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梳理 Web3 支付體系
作者:岳小魚
區塊鏈發展十幾年,市場的焦點再次回到了比特幣剛誕生時的願景:支付。
如今,比特幣的價值存儲屬性已經得到了廣泛共識,但是由於其價格的波動性,其交易仲介屬性還不能很好地承載支付需求。
支付是一個高頻使用場景,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現代經濟生活中都離不開電子支付,因此支付賽道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但是支付場景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得很好,隨著區塊鏈基建的成熟和用戶對區塊鏈接受度的提高,支付問題的解決方案再次被提上日程。
因此,本文將深度剖析 Web3 支付賽道,從傳統支付系統聊起,到 Web3 支付的拆解,再擴展到 PayFi 等衍生金融服務,我們可以完整看到 Web3 支付賽道的全景圖。
01 從傳統支付聊起
1.1 傳統支付系統的架構
傳統支付系統架構整體可以分為前後端兩層。
前端關注的是使用者如何發起支付,包括資金來源的確認、支付渠道的選擇和支付工具的使用。 這個部分重在用戶體驗和安全性。
後端則處理支付的實際執行,包括清算和結算,涉及到交易的合法性確認、資金的實際轉移,以及確保整個支付過程在法律和金融體系內合規。
前端:處理支付交易的資訊流
1. 資金來源
- 概念:指資金的起點或來源,可以是個人帳戶、企業帳戶、政府帳戶等。
- 流程:用戶通過銀行帳戶、信用卡、電子錢包等方式提供資金來源,通常需要身份驗證。
- 挑戰:確保資金來源的合法性,防止資金洗白或不合法活動。
- 角色:
- 銀行:提供銀行帳戶作為資金來源。
- 信用卡公司(如 Visa, Mastercard):提供信用支付方案。
- 電子錢包服務(如 PayPal, Alipay):作為用戶資金的託管和支付仲介。
2. 發起支付的服務管道
- 概念:這是使用者或商家發起支付的途徑,如銀行網上支付系統、移動應用 POS 終端等。
- 流程:用戶選擇支付方式,通過特定的管道(如銀行 APP、支付平台網站等)發起支付請求。
- 挑戰: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管道,同時應對技術安全風險,如 DDoS 攻擊、數據洩露等。
- 角色:
- 金融科技公司:開發支付應用或網上支付平臺。
- 銀行:提供網上銀行和移動銀行服務。
- 零售商:在實體店提供 POS 機或在線支付選項。
3. 支付工具
- 概念:具體的支付方法或工具,如信用卡、轉帳卡、電子錢包、支付寶、微信支付等。
- 流程:用戶選擇支付工具,輸入支付詳情(如卡號、密碼、支付金額等)。
- 挑戰:確保支付工具的安全性和用戶體驗,處理不同支付工具之間的相容性和費用差異。
- 角色:
- 支付網路(如 Visa, Mastercard, UnionPay):提供支付卡服務和網路。
- 移動支付供應商(如 Apple Pay, Google Pay):提供手機支付服務。
4. 支付閘道
- 概念:在電子商務中,支付閘道負責加密並傳輸支付數據從商戶到支付處理者。
- 流程:使用者在商家網站或應用上輸入支付資訊,支付閘道接收並加密這些資訊,安全地傳輸給支付處理公司。
- 挑戰:保護支付數據的安全,確保支付資訊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篡改或竊取。
- 角色:
- 支付閘道服務提供者(如 Stripe, Square)。
5. 支付服務提供者(PSP)
- 概念:為家處理在線支付的公司,提供多種支付方法的接入。
- 流程:PSP 與多種支付方法(如信用卡、電子錢包、銀行轉帳等)對接,處理商家和顧客之間的支付交易。
- 挑戰:整合不同支付方法的技術差異,確保支付的高效率和低風險。
- 角色:
- 支付服務提供者(如 Adyen, Worldpay)。
後端:處理支付交易的資金流
1. 清算(Clearing)
- 概念:清算是指支付指令(交易資訊)的傳輸、確認和對賬。 清算過程通常涉及到確認交易的有效性、查詢賬戶餘額、處理退貨或撤銷等。
- 流程:支付請求被發送到清算系統,系統進行交易驗證,然後對交易進行對賬,確保雙方帳戶資訊正確且交易合法。
- 挑戰:清算系統需要高效、可靠,處理大量交易,同時遵守各種支付協定和國際標準。
- 角色:
- 支付處理公司(如 Fiserv, First Data):處理支付交易的清算。
- 清算所(如 CHIPS, Fedwire):處理大額交易的清算。
- 網路(如 SWIFT):用於國際銀行間支付資訊的傳輸。
2. 結算(Settlement)
- 概念:結算是實際的資金轉移過程,完成交易雙方之間的資金交割,解除雙方之間的支付義務。
- 流程:根據清算結果,銀行或支付機構間的系統執行實際的資金轉帳,可能會涉及到不同貨幣的兌換、跨境支付等。
- 挑戰:結算過程需要考慮時間(如 T+1 結算)、費用、跨境監管差異等因素,確保資金安全、及時地到達對方帳戶。
- 角色:
- 中央銀行(如美聯儲):在國家層面負責最終的資金結算。
- 商業銀行:在其客戶之間進行內部結算,並參與中央銀行或跨行結算系統。
- 國際結算銀行(BIS)和跨境支付網路(如 SWIFT):處理跨境支付的結算。
3. 監管機構
- 概念:監督支付系統的合法性和穩定性。
- 流程:制定和執行金融法規,監督支付系統的操作,處理違規行為,保護消費者和市場的安全。
- 挑戰:保持監管的有效性,同時不影響支付系統的創新和效率。
- 角色:
- 金融監管機構(如美國的 OCC,英國的 FCA)。
4. 合規和安全服務
- 概念:確保支付系統符合法律要求和安全標準。
- 流程:提供合規諮詢、安全審計、風險管理等服務,説明支付系統符合法規和安全標準。
- 挑戰:應對不斷變化的法律環境和技術威脅,提供及時的合規和安全解決方案。
- 角色:
- 合規諮詢公司:説明支付公司理解和遵守相關法規。
- 安全審計公司:評估支付系統的安全性,找出並修復漏洞。
1.2 傳統支付系統的問題
從傳統支付系統的架構來看,整體的參與方很多,使用者僅感知到了各種支付管道,但是背後非常複雜,涉及到很長流程的資金流處理,尤其是跨國支付的場景,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就會非常高。
1. 多個中介機構:每一仲介都可能增加一層費用和時間延遲,這不僅降低了效率,還可能帶來資訊傳遞錯誤的風險。 仲介的存在是為了提供安全性、信用調查和合規性,但這也導致了系統的冗餘。
2. 缺乏標準化流程和格式:不同支付系統和國家有自己的標準和數據格式,導致跨系統操作困難,增加了國際支付的複雜性。 這也限制了支付系統的互操作性,阻礙了全球金融一體化的進程。
3. 手動封閉處理:依賴手動輸入和確認的流程不僅緩慢,而且容易出錯,降低了支付系統的可靠性。 缺乏與最新技術(如 AI)的整合,無法實現支付流程的優化和預測性維護。
4. 缺乏透明度:交易的每一個步驟都可能不被使用者或商家完全瞭解,這會削弱信任,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中,當資金在不同系統之間轉移時。 透明度不足也使追蹤支付進度和解決爭議變得更困難。
5. 高成本和結算週期長:跨境支付的高成本和長達數天的結算週期不利於小額高頻交易,尤其影響到中小企業和個人。 跨境支付通常需要長達 5 個工作日才能結算,平均費用為 6.25%。
02 什麼是 Web3 支付
2.1 Web3 支付的定義
Web3 支付是指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智慧合約來處理支付交易的系統,旨在構建一個去中心化、透明且使用者自治的支付網路。 與傳統支付系統不同,Web3 支付不依賴於中央銀行或金融機構作為仲介,而是利用點對點網路直接進行資金轉移。
Web3 支付的運作依賴以下技術模組:
1. 區塊鏈作為支付基礎設施:
- 概念:所有的交易都記錄在一個分散式、透明且不可篡改的帳本上。 區塊鏈提供了支付的底層技術支援,包括帳戶管理、交易驗證和記錄。
- 流程:用戶通過區塊鏈網路上的錢包發起支付。 交易被廣播到網路,經過驗證后被添加到區塊中,並最終被所有參與節點確認。
2. 去中心化與確權:
- 概念:Web3 支付系統通過去中心化網路運作,使用者直接對其資產擁有控制權,支付交易不依賴於任何中心化機構。
- 流程:使用者使用私鑰簽署交易,確保交易的授權和安全性。 支付過程不經過中心化的處理機構,而是通過網路共識來確認交易。
3. 智能合約:
- 概念:智慧合約是一段預先設定的代碼,存儲在區塊鏈上,自動執行交易或支付條件。
- 流程:當支付條件滿足(例如,在特定時間支付或特定商品交易后支付),智慧合約自動執行資金轉移,無需人工干預。
4. 跨鏈支付和互操作性:
- 概念:由於存在多種區塊鏈網路,Web3 支付可能涉及跨鏈技術,確保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資產轉移。
- 流程:通過跨鏈橋或互操作協定,用戶可以在不同區塊鏈之間轉移資產,從而實現更廣泛的支付網路。
5. 出入金服務:
- 概念:為了將現實世界中的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支付系統連接起來,Web3 支付系統通常包括法幣出入金的服務。
- 流程:用戶通過交易平臺或支付閘道將法定貨幣兌換成加密貨幣(入金),或將加密貨幣換回法定貨幣(出金)。
6. 支付和資產流轉:
- 概念:一旦資金被轉換成加密資產,用戶可以通過支付進行商品購買、服務支付或資產投資。
- 流程:支付可以是直接的點對點交易,也可以通過 DeFi 協議進行更複雜的金融操作,如借貸、質押或生成穩定幣。
2.2 Web3 支付的優勢
1. 即時結算
- 傳統支付系統,尤其是跨境支付,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來進行結算,這是由於需要通過多個中介機構、清算系統以及遵守各國的金融法規。
- Web3 支付,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幾乎即時的結算,因為一旦交易被添加到區塊鏈並驗證,資金轉移就完成了。
- 即時結算不僅僅提高了資金的流動性,也大大降低了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因為不需要等待結算期間可能發生的財務狀況變化。
2. 降低成本
- 傳統支付系統中的每一步都可能附加費用,包括銀行手續費、跨匯款費用、貨幣兌換費用等。
- Web3 支付通過去除多餘的仲介,減少了這些額外的成本。 智慧合約自動執行交易,進一步節省了人工和行政成本。
- 對於商戶來說,降低的交易成本可以轉化為更低的商品或服務價格,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對於個人使用者而言,跨境轉帳不再是一個昂貴的選項。
3. 公開透明
-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公開的分散式帳本,所有交易都是透明和可驗證的。 這增加了信任,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交易歷史,但同時,通過加密技術,用戶的真實身份可以保持匿名。
- 這種透性促進了對支付系統的信任,特別是在需要審計或糾紛解決時。 透明性也為監管提供了可能,儘管需要在隱私和透明之間找到平衡。
4. 全球可觸達
- Web3 支付系統不受限於國家邊界或銀行網路。 這意味著只要有網路連接,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支付或接收資金,無需銀行帳戶。
- 對於發展中國家或銀行服務不普及的地區,Web3 支付提供了金融包容性的機會。 人們可以參與全球經濟活動,而不受制於當地銀行基礎設施的限制。 這對於自由職業者、跨國業務以及援助組織來說特別有價值。
2.3 Web3 支付的場景
Web3 支付只要分為兩大場景:出入金支付和加密貨幣支付。
出入金支付解決了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之間轉換的難題,而加密貨幣支付則進一步探索了在商業交易中的應用。 這兩個方面共同推動了加密貨幣從投資工具向日常支付手段的轉變。
1. 出入金支付(On Ramp & Off Ramp)
出入金支付流程
- 入金(On Ramp):使用者將法定貨幣轉換為加密貨幣的過程。 這裡,第三方支付機構與流動性供應商扮演關鍵角色,使用者將法定貨幣支付給這些供應商,供應商則通過區塊鏈將相應的加密貨幣發送到使用者的加密位址。 這些流動性供應商通常是大型的中心化交易所或穩定幣發行商。
- 出金(Off Ramp):相反的過程,使用者將加密貨幣兌換回法定貨幣。 支付機構在這一過程中將加密貨幣轉換為法定貨幣,並支付給商家或使用者。
主要的出入金支付方式
- 中心化交易所:直接提供出入金服務,使用者可以使用銀行卡或轉帳購買加密貨幣。 但在嚴格監管的地區,他們需要與獨立的支付機構合作,如 MoonPay 或 PayPal。
- 獨立出入金支付機構:如 MoonPay,提供多種支付方式進入加密市場,簡化了使用者購買加密貨幣的流程。 PayPal 則通過推出 PYUSD 穩定幣來涉足此領域。
