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虧損超百億美金的 Meta 仍毅然下注元宇宙領域,深度解析 Meta 的元宇宙實現路徑。
“元宇宙的開拓者”是我們針對元宇宙的發展而設立的專欄,主要面向那些深挖元宇宙產業或者在元宇宙進行 “淘金” 的從業者,分享這些企業或者創業者們的故事,以獨特的視角窺見那些引領全球元宇宙發展的企業或個人,我們深信元宇宙的大幕已經拉開,引領未來 20 年的科技互聯網已經走上了時代浪潮。以下是我們的第 7 期內容,看看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巨頭 Meta All in 元宇宙領域,伴隨著扎克伯格的構想一步步搭建,Meta 是如何成功轉型為元宇宙公司的,以下 Enjoy。
2021 年 10 月,坐擁 28 億用戶的社交媒體巨頭 Facebook 公司宣布更名為 “Meta”,未來將全身心專注於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業務,至此徹底引發了元宇宙概念的爆發。
Meta 創始人扎克伯格表示,希望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將 Meta 打造為一家元宇宙公司,而更名動作更是證實了 Meta 將 All in 元宇宙的野心。
但這場為元宇宙準備的盛宴早在 Meta 收購 Oculus 時就已經埋下伏筆,2019 年 Meta 宣布 Horizon 將成為一個全新的社交虛擬世界。
隨後,在 2021 年年底,Horizon Worlds 作為元宇宙平台正式開放。
2022 年初,扎克伯格承諾,在未來十年內,每年將向元宇宙投入 100 億美元,從如此巨大的投入中也不難看出 Meta 對元宇宙的重視程度。
不僅如此,上週 Meta 宣布將暫停舉辦今年的 F8 開發者大會,原因是將投入更多時間給元宇宙。
那麼 Meta 究竟是如何佈局元宇宙的?重磅押注元宇宙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原因?
Meta 從何時開始佈局元宇宙?
2014 年 3 月還未更名的 Facebook 以 20 億美元現金及股票收購了 Oculus,當時扎克伯格在公告中表示 “移動是當前的平台,收購 Oculus 是為明天的平台做準備。”
在這筆巨額收購後,Meta 對 Oculus 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改造,直到 2020 年 9 月,Oculus Quest 2 頭顯以 299 美元的價格公開發售,一經推出迅速點燃了市場。
儘管彼時元宇宙概念還未流行起來,但事實證明,扎克伯格的走向元宇宙的每一步都是精心鋪墊的。
2021 年 3 月,Roblox 打出元宇宙概念上市紐交所,市值一度超過 480 億美元。這股元宇宙的風潮迅速席捲了全球各行各業。
元宇宙所強調的沉浸感需要依託於終端設備作為連接接口來實現,而扎克伯格認定的發展前景甚好的 VR 賽道自然成為了元宇宙的重要入口。
最終,Facebook 在 Connect 的年度大會上直接宣布將公司更名為 Meta,這個擁有海量用戶的社交平台佈局元宇宙的計劃徹底公開。
改名的不僅僅是 Facebook 母公司,旗下 Oculus Quest VR 頭顯產品也於 1 月 27 日正式更名為 “Meta Quest”,對此,Meta Quest 還表示 “改變有時候並非是一件壞事,我們希望去更好地幫助構建元宇宙,而新名字將使這個過程更加清晰”。
至此,Facebook 從社交媒體平台徹底轉變為名為 Meta 的元宇宙概念公司,而當前 Meta 的元宇宙版圖還在不斷探索更豐富的應用領域,那麼 Meta 具體押注了哪些賽道呢?
Meta 目前押注了元宇宙哪些方向?
