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開放共享的力量。

內容:「Web3 航海家」社群

整理編輯:海外獨角獸團隊

排版:李雨婷

原用標題:合併之後,我們看好哪些投資機會?|拾象 DAO Insight

封面: Photo by Luca Nicoletti on Unsplash

海外獨角獸在上週發布了關於以太坊合併的研究《以太坊合併的理想與現實》,在此之前,我們還組織了一場面向「Web3 航海家」社群成員關於以太坊 Merge 的閉門討論,本文來自社群討論的觀點整理,感謝社區的各位夥伴們對於研究的貢獻和啟發。

「Web3 航海家」是由「拾象 DAO」發起的 Web3 專題社區。作為一個價值交流平台,我們主張知識平權、相信開放共享的力量。我們以 “知識” 作為鏈接點,聚攏了一批聰明的大腦,希望在觀點碰撞中過濾出新時代最好的認知和投資實踐。

「拾象 DAO」還會持續聯動旗下社區,和不同領域從業者、投資者們繼續交流行業洞察。歡迎填寫我們的問卷領取本次閉門討論會的完整版回顧如果您長期關注 Web3、Global SaaS 等領域,或是相關領域從業者,並有興趣加入我們的行業主題社群,也請詳細填寫問卷中的自我介紹,我們會經過篩選後定向邀請加入。

以下為本文目錄,建議結合要點進行針對性閱讀。

01. Merge 並沒有解決以太坊的擴容問題

02. PoS 為何一再拖延?

03. Merge 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04. 以太坊的成本與價值

05. Merge 後看好哪些投資機會?  

01. Merge 並沒有解決以太坊的擴容問題

不同的解決方案都是在交易速度安全性之間進行權衡。“可擴展性、安全、去中心化” 是一個不可能三角,不論是 PoW、PoS、DPoS,或是 Solana 的 PoH,如果要提高交易速度,首先就是要提高出塊速度。這裡面有一個妥協,就是為了提高出塊速度,要放棄多少中心化。如果運算量下降,單點安全性也會下降。

儘管 Merge 在測試網上已經成功測試,但從 PoW 到 PoS,“安全、可擴展性、去中心化” 不可能三角里的 tps   不足和 gas fee 高兩個關鍵問題仍然沒有解決,tps 還是 15。

回顧去年下半年牛市,當時以太坊上一次交易的費用是 50 美金,一個 SocialFi 項目第一天 6 萬用戶,就需要 300 萬美金的交易費用,成本太過高。當時 OpenSea 的手續費也很高,達到了 2.5%,而 OpenSea 的日活不超過 35 萬,巔峰時期日活達到 54 萬,交易一個 NFT 就需要 150 美金。如果這個成本不下降,那麼至少在鏈上不會出現太多的突破性應用。在 NFT 市場裡,大家願意支付高昂的 gas 費,主要是投機驅動的。

2021 年加密牛市期間,從錢、人、資源幾個維度上最好的項目都在以太坊,所以一個 dapp 最開始往往會選擇在以太坊上部署。牛市期間,一個在 BSC(Binance Smart Chain,幣安智能鏈) 上跟以太坊上同樣的 NFT ,以太坊的價格是 BSC 的 10 倍。

但如果以太坊連幾萬用戶的應用都支撐不了,這會是很大的問題,web2 裡 50 萬的用戶數是非常小的體量,而在 web3 上是一個很大的用戶數。以太坊甚至很難支撐一個幾萬人的應用,尤其是鏈上交互。如果支撐不了,難道只能用中心化的交易所嗎?因此導致 crypto 最大的應用是幣安,行業 70% 的利潤屬於幣安,其次是 Coinbase 等幾家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 有幾千萬用戶,但那是美金入賬、美金提取、建立在 AWS 上,不需要區塊鏈。從歷史的數據看,18、19 年的時候,一個以太幣僅僅值一兩百美金,截止 22 年 7 月 19 日,一個以太幣 1583 美金,最高峰時達到 4700 美金。如果沒有鏈上的應用,以太幣不值這麼高的價格。如果 gas fee 高的問題不能解決,那麼以太幣的天花板價格就是 4000 美金。以太坊優勢是鏈上的應用,否則應該投資沒有應用的比特幣。

Merge 是以太坊從 PoW 到 PoS 的共識機制轉換。新的共識機制相對比較簡單,難點在於新的共識機制建立之後,tps 也有可預期的上限。

例如 Solana,在所有共識算法裡且最主流的這幾家公鏈裡,它其實相對來講 tps 是相對較高的,現在平均是 2700 筆左右。但是,Solana 宕機的頻率非常高。也就是說,光靠共識機制,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所有的交易都是要靠全網來去廣播確認,始終還是會有一個在相對短時間裡面就能預期到的上限。

