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頭部產品大盤點

作者: Terry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原用標題: Web3 過冬,有哪些能超越週期的落地產品?

封面: Photo by Aditya Vyas on Unsplash

伴隨著美聯儲加息和宏觀環境的悲觀情緒傳導,加密二級市場近來明顯冷清了不少,Web3 敘事也沒有出現能明顯引燃情緒的爆點。

以往增量的好日子逐步成為美好的回憶,Web3 世界也正在越來越真實地面臨自己獨特的流量困境—— Web3 存量用戶見頂,增量用戶的進場卻困難重重。

因此「過冬」成了一眾 Web3 新老項目的主旋律,那在大家都準備節衣縮食之際,作為房間裡的大象,有哪些已經落地的 Web3 產品?它們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經驗與價值?

基礎應用層面

B 端的我們暫且不談(譬如 The Graph),我們在此僅盤點一些大家比較耳熟能詳且用戶滲透率高的基礎 Web3 產品應用。

1)ENS

作為以太坊生態中最接近去中心化身份(DID)形態的底層基礎協議,ENS 無疑是其中最典型的 Web3 Native 產品之一。

上線至今 5 年多的時間裡,ENS 已從最初的以太坊地址解析逐步發展為 Web3 世界的名片,今年以來的火爆更是奠定了其 Web3 基建的定位。

截至上個月底,ENS 總域名數量達到 217 萬個,如今 9 月份尚未結束,註冊量便超越 7 月份達到 38 萬個,再創歷史新高,這也可以視為觀察 Web3 用戶及活躍體量的絕佳入口。

更關鍵的是它對用戶的覆蓋能力也在不斷加強,此前以太坊基金會、以太坊域名系統 ENS、數字身份認證公司 Spruce 共同推出追踪「Sign-In with Ethereum」進展的網站 login.xyz ,「Sign-In with Ethereum」是一套通過以太坊賬號登錄第三方 Web 應用的技術規範,使用戶能夠通過以太坊帳戶和 ENS 配置文件控制其數字身份,而不是依賴傳統的中間人。

目前它已經在 Web3 中使用,同時旨在用最佳實踐來進行標準化,以使 Web2 服務也更容易採用,同時 ENS 等去中心化域名不僅僅用於地址,未來也將覆蓋 DApp 服務的各個方面。

2)Mirror

雖然相比 5000 萬創作者而言,Web3 的用戶體量還微不足道。

但當我們在 Mirror 上看到越來越多的圈內圈外「小作文」的時候,也從側面說明了它已經逐步成為 Web3 版內容與輿論的主場地。

而前不久 Mirror 也相繼開放 Web3 訂閱和評論服務,新功能允許讀者用錢包訂閱和評論 Mirror 發布的內容,也意味著允許基於錢包的訂閱將能使與 Web3 中常用的其他工具組合,以啟用如社區聊天、Token 門控和社區分析儀表板等功能。

3)MetaMask

錢包一直被視作是 Web3 流量的超級入口,也擁有著其它 Web3 應用難以企及的用戶體量,即便目前看起來似乎變現途徑有限且變現困難。

而其中當之無愧的榜首 MetaMask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3 月,MetaMask 月活用戶已經達到 3000 萬,這即便在 Web2 世界也是一個可以拿出手的數據,更不用說 Web3 了

要知道作為 Web3 頂流應用的 OpenSea,在 2021 年創下增長奇蹟,成交量達到 140 億美元,但它只有約 25 萬的活躍買家和賣家,且 70% 的成交量僅來自約 2 萬用戶。

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其背後的開發公司 ConsenSys 公司 CEO Joe Lubin 確認 MetaMask 將發行 Token ,接下來伴隨著 Token 的推出,MetaMask 的頭部地位與及會進一步鞏固,用戶量可預見的未來還會是 Web3 頭牌。

4)Dune

作為區塊鏈數據分析工具領域的扛把子,Dune 相信是絕大部分 Web3 用戶的必備網站,裡面有涵蓋 DeFi、NFT 等足夠多維度的數據圖表可供選擇。

而今年年初創立僅 3 年的 Dune 也以獨角獸估值(10 億美元)完成了 6942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無論接下來 Dune 發不發 Token,註冊一個賬戶,去上面自己仿照建立一個自己的數據儀表板,都是一個探索 Web3 的絕佳體驗。

