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 設計只是一種工具,但它是無比強大的工具。

原文:Designing Token Economies

作者:Tina HePacky McCormick

翻譯:malatang.eth

本文由 Tina He 和 Packy McCormick 聯合創作 。Tina 是 Station 的創始人,我有幸通過 Not Boring Capital 投資了它,Station 也是我最喜歡的 Substacks 之一 Fakepixels  的作者。所有的智慧之處都歸於她。

在理解代幣時,很容易受我們已知事物的影響。

有些時候,代幣的功能類似於公司股權,擁有代幣類似於持有對項目增長潛力的權益。另一些時候,代幣的功能更像 “致謝之禮”,單純象徵著親密朋友之間的善意。其功能廣泛,並不意味著這是漏洞,而是在最抽象的意義上表徵著價值,且其含義是由系統的設計所賦予的。換句話說,代幣不一定具有任何內在價值,而是具有相對價值。它是對系統可普遍識別和可強制執行的價值單位的總括。

代幣並非新概念。貝殼和珠子是最早作為交換媒介的代幣類型。我們今天熟悉的其他東西——賭場籌碼、信用卡积分、股票證書、音樂會門票和俱樂部會員資格——都是代幣的形式,代表了發行該代幣的系統普遍認可和執行的價值單位。當系統未能執行和承認這些代幣的價值時,司法機關可以介入以保護代幣持有者。

想想你最近交互過的代幣——   它允許你幹哪些離了它就乾不了的事?你為什麼持有它並想要更多?如果您拋棄或轉讓代幣的所有權會發生什麼?對許多人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是 “獲得更多代幣”。對其他人來說,持有代幣可以參與他們非常關注的項目和社區的權利。前者涉及持有代幣的經濟學,後者涉及訪問權。

當系統的價值累積與代幣的價值累積之間存在錯位時,代幣設計就很差。Gabriel Shapiro 恰當地將 UNI、COMP 和最近推出的 APE 等代幣描述為 “因聯合而生的價值”,他敏銳地識別出上述協議的價值流的分裂——主要部分已為內部人保留,分配給外部人的只是 “權力幻覺”。

代幣設計,尤其是價值累積,存在如此多混亂的原因之一是,代幣以及發行它們的 DAO 和協議的千人千面。有時,發行者希望它們表現得像公司的股份。一些人則用來發布 “治理” 權以規避監管,而內部人卻猛炒代幣以期在價格暴跌之前脫身。也有其他人希望用來建立和統一數字國家。往往,即使是發行者也不清楚他們想用代幣做什麼,但他們知道代幣是宰獲價值的好方法。

雖然代幣設計並不是創建新協議或數字經濟的唯一重要方面,為用戶提供價值應始終是第一要務,否則代幣價格將不可避免地崩潰,但代幣設計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就像混亂的股東結構會給創業公司造成致命傷害,抑或糟糕的貨幣政策會破壞一國經濟,不佳的代幣設計甚至可能在協議啟動之前就將其毀掉。加密世界的墳場充斥著這樣的例子,項目雖好但其代幣設計從第一天起就注定了最終的消亡——也許因為代幣經濟模型刺激太多的增長,太快了——我們將在本文介紹其中的一些例子。還有一些項目,其代幣設計賦能項目方通過適當安排系統內激勵,並將系統連接到更大的生態系統,來完成非 Web3 公司無法企及的事情。我們也會介紹這樣的案例。

為什麼這很重要?一切都在分崩離析中。Terra 之所以崩潰,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代幣設計。用荒謬的 APY 承諾圈了數百萬或數十億美元的那些項目,正在體驗古老格言教導的真理:“來得容易,去得容易。” 監管者也不期而至。幾週前值很多法幣的代幣,今天的價格要低得多。

所有這些,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恰好解釋了為什麼良好的代幣設計至關重要。不僅是因為好的代幣設計可以幫助避免出現災難性結果,而且因為,假設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持續的熊市,當下是試驗新的代幣設計方案的最佳時機,而不會有高價預期和 “只漲不跌” 的壓力。

代幣自然而然就是經濟性的: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價格,並且可以在有流動性的、全球的、7 天 24 小時的市場上即時交易。但代幣遠不止這些。它是可編程的元組件,使得 DAO 和協議能在其生態系統中代表重要的東西,獎勵良性參與,相互交易,建立相互連接的支持網絡,並支撐新型的數字組織和國家。

那您在建設的是什麼呢?您是在建立俱樂部還是合作社、公司或者國家?