Meta 可能並不是全球第一家重點關注元宇宙賽道的科技公司,但毫無疑問是孤注一擲投身於元宇宙的先行者。
然而 All in 元宇宙並不僅僅是改名而已,Meta 目前究竟在元宇宙的哪些方面有所行動,下文我們一一拆解。
重金下注硬件賽道
任何行業的早期階段都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作為元宇宙 “四大金剛” 的用戶界面與沈浸式體驗,硬件的發展為元宇宙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四大金剛” 指的是我們常說的 “BAND”,即區塊鏈技術、遊戲、網絡、顯示)。
當前元宇宙的硬件賽道主要分為 AR 眼鏡和 VR 頭顯兩大部分,其消費群體略有不同。AR 眼鏡以其在培訓和遠程指導方面的優勢性成為了工業企業的寵兒。
而 VR 頭顯則以其豐富多彩的娛樂性應用成為了普通消費者的首選。
雖然當前 VR 頭顯因個人隱私數據洩露、安全保護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公眾擔憂,但絲毫無法減慢 VR 頭顯市場持續發展的步伐。
而根據 IDC 在 3 月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 年全年全球 AR/VR 頭顯出貨量達 1123 萬台,同比增長 92.1%,而 Meta 旗下的 Oculus 市場份額達到了驚人的 80%。
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作為市場的領導者,Meta 對硬件賽道的投入可以說是一擲千金。
2014 年,Meta 收購了 Oculus,之後的 2019 年收購了 AR 眼鏡賽道的初創公司 CTRL-labs,同年以 78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視頻遊戲初創公司 Play Giga,近期 Meta 又收購了 VR 健身應用《Supernatural》背後的開發商 Within,金額或超 4 億美元。
而且,在未來 XR 當道的情況下,Meta 並沒有滿足於 Oculus Quest 為其帶來的成就,而是積極的探索新的領域。
今年 3 月,Meta 以兩倍薪資挖走微軟 AR 眼鏡 HoloLens 硬件工程總監 Rune Jensen,讓其負責 AR/VR 前沿技術研究和原型設備開發等工作。
可這些投入也只是冰山一角,Meta AR/VR 事業群 Reality Labs 僅在 2021 年的投入超過了 120 億美元,可以說,Meta 在硬件上投入了非常大的資金和精力。
嘗試打造元宇宙社交平台
除了在硬件賽道發力,作為傳統社交媒體 Facebook、Instagram 和 Whatapps 的母公司,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 Meta 在元宇宙社交平台打造方面無疑是不遺餘力的。
2021 年 12 月,Meta 正式開放 VR 社交平台 Horizon,用戶可以在平台上創建虛擬形象,並與其他用戶交互。雖然 Horizon 中用戶的化身只有上半截身體,但自推出以來,已有超過 30 萬人參與其中。
Horizon 實際上由 Horizon Worlds、Horizon Venues、Horizon Workrooms 和仍在開發中的 Horizon Home 組成。
Horizon Worlds 由用戶生成的內容構成,是一個全新的社交虛擬世界,創作者可以通過使用 VR 應用程序中的工具來自行設計世界。
用戶可以在 Horizon Worlds 中冒險、娛樂,獲取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新奇體驗。
現如今,Meta 宣布開始測試銷售數字資產的商業化工具,允許用戶出售物品和體驗的使用權,對數字資產的價值流通提供了必要的途徑。
