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美國法院對 BTC 和 ETH 等加密貨幣的法律定位,探討背後的法律邏輯和監管理念。
作者: Tracy Tian,Ray,TaxDAO
封面: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4. 應該如何定性 BTC 和 ETH?
上述,在審視了多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法律案例後,我們對美國法院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的邏輯和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下面,在本部分,本文將從經濟學、金融學和法學的多維視角出發,評估這兩種代表性加密貨幣的商品屬性,並提出我們對它們法律定位的看法。
在分析了相關法律判例後,本文認為 BTC 和 ETH 作為去中心化的數位資產,具有商品的屬性。它們可以被買賣,具有市場價值,且其價格受供需關係影響。同時,它們也展現出一定的貨幣特徵,如便攜性和可分割性,但在當前法律框架下,更傾向於被視為商品。在分析了相關法律判例後,我們認為 BTC 和 ETH 作為加密貨幣的代表,具有商品的屬性。它們可以在市場上買賣,價格受供需關係影響,並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然而,它們的法律地位仍有爭議,需要進一步的法律明確和監管指導。
4.1 比特幣作為貨幣的經濟學評估
比特幣作為一種數位資產,雖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貨幣的屬性,如可交換性和一定的價值儲存功能,但它存在一些關鍵的局限性,使其難以完全作為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首先,比特币的高价格波动性使其难以作为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消费者和企业难以预测其购买力,这限制了它在日常交易中的使用。根据第三财经网的分析,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技术更新、政策变化、市场情绪及宏观经济趋势等。这种波动性表明比特币在短期内作为货币的不稳定性,这对日常交易和价值储藏功能构成挑战。富达研究深入探讨了比特币波动性的原因,指出比特币供应的固定性是其波动性的根本原因。由于比特币的供应量不会随价格变化而变化,需求的任何变动都直接反映在价格上,导致其长期内仍然不稳定。这进一步强调了比特币与传统货币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异。CryptoView.io 指出,比特币市场受到恐惧、不确定性和怀疑(FUD)的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左右投资者行为,进而影响市场动态。这表明比特币作为货币,其计价单位功能受限于市场情绪的不稳定。Sohu 的文章讨论了数字货币给中央银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强调了数字货币削弱了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这反映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体系之间的紧张关系。
其次,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設計,雖然避免了通貨膨脹的風險,卻可能引發通貨緊縮的問題。通貨緊縮是指貨幣購買力隨時間增強的現象,這在比特幣的案例中表現為隨著新比特幣產生速度的減緩,其價值預期上升。根據經濟理論,這種持續的價格上升預期可能會抑制消費和投資,因為持有者更傾向於儲蓄而不是支出。例如,消費者可能會推遲購買,希望未來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商品;企業和個人則可能對投資持謹慎態度,寧願持有比特幣以期待其價值成長。在這種經濟環境下,經濟活動可能會減緩,市場可能出現失衡,財富也可能從債務人轉移到債權人身上。正如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所指出的,通貨緊縮可能導致經濟衰退,因為它會減少總需求並增加失業率。因此,比特幣的固定供應量和潛在的通貨緊縮效應,構成了其廣泛接受貨幣形式的障礙,這限制了其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的實用性和穩定性。
此外,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雖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和抗審查性,但也使其缺乏中央監管機構的支持,難以應對經濟波動和危機管理。 NBER 工作論文系列中,David Yermack 對比特幣是否構成真正的貨幣進行了深入分析。根據經濟學的定義,真正的貨幣應具備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和計價單位的功能。然而,比特幣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Yermack 指出,比特幣的消費者交易量極低,其價格波動性遠高於廣泛使用的貨幣,這給用戶帶來了巨大的短期風險。此外,比特幣的交易價格與其他主要貨幣和黃金幾乎沒有相關性,這使得比特幣在風險管理和對沖方面幾乎無用。