協議可以是以上的任何一種,因此我們將首先介紹協議與公司和國家的對比,然後為代幣分析確定框架,並想像一切落定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希望本文對建設者、貢獻者和投資者都有益處。

我們知道你想休息一下,馬上,但現在是跳回兔子洞的時候了。

一、定義

在這裡暫停一下,有必要先講講三個重要術語的定義。

協議:基於寫入代碼中的規則,對服務的供需雙方之間的交互予以協調的邏輯系統。協調電子郵件的 SMTP 和以太坊都是協議。但只有以太坊能捕獲價值,原因是其有 ETH 幣。

代幣:可被發行它的系統普遍認可和強制執行的價值單位。不同種類的代幣——包括治理代幣、DeFi 代幣、非同質代幣、安全代幣——目標不盡相同。代幣是代碼,因此,它可以被編程,其創造者用它來做想做的幾乎任何事情。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基於特定使命組建的團體,由鏈上實施的一套共用規則來組織協調。(  Linda Xie  ) 如果協議具有代幣並且完全去中心化,該協議就由 DAO 來治理。

二、公司與協議

協議最簡單的類比是它們就像公司,但是是數字化的公司。DAO 就是數字原生軍團。

從戰略角度來看,將協議視為公司易於理解。關於企業戰略的書箱和框架汗牛充棟。我們在 Not Boring 專欄中經常談到它們。競爭戰略,7 種力量,5 種力量,好戰略,壞戰略。名單還很長。大多數創建和運行協議的人,都來自企業界(來自學術界的人是例外,無論是教授還是學生)。將這些想法和經驗移植過來,是駕輕就熟的。

從財務角度來看,這也很易於理解。關於企業評估的規則、教科書和模型多如牛毛,甚至有整個行業建立在這事上。要了解公司,我們需要了解價值是如何創造的、價值創造的可持續性和防禦性(單位經濟和護城河),以及治理和控制情況(管理團隊)。

我們通過查看公司的淨資產(或權益,即總資產價值減去總負債價值)得出公司的價值。精明的投資者會查看公司的資產,並評估每項現金流來源的質量,以得出公允價值。現金流的質量並不都是相同的。

傳統企業的優秀管理者知曉投資者的視角,將公司的大部分資源集中在提升推動企業價值的核心資產上,而忽略或花費很少的精力在其餘部分上。允許並鼓勵員工自下而上地貢獻點子,但由首席執行官(有時甚至是董事會)決定哪些點子會增加核心資產的價值。

對於像 Meta 這樣的公司,核心資產是用戶數據和能夠呈現正確內容以獲得更高轉化率的算法。Zuck 貌似正在精心策劃的萬億級燒腦的東西——從時尚的 Instagram 到高度實用的 WhatsApp——都是為了收集更多的數據,使數據來源多樣化,提高數據的質量,並去除不相關數據的風險,從而提高核心資產質量及其創收潛力。一切都是為了餵養那個核心。對這種複合焦點的缺乏,就是那些做一堆互不相干事情的公司估值被打折的原因,比如綜合型企業集團。

Twitter 上的投資者們正在用類似的方法來對協議估值。投資者可以做 DCF(貼現現金流)分析,通過對協議交易 0.05% 手續費的增長預測來了解 xSUSHI 持有者的累積價值。除了其核心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之外,Sushiswap 還提供從借貸NFT 市場的各種金融產品。投資者可能會對這些非核心的輔助性現金流給予折扣,因為它們仍處於早期且具有高度投機性,投資者專注於主要根據其 DEX 手續費對該協議估值。在這裡,協議似乎與公司相似。

公司和協議都通過組織人力和財力來實現一系列目標。公司的主要目標是產生投資資本回報。許多協議當然有著相似的利潤目標,但這些目標往往更加多樣化——小到維護一小片兒公共數字基礎設施,大到創建世界上最具成本效益的借貸平台之一。

當您逐行比對公司和協議或 DAO 的全部功能時,相似之處昭然若揭:

對比公司與協議

縱覽上表,令人驚訝的是,DAO 和公司做了許多相同的事情。兩者都有各種各樣的 “代幣”,都需要建立治理模型,都需要製定治理準則等。仔細檢查後發現,重要項目之間還是存在重大差異的。

治理是分野最明確的地方:公司治理和協議治理非常不同。前者依賴於中心化管理,而後者依賴於代幣持有者的良好判斷。

協議一開始可以像公司一樣運行一段時間,那時創始人和核心團隊需要快速做出創業公司需要做出的生死攸關的決定。但是在他們逐漸去中心化之後,協議需要將控制權完全交給社區。這帶來了一個艱難的取捨:對於協議來說,既要保持公司那樣的效率又要讓代幣持有者參與決策,委實是一項挑戰。

這是公司和協議存在區別的幾個內部領域的其中一個。

在外部,公司和協議從哪裡獲得競爭優勢以及它們如何分配價值——如何維持利潤和分配利潤——也大不相同。

Jad EsberScott Kominers《哈佛商業評論》最近一篇精彩文章中解釋說,Web3 公司與 Web 2.0 公司具有的競爭優勢並不相同。如上所述,在 Web 2.0 中,最大的優勢來源之一是數據所有權,而最主要的護城河,也是七大力量中最強的,是網絡效應