Horizon Venues 則為在 VR 中舉辦大型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2021 年 11 月,Meta 官方指出,用戶可以通過 Horizon Venues 在 Quest 中觀看 NBA 比賽。
2021 年 2 月超級碗表演結束之後,美國老牌搖滾樂隊 Foo Fighter 在 Horizon Venues 中舉辦一場 VR 演唱會,Quest 用戶將可以坐在前排體驗。
而 Horizon Workrooms 讓 VR 辦公更易用、更好用,為企業和員工提供了更多在疫情期間居家辦公提高溝通效率的方式。然而 Horizon Workrooms 並不是 Meta 在打造元宇宙社交平台時的第一次嘗試。
早在 2016 年,Meta 就推出了面向 VR 用戶的跨平台 VR 協作平台 Workplace,允許用戶直播並實現多人聊天。而建立在 Workplace 基礎上的 Horizon Workrooms 讓 VR 辦公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Meta 元宇宙社交平台在穩定的發展,我們期待看到 Horizon 更多的表現。
打造元宇宙基礎設施平台
然而 Meta 的野心並不止於此,致力於成為元宇宙標杆企業的 Meta 還在為打造元宇宙基礎設施平台而努力。
除了推動硬件的發展並且打造元宇宙社交平台以外,Meta 還與英偉達聯手推出了全新的人工智能研究超級集群(RSC),並與西班牙電信公司 Telefónica 聯手建立了一家元宇宙創新中心,推動 AI、算力、網絡傳輸等多個元宇宙基礎設施的建設。
Meta 稱 “我們希望算力的躍階提升不僅能幫助我們為現有服務創建更精確的人工智能模型,同時能夠實現全新的用戶體驗,尤其是在元宇宙之中……正在幫我們創造為元宇宙提供動力、並推動更廣泛的人工智能社區前進的基礎技術。”
在 2022 年度的第二階段,RSC 將可以實現每秒 5 百億億次運算,並具有 16TB/s 的目標傳輸帶寬,成為世界上最快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之一。
而 RSC 將使得語音識別等技術所需的模型在數百種不同的語言中工作,並無縫分析文本、圖像和視頻、開發新的增強現實的工具,構建全新的人工智能係統。
RSC 將推動元宇宙領域相關產品落地,包括審查海量的內容、實時翻譯,以及將高性能 AI 與 AR 相結合等等,最終構建元宇宙。
除了 RSC,Meta 還致力於提供更好的網絡支持,在時延和帶寬上取得長足的發展,以實現元宇宙的低延遲和沈浸感。
區塊鏈技術的探索
區塊鏈技術作為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 Facebook 時期,Meta 就已經對區塊鏈技術有所探索。
2018 年,Facebook 就有了開發基於 Crypto 的支付平台計劃,任命曾在 PayPal 擔任總裁同時也是交易所 Coinbase 董事會成員的副總裁大衛·馬庫斯為區塊鏈部門負責人,隨後繼續聘請 Crypto 開發人員。
一年後,2019 年 6 月 18 日,Facebook 發布了 Libra 白皮書,正式宣布推出通證 Libra。Libra 是一種法幣資產和高信用政府債券(一籃子貨幣)作儲備支撐的美元 Stablecoin,由多名成員組織組成的 Libra 協會發行。
Facebook 作為全球有近 30 億用戶的最大社交平台,在各個國家擁有眾多用戶,若 Facebook 真的發行了這樣一種貨幣,其影響力可謂空前巨大,並且也將深刻影響各國的金融。
因此 Libra 的推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各個國家的競相研究,同時也給了各國巨大的壓力,間接加速了各國的央行數字貨幣 CBDC 的研發進度。
然而 Libra 影響面甚廣,各國也都紛紛認真對待,在這樣的情況下,Libra 處處碰壁,各國的監管部門一致對 Libra 亮起了紅燈,而 Libra 的協會成員也在逐漸流失。