總的來看,儘管比特幣被設計為一種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但其實際應用作為交易媒介的情況並不普遍。比特幣的消費者交易量相比於傳統貨幣來說非常有限,這限制了它作為日常交易手段的實用性。另外,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極高,這直接影響了其作為價值儲藏手段的功能。貨幣的價值穩定性是經濟活動中的基石,而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為持有者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不利於經濟活動的長期穩定與發展。而比特幣作為計價單位的功能同樣受限。由於其價格波動性,使用比特幣作為計價單位可能會導致定價的不穩定,進而影響經濟決策的可靠性。比特幣的高波動性、低交易量以及與其他資產的低相關性,都表明它在短期內難以被定性為貨幣。作為一種新興的資產類別,比特幣可能在某些特定的經濟環境和用例中發揮作用,例如作為投資工具或在特定社區內的交易媒介。
4.2 比特幣作為證券的觀點
在金融領域,證券的定義通常涉及代表公司所有權份額或債務的可交易金融資產。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儘管在某些方面與證券相似——特別是投資者購買它們是為了期望其價值上升從而獲得利潤——但它們與傳統證券存在本質上區別。
首先,比特幣缺乏一個中央發行機構,這是傳統證券如股票和債券所擁有的。這種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比特幣不符合證券的基本法律定義。此外,比特幣不提供公司所有權份額,也沒有標準化的財務報告,這兩者都是證券的關鍵特徵。
学术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加密货币是否应被视为证券的问题。Tasca (2016) 在其研究中指出,加密货币的市场表现与传统证券市场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波动性和相关性模式方面。这些差异表明,加密货币可能不完全符合证券的定义。
監管機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對加密貨幣的證券屬性進行了評估。 Gensler (2021) 強調了對某些加密貨幣項目進行監管的重要性,特別是那些涉及初始代幣發行(ICO)的項目。 SEC 通常使用 Howey 測試來判斷資產是否為證券,該測試是用來判斷特定交易是否構成證券發行的測試標準。它包括四個要素:金錢投資、投資於共同事業、有獲利預期、利潤主要來自他人的努力。其核心理念是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確保投資者在投資時能夠得到必要的資訊揭露,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具體在數位貨幣領域,例如,如果一個加密貨幣的發展依賴於某個公司或中心化實體的努力,並且購買者有從投資中獲得利潤的合理預期,那麼這種加密貨幣就可能被視為證券。 SEC 也在 2019 年發布了一份數位資產投資合約分析框架,提供了判斷數位貨幣是否屬於證券的官方指引。
然而,許多加密貨幣可能無法通過 Howey 測試,因為它們的投資者通常不依賴特定發行人的管理努力。 Liu (2018) 提出,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和缺乏中央控制特徵與傳統證券的定義不符。同時,Klerk (2018) 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加密貨幣可能表現出中心化的特徵,這可能使它們具有證券的屬性。 SEC 已經明確表示,比特幣和以太坊由於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不屬於證券。
綜上所述,雖然比特幣和某些加密貨幣具有一些證券的特徵,但它們在法律和監管框架內的分類仍然存在爭議。未來的監管指導和市場發展可能會進一步闡明這些問題。
4.3 比特幣作為商品的觀點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已經對比特幣進行了分類,將其視為一種商品,這項裁決主要基於比特幣在市場上的交易特性。根據 CFTC 的說法,比特幣的價格像其他可交易商品一樣,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
Cheah 和 Fry(2015)在研究中指出,比特幣的價格動態與傳統商品類似,其價格波動直接受市場力量的影響。這種價格行為揭示了比特幣作為商品的本質,其中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和情緒在價格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特幣的供給是固定的,由其底層演算法決定,而需求則受投資者和用戶對比特幣的興趣和信任度的影響。
比特幣作為商品的關鍵屬性是其高度的可替代性,即每個比特幣在價值上都是等同的,這與黃金、石油等傳統商品的屬性一致。此外,比特幣市場的流動性較高,允許快速買賣,這是商品市場的重要特徵。