我們在 Facebook 上執行的每一項操作(哈哈,我們不用 Facebook,但且聽我們舉例)都保存在 Facebook 服務器上。所有這些數據都使 Facebook 能夠構建功能,讓您與產品更多地互動,並幫助廣告商更好地定位您。然後,隨著您越來越多的朋友與 Facebook 互動,您就會更有動力繼續不停使用 Facebook。您知道這個故事的。

按 Esber 和 Kominers 的說法,Web3 的構建方式是不同的:

它基於這樣一個前提,除了利用用戶攫取數據來賺錢之外,還有另一種方法——建立與用戶直接共享價值的開放平台,將為包括平台在內的各方創造更多價值。

在 Web3 中,用戶通常擁有他們創建的任何內容(例如帖子或視頻)以及他們購買的數字物品,而不是由平台來完全控制其底層數據。此外,這些數字資產通常是根據公共區塊鏈上的互操作標準創建的,而不是託管在公司的私有服務器上。

從戰略角度看,數據所有權和可遷移性可能是 Web 2.0 和 Web3 之間最重要的區別。這種細微轉變所產生的影響——雖然在許多 Web3 項目的當前實例中還遠未實現——是顛覆性的。

Lens Protocol 為例,這是一個 “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Lens 讓創作者可以擁有自己的作品並將其帶到 Web3 的任何地方。它還創建了該內容的共享數據庫,以及關於人際聯結的共享數據庫,任何人都可以在這上面建設。Facebook、Twitter 等從他們擁有的數據和唯其可訪問的社交圖譜中獲得優勢。Lens 設想了一個翻轉的互聯網,其中數據和社交圖譜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建設。

正如 Web3 開發者 Miguel Piedrafita   在推特上所說

@LensProtocol 是一個了不起的靈感源泉。

可以說他們創建了堪稱完美的去中心化社交存儲,默認自帶索引並為開發者提供一流的 API

想要再造一個 twitter、reddit 或 @viamirror?你只需要做一個客戶端!

這不僅意味著更豐富的應用生態系統可以通過利用不斷增長的內容源和聯結源而蓬勃發展,還意味著權力來源和價值積累之處完全變了。不喜歡 Twitter 算法?好,那利用基礎數​​據,建設不同的東西。開發新的社交產品基本上是一條死胡同——實際上不太可能實現老牌企業多年來建立的網絡效應——但 Lens Protocol 的目標在於消除社交應用開發者的冷啟動問題,這會導致更多的社交應用產生。

正如 Esber 和 Kominers 所寫:

Web3 較少零和,這意味著平台整體的價值創造機會可以更大。建立在可互操作的基礎設施層上,平台可以輕鬆插入更廣的內容網絡,從而在規模和類型上擴展可為用戶帶來的價值。

雖然價值創造機會可能更大,但關於價值捕獲仍然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正如 Packy 在 Shopify 及易事中的難點中所寫的那樣,“這就是易事中的難點: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做某事,那麼做這件事沒有任何優勢,但無論如何你必須這麼做才能跟上步伐。”  如果協議使開發者更容易搭建應用,那麼更多的人可能會來搭建應用、爭奪利潤。

新的 Web3 元組件可能會給現有網絡帶來競爭,但目前尚不清楚這個新世界的價值累積之處在哪裡。Esber 和 Kominers 提出,共享基礎設施 “更強調平台設計是一種競爭優勢”,並且 “用戶洞察力將繼續使消費者應用與眾不同”。與現有企業相比,這似乎是一個不那麼持久的競爭優勢。

為什麼去中心化很重要一文中,Chris Dixon 解釋說,“隨著平台在用戶接納 S 曲線上的上升,其對用戶和第三方的影響力穩步增長”,並且它們從友好的 “吸引” 舉措——比如設計更令人愉悅的平台和向開發者開放 API——向敵意的 “榨取” 移動——比如優先安排引誘用戶點擊廣告的功能及關閉 API。

Chris Dixon

在 Web3 中,當內容和聯結是開放的,並且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建設時,應用就很難進入 “榨取” 階段,而這恰好是產生最多利潤的階段。不滿意的用戶可以選擇遷移到另一應用,不滿意的開發者可以分叉項目,或在相同的基礎設施、內容和聯結之上自行開發項目。這對用戶、開發者和整個生態系統來說更加健康,但應用的盈利前景就沒那麼清楚了。