- 聚合支付產品:如 MetaMask,將多種支付方式整合,為使用者提供便利。
- 加密貨幣 ATM:允許使用者用現金購買加密貨幣,是線下支付的重要方式。
2. 加密貨幣支付
鏈上原生場景的支付
- 定義:直接在區塊鏈上進行的加密貨幣交易,使用者和商家都使用加密貨幣。 這需要支付機構解決信任問題,並與現有的區塊鏈結算系統整合,以確保交易的安全和確認。 類似電商購物,需要有第三方支付平臺做擔保支付。
與鏈下傳統實體之間的支付
- 定義:使用者使用加密貨幣支付,但最終商家接收的是法定貨幣。 這一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至關重要,他們負責將加密貨幣轉換為法定貨幣。
- 加密銀行卡:這是推動加密貨幣日常使用的重要工具。 通過與傳統卡組織的合作,如 Visa 或 Mastercard,使用者可以持有加密貨幣而在消費時實際支付法定貨幣。 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便利性,也增強了加密貨幣的實用性。
- 加密支付 POS:允許商戶接受加密貨幣,而支付的是法定貨幣,幫助實現了加密貨幣的線下使用。
- 商家接受度:2022 年的數據顯示,高達 85% 的大型零售商已經開始接受加密貨幣支付,這主要通過如 PayPal 和 Venmo 這樣的平台實現。 雖然這些平臺不是加密原生,但它們為商家接受加密貨幣提供了便利。
2.4 Web3 支付的架構
Web3 支付的技術架構是一個多層系統,從與使用者直接互動的前端,到處理法幣與加密資產交換的中間層,再到資產的發行與管理,最後到區塊鏈上進行最終結算的底層。
1. 前端應用程式
- 定義:前端應用程式是使用者與 Web3 支付系統互動的主要介面。 它需要提供直觀的用戶體驗,使操作加密資產和支付變得簡單易行。
- 商業模式:
- 平臺費:向使用者收取的服務費用,可能是交易費的一部分或是訂閱模式。
- 流量費:支付管道為了獲得使用者流量而支付的費用。
- 技術要點:
- 安全性:前端應用需要強化安全措施,如雙因素認證(2FA)、生物識別等,以保護用戶的資產。
- 相容性:需要多種錢包格式和區塊鏈標準,以提供更廣的服務覆蓋。
- 典型專案:Metamask、Trust Wallet、Phantom 等。
2. 貨幣承兌(出入金)
- 定義:這一層負責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轉換,是 Web3 支付系統的橋樑。
- 商業模式:
- 交易傭金:每次轉換時收取的手續費,可能是固定費用或交易額的百分比。
- 技術要點:
- 合規性:需要遵循各國的 KYC(瞭解你的客戶)和 AML(反洗錢)法規。
- 流動性管理:確保有足夠的流動性來處理額交易,同時管理不同貨幣間的匯率風險。
- 典型專案:MoonPay、Ramp、Transak 等。
3. 資產發行人
- 定義:這些實體發行並管理數字資產,如穩定幣,這些資產在 Web3 支付中作為支付媒介。
- 商業模式:
- 利差收益:通過投資安全的資產如國債來賺取收益,同時發行的穩定幣作為一種負債,利差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 技術要點:
- 透明度和審計:定期發佈儲備金的審計報告,以維持使用者信任。
- 穩定機制:採用演算法或抵押物等方式保持幣的幣值穩定。
- 典型專案:Circle、Tether、PayPal 等。
4. 區塊鏈結算層
- 定義:這是支付清算的底層技術,確保交易的最終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
- 商業模式:
- 出售區塊空間:通過網路交易費(Gas Fees)或其他形式的區塊獎勵來盈利,主要是向市場出售區塊空間。
- 技術要點:
- 擴展性解決方案:如 Layer 2 技術(Optimistic Rollups, ZK-Rollups)、分片(Sharding)等,提高交易處理能力。
- 跨鏈互操作性: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資產和信息交換,如 Polkadot、Cosmos 的技術。
- 典型專案:Bitcoin、Ethereum、Solana 等區塊鏈。
03 Web3 支付的延伸:PayFi
3.1 PayFi 的基礎介紹
PayFi,即 Payment Finance,是由 Solana Foundation 提出的新敘事,PayFi 的核心在於圍繞貨幣的時間價值創建新的金融市場。
