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將主導未來的金融和其他領域,透過降低成本和推動創新,實現社會協調和便利。

譯文:Looking Back / Looking Forward(Paradigm)

作者:Brendan Malone

編譯:白話區塊鏈

我一直在為如何在選舉季節到來時參與加密政策而苦惱。因此,我想分享我個人的反思,為什麼我認為區塊鏈是金融服務的未來——以及幾乎所有其他領域的未來。

日子漫長,但十年如一瞬。

1、背景介紹

我在 2013 年買了第一枚比特幣。 2016 年,我和一群聯邦儲備系統的同事一起撰寫了一篇論文,探討區塊鏈是否會改變全球金融架構。過去 8 年裡,我從多個角度思考了這個問題。

這段旅程有時頗具挑戰性。我見證了許多業界的事物流行與退潮(…然後再度流行)。儘管經歷了不少挫折,我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的許多人試圖說服我,加密貨幣沒有實質內容,也不會改變世界。但我仍然堅持在這裡。

我得出的一個結論——現在可以稱之為信念——是無許可區塊鏈已經改變了全球金融架構。而且這一切才剛開始。

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歷來成本高昂,這對消費者來說長期來看是有害的

我的職業生涯跨越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從金融系統的核心(聯邦儲備系統)到尖端加密領域(Paradigm)。我一直對貨幣和自由作為社會現象充滿興趣,並希望讓這兩個理念為普通人更好地服務。我將金融體系視為資本主義的中間件,對未來的形態持相當中立的態度,只要它比過去更好。這也是我至今對加密政策的看法,我相信我以前的一些政府同事也有類似的觀點。

在聯邦儲備系統工作的經驗讓我深刻理解了金融體系的運作及其缺陷。大多數傳統金融基礎設施都被巨大障礙保護,企業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核心挑戰是如何在這些障礙之間架起橋樑。

傳統經濟學告訴我們,自然獨佔出現在高(前期)固定成本和低邊際成本的地方。電力公用事業就是一個基礎的例子:建造核電廠和傳輸基礎設施的成本非常高,但一旦一切就緒,向網路添加另一個節點幾乎沒有成本。

建構交易平台、清算所或支付系統歷史上有類似的成本結構,但由於參與者和流動性的集中,金融市場公用事業擁有更強的市場力量。如果你想在 5 年前建立一個大規模運作的傳統金融基礎設施,你至少需要: 1)建立和維護一個本地資料中心; 2)從頭開發記錄轉帳的核心軟體;3) 為參與者建立通訊網絡; 4)與看似無盡的外部系統和商家整合; 5)提供治理架構和某種規則手冊。

在 2023 年的聯邦公報通知中,聯邦儲備系統估計花費了高達 5.45 億美元的成本來推出 FedNow 服務——一個與其已運營的 Fedwire 系統並行的系統。擁有紐約證券交易平台和 ICE 清算所的洲際交易平台,2023 年在技術和通訊基礎設施上花費了 7.34 億美元。SWIF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連接紐約和倫敦的跨大西洋海底電纜。

但在缺乏競爭的地方,創新會死亡,成本會上升。在沒有壓縮利潤率的壓力下,尋租的中介者幾乎沒有動力投資於能夠為最終用戶提供福利的研發。他們也有市場力量來收取自己想要的費用……而大多數人並不是做慈善的。

此外,高昂的回收成本嚴重限制了商業上可行的建設範圍,這意味著只有那些不需要客製化且不受規模經濟影響的市場才能得到服務。人們難以理解這一點不是關於使用技術來提高現有產品或市場的效率,而是關於建立那些以前無法存在的產品和市場,因為經濟學無法實現。

我們可以透過公共區塊鏈來降低成本曲線。誰不想讓服務那些常被忽視的長尾用戶和企業的產品變得便宜呢?

2、如果你可以在高效、可互通的基礎設施上以幾乎零前期成本建立一個金融工具,那會怎麼樣?