似乎,價值可能會向協議累積,它可以利用跨邊(“間接”)網絡效應,其中兩組參與者——用戶和應用開發者——相互吸引。例如,隨著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在 Lens Protocol 之上建設,其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用戶分享的內容及與該協議的聯結也越來越多,從而再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加入。Lens Protocol 可以以手續費形式收取大量費用,從平台使用量的整體增長中獲益,而無需擔心建於其上的哪個應用的粘性是否受影響。

但且慢!在經典的 協議是壓榨性最小的組織者一文中, Chris Burniske 寫到,“作為交互的組織者,協議應該是壓榨性最小的。” 如果一個協議的費用太高,如果它從 “吸引” 轉變為 “榨取”,開發者就會帶上他們的用戶一起離開。因此,協議有動機維持夠低的費用,以留住開發者,同時仍能抽取夠小的利潤,以讓新進協議的競爭缺少經濟意義。也就是說,協議仍然可以賺錢。正如 Burniske 所澄清的(著重符是我們加的):

我要指出,壓榨性最小並不意味著將協議資本化的加密資產要獲得最少的價值;如果某個東西的壓榨性最小,但在全球廣泛生產和消費,則作為其組織者的資產可以獲取大量價值

從理論上講,Web3 將因在開放協議和數據庫之上更容易搭建應用而創造更多價值,通過與協議和應用的使用有內在聯繫的代幣來獲取更多價值,更重要的是,與建設者和用戶分享價值,並建立以代幣驅動的網絡效應。

當然,這也還很早期,這個主題需要大規模的驗證。但如真成功了,那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 Web 2.0 公司和 Web3 協議之間的最大區別:加密資產或代幣

代幣可以給應用和協議帶來超能力——增強它們優勢的能力——只要其能從真正創造用戶價值的地方啟動。在本文的範圍內,我們將專注於其對協議的賦能。

協議要做許多與公司相同的事情,它們在組織去中心化的用戶/所有者/貢獻者/投票群體方面也面臨著其他困難。幸運的是,他們有張王牌——代幣,這讓他們在組織活動和捕獲價值方面具有潛在優勢,代幣往往與建設者和用戶並駕齊驅。從這個意義上說,協議不是在建立公司,而是在建立經濟體。

這些戰略性的差異,表明協議可能更類似於開源軟件項目,這是常被引用的類比,但兩者有著重要的不同,例如是否有原生代幣,以及貢獻者是否獲得報酬。不過,一個不太常見的類比是,協議的運作可能更像國家而不是公司。

三、國家與協議

不太直觀的是,去中心化協議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也類似於民族國家:

對比國家與協議

區塊鏈協議確立了民族國家的憲法和治理準則,而網絡參與主體是網絡的公民,受網絡法律和政策的約束。

國家政府需要做的諸多事情,協議也需要做。他們要建立治理機構、法治、權力製衡、公共益資金、身份識別標準、貿易政策、一種(或兩種)貨幣等等。

貨幣政策,例如代幣發行率(通貨膨脹率),要在協議中界定,並確定在什麼條件下鑄造新幣。財政政策調節稅收和政府支出,通常以交易費和 DAO 金庫再投資於生態系統發展的形式發揮作用。

毫不奇怪,就像許多想成為國家建設者的人在數千年人類歷史中發現的那樣,設計治理結構、規則和政策來經世濟民,並非易事。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致力於經濟和治理結構的試驗——過程中有眾多的錯誤和戰爭。如今我們還是沒有定論,但已迭代出更好的模型。加密世界正試圖在數週、數月和數年內快速模擬相同的試驗,以找到管理和組織互聯網經濟活動的最佳方式。快速地重新學習,意味著必然會出現大錯。美國經歷了革命戰爭、內戰和幾場國外戰爭,以創造、保護和傳播其治理模式——民主,有勝利也有失敗。它的經濟體系,資本主義,是一種混亂的經濟運行方式——它依賴於市場的突現行為——但它畢竟比迄今任何大規模的中央計劃體制都有效得多。

加密,是一項將類似模型以互聯網規模和速度引入互聯網的試驗,它也正在經歷類似的成長陣痛。我們都看到了過去幾週 Terra 發生的事情

協議的創建人經常在不遵守經濟學基本原則——   供求關係的情況下宣示比肩民族國家規模的宏大主題。是的,作為未來繁榮的載體,代幣可以在短期內變得有價值,但其持續價值的最重要決定因素是:

