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價值有多大,去中心化社交的價值有多大

作者:岳小魚

封面: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圖片

去中心化社交賽道熱點不斷,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新的熱門項目出現,例如 2022 年的 Lens、2023 年上半年的 Damus、下半年的 Friend.tech,到 2024 年初的 Farcaster,再到如今的 Blinks。

即使至今沒有一個去中心化社交產品真正跑出來,成為全民級應用,但是去中心化社交賽道各類項目一直在不斷嘗試、不斷進行著各種社交實驗。

人們有對自由的需求,希望可以掌控自己的社交數據,這正是去中心化社交能夠有最大的價值支撐。

自由的價值有多大,去中心化社交的價值就有多大。

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有一個熱門的去中心化社交產品出現,就會很短時間湧進去很多用戶,這反映了去中心化社交的潛力和用戶們的真實需求。

在層出不窮的去中心化社交計畫中,目前有三大極具技術創新且擁有發展潛力的頭部協議:Farcaster、Nostr 、Lens。

我們需要區分協議和應用,協議和應用是不同的,協議是一套定義好的通用規則和標準,而應用則可以根據協議進行構建。

協議就像電,應用程式就像插在電線上的機器。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核心有三個特徵:資料確權(使用者真正擁有自己的社交資料主權)、資料開放互通(社交資料在同一個協議的不同應用中可以開放互通)、開發無需許可(開發者可以基於協議自由開發應用)。

使用者無法直接使用協議,而是使用協議上建構的產品,也就是 APP 或 Web 端網頁。

因此,應用程式的實際使用體驗直接影響了使用者成長及留存。

一個優秀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才能催生出真正有價值的應用,但一個協議成功與否則取決於它上面構建的應用。

因此,本文將重點分析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對三大協議進行橫向對比,從中窺見去中心化社交賽道的市場現況以及發展趨勢。

圖片

1 基礎對比

我們先來了解這三個協議的基礎資訊。

Farcaster 和 Lens 的團隊背景非常豪華,Farcaster 是由美國最大的合規加密資產交易所 Coinbase 前高階主管團隊創建,Lens 則是由頭部去中心化借貸協議 AAVE 團隊創建。

團隊背景代表了背後擁有的資源,資源的豐富程度則影響了專案的發展速度和永續性。

Farcaster 的 A 輪以 10 億美元估值融資 1.5 億美元,Lens 最近則尋求以 5 億美元估值融資 5,000 萬美元。

Nostr 在這一方面就比較薄弱,雖然其創建時間最早,創建於 2018 年,但是一直由匿名開發者開發,沒有華麗的團隊背景和融資背景,因此發展非常緩慢,一直到 2023 年,其客戶端 Damus 才上線。

唯一公開的融資,是推特創辦人 Jack Dorsey 對該計畫進行了 14 枚 BTC 的捐贈。

因此可以看到 Nostr 的項目基因是非常極客的,這也深深影響了後續應用層的調性。

在專案資料層面,目前 Farcaster 的用戶量遠高於 Damus 和 Lens。

Farcaster 總用戶數 61 萬人,日活 6 萬。

圖片

2023 年基於 Nostr 的應用程式 Damus 上線後,一週內用戶數達 50 萬+,但是如今已經沉寂,沒有披露的數據。

Lens 註冊用戶數 149 萬、日活 2 千,由於羊毛黨較多,因此註冊用戶數有一定水分,日活和註冊用戶數有很大的差距。

圖片

2 技術對比

去中心化社交協定可以拆解為使用者身分、資料儲存、應用程式建構三部分核心模組。

Farcaster、Nostr 以及 Lens 在這幾方面的技術實現上有顯著的不同,但相同點都是將唯一的身份標識放在鏈上,各類社交數據放在鏈下。

2.1 Farcaster

Farcaster 的技術運作架構,簡單理解,建構在 Optimism 的通用開發元件 OP Stack 上,由鏈上協定(ID)和鏈下協定(儲存+通訊+客戶端)兩大部分構成。

  • 使用者身分:使用去中心化識別碼(DID),每個使用者都有一個唯一的 DID,儲存在以太坊上,並透過以太坊帳戶簽署鏈下資訊;
  • 資料儲存:使用去中心化的資料儲存系統 Hubs,每個 Hub 都是一個獨立的儲存單元,負責儲存和管理一部分數據,資料在 Hubs 之間分散式儲存;
  • 應用程式建置:提供開發和部署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的平台,開發者可以使用 Farcaster 提供的 API 和工具,建置和部署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Farcaster 目前需要網路中所有 hubs 的完全同步,這使得開發用戶端更加容易。圖片

