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Layer 最突出的用例之一是 EigenDA,它是由乙太坊保護的去中心化數據可用性層。

作者:Sullivan,Zonff Partners 投資總監

EigenLayer 由 EigenLabs 開發,該實驗室由首席執行官 Sreeram Kannan 領導。 Sreeram 具有學術背景,是華盛頓大學的副教授。 他們最近在測試網上啟動,並在 Blockchain Capital 領投的 A 輪融資中籌集了 5000 萬美元,Zonff Partners 很高興作為參投方加入 EigenLayer 的本輪融資。

EigenLayer 的想法並不複雜,即通過再質押(Restaking),把乙太坊驗證者網路的 ETH 敞口進行二次質押,從而把中間件的 Economic Security 提升至等同於乙太坊的級別。

整個 EigenLayer 協定,可以分成供給方與需求方

需求方:有低成本享受乙太坊級別安全性需求(AVS,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的新共識協定的側鏈、數據可用層(DA)、新的虛擬機、預言機和可信執行環境等。

供給方:個人 ETH 持有者(將 ETH、stETH 質押給質押服務商,讓服務商分配的節點運營商參與 EigenLayer 協定)、驗證節點(直接參與 EigenLayer、或通過委託,委託其他運營商幫忙管理)。

供給方承擔了一些相對很小的節點運營成本以及質押 ETH 被罰沒(Slashing)的風險,為需求方提供節點服務。 需求方支付一定的報酬(專案方 token、手續費等)。 某些類型的服務可能還有些隱性收益(當 sequencer 有 MEV 收入)。

圖片來源:IOSG Ventures

EigenLayer 提供的 Restaking 服務便是將質押成為乙太坊網路驗證者的資金,透過 EigenLayer 同時也拿去質押其他中間件的信任網路。 對於質押者而言能透過一份資金賺取兩份質押收益,而對於中間件而言,建立新任網路的門檻大幅降低,並能夠透過乙太坊本身的質押來保障原先 AVS 的安全性。

目前市場中存在的問題

Restaking 是 EigenLayer 最核心的概念,要瞭解 EigenLayer 通過 Restaking 所解決的市場痛點首先我們必須先解釋幾個名詞:

中間件 Middlewares – 由於部分服務除了鏈上交易訊息(可以透過乙太坊網路獲得新任保障安全性)之外,還需要其他資料來驗證其服務的安全性,因此這類型服務仍需要自己建立另一個信任(去中心化)網路,我們將這類型的服務例如預言機、跨鏈橋等等統稱之為中間件。

主動驗證系統 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AVS)– 為了確保 Middlewares 的安全性,需要設計一套機制來保障數據的正確性,即防止數據被惡意篡改,而這一套驗證信任機制我們稱之為 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AVS)。

任何不在 EVM 之上部署或證明的模組,都無法利用乙太坊可信底層的安全性,比如基於新共識協定的側鏈、數據可用層(DA)、新的虛擬機、預言機和可信執行環境等等,一般來說,它們需要搭建自己獨立的 AVS,為自己的系統安全負責。 目前的 AVS 生態存在一些缺點:

  • 搭建一個新的 AVS 意味著要搭建一個新的可信網路,這並非易事;
  • 新的 AVS 意味著使用者在支援乙太坊交互費用的同時,還需要額外支付一筆 AVS 費用,這會導致價值流失;
  • 對驗證者來說,進入一個新的驗證系統意味著要承擔一定的機會成本和風險敞口;
  • 當前 AVS 體系對一些 DApps 來說,安全係數被削弱了。 這體現在一些依賴中間件的 DApps 的安全因為同時依賴於乙太坊和中間件的信任假設,攻擊中間件的成本較低而遭遇風險的可能性增加;
圖片來源:EigenLayer

EigenLayer 項目機制

EigenLayer 引入了 2 個新概念,即再質押和自由市場治理來實現將乙太坊的安全性擴展到其他系統以及提升治理的效率。

再質押 – EigenLayer 允許使用者將質押在乙太坊上的 ETH 二次質押在 EigenLayer 上,這些二次質押的資產可以用於數據可用性層、預言機、中間件、Layer2 等。 驗證者通過對其提供安全和驗證服務,也可以獲得相應獎勵。