  1. 底層生態系統的吸引力
  2. 代幣在生態系統中的內在實際用途

如果不能清楚了解生態系統如何產生和捕獲價值,就幾乎不可能將資本配置策略與創造長期成功和富有彈性的生態系統協調起來。

民族國家的目標是促進生產力增長和提升競爭優勢,以建設其在宜居、出口和貨幣方面的長期吸引力和實力。如果分析協議代幣是微觀經濟學的藝術,那麼分析去中心化網絡的功用代幣(utility token)就是宏觀經濟學的藝術。前者需要產品和應用的供求關係,後者關注整個生態系統內部和生態系統之間的總體供需動態。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中,經濟學家 Acemoglu 和 Robinson 研究了富裕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不同模式。他們觀察到,發達國家之所以富裕,區別在於其 “包容性經濟制度”,與之對比的是榨取式製度。擁有所謂 “包容性” 政治政府的國家——那些在執法和提供公共基礎設施的同時盡可能廣泛擴張政治權和財產權的國家——長遠來看其增長最顯著。相比之下,擁有 “榨取式” 政治體系的國家——權力由少數精英掌握——要么無法廣泛擴張,要么在短暫的經濟擴張後逐漸萎縮。

在設計加密網絡時要認真吸取這些教訓。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區塊鍊網絡本身的設計,與對去中心化政治和經濟權力的需求,非常吻合。區塊鍊網絡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自然資源”(區塊空間和汽油費)的質量,以及對網絡物品和服務的需求。美國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資源的質量:基礎設施、人才和自然資源。但好的政策也很重要,尤其是在人員組織方面。

在這裡,DAO 和國家之間在結構上的相似性和執行上的差異性變得顯而易見。

鼓勵創新和提供留學機會方面友好而透明的移民政策,可以成為一國最為持久的戰略優勢。國家可以控制並且確實控制了誰可入境(當然有些例外),並可根據國家需要對來自某些國家或具有某些技能的移民配額予以調節。

公民權、身份以及移民問題,在 Web3 中並沒有那麼顯著。就目前而言,沒有清晰的公民權的民主,會讓協議和應用容易受到攻擊。代幣可以提供解決方案。

在加密世界,公民權可以自由獲得併且可以輕鬆購買。在大多數網絡上,擁有網絡代幣或運行節點的人都可以被視為網絡的 “公民”,即使網絡永遠不知道該人的身份。缺乏身份和問責制使得協議容易受到女巫攻擊惡意治理接管。人們可以同時控制多個賬戶,並根據自己的喜好左右結果。

這就是 NFT 發揮作用的地方。

雖然 NFT 傳統上並不包含在有關代幣經濟學和代幣設計的多數討論中,NFT 的引入,擴寬了代幣設計的空間,並開闢了新的解決思路。

NFT 代表所有權,並授予其持有者訪問權,但可轉讓 NFT 的可交易性,使其作為身份解決方案的吸引力從來就不高。但是同質代幣是可替換的,因此是一種糟糕的身份解決方案。想像一下走進投票中心並拿出一張美元鈔票作為身份證明。

由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最近創造的熱詞靈合幣(“SBT”)[又译 “灵魂绑定币”——译者注]恰好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用以表徵 “靈魂” 的承諾、資歷證明和歸屬關係的不可轉讓的 “合靈” 幣(“soulbound” tokens, SBT),能將實體經濟的信任網絡予以編碼,並得以追踪來歷和建立聲譽。

Station 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推出了自己的白標不可轉讓 NFT 集,用唯一標識標記社區成員,而 NFT 的屬性代表成員的參與度和聲譽。這些努力的目標,是提供網絡成員非金融化特徵的真實身份,使權力和經濟的分配更加任賢使能和透明無遮。在理想的世界裡,增添價值越多,從貢獻中得到的回報應該越多。這既適用於資本也適用於勞動力。

這類 NFT 數字護照使得用戶能攜帶完整的鏈上(以及越來越多的鏈下)經歷、貢獻、工作經驗和興趣,縱橫於 Web3 之中,這將強化協議和國家之間的差異:也就是說,線上移民比現實世界容易得多。 

從美國搬家到加拿大是一個漫長、繁瑣、昂貴的物理過程。然而,在數字國家之間移動可能就像點開一個新標籤一樣輕而易舉。 

隨著 SBT、Station 之類聲譽系統和 Lens 之類協議的日益普及,您可以更輕鬆地向新生的 DAO 展示您的東西,甚至聲譽。當然,你需要建立新的關係,但與從一國搬到另一國相比,在 DAO 間切換則易如反掌。 

不過,與國家不同,協議公民權沒有限制。一個人可能是十個或更多不同協議的活躍公民。各個協議除共享公民之外,還會共享更多的東西。像國家一樣,協議之間會開展貿易。 

隨著這些數字經濟體的發展,還可以看到協議之間協作的興起。協議,就像國家一樣,要了解自己的競爭優勢,並且通過與鄰國開展貿易,造福所有人。元治理在 2022 年初成為一個流行概念: 

元治理是指,協議 A 持有協議 B 的治理代幣,並使用這些代幣對協議 B 的提案進行投票。必須指出,元治理沒有標準方法;DAO 將採用最適合其特有的運營和目標的元治理機制和策略。

