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完成第二次合併彩排,ETH 日質押量為何走低?

— 導讀/ 原用標題

作者:湯圓

封面: Ethereum(Viktor Hachmang

7 月 7 日,區塊鍊網絡以太坊完成了合併(從 PoW 向 PoS 機製過渡)的第二次測試,這次的合併「彩排」是在測試網 Sepolia 上進行的。截至目前,以太坊的合併測試已經完成了兩輪,按照計劃,在合併前還剩最後一次在 Goerli 測試網的試驗。

Sepolia 測試的完成意味著以太坊離最終合併又進了一步,儘管,最終合併的時間還沒有更為精確的時間表,但從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和開發者們的公開表態看,合併將在年內到來。

不打算再依賴礦機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以太坊逐步向網絡更環保、更可擴展的「2.0 版本」迭代,以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取代 PoW,並信標鏈、合併、分片鏈「三步走」的規劃實現網絡升級。

整個過程中,信標鏈在 2020 年底的上線是基礎,它為願意達成 PoS 共識的人提供了一個投票渠道——質押最少 32 個以太坊原生資產 ETH,擔任 2.0 網絡的驗證人,保障網絡出塊運營和安全的同時,獲得節點獎勵。

從數據上看,共識一直在變強大。截至 7 月 7 日,以太坊信標鏈 (Beacon Chain) 瀏覽器顯示,目前的活躍驗證者約有 405782 名,質押的 ETH 超過 1294 萬枚,佔流通總量的 10.5%,再創歷史新高。

在信標鏈上凝聚共識的同時,以太坊的開發者也同步進行著共識切換的第二步「合併」(The Merge),計劃在完成三輪測試後正式啟動,目前已經完成兩輪。

一個有趣的指標是,在以太坊如火如荼地推進升級計劃時,最近兩個月裡,ETH 在信標鏈上的單日質押量是下降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們對以太坊 2.0 的興趣在減弱?還是人們對以太坊「合併」帶來的影響不再樂觀?普通用戶如何表達它們對以太坊升級的想法?本期 DeFi 蜂窩將帶來了自己的觀察。

以太坊升級「三部曲」已過半程

將以太坊視作區塊鏈公鏈領域「最成功的網絡」並不為過,因為從去中心化程度、市值、鏈上應用規模幾個指標上看,它始終獨占鰲頭。

今年,PoW 機制下的以太坊網絡節點數一直維持在 5000 個以上,活躍節點為 4929 個,去年高峰時期(2 月)節點數曾達到 12569 個。這些可隨時加入、退出的網絡節點分佈在全球超過 70 個國家中,維持著網絡的運行。

從市值看,ETH 從去年開始就成為僅次於 BTC 的第二大加密資產,目前為 1416 億美元。以太坊網絡上運行著 55 萬多個代幣智能合約,兩大美元穩定幣 USDT、USDC 在該網絡上發行,數以萬計的 DeFi、NFT 等應用市場需要這個網絡提供底層支撐。

在各項指標上獨占鰲頭的以太坊也並非沒有缺陷,應用繁多、鏈上交易頻繁時,網絡擁堵、緩慢是它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表現在用戶(應用開發方、應用使用者)層面時,就是應用不流暢、交易到賬慢、網絡費用(Gas)高昂。一旦網絡出現高度擁堵,交易用戶想在以太坊網絡中轉移一筆區塊鏈資產,每筆 Gas 費可能就上了百,單位是美元。

這對十幾塊錢就能獲得幾十 G 流量玩手機應用的 5G 互聯網用戶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區塊鍊網絡距離當前互聯網可擴展的程度來說還遠遠不夠,但精進的以太坊並不打算放棄探索,它要擴容、它要增速、它要降費,即便不能達到互聯網的程度,也在區塊鏈這個小領域裡繼續獨占鰲頭,因為在區塊鏈開發者的眼中,能讓人們在去中心化網絡上透明但不損失隱私的活動,才是對互聯網的升維打擊,也是真區塊鏈人的無尚榮耀。

探索多年後,以太坊決定放棄 PoW 這種靠礦工挖礦才能維持低速網絡運轉的消耗型共識,改用更具可擴展性的 PoS 共識構建一個分片運行的高速區塊鍊網絡。

以太坊決定升級,但改變共識相當於重新構建一個底層,為了不影響目前 PoW 鏈的運轉,以太坊開發者決定以「三步走」方式,先解決共識切換,再解決可擴展性。具體來說分「三步走」:

  • 信標鏈(Beacon Chain)——一種全新的權益證明 PoS 共識機制區塊鏈,已於 2020 年 12 月上線,用戶可以質押至少 32 個 ETH 到信標鏈上,成為網絡驗證者並獲得區塊獎勵。
  • 合併(The Merge)——將以太坊從 PoW 切換到 PoS 的過程,即目前以太坊 PoW 主網組要在某個時間和信標鏈合併,此時以太坊將執行 PoS 共識,停止 PoW 鏈挖礦終結。
  • 分片鏈(Shard Chain)——主要目的是解決以太坊的擴展性問題,通過分片技術實現多鏈並行運行以提升性能,如同在擁堵的道路上劃分多車道。

對以上三個步驟,官方表示「並行開發」,但他們之間是循序漸進的關係,信標鏈的上線及正常運營是合併的前提,合併後,分片鏈的想法才能實現。

以太坊升級三部曲

從目前的進度看,原計劃 3 次的合併測試已經完成了 2 次,「三部曲」已然過半,合併預計在年內完成。

在合併正式執行前,現有的工作量證明鏈(ETH 1)最終將通過難度炸彈被棄用,用戶和應用程序逐步遷移到新的權益證明鏈(ETH 2)上。

為了減少用戶對 ETH 1.0 和 ETH 2.0 概念的混亂,2021 年年底,以太坊基金會棄用了此稱呼,分別使用「執行層」和「共識層」名稱來替代 1.0 和 2.0。更名後,ETH1.0 被稱為「執行層」,指的是 PoW 機制下的以太坊原鏈;ETH 2.0 被改稱為「共識層」,即指後來以太坊以 PoS 共識構建的信標鏈。

沒有轉型的當下,以太坊「執行層」既承載著所有的智能合約和網絡規則,也負責處理出塊和獎勵規則;未來,「共識層」將負責處理權益證明共識,並為網絡制定獎懲機制。兩層將在測試後完成「合併」,合併後將重點開展下一步的「分片」工作。

合併被認為是以太坊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因為共識機制的轉變給以太坊帶來的影響還是未知的,比如,安全不安全?節點是不是足夠去中心?合併對普通用戶有好處嗎?這些問題只能待合併後才能給出全部答案。當然,對於開發者來說,安全合併是第一要務,這也是合測試一搞再搞的原因,以便以太坊開發者了解合併存在的潛在風險。

目前,以太坊以主網和信標鏈兩條鏈並行運行。對用戶來說,目前交互活動依舊在主網上,信標鏈僅僅在「質押 ETH 成為驗證者」時才會有所觸達,對用戶沒有任何體驗上的影響。一旦合併後,與智能合約的交互、資產的轉移將在 PoS 共識下的以太坊上進行。

用價值激勵黏住等待升級的用戶

以太坊升級時期也是公鏈進入第二輪大競爭的時代,相比 2017 年前後那一波的概念家們,這一輪的公鏈競爭更具行業推動性,因為應用真正落地到了鏈上,DeFi 場景拔得落地頭籌,當然,這股子風也是從以太坊鏈上刮起來的。

各種去中心化交易應用、去中心化借貸應用、穩定幣應用開始從以太坊鏈上誕生,產生的財富效應快速讓公鏈的研發者跟進,紛紛以兼容以太坊的方式推出所謂的高速、低費鏈,其中的竅門是減少驗證節點,這多少就損失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性。

競爭格局下,以太坊升級又是個緩慢的過程,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不流失用戶呢?以太坊在市值市場上的「老大哥」資格一下就發揮出了作用,ETH 的升值在整個以太坊升級過程中都成為了重要的討論對象。

以太坊升級過程中,質押 ETH 成為驗證者、網絡燃燒基礎費用機制的調整等變化,都在推高市場對 ETH 的價值預期。

在 PoW 的以太坊時代,礦工參與挖礦需要消耗電力和顯卡能源,獲得 ETH 獎勵後往往會被礦工直接出售,以支付維護礦機的成本。目前,礦工獎勵包括為創建區塊的固定獎勵 2 ETH 以及為該區塊內包含的所有 Gas 費。而 PoS 機制下,挖礦將失去節點資格,被質押驗證者取代,驗證者通過質押 ETH 獲得出塊資格,獲得增發的 ETH。