2.2 Nostr

Nostr 是一個極簡的 P2P 訊息傳遞系統。 Nostr 全名為 “Notes and Other Stuff Transmitted by Relays”,可以理解為是社群媒體訊息的中繼傳輸協定。

Nostr 協定中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客戶端 Client,另一個是中繼端 Relay。客戶端用於簽名、驗證訊息,由使用者運行;中繼端可以抓取、儲存任何與它連結的客戶端的信息,並且轉發給其他客戶端。

每個人都運行一個客戶端,要發布某些內容(例如一個帖子),你要用你的密鑰對其簽名,並將其發送到多個中繼器(由其他人或你自己託管的伺服器)。

  • 使用者身分:使用者透過建立一對公私鑰來進行身分認證。
  • 一個公鑰(Public Key)作為你的用戶名,這個金鑰可以共享,並對所有人公開(就像你的微博帳號、微信 ID、銀行帳戶一樣,別人透過這個找到你)。
  • 一個私鑰(Private Key)。這把鑰匙像你的密碼,需要對它保密,透過這個金鑰,你可以在任何由 nostr 支援的平台上存取你的帳戶。
  • 資料儲存:中繼端用於儲存從客戶收到的事件。中繼端之間無法互相通信,只有你所連接的中繼端才會接收和儲存你的事件。任何人都可以運行中繼器。
  • 應用程式建置:Nostr 允許中繼器託管或刪除任何內容,這使得客戶端開發在短期內更加困難,但允許為這些中繼器提供許多潛在的商業模型以及更多開放式的潛在用例。 Nostr 上的中繼器隨後可以收取訂閱費或投放廣告或以其他方式選擇要包含和排除的內容。
圖片

2.3 Lens

Lens 是一個由十幾個智能合約組成的一套鏈上運作的模組化社交網路。

Lens 以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為核心元素,用戶透過錢包持有自己的圖譜 NFT(Profile NFT)以發佈內容並實現確權。

  • 使用者身分:使用者需要使用錢包鑄造一個 NFT 作為身份,NFT 創建於 Polygon 鏈上。
  • 資料儲存:使用者發佈的內容會儲存在 Arweave、IPFS 等去中心化儲存基底建上,並將內容連結更新至使用者的圖譜 NFT 中。
  • 應用建構:Lens Protocol 對開發者非常友好,允許開發者使用模組化元件在 Lens 上任意搭建自己的社交應用,包括大量 Web3 和 Web2 工具,或鏈上和鏈下數據,所有這些都由 LensAPI 綁定在一起。
圖片

3 應用對比

Farcaster 早期對產品進行了打磨,產品整體體驗很流暢,同時做好了內容的審查,防機器人措施等,並且通過嚴格的邀請制獲取了一批高質量用戶,使得產品走向了正向循環。

Nostr 和 Lens 早期的使用者都是擼毛黨,使用者品質較差,沒有好的社群氛圍,同時也沒有做好內容的分流去噪,也沒有為使用者呈現想要的內容,因此體驗較差導致沒有形成正向循環。

也就是說,產品營運節奏影響了這三款產品的發展。

對於社群產品來說,應用程式只是載體,最重要的是社群氛圍,社群氛圍決定了應用程式中的內容品質以及使用者是否想要留下來。

協議層可以是完全去中心化和自由的,但是應用層需要有所限制,並進行內容分發,為用戶呈現真正想要的內容,這樣用戶才能獲得更好體驗,從而將社交網絡沉澱下來。

3.1 Farcaster:Warpcast

Warpcast 是 Farcaster 上目前唯一一個功能齊全的客戶端,也是官方推出的客戶端,佔據 Farcaster 生態 90% 的市場份額。

Warpcast 的種子使用者主要來自以太坊社區,許多產業大佬都在早期進入了 Warpcast,例如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Warpcast 目前還是邀請制,需要從已有用戶那裡獲取到一個邀請鏈接,然後才能下載 APP。

建立 Warpcast 帳戶時,會自動產生一個錢包助記詞,這個助記詞就是你的私鑰,需要保存下來,其代表了你帳號的密碼。

同時,Warpcast 是付費應用程式,如果要使用 Warpcast,需要先支付 5 美元購買應用,後續每年需要繼續支付 5 美元進行訂閱。

這個付費條件是一定的門檻,但是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垃圾帳號的產生,維持了初期用戶品質。