比特幣還可以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儘管其波動性較高,但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投資組合的機會。這一點與傳統商品相似,後者也經常用於對沖風險和投資多樣化。
將比特幣分類為商品也意味著它受到 CFTC 的監管,這為比特幣交易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市場監管。作為商品,比特幣的交易規則和要求與傳統商品期貨和選擇權市場相似,包括交易透明度、保證金要求和市場操縱防範措施。
4.4 比特幣作為數據的觀點
在檢視比特幣作為數據的觀點時,我們同樣發現這個定義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議和挑戰。雖然比特幣確實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以數據的形式記錄了所有交易的詳細信息,但若僅將其視為數據,則未能充分捕捉其在金融和法律層面的豐富內涵。
首先,將比特幣歸類為數據,在法律和監管層面引發了重大挑戰。全球不同司法管轄區對比特幣的法律地位有著不同的解釋,這導致了監管的不一致。比特幣的匿名性和全球流通特性,也引發了對洗錢、詐欺和市場操縱的擔憂,這些都要求監管機構制定新的監管策略。
其次,比特幣作為數據的屬性並不會減少其作為貨幣的功能。它不僅承載著經濟價值,也具備交換媒介的屬性。然而,其價格的高波動性引發了對比特幣作為穩定交易媒介可行性的質疑。經濟學家和法律專家認為,比特幣缺乏成為廣泛接受貨幣所需的穩定性和普遍性。
進一步地,有研究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新型的資料貨幣,強調其在區塊鏈上的記錄和交易特性(Caliskan, 20204)。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可以被定義為數據貨幣,因為它們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代表了一種新型的數位資產。這種資產的價值和交易均以數據的形式存在和進行。比特幣和以太坊作為數據貨幣的概念,強調了其在區塊鏈上的記錄和交易特性。區塊鏈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帳本,所有的交易記錄都是公開透明且不可竄改的。這種特性使得比特幣不僅是貨幣,也是一串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據,具有永久性的數據屬性。以太坊引入的智慧合約進一步擴展了比特幣作為數據貨幣的應用範圍,這些自動執行的合約也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比特幣的出現標誌著資料貨幣化的一個新階段,其中資料不僅儲存訊息,還具有了貨幣的屬性,如價值交換和財富儲存。
然而,將比特幣定義為數據貨幣存在法律和監管上的雙重挑戰。一方面,現有的法律和監管體系需要適應這種新型的數位資產;另一方面,監管機構需要開發新的框架來應對比特幣的特性,包括其交易、稅收和安全性問題。此外,比特幣的普及化也面臨技術複雜性和市場認可度的障礙。一般用戶可能難以理解區塊鏈的工作原理,這限制了比特幣作為數據貨幣的廣泛接受。儘管比特幣在某些領域被接受作為支付手段,但其在全球的市場認可度仍然有限。
綜上所述,比特幣作為數據的觀點雖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但在法律、監管、技術、經濟等多個方面存在挑戰和爭議。這些因素限制了該觀點的全面實施,並指出了未來研究和討論的必要方向。
4.5 小結
總而言之,在對比特幣(BTC)和以太坊(ETH)屬性的深入探討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們在市場行為、可替代性、流動性以及風險管理方面與傳統商品的相似之處。研究指出,比特幣的價格動態受市場供需關係的影響,展現出類似傳統商品的投機特性。同時,比特幣的高可替代性和市場流動性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商品的屬性。此外,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比特幣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投資組合的機會,儘管其價格波動性較高。然而,將比特幣歸類為商品也帶來了法律和監管上的挑戰,尤其是考慮到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存在分歧。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比特幣的監管框架為市場提供了法律基礎,但同時也引發了對監管明確性的討論。監管機構需要在促進市場創新和保護消費者權益之間找到平衡,同時全球監管協調對於應對跨境監管挑戰至關重要。
綜合來看,比特幣和以太坊作為商品的屬性評估揭示了它們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的潛力與挑戰,呼籲一個更明確和統一的國際監管環境。
5. BTC 與 ETH 被認定為商品的潛在影響