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 這是經濟學和金融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指的是今天的一單位貨幣比未來同一單位的貨幣價值更高。 這是因為今天的貨幣可以被投資並獲得回報,產生增值。 此外,還有通貨膨脹的因素,使得貨幣的購買力隨時間降低。
PayFi 主要通過三個方面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
- 即時結算:傳統金融市場中,結算可能需要幾天時間,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幾乎即時的交易結算,立即釋放資金的價值。
- 流動性與資產的即時利用:通過將實物資產(如房地產)token 化,PayFi 可以讓這些資產的價值在金融市場中更靈活地被利用和交易,減少因為資產變現所需時間而導致的價值損失。
- 創新金融產品:基於智能合約,PayFi 可以自動化執行涉及時間價值的金融合約,比如即時貸款、支付融資等,這些都基於對未來現金流的現在價值的計算和利用。
簡單總結,PayFi 是將支付(Payment)、DeFi(去中心化金融)和 RWA(Real World Assets, 現實世界資產)結合在一起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從 Web3 支付的基本功能,發展到 PayFi,可以看作是對 Web3 支付應用場景的拓展和深化。 PayFi 不僅處理支付,還處理與支付相關的金融衍生服務,如即時貸款、供應鏈融資等。
PayFi 建立在 Web3 支付技術的基礎上,尤其是區塊鏈的智慧合約功能,使得支付和更複雜的金融操作能夠無縫結合。 PayFi 整合了 Web3 支付的基礎設施,來構建一個更廣泛的金融生態系統。 這包括了支付、融資、資產託管、以及與現實世界資產的對接等。
PayFi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個應用場景,
- 跨境支付與國際結算:PayFi 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即時、低成本的跨境支付,解決傳統支付系統中結算時間長、成本高的問題。 像 PayPal 推出 PYUSD 穩定幣就是為了滿足跨境支付的需求。
- 供應鏈金融與支付融資:通過將現實世界資產(RWA)token 化,PayFi 為供應鏈中的融資提供了新的管道。 例如,Huma Finance 在支付融資領域的工作,允許企業通過抵押 RWA 獲取即時貸款,用於短期資金周轉。
- 消費金融:通過將消費者的鏈上活動和資產作為信用評估的一部分,提供更即時和個人化的貸款服務。 通過 DeFi 平臺,使用者可以利用他們的加密資產作為抵押,快速獲得消費貸款。
3.2 核心專案分析:Huma Finance
3.2.1 基礎介紹
Huma Finance 是 PayFi 賽道的典型代表。
Huma Finance 的設立旨在應對全球支付系統中的流動性問題,特別是在跨境支付和貿易融資領域。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傳統支付系統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以及對預付資本的依賴,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
2024 年,Huma Finance 與 Arf 合併,共同專注於實物(Real World Assets, RWA)的代幣化。 Huma Finance 最近獲得了 3800 萬美元的投資,用於擴展其基於 RWA 的 PayFi 平臺。
Huma Finance 推出了被稱為 PayFi 的支付融資網路,這是一種結合了支付和融資的服務,利用區塊鏈技術,特別是穩定幣 USDC,來實現即時支付和融資服務。
主要針對需要跨境支付和快速融資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更高效、成本更低的金融解決方案。
Huma Finance v1 是一個面向企業和個人的無抵押借貸平臺,它關注的是借款方的未來潛在收入——即當借款方借錢時,它主要會考察借款方在未來的收入現金流。