在信標鏈上,成為驗證者只要質押 32ETH(或其倍數)即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質押,信標鏈將驗證者的年收益率與抵押的 ETH 數量掛鉤,收益率將隨著質押者的增加而降低。

截至 7 月 5 日,根據信標鏈瀏覽器 BeaconScan 顯示,目前參與質押的 ETH 超過 1294 萬枚,佔流通總量的 10.5%,創下歷史新高。

除了質押 ETH 減少市場的流通外,以太坊升級過程中還加上了基礎費的燃燒機制。去年 8 月份,以太坊倫敦升級通過了 EIP-1559 提案——每一筆鏈上交易都會燒毀一定量的基本 Gas 費,這會自動減少以太坊的流通供應量。

截止到 7 月 5 日,Watch the Burn 顯示,自 EIP-1559 提案執行後,一共燃燒了 251 萬 ETH,產出的區塊獎勵為 445 萬個。

圖片
以太坊燃燒數據

可以說,以太坊的升級讓 ETH 從通脹資產變為了通縮資產。

促使 ETH 成為通縮資產主要有兩大機制:一是 EIP-1559 提案執行後每一筆鏈上交易都會燒毀的 ETH;二是以太坊 PoS 共識機制切換後,ETH 產量下降。但目前 ETH 產量在合併後能下降多少依舊是未知。

以太坊合併後 ETH 的通縮會不會像 BTC 減半一樣催生暴漲行情?這還需要以太坊真正合併後上線來看。已經有用戶開始表現出理性的態度,認為以太坊合併對 ETH 價格影響可以忽略。

這種理性已經呈現在 ETH 的日質押量上。儘管信標鏈上的 ETH 總質押量一直處於上升態勢,但是從今年 5 月開始,ETH 的日質押量開始下降,最高時為 5 月 2 日的 121648 ETH,最低水平是 32 ETH,並發生了多次。

圖片
信標鏈上 ETH 的日質押量

分析者認為,ETH 質押總量上升表明 PoS 共識仍在繼續凝聚,但由於目前加密資產市場身處熊市,用戶偏好會天然地傾向於拋棄風險,加上質押資產的獎勵需要在以太坊升級完成後才能兌現,用戶在質押上的積極性會打折扣。另外,合併在即,信標鏈的安全還需要考證,在未知面前,一定會有大量用戶選擇觀望,「市場是還是主要的、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流動性質押平台助力用戶參與驗證

的確,成為以太坊驗證者並不意味著沒有任何風險,驗證者的風險主要來自 ETH 的流動性和機會成本。在信標鏈質押 ETH 後並不能立即贖回,需要以太坊合併升級後才能進行贖回操作,限制了用戶的資產流動性和利用率。換句話說,在質押期間,沒準會遇到比鎖倉獲得更高收益率的機會。

除了解鎖時間無法確定外,用戶若自己成為驗證者還需要自行建立節點服務器,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如果操作不當,那麼質押的 ETH 可能會丟失或被罰沒。

為了解決這些擔憂,一些 ETH 的流動性質押平台出現,旨在幫助用戶在質押 ETH 的同時還能獲得流動性。在這些平台上,用戶將某種 Token(往往指 PoS 機制下的網絡原生 Token)質押到平台上,該平台代替用戶來參與某個 PoS 區塊鏈的質押,並按 1:1 的比例鑄造出質押憑證,這些憑證可用於在 DeFi 市場挖掘收益。

目前已經有不少開發者在此賽道佈局,包括:

  • 流動質押協議龍頭 Lido Finance

Lido Finance 基於以太坊信標鏈搭建,平台鎖倉的 TVL(49.5 億美元)在同類競品中排名第一。

用戶將隨意數量(不必非要 32ETH)的 ETH 質押到 Lido 協議後,所有質押的 ETH 都會按 32 ETH 劃分,並分配給節點運營商,由他們負責驗證這些質押存款的使用。節點運營商由 Lido DAO 負責核實審批,通過投票治理選擇,Lido 不要求節點運營商存放等量的質押頭寸,只要求有質押的經驗,風險由 Lido 投注的保險兜底。

