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為沈浸感、互動性、創造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或將掀起一場變革

2021 年 3 月 11 日,數位藝術家 Beeple 的藝術品《每一天:前 5000 天》(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賣行以 6934 萬美元的價格落槌,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件在傳統拍賣行出售的純數字作品。

作為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史上價值第三高的藝術品,《每一天:前 5000 天》的起拍價僅 100 美元,然而這樣的起拍價大大低估了收藏家們的熱情。

截止到最後一分鐘有 220 萬訪客訪問了該拍賣頁面,這件耗費 5000 多天創作而成的作品成交價高出起拍價近 70 萬倍。

數位藝術家 Beeple 在那一天創造了歷史,突破了現實世界的認知,讓加密數字藝術作品闖入了大眾的視野。

大家在感嘆藝術的變遷之餘,對其背後起支撐作用的技術產生了巨大的好奇,什麼是 NFT什麼是新媒體藝術?這樣的問題成為了過去一年熱議不斷的話題。

然而實際上,《每一天:前 5000 天》並不是第一個破圈的加密藝術作品。

同年 3 月,一群藝術愛好者在街頭燒毀了世界著名街頭藝術家班克西的作品《Morons》,並以 4 倍的價格出售了基於《Morons》的 NFT 數字版本。

這場更像是行為藝術表演的作秀,讓大家真正的意識到藝術的邊界有了新的延展。

正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說,“藝術是生活的鏡子”,隨著元宇宙時代的發展,藝術正經歷著巨大的變革。

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新媒體藝術行業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終於迎來了屬於它的爆發時刻。 

什麼是新媒體藝術?

那麼究竟什麼是新媒體藝術?我們不妨先做一個小實驗,將這個問題在朋友圈中提問,在不求助百度的情況下,能回答上來的人有幾人?

答案或許是寥寥無幾。

原因無他,並不是新媒體藝術出現的晚,或是影響不夠深遠,僅僅是因為藝術總是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伴隨著日常生產生活行為。

就像我們很多人難以清晰的表述 “大地藝術”“現實主義 ““浪漫主義” 是什麼一樣,新媒體藝術是一種新的藝術學科門類,是時代的產物,已經不經意地深入到了當代藝術之中。

簡單來說,新媒體藝術是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去探討文化和美學,集合了最前沿的數字技術、生物科技、量子理論、經濟學、語言學等多個學科,以光學媒介和電子媒介為基礎的藝術。

它是一種更加強調觀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互動的藝術形式

新媒體藝術作品是一種流動且不斷重塑的藝術,它利用計算機、網絡、影像作為創作媒介,改變了大眾對於傳統藝術的認知。

作為一種純藝術學科門類,新媒體藝術是一個非常大的範疇,包括數字藝術、交互藝術、算法藝術,聲音藝術、影像藝術、燈光藝術、生成藝術等等,是一套較為複雜但脈絡清晰的系統。

新媒體藝術並不僅僅是 “NETART”,而是 “ART IN NET”,也不僅僅是冰冷的技術革新,而是大眾審美的飛躍,是美學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當前國內外已經有眾多院校開設了新媒體藝術專業,清華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同濟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紐約視覺藝術學校等知名院校赫然在列。

作為新媒體藝術的分支,數字媒體藝術是當代新媒體藝術最重要且最廣泛的表達形式之一,多用圖片、gif 的形式進行表達,通過為繪畫、攝影、裝置增加時間的參與和觀眾的感知,重塑了藝術的四維空間,給予觀眾全身心的體驗。

數字媒體藝術從 1960s 發展至今,誕生了無數驚才絕豔的作品,並為當下新媒體藝術的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正如福樓拜所言 “藝術和科學總在山頂重逢”,藝術因表達情懷而絢爛,科學因揭示規律而崇高,新媒體藝術融合了科學與藝術的邊界,成就了彼此

新媒體藝術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新媒體藝術似乎涵蓋了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那麼新媒體藝術究竟是如何誕生並發展至今的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藝術不僅僅創造了社會財富,同時也是對社會文化的思考。

藝術反哺社會文明的進程,是大眾智慧的結晶,新媒體藝術非常好地論證了這一點。

20 世紀 60 年代末,信息革命使得個人電腦普及,之後網絡成為了新的藝術媒介,為新媒體藝術的誕生創造了基礎。

核心在於溝通與交互的新媒體藝術起源於觀念藝術、達達式行為和早期的未來主義宣言

早期的新媒體藝術包括聲音藝術、影像藝術、燈光藝術,其代表人物韓裔美國人白南準開創了影像藝術、影像裝置、影像表演領域的眾多先河,並且憑藉《電視佛陀》贏得了 “新媒體之父” 的讚譽。