Index Coop 目前正以其 $INDEX 代幣引領元治理工作。該協議為一些高質量藍籌代幣生成指數。最受歡迎的指數之一是 $DPI,其中包括頭部 Defi 協議,如 Uniswap、Compound、Aave 等等。因此,同時持有 $INDEX 的 $DPI 購買者,合起來擁有相當數量的 $UNI 代幣——足以參與 Uniswap 的治理

Wildfire DAO 等組織的成立,是為了在協議之間建立戰略聯盟和協作,以 “將整個生態系統的社區成員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分隊,以透明和協作的方式處理代幣設計、治理和協調問題。”該類組織是加密世界的聯合國、世貿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在關鍵參與者之間做出激勵安排,維護整個加密生態系統的福祉。在組織中的成員身份,不僅可以代表合法性,建立信任,同時也要遵守聯盟所施加的一系列約束和條件,而且往往是由權勢更大的參與者施加的。 

隨著我們從封閉經濟體轉向相互聯結的經濟體,國際經濟學可能會提供更有用的工具。支撐國際經濟學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是 “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在大多數國家,經濟政策制定者希望實現以下三個目標: 

  1. 讓該國經濟對國際資本開放。 
  2. 將貨幣政策用作穩定經濟的工具。 
  3. 保持貨幣匯率穩定。 

問題是:由於經濟的運行邏輯,一個國家只可從三個目標中選取兩個。有興趣深入了解此課題的讀者,可以在此處讀到有關三難困境及其歷史先例的更多內容。 

不可能三角

很多協議經歷過這種三難困境。如果一個協議想要使用其代幣投資於其他協議,用它獲得外部投資,還要保持對其貨幣政策(代幣供應)的控制以刺激生態系統的發展,那麼它必須放棄與其他代幣的固定匯率,這使得協議代幣具有高波動性,不利於其作為金庫持有的資產或交易性資產。

了解這些取捨,協議就可以在跨協議經濟體中找准自己的戰略定位,專注於那些能發揮其戰略優勢的政策選項。幸運的是,加密社區非常熟悉權衡取捨和三難困境,其中最著名的是擴容三難困境。各個協議都能將其設計選項寫入代碼,隨著公民在跨協議經濟體中地位的發展,公民可以通過投票做出不同選擇。 

寫到這裡,我們似乎還沒觸及到問題的表面。我們一筆帶過的諸多對比,其實可以寫一整篇論文來論述,還有許多對比和概念我們完全沒有展開討論。我們想表達的是,協議在許多方面都與公司和國家相​​似,但在一些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我們希望推動代幣設計者在思考他們的協議時,花時間對比這兩種參照物,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借鑒其框架和技巧。 

四、代幣設計和分析框架 

接下來我們討論代幣設計。 

那麼從何處開始呢?最關鍵的起點不是貨幣或財政政策——許多協議都犯了這個錯誤;好的代幣設計,就像好的產品設計一樣,首先要了解用戶想要什麼。 

在為新 DAO 或即將推出新代幣的加密項目提供諮詢意見時,Tina 傾向於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人們到你生態系統裡來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什麼?也即該網絡的最有價值的互動(MVI)代幣設計的重點是激勵這種 MVI 的可持續反饋循環。 

回答了 MVI 問題後,代幣設計者可以使用以下簡單框架來指導自己:

  • 基礎價值:代幣的價值是多少?它是否賦予持有者投票權,或網絡所有權,或賦予他們對特定資產的權利?一個協議可能有多個代幣,這些代幣具有不同形式的基礎價值。 
  • 供給策略:代幣供給將如何增減?是由持有人投票決定,還是從一開始就一成不變?如果一成不變,那麼供給的量是一成不變的,還是確定供給的公式是一成不變的?有些重要的取捨需要考慮,例如是要預留對代幣設計中錯誤的糾正能力,還是對供給將如何演化信心滿滿。 
  • 實際用途:代幣能讓持有者做什麼?是否能讓他們獲得工作、活動或市場的准入許可?它可以用作協議經濟體中的交換媒介嗎? 
  • 驅動因素:人們為什麼要持有代幣?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就只是為了 “宣示地位” 那麼簡單,比如許多 NFT 項目。其他代幣可能會為用戶提供協議內產品的折扣,或協議現金流的分成。還有的,有些人持幣只是為了投機。 

在一個設計良好的系統中,這些要素會被串起來——例如,MVI 應該與用戶驅動因素相關聯,並得到代幣實際用途的支撐。

我們用一個極度簡化的例子來舉例說明,暫時忽略實際運行中的複雜性。

假設某個網絡的 MVI 是,巴西的農場為我們稱之為 “AmazonDAO” 的網絡貢獻優質碳排放額度。如果設計得當,初始的需求俯拾皆是:谷歌、微軟和其他氣候積極公司希望獲得優質的碳排放額度。困難在於供給:農場可以貢獻的碳市場很多,他們為什麼要參與 AmazonDAO?為什麼代幣在這事兒上很重要? 

