套娃” 與 “旁氏” 底色的創新,我認為 EigenLayer 所做的創新更為高級。這些創新都很厲害,蛋說到底,前者畢竟存在利益受損方,後者卻能形成真正的多贏。用經濟學術語來說,就是實現了帕累托改進。
先說下它能做什麼:用於節點質押的 ETH,除去維護 ETH 網絡外,還可以同時作為其他協議/網絡的節點層,來維護其他協議的安全。
讓我們來盤盤:
️對於 ETH 而言,任何使用 EigenLayer 的協議,其實都相當於進入了 ETH 生態,這些協議的增長,相應會帶來 ETH 的增長。並且這會讓 ETH 的話語權去到空前的高度(空前是因為現在已經很高了)。
️對於質押者。質押收穫 ETH 外,還可以收到其他協議同時給予的激勵,何樂而不為?
️對於各大協議。原先最頭疼的共識安全問題很愉快的解決了。以及可以和 ETH 爸爸綁在同一條大船上了。以及開發者終於可以專注於解決實際問題了(沒有在罵人)。
️對於 Lido 等質押服務商。首先和 DeFi 老炮們的戰役怕是不用打了;其次,LSD 竟躺贏成為驅動各大網絡與協議的共識中樞了,好處能少的了嗎?
️對於 EigenLayer 自己。EigenLayer 本質上仍然是一個平台,一邊是質押者,一邊是各大協議。類似的平台,其實是很難發揮出完全的雙邊網絡效應,因為其中一邊往往握有主動權。好比拼多多一頓下三路招數,強行就切入了電商市場,這是因為用戶來去自由,新平台便宜,說走咱就走呀……
EigenLayer 呢?質押者網絡安全吸引各大協議吸引質押者,新的競爭者首先就拿不出可以媲美的收益率(做不成拼多多),也沒法給出讓各大協議滿意的安全性(做不成京東)。當然這裡我提一下,我默認 EigenLayer 是排外的,即質押者用了它的服務後,沒辦法再用第二個 re-staking 的協議了,否則護城河其實是沒這麼高的,因為理性的質押者肯定是能上全都上,那 EigenLayer 就有點為他人做嫁衣的意思了。
節點復用會是一個大趨勢,它的根本邏輯和 DeFi 疊樂高,和我們喜歡說的 “可組合性” 是一個意思。這是我們在冗餘的去中心化世界裡,為數不多提升效率的方式了。
參考資料
Master Web3 Fundamentals: From Node To Network – Web3edge
https://newsletter.banklesshq.com/p/ethereum-censored-flashbots-centralization-lido
https://ethereum.org/en/staking/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