進入 Warpcast 後,會發現 Warpcast 的產品體驗非常流暢且功能相對完善,但和 Twitter 基本上會類似。

但與 Twitter 不同的是,Warpcast 有一個特色功能:Frames。

透過 Frames 功能,使用者可以直接在 Warpcast 內完成鏈上的一些交互,例如鑄造 NFT、交易等。

Warpcast 的 Frames 功能為其帶來了第一波主流用戶成長,Frames 之於 Warpcast 類似小程式之於微信,允許用戶發布的連結內容自動提取和轉化為互動式應用程式。

Warpcast 還有另外的特色,積分系統 Warps。

Warps 可用於打賞和高級功能付費,避免了純 Token 激勵造成的羊毛黨問題,同時可以為應用創造正向現金流。

除開應用程式自身的功能,一個名為 Degen 的 Meme 幣(迷因幣,社區文化推動的空氣幣)也為 Warpcast 的用戶成長提供了巨大推動作用。

當你使用 Warpcast 的各類功能時,例如評論、按讚、發帖,Degen 專案方會給你的帳號進行空投。

Degen 的空投產生了造富效應,早期用戶一個帳號空投的代幣價值數千美元,因此 Degen 吸引大量用戶進入 Warpcast,推動了其用戶量級的爆發性增長。

圖片

3.2 Nostr:Damus

Damus 是第一個基於 Nostr 的應用,由推特創辦人月台推廣此產品。

Damus 早期非常簡單,甚至簡陋,雖然目前已經逐步完善和補充各類功能,但是早期趁熱度進來的用戶很多沒有留下來。

使用者註冊 Damus 需要理解公私鑰的概念,並保存自己的私鑰。

進入應用程式後,會發現整體功能非常簡單,就是一個簡版的 Twitter,但內容非常匱乏且垃圾內容氾濫。

但 Damus 有一個特色功能,內建比特幣閃電網路功能,可以直接呼叫第三方閃電網路錢包支付,例如打賞其他用戶等。

因此,Damus 和比特幣社群有許多關聯,其早期用戶也多來自比特幣社群的愛好者。

如果說 Farcaster 的應用有很多以太坊社群的特質,例如創始團隊強力推動、資本導向、精英範,那麼 Nostr 的應用則更具有比特幣社群的精神,偏重科技極客、草根、社群自發展、極簡。

圖片

3.3 Lens:Lenster

Lenster 是 Lens 生態中目前使用者數量最多的應用。

使用 Lenster 前,需要先在 Lens 協議的官網使用 Web3 錢包鑄造一個 NFT:填寫唯一不能重複的字符串,然後支付 10 美元(或者使用加密貨幣 MATIC 僅需 4 美元),這個字符串就是你的唯一身份 ID 了。

Lenster 的使用者介面與 Twitter 非常相似,但是轉帖、收藏、關注其他用戶這些數據都會和 NFT 關聯起來(無需支付 Gas 費用,Lenster 應用代付)。

目前 Lenster 僅支援 Web 端的網頁版,如果想要在手機端使用 Lens,可以下載 Lens 生態的另一款產品 Phaver APP。

只要你的錢包中擁有那個代表身份的 NFT,就可以使用錢包連接所有的 Lens 生態的應用,社交數據都會關聯在這個 NFT 中。

因此,對於 Web3 使用者來說,這個體驗還是很流暢的。

但對於 Web2 用戶,需要先擁有 Web3 錢包,然後才能使用 Lens 生態應用,無法實現吸引 Web2 用戶順利過渡進入 Web3 世界,用戶需要理解錢包和 NFT 概念,這些也是門檻之一。

圖片

4 綜合評估

4.1 Farcaster

優勢

1. 種子使用者品質高:由於早期嚴格的邀請制,使得內容品質和社群氛圍都較好,因而形成了正向的循環;

2.Farcaster 的整體技術架構框架博採眾長,不僅採納了 Nostr 的後端通訊去中心化架構精髓,還採用了 Warps 積分系統來規避純 Token 激勵的成長持續性問題。

劣勢

1. 官方應用程式 Warpcast 過於壟斷,第三方客戶端發展匱乏 ;

2. 去中心化程度不足:營運 Hubs 需要成本,但協議層本身對 Hubs 經營者沒有經濟誘因。

4.2 Nostr

優勢

1.Nostr 協議具有簡單性、中立性、穩健性以及運行你自己的中繼器(如比特幣中的節點)的便利性,具有比特幣技術精神;

2. 抗審查程度高:透過中繼器的方案,使用者可以自行儲存資料從而實現抗審查。 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y 曾表示「比特幣和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Nostr 是僅有的兩種真正大規模抵制審查的技術」。