成功的代幣設計應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讓巴西農場願意為網絡貢獻且能持續貢獻優質碳排放額度。 

市場的因流動性而生流動性。碳排放額度的優質供給,可以吸引其他做市商和買家,增加需求、提高價格並吸引更多供給。與任何新市場一樣,挑戰在於誘導初始流動性。如果我們告訴巴西農民,作為早期貢獻者之一,他們不僅將獲得與市價相當的美元報酬,還將成為由小型農業企業主、額度買家、碳質量驗證者和農業研究人員組成的成長網絡的 “所有者” ?他們聚集在一起不僅進行交易,而且分享和提供前沿知識和培訓機會,幫助農業企業主轉變和改進可延續的農業實踐。他們高質量的實操經驗和知識,又吸引更多頂級額度買家加入,這些買家不僅希望獲得額度,還希望獲得農業企業主的品牌、故事和專業知識,以為未來戰略計劃所用。   

該網絡充當做市商,但在向最初建設網絡的貢獻者和開發者支付費用後,大部分手續費將直接流入網絡金庫:亞馬遜人基金,而非截留高額中介費。亞馬遜人基金是一個透明的鏈上實體,在現實世界中擁有名為亞馬遜人有限責任公司的子公司。代幣持有者決定誰可以成為委員會成員,作為代表與其他法律實體互動。事關 AmazonDAO 未來的重要決定都由代幣持有者自行做出——例如,是否應投入更多資金建設當地社區中心,向更多農民傳授如何生產經認證的環境友好型咖啡。 

小結:網絡的主要目標是吸引和保留優質碳排放額度,從而吸引持續的需求,增進網絡的價值。理解這些目標後,我們希望設計出能清晰捕捉價值並安排激勵措施的代幣模型。我們為 AmazonDAO 提出了三個代幣:

  1. $AMA:一種可交易的、通貨膨脹型 ERC-20 代幣,稱為 $AMA,代表網絡的所有權
  2. $sAMA:一種名為 $sAMA 的可交易 ERC-20 代幣,代表質押代幣和治理權
  3. NFT:一組不可轉讓的 NFT,代表參與者在網絡中的地位,並根據 NFT 持有者過去的貢獻,提供不同層次的產品和服務訪問權。 

$AMA 代幣用作網絡的記賬單位,跟踪網絡參與者的相對所有權。它還可以作為一種交換媒介,用於補償貢獻者,並作為只有 NFT 持有者才能進入的 AmazonDAO 垂直市場的社區貨幣。$AMA 的流動性為代幣提供投機價值,吸引更多的外來興趣,以及獎勵那些尋求短期流動性的貢獻者的新方法。$AMA 代幣具有擴張性,用以滿足網絡需要發展和適當激勵新人的訴求,同時逐漸削弱那些已不積極參與和貢獻的早期加入者的權力。 

$sAMA 代幣代表治理權力,根據質押時長給予不同乘數。質押代幣代表了對網絡遠期成功的既定利益。所有 $sAMA 均可根據其占 $sAMA 總額的比例,獲得從金庫分配的分紅(“收益”)。AmazonDAO 的早期投資者質押 $AMA 代幣換取 $sAMA。他們將大部分 $sAMA 委託給網絡中值得信賴的某些領導人物,這些人已證明具有良好的判斷力。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稱為 AmazonDAO 護照的不可轉讓 NFT,可獨特地識別網絡中的每一貢獻者,包括小型農業企業主、額度買家、碳質量驗證者和農業研究人員。NFT 的元數據(“屬性”)隨著成員貢獻更多碳排放額度、創作更多研究報告、參加更多社區活動以及更多參與治理而演化發展。NFT 可以被成員用作在其他地方的的鏈上憑證。社區管理者或領導者可以利用這些 NFT 數據來設計更加複雜的邏輯,如按聲譽對交易費打折。他們還可在 Dune Analytics 上進行高級分析,以了解網絡的健康度和多樣性。 

貫穿設計始終的是代幣設計框架的以上四大支柱:基礎價值、供給策略、實際用途和驅動因素。例如,$AMA 代幣具有通脹性(供給策略),可用作記賬單位和交換媒介(實際用途)。代幣設計者應牢記這四大支柱,但最重要的是,重點關注 MVI 以及代幣如何服務於提升用戶體驗。 