HumaV2 則增加了應收賬款擔保授信額度,以此來吸引機構投資者。 應收賬款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而產生的客戶債券,代表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收入。
3.2.2 項目價值
Huma 主要提供了三方面的價值:
- 供了更廣泛的抵押物選擇:Huma Finance 通過其 PayFi 網路,引入了實物資產(Real World Assets, RWA)的代幣化,這意味著企業和個人可以使用多種類型的資產作為抵押進行融資。
- 未來收入轉化為借貸額度:收入和收益是承保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它們可以高度預測償還能力。 Huma Finance 的平臺允許將未來收入流(如應收賬款)作為一種可借貸的資產,企業不必等待客戶付款,可以立即將未來收入轉為現金,用於運營、擴展或投,這解決了現金流的間斷性問題。
- 從融資到支付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從申請借款、資產評估、資金提供到最終支付,全部在同一生態系統內完成。 這減少了交易的複雜性和成本。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使用使得從融資到支付的全過程可以更快地進行,無需中介機構的參與,減少了時間和提高了效率。
3.2.3 運作機制
Huma Finance 與 Arf 合併之後,Huma 負責使用者存錢的部分,Arf 負責向 Web2 世界放貸+收取利息,形成可持續迴圈。
通過將 Huma 的 RWA 代幣化技術與 Arf 的流動性解決方案結合,他們創建了一個在區塊鏈上完全透明和可追溯的跨境支付系統。
通過 Huma,客戶可以選擇將即將到期的應收賬款(receivables)作為抵押品。 Huma 通過其協定將這些應收賬款代幣化(tokenization),這些代幣在 Arf 的平臺上被用作抵押品,客戶可以從 Arf 的貸款池中借款,獲得 USDC 信用額度。
整體的流程如下:
- 資產代幣化:通過 Huma 的技術,企業將應收賬款等資產代幣化,這些代幣不僅可以用於抵押,還可以在平臺上流通,增加了資產的流動性。
- 申請信用額度:企業向 Arf 申請信用額度,Arf 通過其信用評估系統審核並提供相應的 USDC 信用額度。
- 支付處理:當企業接收到跨境支付請求時,他們可以使用 Arf 提供的 USDC 信用額度來處理支付。 這意味著支付可以在不預先鎖定資金的情況下即時完成。
- 還款:企業在 1 到 5 天內向 Arf 償還使用的信用額度和任何適用的費用。 還款后,信用額度被重新啟動,允許金融機構繼續處理新的跨境支付。
3.2.4 PayFi Stack
Huma 提出的 PayFi Stack 相當於為 PayFi 賽道制定了共同的框架和標準。
1. 交易層(Transaction Layer):這一層涉及底層區塊鏈技術的選擇和應用,類似於網路通信中的傳輸層。 Huma Finance 選擇了 Solana、Scroll 等高性能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保證了交易的快速處理和低成本。 這層決定了網路的基本性能,如交易速度、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
2. 貨幣層(Currency Layer):貨幣層關注於支付手段,即穩定幣的使用。 Huma 提及的包括 USDC、PYUSD 等多種穩定幣,這反映了對全球化支付工具的需求。 使用穩定幣可以減少跨境支付中的匯率風險,提供更穩定和快速的支付手段。 不同地區的穩定幣(如 EURC、HKDR 等)表明瞭對當地語系化支付解決方案的重視。
3. 託管層(Custody Layer):託管服務在金融中至關重要,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和合規性。 這裡涉及到如何安全地存儲和管理數位資產,保證只有授權使用者才能進行交易。 託管層的設計需要考慮智慧合約的安全性、私鑰管理、以及與傳統金融系統的介面。 對機構級託管有更高要求,如多方資產控制、精細的帳戶管理等。 常見的託管方案有 Fireblocks、Cobo、Copper 等。