眼見阻力如此之大,Facebook 決定退一步,於 2020 年 12 月 1 日將 Libra 改名為 Diem,同時在原有的基於一籃子貨幣的設計也改變為對單一美元的支持,並與美元錨定,這種形式就與如 USDC 等其他 Crypto 的美元 Stablecoin 一樣了。
然而這退讓的一步,也並未讓監管買單,在繼續堅持了一年多之後,此時已經改名為 Meta 的 Facebook 最終決定將 Diem 賣出。
2022 年 1 月 31 日,Meta 正式宣布以 1.82 億美元的價格將其 Crypto 支付網絡 Diem 出售給 Silvergate Capital Corporation。
然而,Meta 並未完全放棄 Crypto 的貨幣玩法,此次失敗的只是發行美元 Stablecoin,Meta 轉而開始走支付平台的思路。
也就是在 Diem 被出售的同一天,Meta 轉頭就加入了 Crypto 開放專利聯盟(COPA),該聯盟由 30 多名成員組成,包括 MicroStrategy、Kraken、Coinbase、Uniswap 等。
成員將他們 Crypto 的專利匯集起來,形成一個共享專利庫,任何成員都可以自由使用專利背後的技術,以保護 Crypto 的創新。
Meta 此舉也是一種快速調整的策略,既然走發行的路子走不通,那還可以直接使用現有的 Crypto,也可以探索出更多的使用場景和收入來源。
而 Meta 旗下的產品未來很可能也會接入對 Crypto 的支持,讓傳統互聯網的 Web2 用戶能夠管理自己的 Web3 資產,Meta 也可藉此成為橫跨 Web2 與 Web3 的橋樑,把握住 Web3 的風口。
此外,Meta 的金融部門 Meta financial Technologies 也一直在探索創造一種虛擬貨幣,內部稱為 “扎克幣”,用來打賞創作者、借貸、支持其它金融服務。
其目標是為支持 Meta 的元宇宙世界,但它可能並不是基於區塊鏈開發的,這就有點像我們熟知的 Q 幣了,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已有的成功經驗,也值得一試。
至此,Meta 規劃了近四年的大計似乎出師未捷身先死,但好在還能積極調整,也有一些新的希望。
另外,隨著近幾年 NFT 的普及,NFT 已經是一個關注度不小於 Crypto 的新的應用方向。
眾多傳統企業和機構紛紛入局 NFT,嘗試將自己的業務與 NFT 結合,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詳的品牌,比如阿迪達斯、《Time》周刊、路易威登等等。
而一些頭像類的 NFT 也迅速火遍海外的社交媒體,這些 NFT 往往是具有類似特徵的一系列 NFT,除了本身的風格會受到人們的喜歡以外,還可以用作擁有者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
因此這類 NFT 也被定義為一種新的 NFT 類別,叫做 PFP(profile picture),即個人資料圖片。
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加入到 PFP 的玩法中,在他們的各類社交媒體上紛紛換上了自己擁有的 PFP。
而這股熱潮也隨著他們的影響力傳達到了更多的人,可以說 PFP 是社交與 NFT 能完美契合的應用,而這樣的盛宴怎能少得了社交巨頭 Meta 呢?
4 月 8 日,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獲得 Meta 公司最新披露的一份備忘錄顯示,該公司已經給 NFT 和區塊鏈技術集成到旗下應用和服務中設定了一個粗略的時間表,併計劃在今年五月率先在 Facebook 上啟動 NFT 試點計劃。
而有此動作的社交平台不在少數,此前推特也已經推出了 NFT 頭像功能,允許用戶將 NFT 作為其個人頭像。
看來一場爭奪 NFT 制高點的社交巨頭之間的爭奪戰已經打響,並且 NFT 作為元宇宙的一項重要技術,此次的探索也能為 Meta 在元宇宙的佈局探明前行的方向,Meta 能否藉此在元宇宙中延續其霸主地位,讓我們拭目以待。
Meta 為何重視元宇宙?