20 世紀末,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媒體工業與相關政府機構的支持下,諸如 ZKM(藝術與媒體中心)、AEC(電子藝術中心)、ICC(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等藝術烏托邦紛紛成立。

旨在促進當代藝術與科學的對話,並促進新媒體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與此同時,新媒體藝術展一次次的打破現實世界的認知。“MULTIMEDIALE” 多媒體藝術雙年展等大型策展的出現,使得新媒體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與受眾。

而眾多優秀藝術家讓我們切身的感知到了新媒體藝術的所帶來的震撼。

BillViola 的作品利用人類身體和感知能力進行互動,通過流動的藝術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參與者。JamesTurrell 打造的色彩系列 “光的空間 “,讓用戶對距離、顏色、大小產生新的定義,“迷倒” 一系列的觀者。

日本 TEAMLAB 利用空間和光影,讓觀眾重新定義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蘭登國際的 Rain room 讓體驗者可以盡情的享受在雨中散步而不被淋濕。

科學賦予了新媒體藝術 “改變世界” 的能力,重新定義了藝術家

正如蘭登國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的那般的那樣,“建造這樣的裝置在工程上的挑戰是迷人的,但同時這是一種社會科學,沒有一個設計師會去創造毫無意義的裝置。

新媒體藝術裝置讓觀眾體會到了自身所具有的能量。創作的過程比任何時候都要迷人,觀眾定義藝術家的身份,感知並且盡情的體驗。”

幾乎在同一時間,互聯網技術逐漸走向成熟,催生了計算機圖形學的出現,為新媒體藝術家提供了全新的創作工具。

普通用戶在計算機上做圖的工具從微軟畫圖到編碼,再到各類 Adobe 軟件,使得在新媒體藝術這個全新賽道上湧現了大量的數字藝術家。

被譽為 “引領二十一世紀潮流的先鋒偶像”DAI FAN、年僅 18 歲的天才藝術家 Fewocious、NFT 大神級人物 Pak、改變了傳統拍賣行歷史的 Beeple 等等。

藝術家們嘗試著新的數字工具和藝術媒介,將作品與視覺藝術空間以及音樂和詩歌等不同學科緊密相連

現如今,加密藝術、算法藝術、交互藝術和生成藝術大行其道,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NFT 的誕生為數字藝術品確權提供了基礎。

其不可篡改、透明且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得 GIF 圖不僅僅是一個可無限複製的圖像,而成為具有實際價值的數字資產。

同時 AI 智能的發展,使得生成藝術的工具更加的 “傻瓜化”,比如 Google 開發的軟件《DeepDreaming》向普通人打開了生成藝術的大門,為創造者提供了富有想像力的工具,提升了普通大眾對於新媒體藝術的參與感,讓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之一。

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緊跟著時代發展的節奏,穩步而富有想像力地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新媒體藝術為何迎來爆發?

新媒體藝術的爆發並不是一場難以捉摸的 “黑天鵝” 事件,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 “伏筆”。

正如我們在上文中所言,新媒體藝術集合了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實現了藝術與科學的統一,科學的發展為新媒體藝術的塑造與革新帶來了不竭的動力

當前,計算機語言已經不再是簡單的 0 和 1 的二進制堆砌,代碼結構在不斷地精簡優化,為實現更複雜的程序提供了基礎。

人工智能從最初的機器智能發展至今,在機器人領域、語言識別領域、圖像識別領域和專家系統有著人類難以企及的理性思維和低失誤率,成為了人類進入智能時代的關鍵。

計算機科學和 AI 來到了更傾向於發展消費級場景的階段,而對任何產業而言,娛樂和藝術都是最好的傳播手段。

更多的科學家不僅僅在像牙塔里追尋真理的腳步,他們希冀理論能夠通過實驗性的更為有趣的方式得以論證。科學家怀揣著更加深切的人文主義關懷,繼而催生了新媒體藝術當中的算法藝術和生成藝術。

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的價值在於借助於外在物質形式顯示一種內在的生氣、感情、靈魂、風格和精神,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藝術作品的意蘊。”

新媒體藝術家讓觀眾可以感受到藝術就是生活,近距離的感知時代的韻律。

除此之外,互聯網的發展從滿足用戶交互需求的 Web2.0 時代逐漸轉變為去中心化的 Web3.0 時代,數字資產的確權提升了藝術家的地位和藝術品的稀缺性。

NFT 的創新賦予了萬物以價值,使得新媒體藝術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當中。

著名加密藝術家 FEWOCiOUS 的《The EverLasting Beautiful》,87 歲的漫畫書藝術家 José Delbo 的《Genesis》,匿名加密藝術家 Pak 的《Finite》《Metarift》。