4. 合規層(Compliance Layer):支付和融資服務必須遵守各地的法律法規。 合規層確保所有交易和資金流動符合反洗錢(AML)、瞭解你的客戶(KYC)等規定。 這要求實時監控交易、身份驗證,以及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適配。
5. 融資層(Financing Layer):這一層涉及到如何為支付和交易提供必要的資金,包括借貸、投資等機制。 PayFi Stack 中的資金層需要解決流動性問題,允許使用者通過代幣化資產獲得即時貸款或投資,提高資本利用效率。
6.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最終使用者與 PayFi 系統互動的介面和服務。 包括各種金融產品、支付解決方案、使用者介面設計等。 這一層直接影響用戶體驗,決定了服務的可用性和吸引力。 應用層需要足夠靈活,以適應不同的商業模式和使用者需求。 比如,從 Arf 的跨境解決方案到 Zeebu 的電信服務,滿足了不同領域的支付需求。
PayFi Stack 的每一層都旨在解決支付和融資過程中的特定問題,從底層的技術選擇、高效的交易處理,到上層的應用服務和合規要求。
通過定義這些層,Huma Finance 的 PayFi Stack 試圖解決支付和融資系統中的互操作性問題,類似於電腦網路中的 OSI 模型或 TCP/IP 模型,旨在不同系統和服務之間實現無縫互動。
這個框架不僅推動了金融科技的創新,也注重實用性,旨在解決實際的支付和融資問題,比如跨境支付的效率和流動性。
04 總結
文章較長,講述了非常多的概念和底層原理,這裏再總結下本文的核心內容以及關鍵結論。
核心內容:
1. 傳統支付系統的局限
- 多個中介機構參與導致結算的成本高和時間長
- 缺乏標準化流程和格式,限制了跨系統操作和全球金融一體化
- 手動封閉處理降低了系統可靠性和效率
2. Web3 支付的剖析
- 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即時結算,提高資金流動性
- 主要分為出入金支付場景和加密貨幣支付場景
- 整體架構更為簡潔,穩定幣是重要的支付媒介
3. PayFi:Web3 支付的延伸
- PayFi 整合支付、DeFi 和 RWA,創建更廣泛的金融生態系統
- 主要應用於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領域
- Huma Finance 作為典型代表,提供基於 RWA 的支付融資網路
關鍵結論:
- 傳統支付系統非常複雜,用戶側感知到的只是各個支付管道,但是背後有很多參與方以及很長的處理流程,尤其是跨國支付的場景,傳統支付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就會明顯放大。
- 具體看,傳統支付系統的複雜程度主要集中在清結算環節,而這一部分可以很好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區塊鏈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帳本,清結算的成本低、速度快。
- Web3 支付的場景主要是出入金和加密貨幣支付兩類,只有法幣和加密貨幣之間可以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地進行兌換,打通出入金管道,加密貨幣支付才能真正普及到日常生活中。
- Web3 支付的架構中,其中作為貨幣媒介的穩定幣非常重要,因為價值穩定的媒介才能作為貨幣。 這也是之前使用 BTC 進行支付時無法大規模普及的問題,在當前階段,BTC 的價格波動還太大,而穩定幣是很好的支付媒介。
- PayFi 是融合了 RWA 和 Payment 的新敘事,是支付賽道的衍生金融服務。 其中目前頭部代表產品就是 Huma Finance,支持企業將應收賬款 RWA 代幣化,從而獲得貸款金額,用於企業資金周轉,這就是典型的供應鏈金融,Huma 在 PayFi 領域可以說做得非常靠前了。
- Web3 支付的後續發展:目前還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區塊鏈性能是否可以支撐支付這樣的高頻應用場景、二是出入金管道是否可以暢通、二是鏈上數據過於透明怎麼保護用戶隱私。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