自由市場治理  EigenLayer 讓驗證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自由選擇參與哪些模組,但驗證者獲得利潤的前提是需要確保安全。 EigenLayer 的治理模式有兩點好處,第一是將穩健的底層區塊鏈融入快速和高效的元素,第二是可選擇的驗證者模式可以使新的模塊在驗證者中去爭取其他的資源,從而更好的平衡安全性和性能。

EigenLayer 上的 AVS 可以租用乙太坊驗證者的安全服務,有以下好處:

  • 一個新的 AVS 可以通過乙太坊的驗證者增強經濟安全性
  • 使用乙太坊的安全增強的費用總體來講是最低的
  • 在 EigenLayer 的安全模式增加了破壞的成本
  • 價值積累:讓 ETH 質押者獲取 AVS 中的收益

因此,协议可以避免将代币化作为一种安全机制,这应该会改善代币经济并减少唯利是图的资本问题。由于协议受到基础层的保护,腐败的成本显着上升:

圖片來源:EigenLayer

不同於 PoW 的合併挖礦,由於 PoS 驗證者需要在乙太坊網路上進行質押以獲得收益,一旦作惡則將導致對其質押資產的 Slashing。 同理,驗證者在進行 Restaking 之後能夠獲得在中間件網路上的質押收益,但如果作惡則被 Slashing 原有的 ETH 質押品。

圖片來源:EigenLayer Whitepaper

具體 Restaking 的實施方法是:質押者可以把乙太坊網路中提款地址設置為 EigenLayer 智慧合約,也即賦予其 Slashing 的權力。

關於質押標的的選擇,EigenLayer 提供多種質押方式類似於 Lido 的流動性質押(Liquid Staking)以及超流動性質押(Superfluid Staking),其中超流動性質押可以允許 LP 交易對的質押,具體而言:

  • 直接質押,將質押在乙太坊上的 ETH 直接質押到 EigenLayer 上
  • LSD 質押,已經質押在 Lido 或 Rocket Pool 的資產再次質押到 EigenLayer 上
  • ETH LP 質押,將質押在 DeFi 協定中的 LP Token 再次質押到 EigenLayer 上
  • LSD LP 質押, 比如 Curve 的 stETH-ETH LP Token 再次質押到 EigenLayer 上
圖片來源:Messari

EigenLayer  的用例

EigenLayer 最突出的用例之一是 EigenDA,它是由乙太坊保護的去中心化數據可用性層。 EigenDA 屬於通用化的 DA 解決方案,與 Celestia 同屬一類。 但 EigenDA 和 Celestia 的解決思路又有一些差異。

IOSG Ventures 認為在 Celestia 鏈上,Data Blob 透過 P2P 網路傳播,並基於 Tendermint 共識對 Data Blob 達成一致性。 每個 Celestia 全節點都必須下載整個 Data Blob。 由於 Celestia 本身仍然作為 Layer1,需要對 Data Blob 進行廣播和共識,這樣一來實際上對網路的全節點有著很高的要求(128 MB/s 下載和 12.5 MB/s 上傳),而實現的輸送量卻未必高(1.4 MB/s)。

而 EigenLayer 採用了不同的架構 – 不需要做共識,也不需要 P2P 網路。

圖片來源:EigenLayer

IOSG Ventures(Jiawei)表示 Celestia 的思路與傳統的 Layer1 一致,做的其實是 Everybody-talks-to-everybody(共識)和 Everybody-sends-everyone-else-everything(廣播),而區別是 Celestia 的共識和廣播是針對 Data Blob 來做的,即僅確保數據可用。

而 EigenDA 做的是 Everybody-talks-to-Disperser(數據可用性的需求方(例如 Rollup,稱為 Disperser))(即上圖步驟 [3] Disperser 獲取 Attestation)和 Disperser-sends-each-node-a-unique-share(即上圖步驟 [2] Disperser 分發數據給 EigenDA 節點),把數據可用性和共識進行瞭解耦。

EigenDA 不需要做共識和參與 P2P 網络的原因是,它相當於搭了乙太坊的 “便車”:借助 EigenDA 部署在乙太坊上的智能合約,Disperser 發佈 Commitments 和 Aggregated Attestations、由智慧合約驗證聚合簽名的過程都是在乙太坊上發生的,由乙太坊提供共識保證,因此不必受限於共識協定和 P2P 網路低輸送量的瓶頸。 這體現為節點要求和輸送量之間的差異。