紀念行為藝術 Maurizio Cattelan 把香蕉貼在藝博會的展牆上的《banana &tape》……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不再是小眾沙龍中所探討的話題,而是全球的嘉年華。

而全球疫情的爆發使得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元宇宙時代進入大眾視野,人們對新媒體藝術的好奇與關注瞬間席捲全球。

對於將物理世界一切生產生活方式複刻在虛擬世界,並具有完善的經濟體系和去信任的身份認證的元宇宙而言,新媒體藝術賦予了元宇宙新奇的用戶界面和沈浸式體驗。

人們可以與世界產生聯繫、進行互動,並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有關的創作。

新媒體藝術構建了元宇宙世界互動的基礎,而元宇宙時代的啟幕為新媒體藝術帶來了爆發的催化劑,一張 JPG 圖片能價值千萬並不僅僅是資本運作的遊戲,而是新時代開啟的集結號。

新媒體藝術未來將去向何方?

新媒體藝術發展至今只有 60 年左右的歷史,對於一個新興的藝術學科門類而言,新媒體藝術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麼新媒體藝術的未來將要走向何方?新媒體藝術是否是藝術的終極形態?這些話題都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索。

◉ 科技+藝術將改變行業發展

新媒體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新媒體藝術與科技就像是影子與物體,息息相關,我們甚至可以簡單地認為,新媒體藝術是科技在美學領域的映射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藝術的展現形式和成果將不斷地顛覆我們的認知,甚至改變藝術行業的發展。

除了我們前文提到了的谷歌開發的《DeepDreaming》之外,有款能夠幫助我們 “點字成畫 “的軟件《Wombo Dream》在不久前掀起了新一輪的 AI 創作浪潮。

TikTok、抖音上有個火爆一時的 “對口型唱歌” 短視頻,一些名人的靜止照片變成了滑稽十足的唱歌視頻,眾多名人紛紛中招,其背後的公司 Wombo 就是《Wombo Dream》的締造者。

用戶只需要在《WomboDream》中輸入一個關鍵詞和一段描述並且選擇一個藝術風格,就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神作。

即便輸入的關鍵詞和選擇的風格一樣,每次生成的圖片也會有所不同,完美的詮釋了藝術的真諦。

截至去年年底,《WomboDream》用戶已經生成了超過 1000 萬張圖片,並為許多藝術家提供了創作靈感。

技術釋放了人類的勞動力和創造力,有更多的時間、機會去思考更為廣博的問題。

人類在創造、升級科技的時候,科技也在改變著人類,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

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藝術不再拘泥於個人靈感的迸發和高超的技巧,藝術創作變得更加的天馬行空並富有想像力,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

無論是 AI 創作、算法藝術,還是裝置藝術、交互藝術。新媒體藝術通過增強參與者的感知力,深深地打動著我們。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期待看到更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中富有的人文情懷和社會價值將深深地影響下一個時代。

◉ NFT 會讓藝術家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NFT 的出現使得新媒體藝術家獲得了應有的報酬和尊重。

其最核心的意義並不是日益膨脹的商業價值對藝術市場的衝擊,而是逐漸改變了人們對於所有權的看法,這將對社會秩序的基礎進行一次深層次的變革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新媒體藝術家想要變現就必須與現實世界產生聯繫,在經過互聯網傳播之後,總需要授權產品或是與品牌合作,才能使數字藝術獲得傳統意義上的商業落地。

而 NFT 的出現讓藝術家跳出了實體的捆綁和錨定,完美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NFT 所依託的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技術,使得圍繞藝術品和交易過程的數據更加的公開透明可溯源,大大避免了數字藝術通過截圖就可以復制的窘境,使得數字藝術的所有權有了更為流暢的管理體系和更為清晰的界定。

科技成為了震懾罪惡的手段,NFT 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更高維度、更長時間裡對人類文明合作方式的變革。

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因為 NFT 而獲得了更好的待遇。在 Beeple 之後,大悲宇宙的 “文本基因計劃” 系列中的《有詩的海灘》拍得了 14 萬美元的高價。

其《未來仏》、《亂碼詩》以及《虛擬蝴蝶》系列營造了精緻而超然的奇異美學,創造了亞洲元宇宙數字藝術領域的先河。

探究人與科技關係的數字藝術家田曉磊、擁有百萬粉絲的潮流藝術黑馬池磊、當代藝術創作者陳天灼等眾多國內知名數字藝術家也紛紛入局,新媒體藝術因為 NFT 的存在而煥發了勃勃生機。