劣勢

1. 客戶端體驗較差,垃圾內容氾濫;

2. 缺乏優質應用驅動,因此仍在概念階段徘徊;

3. 沒有經濟激勵機制,中繼端缺乏收益,有資料儲存問題。

4.3 Lens

優勢

1. 模組化設計:對開發者非常友好,允許開發者使用模組化組件在 Lens 上任意搭建自己的社交應用;

2. 使用者社群資料開放互通:使用者持有 NFT,就擁有自己的社群資料資產,NFT 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轉移和交易,實現了社群資料的資產化。

劣勢

1. 目前主要是羊毛黨用戶,使用者品質和社群氛圍較差;

2. 過度依賴代幣激勵預期,導致其應用生態發展較緩慢,同時因代幣激勵機制遲遲不落地而飽受爭議。

5 後續發展

社交應用最大的障礙是網路效應,誰先形成足夠大的社交網絡,誰就擁有了最大的護城河,其他產品難以取代,除非是技術變革導致的社交形式更新。

是否可以形成網路效應,則是你自己與你的關係網絡達成的共識,大家最終所做的一個選擇。

這個過程是極為艱難的。

去中心化社交賽道未來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呢?

在綜合對比三個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之後,這裡可以總結出一些發展方向:

1. 建構小程式能力

對比微信小程序,去中心化社交應用中的小程序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使鏈上互動更加方便和易於使用,點擊更少= 更方便= 更高的行動或參與可能性。

目前基於 Farcaster 的 Warpcast 已經實現了該功能。

最近正火的基於 Solana 公鏈生態的 Blinks 專案也在實現同樣的目標,可以讓推特、Discord 等 Web2 社交應用獲得小程式的能力,直接進行鏈上交互,連接了 Web2 和 Web3。

TON 公鏈生態做的事情也類似,在加密社交 Telegram 應用中,建構 BOT 的能力,支援各類機器人直接在應用程式內使用。機器人小程式結合 TON 公鏈,目前已經掀起了一波 TON 生態熱潮,也是在將 Web2 用戶順利過渡到 Web3。

2. 聚合客戶端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實現了社交資料的開放互通,但是不同協議的資料無法互通。

這時候可以在應用層解決這個問題,已經出現了聚合多個協定客戶端的應用,盡量以最簡單的方式全平台同步內容。

聚合客戶端不僅是內容同步發送到多個客戶端,更重要的是做鏈上活動聚合。

聚合的目的是重新做資訊分發,打通不同的社交圖譜,找出更多有興趣的人,發現更多有興趣的內容。

3. 建構經濟誘因機制

比特幣作為最大的去中心化系統成功運作了 15 年,就是依賴其簡潔而有效的經濟誘因機制。

一個去中心化系統是否可以長期且可持續地運作下去,需要一個合理且有效的經濟誘因機制。

三大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都面臨缺乏經濟誘因機制的問題,會導致無法進一步去中心化以及大規模擴張。

因此怎樣建構一個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是去中心化協議們未來需要持續探索的命題。

4. 更優的使用者體驗

縱觀社群網路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隨著科技的創新,社群網路也發生了許多變革,一代代用戶從一個社群平台遷移到的另一個社群平台。

在 PC 網路時代,QQ 是國內絕對的龍頭社交產品,但進入了行動網路時代之後,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習慣發生了革新,需要更好用的行動端社交工具,此時微信站上了風口,透過更簡潔、更友善的產品設計,並加上更強的隱私保護,逐漸吸引了大量用戶從 QQ 遷移到微信,最終成為國內最大的社交網路平台。

這個 Web2 世界中的社群網路演化案例顯示了使用者體驗的重要性,即使沒有先發優勢,只要真正專注於使用者體驗,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就能贏得使用者支援和市場認可。

對於去中心化社群產品而言,社群數據掌握在用戶手中,這意味著決定權也在用戶手中,哪一款產品好用用戶會用腳投票。因此,基於去中心化協議所建構的應用拼的是產品體驗、內容營運等。

但是你不能重做一個區塊鏈版的微信就能打敗微信,需要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結合區塊鏈特性,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大的價值,這個價值需要大到能夠超過 Web2 原有使用者體驗加上遷移成本的總和。

如今三大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已經重構了社交網路的底層架構,實現了社交資料的開放互通、用戶確權、無需許可、抗審查、可組合性等諸多新特性,接下來就要看怎麼建構出一個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區塊鏈版微信了。

一個充分自由的市場,必能湧現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