在明確了 BTC 和 ETH 作為加密貨幣的商品屬性後,我們需進一步探討這種定性對稅法、市場監管以及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在接下來的部分,本文將分析將這兩種加密貨幣視為商品所帶來的具體後果,包括稅務處理、市場監管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投資者、市場參與者和全球金融監管格局的廣泛影響。
5.1 稅法上的影響
將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定性為商品,意味著在稅法上,它們將遵循與股票、債券等其他商品類似的規則。根據美國國稅局(IRS)的規定,加密貨幣交易產生的利潤被視為資本利得或損失,適用於資本利得稅。這可能會對投資者產生以下影響:
首先,投資者在稅務申報時必須申報其加密貨幣的買賣情況。這包括記錄購買和銷售的具體日期、交易價格等詳細信息,以計算資本利得或損失。美國稅法規定個人持有比特幣轉讓的加值所得依資本利得繳納個稅,稅率依持有時間長短不同。
其次,如果投資者持有加密貨幣超過一年後出售,其利潤通常被視為長期資本利得,享受相對較低的稅率;如果持有時間不到一年,則被視為短期資本利得,稅率與普通收入相同。這意味著長期持有的投資者享有相對較低的稅率。
最後,由於加密貨幣交易的複雜性,投資者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確保稅務合規。這可能包括聘請稅務顧問或使用專業軟體,以準確記錄和報告稅務資訊。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加密货币的税务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这在将加密货币视为商品的情况下尤为明显。例如,英国税务与海关总署将比特币定义为个人财产,涉及的纳税义务较少,而日本取消了比特币的消费税,并将比特币交易中获取的收益纳入其他所得中进行综合征收。这种差异性要求投资者了解并遵守其特定司法管辖区的税法规定。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不斷發展,稅法和監管政策也不斷演變。以太坊的合併,即從工作量證明(PoW)轉向權益證明(PoS)機制,可能會影響 ETH 的稅務處理。儘管目前沒有特別的稅務法規或指導方針針對質押獎勵,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獎勵可能被視為應稅事件。這一點體現了將 ETH 視為商品時,其稅務處理的複雜性和不斷變化的法規環境。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稅法的變化,並可能需要專業諮詢,以確保其稅務合規並適應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
5.2 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影響
將 BTC 和 ETH 視為商品,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這賦予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廣泛監管權力。作為主要的商品市場監管機構,CFTC 將負責監管加密貨幣市場,以防止市場操縱和詐欺行為,確保市場的公平和透明。加密貨幣交易所可能需要遵守 CFTC 的規定,包括註冊為指定合約市場(DCM)或掉期執行設施(SEF),並滿足相關的資本、記錄保存和風險管理要求。 CFTC 的監管框架可能鼓勵市場參與者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確保這些創新在監管的保護下進行,並降低系統性風險。
根據《21 世紀金融創新與科技法案》(FIT-21 法案),CFTC 將作為加密貨幣產業的主要監管機構,而 SEC 的管轄權將會被相對削弱。法案通過後,CFTC 將獲得更多權力和資金來監督加密貨幣現貨市場和 “數位商品”,尤其是比特幣。此外,該法案還為數位資產公司創建了量身定制的揭露和註冊制度,這可能鼓勵市場參與者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確保這些創新在監管的保護下進行,並降低系統性風險。
然而,加密貨幣的全球性質也帶來了跨境監管協調的挑戰。美國的商品分類可能影響其他國家的監管政策,但同時也可能導致監管套利和不一致性。此外,加密貨幣市場仍面臨監管不確定性,部分原因是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定義和分類存在分歧。
監管明確可以刺激創新,因為企業可以在清晰的規則框架內進行創新,推動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但監管和過度監管之間存在微妙平衡,如果監管過於嚴格,可能會扼殺創新,並導致企業流向對加密貨幣更友善的司法管轄區。
綜上所述,將 BTC 和 ETH 定性為商品,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影響深遠,涉及監管機構的權力分配、市場參與者的合規要求以及創新與監管之間的平衡。隨著相關法案的提出和通過,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框架正在逐步形成,這將對市場運作和創新產生重要影響。
5.3 對金融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影響
