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 死了,但沒完全死。

原文:The rise and fall of crypto culture

作者: Andre Cronje

編譯: iambabywhale.eth

封面: 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此前宣布退隱的 DeFi 傳奇人物 Andre Cronje 再次撰文發表對加密文化和加密精神的看法,他認為,加密文化扼殺了加密精神。ForesightNews 對該文進行了編譯:

我希望我年紀再大點,大到能經歷早年貨幣政策的誕生。我希望我能看到他們犯下的錯,因為我相信我們正在重蹈覆轍。

我經常感覺加密領域的很多東西是由那些讀了維基百科有關債券、鑄幣稅或債務工具的文章的人建立的,他們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這是寫代碼時候經常發生的事。當你發現一個組織或開發人員正在寫新的代碼時,你會不自覺地找錯誤:「這個沒必要」、「這個還可以優化」、「他們為啥這麼寫,一點意義都沒有」,然後你就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所以你在接下來的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重新設計代碼。之後你遇到了第一個困難,你必須做一些調整,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直到你的代碼看起來和你開始所質疑的幾乎一樣,當你終於明白為什麼代碼會是這樣寫的時候,你會由衷感嘆:That's why。

貨幣政策也是如此,不能孤立地看待貨幣供應、發行、債務、公共債券、鑄幣稅、公司債券、商品、證券、衍生品。它們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但加密貨幣仍是新一代,「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一代。

長期以來,我一直對加密文化的蔑視以及對加密精神的熱愛直言不諱。這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但加密精神是自治權、自我監督、自我賦能之類的概念。加密文化是財富、權利、充實和自負等概念。

加密文化扼殺了加密精神。

一位教授曾經告訴我「合同是為了最壞的情況而不是最好的情況準備的」。監管和立法也是一樣的,他們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而不是出現在有蜜月和香檳陪伴的美好時光中。

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覺得監管是被需要甚至是必要的,不是作為一種預防機制,而是作為一種保護機制。這就像一個孩子試圖將手指插入電源插座,你阻止他們,然後他們才知道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有一天他們會明白,但不是今天。

Crypto 死了,但沒完全死。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當下很多在原有基礎之上的更新迭代都將成為「荒地」。我們將看到一種新的區塊鏈經濟的興起,它不是由貪婪驅動的,是由信任而非不信任驅動的。儘管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很諷刺,但我發現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興奮。我不會再踏入荒地,但我對這個新的未來感到非常興奮。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