因此,以太坊 Merge 完成之後,會有分片機制與 Layer2 致力於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如果將以太坊類比互聯網,分片則類似於路由器,相當於某個分片裡面的問題就在這個分片裡解決掉。當數據涉及到其他分片的時候,會通過這個路由器中轉。然而,困難在於,為了在網絡中發出一個數據,找到相應的目標地址並對抗物理上的不穩定,需要一定的協議和算法。但是在加密世界裡,要去傳遞的一個是事實,第二是一種共識,所以難度就會更高。

如果能夠實現分片的話,需要等待零知識證明在實際應用上的產出,但現在零知識證明面臨技術和學術上的問題,尚未徹底解決。目前來說兩三年內不太可能看到分片的實現。

02. PoS 為何一再拖延?

PoS 本身技術沒有那麼難,很多其他鏈都做到了,PoS、DPoS 和 Solana 的 PoH,技術上(算法等)比 PoW 簡單。以太坊從 2017 年至今一直在做 PoS,需要這麼長時間是因為資產體量大、涉及幾千億美元並且涉及到多處的衝突。以太坊這個網絡上有不同的開發團隊、客戶端要彼此協調。即便網絡沒有問題,網絡接口可能也會有衝突。生態夥伴包括錢包節點、服務商、交易所這些都需要非常通暢的溝通,也需要充分的測試。現在以太坊團隊應該是在花精力做這些事。

03. Merge 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1. Merge 六個月後面臨解鎖衝擊

PoS 相當於產量三次減半(減產 90%),目前質押了 1300 萬個以太坊幣,Merge 後 6 個月會解鎖。過渡為 PoS 後,每天會少發行 1.3 萬個,半年少發行 200 萬個,但 Merge 後會釋放之前質押的 1300 萬個以太幣,儘管是逐步解鎖,砸盤力度還是很大。

2. 質押 ETH 成為新的以太坊,兩種以太幣之間面臨脫錨風險

類比商品或傳統貨幣,其價值是需要投入的生產資料及其他成本的總和。所以,如果 ETH 的鑄造方式發生改變,人們對於其內在價值的考量會發生改變。Merge 後,質押 ETH 成為新的以太坊,不需要再取出來,就像一種算法穩定幣。通過質押獲得未來潛在的收益,是對未來風險的預演:質押的 ETH 可以被上層應用直接用來消費,成為了事實上新的以太坊幣。很多人質押了底層的以太坊幣之後,也不需要再取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用戶既取得了流動性的便利,賬面上的資產價值也一直在上漲。

但是,一旦出現極端的風險事件,例如外部的流動性衝擊,或者是外部特殊的事件對整個系統的一些衝擊,那麼這兩種貨幣之間的價值會發生脫錨。例如,最近受到市場低迷影響及 LUNA 的暴雷,Celsius 和 3AC 這類大玩家從 Curve 池中撤資,導致 stETH 流動性不足,造成某種程度上的脫錨,對底層資產和上層應用造成死亡螺旋的威脅。

3. 以太坊礦工群體的出路

以太坊挖礦一般用 GPU,而不是 ASIC。ASIC 只能應用於特定的算法,但 V 神一直倡導的是去中心化,不希望像比特幣一樣有特別大的礦機用算力去壓制,所以會用很動態的算法來解題,使得 ASIC 的一套算法變來變去,ASIC 的芯片就沒用了。所以現在基本上以太坊的礦工都是用 GPU,就比較好適應做 zk 的算法,即把橢圓曲線的的算法變成加上 zk 裡面的一些點乘等。

在以太坊的整個經濟生態中,去年 token 的 distribution 約為 60 億美元,挖礦的收益約 16 億美元。和以太坊目前 1770 億美金的市值比起來,大量 GPU 的收益都會比較低。圖片

Merge 的背後是將礦工踢出局,對權力進行重新分配。比特幣系統中,用戶、開發者和礦工是三權分立。

礦工群體的行動都是利益驅動,並不會對某個系統有特別的忠誠,如果有某個幣種能夠承受以太坊的大量算力,這個礦幣的市值、安全性都會有較大提升。用戶沒有辦法把礦工的權力捕獲過來,現在以太坊把礦工踢出局,變成以太坊的大戶們去掌控最大的權力。

GPU 也可以用於零知識證明的計算,在 Layer2 的 zk 計算中,GPU 不是用來挖礦,而是加速,在前期交易量還沒有做大的時候, zk 的項目方去騰挪出自己一部分的幣去激勵 prover,相當於讓沒錢的初創公司去補貼。