加密貨幣的法律定性是金融監管領域的關鍵議題,它不僅決定了加密貨幣的基本交易方式和市場參與者的合規義務,而且對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場的發展和創新有深遠的影響。衍生性商品市場依賴對底層資產的清晰法律框架,以確保交易的透明度、風險管理和市場效率。因此,加密貨幣作為商品或證券的分類,將直接影響其衍生性商品的交易規則、監管要求和市場參與者的策略。這種定性也可能影響投資者對衍生性商品市場的信心和參與度,進而影響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成長潛力。
如果加密貨幣被分類為商品,它們可以成為期貨合約、選擇權、掉期等衍生性商品的基礎資產。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監管商品衍生性商品市場,確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並防止市場操縱和詐欺行為。其中,期貨合約是一種標準化的衍生品,允許買賣雙方同意在未來特定日期以固定價格交易特定數量的基礎資產。這些合約在受監管的交易所交易,並且同樣受到 CFTC 等監管機構的監管。期貨合約允許市場參與者對未來的價格進行投機或對沖風險。例如,比特幣期貨合約允許投資者在未來某個日期以預定價格買賣比特幣,這有助於管理價格波動的風險。此外,商品的衍生性商品市場還可能包括價差合約、信用違約交換等其他複雜的金融工具。
可見,如果加密貨幣被認定為商品,那麼市場可能會看到更多以加密貨幣為基礎資產的期貨和選擇權產品。如果被認定為證券,那麼其衍生性商品的發展可能會受到限制,因為證券衍生品通常不涉及期貨合約,僅包括股票選擇權、股指期貨等,即投資者對基礎資產的未來價格進行投機或進行風險管理。作為證券理解的加密貨幣衍生性商品交易將受到 SEC 的監管,可能會限制某些類型的金融創新。
法律定性為加密貨幣的衍生性商品交易提供了明確的監管指導,有助於市場參與者了解合規要求,並降低法律風險。監管框架的明確性也有助於促進金融創新,因為市場參與者可以在一個清晰的法律環境中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密貨幣的全球性質也要求監管機構在國際層面上進行協調,以確保衍生性商品市場的全球一致性和監管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加密貨幣的法律定性對金融衍生性商品交易具有深遠的影響,包括交易的可行性、監管框架、市場參與者的行為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監管機構需要不斷評估和調整其監管策略,以適應這一新興資產類別的獨特屬性和市場行為。
6. 結論
CFTC v. Ikkurty 案的判決為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未來的法律實務和監管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CFTC v. Ikkurty 案的裁決強化了美國法院對加密貨幣法律定位的立場,明確了比特幣(BTC)和以太坊(ETH)作為商品的法律地位。這項裁決不僅對特定案件的當事人具有約束力,更為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框架提供了法律支持,並對全球加密貨幣監管具有示範效應。
透過相關法律判例的分析,我們認為 BTC 和 ETH 作為去中心化的數位資產,具有商品屬性。它們在市場上的交易特性符合《商品交易法》(CEA)對商品的定義,並應受到 CFTC 的監管。然而,它們的貨幣屬性和證券屬性仍存在爭議,需要進一步的法律明確和監管指導。
美國法院和監管機構正逐步為加密貨幣市場提供更明確的法律框架。 CFTC v. Ikkurty 案的裁決,以及《21 世紀金融創新與科技法案》(FIT-21 法案)的通過,為加密貨幣的監管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礎,預計將統一 SEC 和 CFTC 的監管職責,為數字資產的創新和交易提供更清晰的法律環境。同時,其也不斷改善加密資產稅收政策體系,加強加密資產的稅收徵管。例如,透過《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IJA)要求加密資產持有人遵守稅款申報要求,並對加密資產交易平台實行嚴格管理,要求上報用戶信息,實行 KYC 和 AML 協議。
將 BTC 和 ETH 定性為商品,對市場參與者、金融創新以及全球金融監理格局的影響深遠。監管的明確化可以刺激創新,推動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然而,監管和過度監管之間需要找到平衡,以避免扼殺創新並導致企業流向對加密貨幣更友善的司法管轄區。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不斷發展,未來需要不斷更新和改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適應這一新興領域的特殊需求。建議監管機構加強國際合作,制定全球統一的監管標準,同時專注於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市場完整性。此外,對於加密貨幣的稅務處理、跨國監管協調等問題,也需要監管機構和立法機關給予更多關注和明確指導。本文參考內容較多,有興趣的讀者可聯絡我們以取得參考文獻內容。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