旗下社交平台用戶增長見頂
2022 年 2 月 2 日,Meta 公佈了 2021 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其中用戶的數據值得深思。Meta 月活用戶數(MAU)為 29.1 億,季環比沒有增長了。
但同時其日活用戶反而減少了約 50 萬人,Facebook 的用戶總數自誕生起第一次迎來了下降。從企業成長曲線來說,Fa cebook 已經從快速增長階段步入了成熟期。
Facebook 的用戶增長停滯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一是用戶數已接近天花板。
目前,Facebook 有 30 億左右的用戶,而全球有 48 億左右的互聯網用戶,除去個別對 Facebook 不開放的國家,比如我國的 10.8 億互聯網用戶,剩餘的市場容量已經比較有限。
而且如今的 Facebook 已經把能夠發展的國家都發展了,沒有新的國家可以拓展,用戶數的增長已然見到了天花板。
其二是用戶自身的屬性,Facebook 作為產品已經發展了 18 年,其用戶群往往年紀也偏大,不太被現在的年輕人所接受。
而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視頻類的應用正在崛起,Tiktok 作為抖音的國際版,自 2017 年推出以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海外最火爆的社交軟件之一,常年霸榜應用市場。
在市場容量有限、難以繼續拓展市場、以及新產品持續衝擊、沒有新用戶入場的情況下,Facebook 這類老產品猶如一灘死水,如果沒有新的水源注入,Facebook 將日漸蒸發。
因此,為了破局,必須挖掘新的市場。如今視頻應用如日中天,視頻的市場已是紅海,格局已定,Meta 若此時再切入,無異於難上加難。
但元宇宙概念在 2021 年突然的火爆,給了 Meta 新的靈感。鑑於 Meta 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佈局 VR 領域了,尤其是在 VR 的硬件市場上,Meta 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而元宇宙的關鍵展現方式之一正是要通過 VR 這類頭顯設備,Meta 手握如此好的牌,自然要順勢而為。
顯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Meta 不僅僅是順勢而為了,而是直接傾其所有的力量,借助其先天的優勢,去拓展這一個還未被開墾過的藍海。
不過這一次,Meta 可不僅僅只是想要在應用上再造一個社交帝國。
蘋果之所以能成為市值最大的公司,有多種原因,但最能支撐其營收的,主要還是依靠其過硬的硬件產品,以及其搭載的 App Store。
硬件與應用商店的結合才是正確的致富秘密,這也是為何我們也能看到華為手機有華為市場,小米手機有小米市場的原因,大家都深諳其道。
同理,這一套邏輯也能在 VR 領域適用,誰能拿下 VR 硬件市場足夠多的份額,誰就能在未來的 VR 應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便能擁有源源不斷地現金流。
Meta 當前佔據 VR 設備 80% 左右的市場,要再接再厲拿下應用市場的份額可謂是手到擒來,不過目前 VR 的整體用戶數還只在千萬級,Meta 若要保持優勢並做大市場還需要持續地投入。
業務財報不容樂觀
2 月初的這份財報因為是 Meta 更名後的首份財報,引起了諸多關注,但正是這份不及預期的財報讓其股價暴跌了 21%。
公司市值單日蒸發約 252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028 億元),也創下了 2012 年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名副其實的 “跌掉一萬億”。
在這份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Meta2021 年主營廣告業務增長疲軟,已經沒了往年的亮眼。
與此同時被寄予厚望的元宇宙開發部門非但沒有盈利,反而帶來了 100 億美元的虧損,這也是去年 Meta 更名後首次將代表元宇宙業務的 " Reality Labs" 財務板塊單獨列出。
我們暫且拋開創新業務(重點指元宇宙)的盈利問題來看整體數據,2021 第四季度 Meta 營收為 336.7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略超預期,但較去年前三季度明顯放緩。
而淨利潤方面,Meta 更是出現 2019 年二季度以來首次下滑,錄得 102.9 億美元,同比下滑 8%,我們知道 Meta 傳統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廣告,但正如我們上文所說,其社交平台用戶活躍度的下降,直接影響了營收。
當然,整份財報中老業務的營收(廣告銷售額為 326 億美元)依然超過了眾多互聯網公司。