但是目前把 GPU 應用到 zk 項目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 沒有把去中心化的權限開放,導致礦工不知道找誰對接
  • 有的 zk 項目需要軟硬件通用,需要到台積電定制,現有的 GPU 未必能滿足當前的系統要求。如果現有的 GPU 達不到足夠的 tps,會因速度慢而被懲罰

注:

台積電,全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成立於 1987 年,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中國台灣省的新竹市科學園區。

04. 以太坊的成本與價值

ETH 最根本的內在價值是:為了鏈上資產的安全性,所去付出的成本和代價。

如果未來鏈上沒有現實世界裡的資產,不再需要挖礦、消耗太多電力和設備,而是像現在大部分都是在區塊鏈裡面產生的資產,最後也都要在區塊鏈內部消化掉,那其實這種資產本身的價值不會很大,ETH 的價值也不會很大。如果未來想在以太幣上面存儲一些與現實世界有更多互動的資金,而現在 ETH 的鑄造成本又比原來小得多,這裡可能會存在一個悖論。

據 Bankless 數據表明,公鏈基本上都是沒有盈利的,甚至每年都是達到 50-60% 甚至 90% 的虧損。Merge 後,減去交易費用,代幣獎勵可能大於零,甚至可以達到 20-30% 的利潤率,所以對 ETH 持有者來說可能是好事。圖片

對於一個公鏈來說,它的商業模式是出售區塊空間。對於以太坊基金會本身的開發團隊來說,如果能夠實現盈利,就可以把更多的錢用於生態獎勵和技術開發。

實現盈利的途徑:

  • 首先是對區塊空間徵稅,以太坊收取的 gas 費比較高,所以半年的收入是 140 億美金。其他的 EVM 兼容鏈,雖然他們的交易量很大,但是 Gas 費很低,排名第二的 BNB 也只有以太坊的 1/20 的收入。
  • 其次是增加貨幣供應。以太坊每年有 4-5% 的通貨膨脹率,Avalanche 有 24.76% 的通貨膨脹率,本質還是因為不賺錢。如果不賺錢的話,就不能持續。

Merge 將優化成本結構:增加 tps 或者是增加鏈上生態,增加區塊收入,這是開源。節流就是減少安全開支,Merge 的另一個好處是需要獎勵給礦工、比如支付電費或者支付固定硬件成本會大大降低。

綜上所述,以太坊合併的有趣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純粹的減少發行量,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安全預算的支付方式,讓以太坊這家已經擁有非常龐大的生態系統的公司實現了盈利,讓更多的資金去做技術研發,做更多的探索。

不過在以太坊的盈利模式上也有不同的聲音。也參與討論的嘉賓認為,基金會已經有足夠的錢,並且每輪牛市都賣在高點,並不需要尋求其他的盈利模式。更重要的是,以太坊是去中心化的,並不是一家公司。

以太坊生態更好的盈利模式,並不會給基金會帶來更多資源。這一觀點的前提是,以太坊的 Gas 費已經很高了,公鏈的收入會被轉嫁為用戶的成本,一旦用戶發現自己被徵收瞭如此高的稅,又會有哪些動力持續留在生態中呢?畢竟市場競爭是很激烈的,競爭者層出不窮。

即便成本低了,也並沒有改進收入。況且,成本改善對幣價未必是好事,因為挖幣沒有成本了,由於資產的規模,以及對以太坊的流動性和資產的未來價值的期望管理,以太坊向 PoS 轉移的速度一直比較慢。現在網絡的激勵機制(挖礦),使得大家認為去憑空鑄造的資產是有價值的。但如果改變現有的激勵機制,鑄造成本下降對於生態來去說未必是好事。

以太坊不是一個公司,其真正的價值在於,它的性能、能支撐得了多大的應用,能夠讓用戶體驗到 web 2 應用上體驗不到的東西,比如去中心化的財富存儲、更加有效率的 DeFi 等。Merge 之後,可能面臨兩種情況:一方面收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成本下降並不一定是好事,所以 Merge 的影響有待觀察。

05. Merge 後看好哪些投資機會?

Merge 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也是市場關注 Merge 的一個重要原因。針對 Merge 會帶來的投資想像空間,我們也在閉門會中展開了大量討論。如果您對完整版內容感興趣,請點擊   問卷鏈接  填寫後獲取。

本篇文章的所有內容來自於「海外獨角獸」社群的閉門討論。感謝社區的各位夥伴們對於我們研究的貢獻和啟發。

Reference

https://messari.io/asset/avalanche/metrics/supply

https://minery.io/blog/asic-miner-vs-gpu-mining/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