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鏈上數據看背後的洗錢風險

作者:Bitrace

封面:Photo by Adrien Olichon on Unsplash

ACE 是臺灣的前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廣受臺灣使用者信賴,不過 ACE 交易所的創辦人、現任負責人在 2024 年初相繼被檢方收押,至今還沒能重獲自由,這起事件震驚業界,還在調查階段。 Bitrace 也曾對 ACE 交易所的鏈上資金流向展開研判,並發現 ACE 交易所流入洗錢風險 USDT 達 6,691 萬美元。

近日,Bitrace 的 CEO Isabel 受邀做客區塊勢,就 ACE 事件從「鏈上數據看到哪些訊息、這些資訊代表 ACE 交易所發生了什麼事」等方面進行分享。

Q:ACE 這起事件為何會引起 Bitrace 注意寫成文章?A:我們一直在關注香港、新加坡、臺灣等地區的加密生態,也主動參與了若干起發生在當地或者存在當地受害者的案件的調查。 因此在 MOCT 涉詐事件發生后,我們第一時間就從我們最擅長的角度切入進事件調查中,也就是風險加密資金對行業機構的影響。 當然我們很明確地知道,這起事件的本質不在於 ACE 交易所是否被黑灰產利用為洗錢場所,而是 MOCT 等一系列代幣的發行與炒作都是通過非常危險的方式進行的,不僅對臺灣普通投資者造成了損失,也給當地加密產業帶來了較大的負面聲譽影響以及來自政府部門的壓力。 我們目前正在積極接觸臺灣當地的加密機構與政府人員,嘗試為這起事件提供更多我們能做的工作,以盡可能減少這起事件的關聯方受到的影響。 因此,在後續我們的主要調查方向會是 MOCT 代幣背後存在的一系列風險點,以及這些風險可能會對台灣投資者或者機構造成哪些損害。

Q:從鏈上數據看到什麼?從完成調查、復盤的角度來看。 A:我們平臺內已經覆蓋了全球幾乎所有交易所的地址標籤,因此我們才能夠第一時間對 ACE 交易所的業務地址進行資金審計,另外我們也從臺灣當地的合作方那裡拿到了 MOCT 等代幣的合約位址,以及專案方的網路公開資訊,結合我們挖掘的其他網路情報,我們由此開始了調查。 我們的調查目標是:通過調查 MOCT 代幣的發行細節,找到這個代幣背後的發行組織。 通過調查 MOCT 代幣在特定時間點的轉移動作,挖掘背後可能的利益相關者。 對關聯其中的位址或平台進一步調研,瞭解其他平臺是否也存在類似的風險。

Q:整起事件有哪些角色(MOCT 幣、ACE 交易所)?他們如何互動?A:這起事件中,除了 MOCT 代幣之外,還存在場外 OTC 商、其他交易平臺等關聯方。 首先是 MOCT 的發行者,這個團體完全不對自己的發幣行為進行掩飾。 發幣位址是從中心化交易所獲取的手續費,並且在 2018 年到 2020 年之間發行了多個代幣,這表明 MOCT 背後的團體非常善於炒作這類代幣,而且方式非常草莽。 其次是中心化交易平臺,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這些代幣其實也有在其他交易所上線交易,因此也存在暴雷風險。 最後是 OTC 服務商,MOCT 等代幣的投資活動很多時候是通過 OTC 商,在交易平臺外發生的,這其中應當存在發行者搭建的返傭機制。

Q:調查過程中發現那些現象或異常,如何解讀這些數據?A:我們的確發現了一些異常,或者說與主流媒體曝光所不一樣的現象:一方面是相對於 MOCT 較高的知名度之下,代幣在鏈上的實際超低的活躍度。 根據區塊瀏覽器的數據 MOCT 代幣的鏈上持有者僅有 822 名,總的交易活動也不足五千,其他關聯代幣的鏈上活動痕跡則更少。 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是,這類代幣的交易活動主要發生在中心化平臺內,其代幣使用價值也僅僅體現在 Web2 世界,例如 MOCT 魔券幣的作用是在另一個平台兌換打折券,這種代幣與中心化的積分沒有太大的區別。 代幣炒作發生在平臺內,鏈上也缺乏必要的應用價值,因此造成了較低的鏈上活躍度。 這也意味著,一旦平臺下架這類代幣,代幣流動性將立即枯竭,投資者也會血本無歸。

另一方面是 MOCT 非常集中的籌碼分佈,區塊瀏覽器顯示,MOCT 前五大持有者掌握了超過 90% 的籌碼,而且這些籌碼都不處於鎖定狀態,被專案方高度控盤,隨時能夠在二級市場上進行砸盤。

Q:如何基於鏈上數據判斷這類加密貨幣的風險投資?

A:籌碼集中程度。 如果有大量未鎖定籌碼高度集中在若干個位址,那麼存在操縱市場的風險; 發行者黑歷史。 在鏈上是可以看見代幣發行者資訊的,如果對方是一個連續發垃圾幣的「慣犯」,那麼參與這類投資風險極高; 代碼審計。 投資前進入專案官網,查看團隊成員、融資資訊、代碼審計等資訊,如果連代碼審計這個最基本的安全工作都沒有做,那麼風險則更高。

Q:ACE 這是一起獨立事件嗎?過去有類似的知名案例嗎?A:這並不是一起獨立事件,在當前的島內,與幾年前的內地,都存在類似的案例:我們在調查 MOCT 事件過程中,發現臺灣某些交易所也曾出現過上架風險代幣的情況,有的至今仍在交易,有的則早早下架。 我們認為加密貨幣投資市場天然就具備良幣驅逐劣幣的自我驅動力,隨著投資者的判斷能力提升以及行業教育的完善,這類欺詐代幣的生存空間也會越來越少。 例如內地在 2017 年-2019 年之間也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欺詐幣投資熱潮,許多小交易平臺聯合專案方,通過拉人頭返傭、虛構收益的形式,吸引大量投資者參與炒作,最終一地雞毛。 因此這類玩法被快速淘汰,目前已經很難再見到較大規模的欺詐幣。 從這個角度來看 MOCT 的暴雷未嘗不是加速了這一淘汰進程,能夠給更多普通投資者帶來警醒。

Q:Bitrace 是否有關於欺詐代幣類案件的調查案例可供分享?

A:可以參考 Bitrace 的公眾號文章 「假 HT 搬磚詐騙案」「2020 年翡翠幣欺詐」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