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視距更短的數位世界,在這張巨大稿紙上共同測繪。

作者:方庭,affiliate researcher @Summer of Protocols,歪脖三觀簽約作者

編譯:卡卡

封面:Photo by Steve Johnson on Unsplash

在參與 Summer of Protocols(協定之夏)專案時,我有暫時離地、飛越整個 Crypto 地形的感覺。 “離地飛行” 有好有壞,而在對行業的不同景深切換中,那些始終可見的東西,很可能正是決定這個行業的 “震中” 最終能將震動傳達多遠的核心。  它的清晰與模糊代表著一種超越路線圖的方向性。 但同時,這種方向性不可能被設計,而根源於一種集體想像。 在系列的「飛越」歷程中,我將作為其中一名研究員,以及背靠華語區的一個「手搖攝影機」,把這種集體想像以相當個人的偏頗視角記錄下來。

Summer of Protocols(協定之夏)是由乙太坊基金會贊助的首個純人文社科類研究專案,由乙太坊核心貢獻者起草基礎文獻,Vitalik 等人提供意見,並將由專案研究者共同形成最終成果。 全職和兼職研究者將接受不同時段的無條件資助完成研究課題,入選的研究員有學界教授、科研資助基金贊助者、海洋科技領域的連續成功創業者等。 研究專案以「協定」為核心,課題由研究者自由選擇,無需與 Crypto 相關,最終結果將全部開源。

01 Diegesis:技術的廣角凝視

區塊鏈使用者與「大自然主義者」有一個意外的相似處:它們都處於一種低提示/無提示性的寧靜之中。  新技術的湧現往往伴隨著許多意在提示其功能的設計,這使得工業革命后的生活多多少少顯得有些過於嘈雜:即便被靜物環繞,我們也同時處於技術方方面面的喧嘩里。 人造物時刻「提示」著他們彼此的功能:鏡子反光,電源閃爍,冰箱永遠低溫,在靜默中自我宣示千萬種功用。  當「無提示」的技術架構出現時,人們往往要花長得多的時間去為它尋找到一個位置:而結果通常不是位置被找到,而是圖紙被修改。

科技史是一部漫長的《一千零一夜》,基於密碼學的區塊鏈的出現是這樣一個故事章節:它空空如也,沒有一個字,是一張沒有大小、沒有厚度的紙(“This page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其上有一把所有人拿起時可以畫線的尺子。 “故事” 的內部沒有被語詞填塞,是空的,但又不能說是什麼都沒有,而恰好是空的補集,即一個具有自有規則的空間本身。  綜合來說,它是一個完全被動的技術。

我們並不經常在某項技術出現伊始聽到「世界」這個概念,更不是所有新技術都能讓人聯想到「敘事學」(narratology),但是區塊鏈這個故事的簡潔程度讓人想到敘事學中的世界(diegesis)概念。 這也是 Ludens 在《基於區塊鏈的 “自治” 世界》中提出的 “自主世界”,這個概念現今更多與 “全鏈遊戲”(fully on-chain games, FOCGs)聯繫在一起。 它強調的恰好是這個技術故事中「空」的部分,即可以通過系列數位物理規則自運轉的、自主性的那部分,空間自有的形狀大於內部的承載物。 也因此,“自主世界” 對於區塊鏈能達成什麼,視角上更多的是 “關係的” 而非 “實體的”。 進一步說,這正是為什麼 Ludens 在最後會提出「客體間性」/客體間現實(interobjective realities,即多人共用的客觀共識現實),即便這個概念並不成熟,也並不具備任何 know-how 的教程意義。

這正是為什麼會有「協定之夏」(Summer of Protocols):作為研究員之一,當我知道乙太坊基金會願意花比資助某個具體項目還要多的錢資助我們進行「完全沒有代碼」的人文社科研究,我想到的是:我們終於在路線圖上停了下來,以一種同等抽象的態度開始凝視這個抽象的技術了。