以太坊、Solana 和其他某些一級區塊鏈功能上都類似於全球分佈的資料中心,這些資料中心由私人資助並對公眾開放。如果你今天想要建立一個支付系統,你可以建立自己的資料中心,等等,或者你可以直接創建一個穩定幣。如果你今天想要建立一個交易平台,你可以運行一個 CLOB 和協作基礎設施,或者你可以部署一個 Uniswap 流動性池。帳本、通訊網路和社交圖譜已經建置好,你只需要按交易付費使用。更妙的是:一切預設是互通的。

在金融基礎設施亟待升級的時代,這種情況對金融和社會協調的未來可能意味著什麼,難以過度強調。這也是為什麼 Vlad Tenev 和 Larry Fink 不斷宣傳在鏈上建造的優點以及利用公共基礎設施的效率優勢。每一家主要銀行或金融機構以及每個主要政府(美國除外)都在投資這個領域。我不知道你怎麼能忽視這一點。有些人喜歡指出,你可以在沒有原生加密貨幣的情況下獲得這些好處,但這顯然不對。像 ETH 這樣的原生 Token 是推動這些網路運作的核心,也是激勵人們在其上建構的動力。

這不一定需要區塊鏈

去中心化確實有時會帶來效率成本,許多區塊鏈為了優化這些效率成本而引入了不需要這種程度 Censorship resistance(避免节点对交易进行审查) 的產品中的低效率。我認為,這種觀點在金融領域正迅速成為最脆弱的反區塊鏈論點之一。

在某個階段,如果我們生活中的其他部分都在區塊鏈上,那麼用例 XYZ 是否需要上鏈就沒那麼重要了。你可能不需要在手機上進行支付,當幾乎每家商店都接受卡片和現金時。但是,當你的手機 24/7 都在身邊,並且是你與世界互動的主要方式時,將你生活的每個部分都融入其中會帶來極大的便利。

rwa.xyz 顯示,目前鏈上大約有 52.5 億美元的「現實世界資產」(旁白:名字很糟糕),五年前幾乎為零——這還不包括穩定幣,這使總額增加了 1500 億美元以上。這將繼續形成一個飛輪效應,使得在五年後,「這不需要區塊鏈」聽起來會像「為什麼要為你的業務建立一個網站?」一樣迂腐。這引出了我的下一個觀點。

區塊鏈並非單一的整體(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單一的)

在我们 2016 年的论文中,我们指出了区块链的一些技术 “挑战”,包括可扩展性/吞吐量、密钥管理和互操作性。近年来,大多数这些问题都取得了显著突破,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我認為,保持區塊鏈基礎層的可信賴中立性至關重要,但某些在區塊鏈領域發展的組織也需要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可見性。帶有白名單的智能合約和具有中心化排序器的 L2 解決方案雖然接近企業區塊鏈,但仍然提供了比專有技術棧更多的好處。

這個領域已經充滿了許多細微差別,你可以比較輕鬆地忽略那些試圖用一刀切的理由來解釋為何區塊鏈無法實現某些功能的人。時間和技術會改變人們對可能性和願意改變的看法。

3. 超越金融

本文的隱含主題是關於金融的未來。當然,使區塊鏈在金融應用中有用的所有好處,同樣適用於其他需要信任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技術可以用於創造數位稀缺性並增強社會協調。因此,我對非金融應用同樣感興趣,因為它們為金融應用創造了正向回饋循環,並且是文化實驗的舞台。傳統金融遷移到區塊鏈上是商業和文化整體遷移的二級效應。

Farcaster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聯合創始人 Dan Romero 喜歡稱之為 “足夠去中心化” 的社交網絡。在區塊鏈上儲存每個資訊既昂貴又過度,但在區塊鏈上擁有社交圖譜非常有用,尤其是當它與可以用於支付和儲存獨特數位內容的嵌入式加密錢包結合使用時。

那些批評加密領域沒有「殺手級應用」或存在過多令人厭惡活動的懷疑者忽略了要點。首先,不可阻擋的公共基礎設施本身就是一個殺手級應用。新技術的早期採用者幾乎總是社會的邊緣群體。當技術逐漸傳播並進入主流時,它的用戶基礎最終會擴大,人們會開發出滿足越來越多人需求的應用。加密技術正處於這樣的發展軌跡上。

4、結尾

這將我們帶回了最初的話題。在這個領域近十年的經驗讓我相當確信,加密技術不會消失。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只會看到更多的項目和應用。

企業世界中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是合併/收購,這一趨勢往往導致集中化。在加密治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企業」行為是分叉——在這裡,一個可以變成多個。

我們的實驗室會在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這也可能會帶來不適。但我挑戰在這個領域工作的所有人,特別是那些廣義上從事政策工作的,不要過於關注負面,而是要設想我們如何能夠使事情變得更好。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