極簡案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可構建更複雜機制的藍圖。比如,如果想引進垂直借貸協議,從 DAO 金庫中為新的農業設施提供資金,可以根據借款人在網絡中的過往履歷,搭建風險模型。如果希望 DAO 參與跨協議的經濟活動,可以了解其在更大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其與潛在貿易夥伴的比較優勢是什麼,並改進代幣設計,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 

極簡案例研究的另一目的是為了表明,再怎麼聰明的機製或代幣設計,都勝不過由高度活躍、互利共生的參與者組成的優質網絡建立這樣一個網絡需要文化、故事和目的的協同配合——最不具同質性的價值是無法濃縮於代幣中的。

五、一切落定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代幣設計不是靈丹妙藥。 

公司的法律結構和薪酬計劃,是成功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民主是最糟糕的政府形式——已經嘗試過的所有其他形式除外。” 公司或國家的成功遠不止經濟和治理設計。協議也不例外。 

話雖如此……無論如何,我們相信代幣設計為建設者提供了公司或國家從未有過的更豐富、更具表現力的工具集合。法律文件或貨幣政策中的任何內容,都可以用區塊鏈上運行的代碼來表達,其具有堅定的承諾、更低交易成本以及自動化、更低廉的執行等諸多好處。 

當然,迄今為止,我們中的人,主要利用這種新型超能力來改變金融物理定律,以圖快速致富。這些嘗試輕則失敗,重則以災難收場。 

但也有不那麼聳人聽聞的例子,暗示了深思熟慮的代幣設計的潛力。舉兩個例子:

Braintrust 是 Packy 在 1 月份寫過的一個由用戶所有的招聘網絡,它使用代幣經濟學來保持較低的費率,同時激勵該協議上的客戶、人才和節點做傳統招聘網需要付很多錢才能做的事。四個月後,其總服務量從 1 月底的 3700 萬美元增長到今天的 6800 萬美元。Braintrust 的一個經驗是,代幣對網絡參與者的價值,理應比對純金融投資者的價值更大。 

StepN 是基於 Solana 構建的運動賺錢(Move-to-Earn)應用,獎勵用戶的戶外散步、慢跑或跑步活動。根據本週末 TechCrunch 的一篇文章,該應用的月活躍用戶有 200 萬到 300 萬。它更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它通過代幣設計,促使人們做一些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在戶外走路、跑步或慢跑。為了延續其成功,StepN 還需要調整其代幣設計,以便即使沒有大量新增用戶入場併購買運動鞋 NFT,它也能維持下去,但它已觸及了一些最基本的東西:找到一個對用戶來說有附加值的 MVI,並設計代幣以刺激更多的核心行為。

儘管如此,這些只是幾個早期的例子,我們一直在談論的是將協議與國家相提並論的大事。我們離那個方向還任重道遠。但我們相信,熊市中脫穎而出的模型,將比迄今為止所見的任何模型都更具創造性、縝密性和革命性。與其關注應用程序本身,創始人和代幣設計者可專注於建立富裕的經濟體,使其擁有活力四射的內部活動和活躍的外部貿易。精心設計的代幣,既可以加速想要的活動類型的到來,又可以捕獲價值並在代幣持有者、DAO 公民之間共享。他們可以試驗新的治理模式,用現實世界國家中不可能或不敢想像的方法,既獎勵人們擁有所有權,又獎勵參與和貢獻。 

這是思考設計代幣經濟模型的一種有益方式:想像可以創建的當前已存在的經濟和治理模型,通過可編程貨幣、基於代碼的法律和執法機制,以及可組合性,在其上添加額外的功能。當然,有一些取捨——去中心化可能意味著更慢的決策、代碼錯誤被很快發現等等。但我們相信現在只是冰山一角。最狂野的想法尚未到來,但快了。

熊市是工匠靜心修補的時候。在沒有價格上漲壓力的情況下,建設者可以創建更具包容性、使命導向的社區,代幣而生卻非代幣而生。在上一次熊市中,全球 99.999% 的人從未聽說過 DAO 或 NFT;任何非比特幣(也也也也許還有以太幣)的代幣都被標記為垃圾幣。而這一次,建設者擁有的設計空間將更加廣闊。 

我們對創新有以十年為維度的看法,在那個時間尺度上,我們毫不懷疑本輪熊市期間創造的模型,將比當今最大的 DAO 和協議大幾個數量級的組織、運動和國家協調起來,當然這裡的大是按市值來衡量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參與度方面的大。聽起來很瘋狂,但我們敢打賭,如果你視野放到足夠遠,你會看到有人基於在本輪熊市期間設想並實施起來的經濟和治理模式,運行太空殖民地。 

代幣設計只是一種工具,但它是無比強大的工具。勇往無前,建設新世界。

感謝 Tina 貢獻她的才華,感謝 Dan 的編輯工作,感謝 Conner Swenberg 和 Mind Apivessa 啟發了這篇文章的靈感!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