◉ 人人都可成為創作者和收藏家

與此同時,新媒體藝術時代的爆發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創作者和收藏家

新媒體藝術家的創作不再局限於物理層面的繪畫、雕塑,不再局限於過分精緻的美學,而具有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影像、圖片、裝置都可以作為新媒體藝術的組成部分。

藝術創作工具也具有了質的突破,每個人都具有成為創造者的天賦與資質。

大悲宇宙最初是一名 3D 遊戲場景搭建師,在最開始嘗試藝術創作時,大悲宇宙曾經選擇進行短時間的雕塑創作。

然而他的靈感在雕塑工作中得到了釋放,而創造力又被物理介質所局限。

於是用自由的介質進行自由的創作似乎成為了他的藝術生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數字藝術給他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他通過算法,將有機的信息藏在混沌的系統裡,讓全球看到了亞洲數字藝術家的獨特魅力。

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許無法形成獨特的表達方式,然而新媒體藝術時代為我們提供了簡便易行的工具。

無論是前文提到的《Wombo Dream》,還是谷歌開發的《DeepDreaming》,亦或是英偉達的 3D 設計協作和虛擬世界仿真平台 Omniverse,Epic Game 的虛幻引擎,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熟練的運用相關工具而成為新媒體藝術的創作者。

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媒體藝術改變了全球對於所有權的認知,使得人人作為收藏家成為了可能

收藏家擁有了更多形式的藝術選擇,並且可以更加輕鬆安全地獲取藝術作品並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或清算。

新媒體藝術的未來也許會有無數種可能,而全民創作與收藏是其必不可少的一環。

◉ 元宇宙讓新媒體藝術呈現更多創新形態

2021 年是元宇宙的元年。如果說信息時代下文明是一座座疊加在一起的塔,人類就好像西西弗斯背著這些艱難前進。

然而就像阿爾貝·加繆所說的一樣,“西西弗斯無聲的全部快樂在於:他的命運屬於他,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我這個從此沒有主宰的世界對他來講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他爬上山頂所要進行的鬥爭本身就足以使一個人心裡感到充實。”

元宇宙時代並不是娛樂至死最後的狂歡。

人類的文明一端是虛擬現實,一端是星辰大海,並行不悖、相互依存。元宇宙的到來是必然中的偶然,是科技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我們在探尋元宇宙積極作用的當下,進一步推動了科技與藝術的迭代。

元宇宙的加入為新媒體藝術提供了更多的創新形態

讓 VR 遊戲、AR 互動體驗、全息影像、3D 打印雕塑群等等富有未來感和科技感的表現形式成為新媒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了新媒體藝術的展現手法,增強了藝術品與受眾之間的感知度和交互性,使得新媒體藝術為參與者提供的沉浸感更加的強烈。

與此同時,元宇宙為新媒體藝術創作提供了內容詳實的素材庫,激發了創作者的靈感,使得更多的藝術家去思考人與自然、人與科技、人與未來的關係。

通過藝術家的創作進一步加速元宇宙時代的到來。

後記

新媒體藝術的出現,打開了伊甸園之門,為世人帶來了豐饒之角,我們僅僅看到了新媒體藝術的冰山一角,而這小小的一部分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看待事物發展的方式。

藝術無止境,一成不變的是藝術,不斷創新的也是藝術。

就像歌德所說 “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與世界聯繫,也沒有一種方式比藝術更好”,我們應該以一種開放的心態看待新媒體藝術,不斷的接納它,並且為其創造價值。

人類文明的發展除了解放雙手和富有創造力,本來就帶有一定的荒謬性和戲劇性。

在時代快速迭代的不確定性下,所誕生的新的產業以及未來科技與生命之間的關係成為了下一代所必須關注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不久前在成都當代藝術館舉辦視頻綜合裝置系列 “後人類博物館” 給觀者帶來了無限的感動,令觀眾駐足的並不是人工智能與科技在某個幻想的未來世界裡展現出的驚奇影像,而是在每個裝置底部中不斷起舞的人類宇航員。

儘管時代在變遷,但我們始終懷有 “愛與自由”。

也許新媒體藝術並不是藝術產業的終極形態,但是無疑它賦予了藝術品全新的靈魂,並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媒體藝術作為元宇宙的組成部分,不僅僅為元宇宙提供了全新的展示形式,也豐富了元宇宙產業的業態。

隨著元宇宙時代的迭代,我們將會看到各種新奇的新媒體藝術展、加密藝術作品、以及更多願意挑戰自己極限的年輕藝術家。

未來將至,你我準備好了嗎?

聲明】:本文為元宇宙之心運營團隊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文章版權和最終解釋權歸元宇宙之心所有。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