但面對老業務的營收下降,開闢創新業務自然迫在眉睫,所以哪怕面臨目前虧損百億,Meta 依然選擇了下注元宇宙。
各國隱私法案限制發展,需要新的故事
當我們聚焦 Meta 的財報時,必然會被其廣告營收的佔比所震驚,Meta2021 財年總營收為 1179.29 億美元。
而其廣告業務營收達到了 1149.34 億美元,而現實實驗室業務營收僅為 22.74 億美元,其他業務營收不到 8 億美元。
這樣的營收分配自然讓人好奇這巨大的廣告營收究竟哪裡來的,如果回看 Meta 過去若干年在隱私數據上栽的跟頭,可能已經不勝枚舉,甚至影響的人數一再擴大,從幾百萬到上千萬,再到去年的 5 億人,Meta 已經被隱私洩露纏身。
甚至就在其年度財報公示前,英國高官還警告稱,如果 Meta 不遵守新的《網絡安全法》,扎克伯格可能會面臨更強的法律追述。
而 Meta 的廣告營收正是因為有用戶各類數據作為支撐,簡單來說當你使用其社交產品時,隨著使用的頻率提高,它會越來越了解你,而這份了解便會被用來作為廣告推介的參考。
所以當各國隱私法案越來越嚴苛時,Meta 不得不選擇考慮新的故事,畢竟如果所有國家的隱私保護都變得嚴苛起來,其廣告收入一年的下降可能還不及元宇宙業務幾年的虧損。
爭奪下一代智能設備的軟硬件場景
如果說 Meta 更名是其拉開元宇宙業務的大幕,那麼多年前收購 Oculus 則已經是未雨綢繆的壯舉了。
畢竟 2014 年就下注 VR 業務,在如今看來就好比喜馬拉雅資本李錄先生在 20 年前下注比亞迪一樣(為其帶來了近 70 倍回報)。
當然,Meta 目前在 VR 和 AR 領域的佈局已經不容小覷,畢竟 VR 市場超過六成的份額如果在未來得到延續,那將是非常恐怖的數據。
而據國際數據分析公司 IDC 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 年全球 AR/VR 頭顯出貨量達到 1123 萬台,市場同比增長 92.1%。其中 VR 頭顯出貨量達 1095 萬台,突破年出貨一千萬台的行業重要拐點。
而其預計 2022 年全球 VR 頭顯出貨量將突破 1573 萬台,同比增長 43.6%。
試想,2021 全球移動智能手機年出貨量為 13.5 億部,不說達到同級,一旦過億,VR 硬件市場將會扶搖而上。
這還未包括各類相配的軟件市場增長,要知道每年相配的軟件市場規模同樣是數万億體量,或許 Meta 看到了一個趨勢,甚至所有互聯網巨頭都看到了,否則為何相繼入場?
或許到現在依然會有人用 Facebook“不要臉” 了來嘲諷其更名為 Meta 的舉動,但回看上文這些羅列的內容時,我們不得不感慨,巨頭轉身不易,但他們似乎看準了元宇宙的未來,不管是身體力行的實踐,還是資本的投入,Meta 都值得我們欽佩。
中心化的 Meta 元宇宙能否成形?
儘管 Meta 雄心勃勃的下注元宇宙,但元宇宙強調的開放性和去中心化或許也會阻礙其創造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這也是被諸多元宇宙從業者所詬病的。
尤其是受到 Web3 熏陶的人士,畢竟 Meta 已經習慣了數十年的利用中心化優勢來賺取資本收入,讓其拋棄 “慣性” 似乎顯得強人所難。
但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所謂 “中心化” 巨頭都開始涉獵元宇宙時,我們開始有了新的思考。
用戶究竟是需要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的互聯網或者元宇宙,還是在便捷性與隱私性上找到新的平衡?
如果Meta 創造出的元宇宙既符合 Web3 的理念,也符合大眾的認知,或許故事會有新的改變。
與諸多創業型的元宇宙公司不同,Meta 更像一次 “內部創業”,甚至是舉全體之力的轉型,他們創建的元宇宙必然更容易被用戶接受。
畢竟坐擁 20 億活躍用戶的 Meta 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用戶。
因此,當我們擔憂 Meta 創造出的元宇宙不是我們所設想的,或者不是我們理想中的構建時,他們同樣也會思考主流用戶會需要什麼,他們喜歡什麼?
而這個趣味的博弈才是 Meta 所面臨的真正挑戰。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一直堅信一個準則: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那麼,我們想要的元宇宙究竟是什麼樣的,還是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就如福特汽車創始人福特的描述:如果你問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人要什麼,他們絕不會說是汽車,而會說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聲明】:本文為元宇宙之心運營團隊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文章版權和最終解釋權歸元宇宙之心所有。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