除了以太坊,目前還支持 Solana、Polygon 等區塊鍊網絡。簡單來說,Lido 可以讓用戶質押 PoS 機制下的網絡 Token,同時還不喪失 Token 的流動性。不過,Lido 對所有質押利潤收取 10% 的費用。

運營機制

以 ETH2.0 質押為例,當用戶通過 Lido 質押 ETH 時,用戶會以 1:1 收到 stETH 質押憑證,用戶持有 stETH 可以到 DEX 上兌換回 ETH,還可以獲得質押獎勵。

stETH 可以持有、交易或出售,質押者 stETH 的餘額=鎖倉 ETH 總量+總質押獎勵-服務費。此外,stETH 憑證還可以在其他 DeFi 協議參與鏈上借貸、質押、流動性貢獻獎勵以增加收益。

例如,在藉貸 Aave 中存入 stETH 作為抵押資產,借出 ETH,再把 ETH 存入 Lido 獲得 stETH, 以此進行循環借貸。這種方式釋放了 ETH 的質押流動性,但也放大了槓桿風險。此前出現的 stETH 與 ETH 的價格脫錨就是風險體現。

  • 完全去中心化質押 RocketPool

Rocket Pool 最早構建於 2017 年,是以太坊上最早的流動性質押協議,但產品真正推出的時間在 2021 年 11 月,旨在構建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流動性質押平台。

運營機制

Rocket Pool 只專注於以太坊網絡,主要服務於兩個用戶群體:質押者和節點運行者。

對於質押用戶,只需存入 0.01 ETH 以上數量, 便可參與以太坊質押,用戶無需關心如何運行節點服務等,系統會將用戶存入的 ETH 自動分配 Rocket Pool 中的驗證人,用戶存入 ETH 會 1:1 獲得質押憑證 rETH,rETH 可以在官網或者是 DEX 裡流通、交易換成 ETH 等。

對於節點運行者,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存入 16 ETH 成為一個節點運營商,再加上 16 個存入的非驗證者的 ETH 來創建一個「迷你質押池」(Minipool),形成了一個新的驗證者。Minipool 的創建、獎勵、提現都由 Rocket Pool 智能合約自動運行,因此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不過,在成為節點之前,用戶需要質押 Rocket Pool 的平台通證 RPL, 質押的 RPL 數量至少需要價值 1.6 ETH,質押的 RPL 數量越多,獲得的 RPL 代幣獎勵也會越多。

Rocket Pool 與 Lido 的不同之處在於選擇驗證者的過程。該協議不是將決定權交給 Token 持有者,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創建 Minipool 成為網絡中的節點運營商。不過,節點運營商需要存入 16 ETH,其餘 16 ETH 來自其他用戶鎖倉。此外,運營商還需要質押價值 1.6 ETH 的 RPL,用於在發生重大事故時的保障。

  • 雙 Token 機制質押平台 Stakewise

Stakewise 同樣也是以太坊信標鏈上的流動性質押服務平台,支持任何人質押任何數目的 ETH 獲取質押獎勵。

與其它質押平台不同的是,Stakewise 將用戶的質押和獎勵分別進行了 Token 化,用戶存入 ETH 後會 1:1 獲得 sETH2(質押 ETH)和 rETH2(質押獎勵),前者代表用戶質押的 ETH,後者代表用戶質押能獲得的 ETH 獎勵。只要用戶在錢包地址中持有 sETH2,就會看到質押獎勵 rETH2 的數量在增加。

此外,Stakewise 平台支持用戶將獲得的質押獎勵 rETH2 作為原始質押品投放到協議中復利,還支持用戶為 sETH2-ETH、rETH2-sETH2 池提供流動性,獲得平台通證 SWISE 獎勵。

6 月 6 日,StakeWise 宣布和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商 Blockdaemon 共同推出針對機構客戶的流動性質押平台 Harbour,支持 B 端客戶在平台上質押 ETH 獲得質押憑證,機構可以在其他獲得許可的 DeFi 協議上使用質押憑證來獲取收益,同時保持其質押的 ETH 獲取質押獎勵。

需要提醒的是,參與第三方的 ETH2.0 流動性質押及衍生 DeFi 時,用戶需要謹慎考慮 ETH 下行帶來的質押品清算風險,即當質押憑證被拋售時,它們與 ETH 可能發生脫錨,作為抵押物的它們很可能被清算。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