其實像 ENS、Mirror、MetaMask、Dune 這樣的 Web3 產品,已經正在逐步演變為 Web3 後續進化歷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礎設施,最直接的趨勢,就是後續已經有一批 Web3 項目開始陸續建立在這些基礎設施類的項目之上。

簡言之,它們在扮演底層組件的角色——以這些 Web3 應用龍頭為圓心,圍繞著它們的工具類和應用層的 Web3 項目也開始不斷衍生,更豐富的高級功能不斷強化。

就像 ENS 之上的 ENS Vision 和數百個集成了 ENS 協議的 Web3 項目,又或者 Mirror 之上的 askmirror 等等,這些 Web3 世界的龍頭應用們,正在逐步衍生出一個個生機勃勃的新世界。

基礎協議層面

1)WalletConnect

相信所有 Web3 用戶對 WalletConnect 都不陌生,即便不清楚也大概率使用過它的產品服務:

除了 MetaMask 之外,使用 imToken 等手機端錢包應用登錄 Web3 應用時,採用的掃碼形式背後就是基於 WalletConnect 協議支撐。

今年 3 月 9 日,WalletConnect 完成 11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所籌資金用於「開發 Web3 的通用消息傳遞層」。

圖片

WalletConnect 認為如果沒有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三大支柱:區塊鏈、消息傳遞和存儲,那 Web3 就不完整,為了實現「Web3 的通用消息傳遞層」這一願景,WalletConnect 引入了兩個新協議:

  • 支持 WalletConnect 錢包相互發送消息的直接消息傳遞協議
  • 支持 DApp 通知用戶鏈下和鏈上事件的推送通知協議

這樣就可以實現錢包與錢包間的信息通訊以及錢包與用戶間的通知推送,基本就是涵蓋了用戶在鏈上之間互相交流通訊的基本服務場景,預計後續也會進一步成為 Web3 用戶日常使用的基礎產品。

2)IPFS

作為構建 Web3 世界的關鍵基礎設施,IPFS 將用戶數據分散存儲在分佈式服務器上,來確保數據不會被某一中心化的機構所掌控,可以有效防止用戶的數據被篡改,保護數據原生性。

同時通過分佈式的冗餘架構避免數據大範圍丟失,並通過激勵廣泛的節點參與來大大降低中心化平台的託管成本。

雖然基於 IPFS 的 Filecoin Token(IPFS 是協議層,Filecoin 只是其中一個激勵層)表現令人失望,但其實我們平時也在自知或不自知地使用 IPFS 的服務,包括買的每一個小圖片背後,可能都是通過 IPFS 進行去中心化存儲。

和應用層的漸成生態一樣,IPFS 之上的 Huddle 01、NFT.storage,Arweave 之上的去中心化雲盤 Ardrive、KYVE 等等,這些一個個小生態之間也正在發生著更進一步的「合縱連橫」。

Web3 產品往何處去?

在梳理當下已經有一定用戶基數的落地應用時,相信大家已經發覺 Web3 的底層邏輯完全不同於 Web2,最直接的就是很多(至少短期內)看似沒有盈利邏輯的產品,甚至越偏向於公共產品性質的底層協議。

所謂區塊鏈的「胖協議」和「瘦應用」理論:

此前在私域流量為王的 Web2 世界裡,誰能跑馬圈地,聚攏足夠多的私域流量,誰就能獲取最大化的收益,而協議層大家都不太願意去開發,因為開發也不掙錢。

這就導致 Web2 形成了胖應用瘦協議的局面,一個個都在努力成為超級 APP,「胖應用」為王——微信、支付寶、美團等等,都越發龐大臃腫,想把用戶流量一站式圈在自己的應用裡。

而隨著區塊鍊和 Web3 的興起,邏輯則明顯發生了翻轉——底層組件或中間件形式的產品越來越吃香,可以以「積木」的形式插入或作為底層基礎設施。從而獲取最大的聚合收益,

這也是日漸繁榮的 Web3 生態明眼可見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 Web3「工具式應用」,圍繞單個底層的「超級 Web3 基礎應用」,輔助其完善更為豐富的高級衍生功能,依托底層的「超級 Web3 基礎應用」發展壯大,並最終反哺底層的「超級 Web3 基礎應用」實現更大賦能,從而逐步生髮出一個個獨具特色而又自成體系的「小生態」。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