而 EigenDA 的安全性本質上依賴於乙太坊的驗證者集,繼承了乙太坊的 Slashing 原語,為 DA 層提供了 Economic Security 的保證。 如果 Restaking 在 EigenDA 的質押者越多,則意味著更多的安全,而降低節點的要求也同樣有助於增強去中心化程度。①

除上述 EigenDA 以外,Eigenlayer 的潛在用例還包括:

  • 去中心化排序器,用於管理 Rollups 的排序器可以通過一定數量的 ETH 質押者在 EigenLayer 上構建。
  • 輕節點橋,可以使用 EigenLayer 構建的乙太坊生態中的橋,允許對橋進行鏈下驗證。
  • Rollups 的快速模式橋,EigenLayer 上的參與者可以加入 ZK rollup 證明的鏈下驗證,從而實現更快的確認保證。
  • 預言機,提供喂價或其他數據服務的預言機可以通過雙重質押的 ETH 在 EigenLayer 上構建。
  • 超低延遲的結算鏈,可以在 EigenLayer 上創建 Restaked 側鏈,以實現經濟型的快速結算。

EigenLayer 所面對的幾點質疑

EigenLayer 白皮書描繪了一個非常宏達和理想化的場景,但市場中存在一些對於其中關鍵點的質疑:

供需錯配   當前市場的情況是,大多數 Pos 公鏈的大多數節點都由專案方及其利益相關方搭建,節點中質押的 Token 變相鎖倉,維持了幣價穩定且增加了 utility,新老專案方都很難有動力去使用 EigenLayer。 因此,EigenLayer 協議未來的生態存在供需錯配,供給嚴重大於需求。

對於上述質疑,其實又會回到安全性的問題。 出於代幣價值捕獲的考慮,驗證者往往被要求質押中間件原生代幣,雖然質押的 Token 變相鎖倉,維持了幣價穩定且增加了 utility,但其價格波動會導致中間件整體的風險敞口存在不確定性。

其次,中間件的安全性取決於質押代幣的總體價值; 如果代幣暴跌,攻擊網路的成本也隨之降低,甚至可能引發潛在的安全事件。 該問題在一些代幣市值較為薄弱的協定上尤為明顯。

為了延續中間件原生代幣的價值捕獲,中間件可以選擇在引入 EigenLayer 的同時保持對其原生代幣的質押要求,即 Economics Security 分別來源於其原生代幣和乙太坊,從而避免單代幣的價格暴跌引發的 “死亡螺旋”。 因此新老專案方依然存在對於 EigenLayer 的較大需求。

收益率優勢不明顯 – 在 EigenLayer 不發幣對再質押激勵的前提下,再質押收益率較難與 DeFi 策略抗衡。 目前迴圈貸的方式比單純質押高出了大概 4-5%。 EigenLayer 的再質押收益率能否為 ETH 提供另外 4-5% 收益還猶未可知。

EigenLayer 本身並非作為 DeFi 產品面世,而是協助中間件低成本享受乙太坊級別的安全性的產品。 在此基礎上,才是為供給方提供收益功能。 因此簡單的將 EigenLayer 與 DeFi 產品的循環貸收益率直接進行比較是不適合的。

此外,市面上增強收益的 DeFi 產品很多,包括今年來很火的 LSD 賽道。 但大的資金依然只是選擇在 Compound/AAVE 等主流 DeFi 產品獲取收益,其深層原因就是考慮到了收益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問題。 超過年化 20% 的產品即使看似安全,卻依然需要質押使用者時時關注產品的最新動向以防不測,畢竟百億美金市值的 UST 脫錨也僅需 3 天。

安全性並沒有完全共用 – 參與 EigenLayer 的專案們的安全性是由參與了 AVS 的那些部分乙太坊節點保證的。 如果想要共用整個乙太坊網路的安全性,那麼整個網路的節點都要參加某個 AVS 才可以實現,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的確,目前的 EigenLayer 並非共用整個乙太坊網路的安全性,但卻將中間件原生代幣的價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敞口降低許多(前文所述),乙太坊信任也通過純粹技術方式傳導到了上層。 EigenLayer 無法一步到位的滿足絕對的安全性要求,但能夠提高部分安全性已經是其長遠發展的一個良好開始。

除了上述疑問,Vitalik 也在自己的文章中闡述了 EigenLayer 對於乙太坊的共識過載的擔憂 – 不要試圖利用乙太坊的社會共識機制來達到保護乙太坊網路安全以外的目的:

“Restaking 被包括 EigenLayer 在內的許多協定使用,乙太坊質押者可以同時使用他們的質押品在其他協議進行雙重質押。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他們根據其他協定的規則行為不當,質押者的質押品也會被 Slashing。 驗證者質押 ETH 的雙重用途雖然存在一些風險,但從根本上來說是沒問題的,但試圖為了應用程式自身的目的 “招募” 乙太坊社會共識則不然。 ”

Vitalik 的擔心不無道理,ETH 作為單純去中心化的智慧合約能夠被許多使用者接受是因為其技術本身的公開透明,而不摻雜太多的外部傾向。 而如果外部應用嫁接過多的乙太坊社會共識則可能引發內部的利益分歧,導致 ETH 分叉等行為。 例如,小 A 創建了一個成功的 Layer 2,並認為因為她的 Layer 2 是最大的,所以本質上是最安全的。 因為如果出現 bug 導致這條鏈的資金被盜,損失將非常大,以至於社區將沒有選擇只能通過分叉來收回用戶的資金。 這違背了 ETH 的初衷。 如果一個協定,即使一切完全崩潰,損失也將由選擇參與和使用協定的驗證者和用戶承擔,這是低風險的。 另一方面,如果創始人寄希望於加入更廣泛的乙太坊生態系統的社會共識來分叉或重組來解決協定的問題,那麼這是高風險的,Vitalik 認為應該強烈抵制所有創造這種期望的嘗試。

EigenLayer 的創始人 Sreeram Kannan 將 Vitalik 的批評描述為 “出色的分析”,主張使用者僅使用該協議進行 “低風險” 活動。

圖片來源:Eigenlayer Founder Sreeram Kannan's Twitter

Sreeram 建議 EigenLayer 在構建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點,並認為 Eigenlayer 在平衡好安全風險后依然能夠為 ETH 生態帶來長期價值:

  • 不要在 Restaking 時構建複雜的金融架構 – 它們可能會產生螺旋式效應
  • 對於應用層錯誤,不要想用乙太坊分叉來解決 –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 不要通過人的主觀判斷去使用 Slashing – 因為它可能受到不誠實的大多數人的暴政

區塊鏈社區的社會共識是一個脆弱的東西。 這是必要的 – 因為升級會發生,錯誤會發生,51% 攻擊總是有可能的 – 但由於它導致鏈分裂的風險如此之高,所以在成熟的社區中應該謹慎使用它。

Pay attention to EigenLayer 

參考資料:

EigenLayer: The Restaking Collective (White Paper)

https://2039955362-files.gitbook.io/~/files/v0/b/gitbook-x-prod.appspot.com/o/spaces%2FPy2Kmkwju3mPSo9jrKKt%2Fuploads%2F9tExk4U2OdiRKGEsUWqW%2FEigenLayer_WhitePaper.pdf?alt=media&token=c20ac4bd-badd-4826-9fb6-492923741c9e

① IOSG Weekly Brief | EigenLayer:將乙太坊級別的信任引入中間件

https://mirror.xyz/0x5Eba828AB4999825D8416D7EAd9563b64FD90276/nRNyWdsSYiv77qiVXBXqG5f8JfyK-3RzRDx9cklPAGU

Don’t overload Ethereum’s consensus

https://vitalik.ca/general/2023/05/21/dont_overload.html

Sreeram Kanna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reeramkannan/status/1660388940623515648

EigenLayer | DeFi Analysis Report

https://jamesbachini.com/eigenlayer/embed/#?secret=rUd66gEYhB#?secret=lrg0HiQdKm

EigenLayer

https://medium.com/@prezzel/EigenLayer-d90e21ab4081

EigenLayer——LSD 生態的再敘事

https://foresightnews.pro/article/detail/32589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本文內容僅用於資訊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