以上一段帶有玩笑的成分(顯然),但不可否認,“後退幾步” 是一種必要的冗餘——乙太坊從 “世界計算機” 走向 “數字未來”,某些從業者從礦場走向 zuzalu,以及行業層級的,從 “Defi 之夏” 到 “協定之夏”,我們的鏈上世界花了三到十年的時間。 重新設想我們獲得的新空間(數字空間)的規則,並且是以 “協定” 的方式,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實驗:“協定” 這個詞可能(並且很有可能)是個稻草人謬誤,它的語詞深度可能無法承載起所有研究課題想要從中發掘的價值。 而它的核心研究員們,可能對這個詞有截然相反的理解。 沒有任何既成的考核標準,也沒有一定要寫的文章和一定要通過的同行評議。 有的只是無休止的「對話發生的空間」。

這正是這個大遊戲的好玩之處。

(而失敗的必然或偶然並不重要,畢竟任何哲學定論,從內部的智識歷史上審視都是一連串的失敗。)

系列文章將從已發佈的 Pilot Study(先行研究)作為起點,依次介紹現有的十一個研究專案及其子課題(包括我將參加的專案),並在必要時加上一些脫軌的/跳軌的觀點,和整個研究實驗中發生的意外好玩事件。

02 Pilot Study:「協定」的超凡充分性

這篇論文是研究專案的起點與基石。 原文標題為「The Unreasonable Sufficiency of Protocols」(關於為什麼是這個標題,可以參照下列原文中後半部分的解釋),正文由 Venkatesh Rao, Tim Beiko, Danny Ryan, Josh Stark, Trent Van Epps, Bastian Aue 撰寫,同時在 Hasu, Micah Zoltu, Matt Garnett, Vitalik Buterin, Ben Edgington, Alex Stokes, and Josh Davis 的建議下完善。

作為研究項目的基礎性文獻,它介紹了「協定之夏」項目的緣起,以及對「協定」的定義和特性作了一些最初的嘗試,是一篇二十余頁的論文,並將根據大家過程中的研究成果不斷進行增刪調整,因此是一篇動態文獻。

全文首節翻譯如下:(ChatGPT4 作主要貢獻,方庭再審)

一 Introduction:「協定」的概念選擇與工作定義

複雜的協調問題似乎註定難以解決——我們用悲觀的語言談論經濟學是一門「陰鬱」的科學,社會現象受到「公地悲劇」的主導,組織被無可救藥地俘獲,複雜問題變得棘手。 甚至我們對協調和合作問題最簡單的心智模型的研究,如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都縈繞著明顯較差的結果,以及最壞的行為驅動著系統偏離預期。

然而,在實踐中,我們經常能夠相當好地解決協調問題。  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斷湧現,穿越理論和文化評論中常常伴隨的那些陰霾和末日景象。  鑒於此,這些出人意料的好的結果幾乎是可疑的幸運,或是偶然。 僅舉三個例子:

  • 交通包括數百萬個物體,每個物體重達幾噸,在相互靠近的地方以高速行駛。 然而,交通得以相當安全地流動,這要歸功於一套相對簡單的規則,從達成共識的開車行駛道路的一側開始。
  • 我們周圍環境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危險病原體,然而,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推廣的簡單洗手方法,即使用消毒劑徹底洗手,已被證明非常有效,可以說是比許多更先進的醫療技術更重要的管理傳染病的因素。
  • 每天有数十亿涉及敏感信息的交易在公共互联网上进行,然而,绝大多数交易得以顺利完成,这要归功于可靠的分组交换网络和安全的公钥加密技术。

  二    协议的工作定义

这些简单例子中的每一个都包含一个或多个协议。协议是一组相对简单且固定的行为,且当足够多的参与者(人类和/或人工智能)在某种情况下采用这些行为时,可靠地为所有人带来足够好的结果。

协议所产生的这些好的结果,通常是在面对那些有些影响的违约、搭便车(free-riding)和其他不良行为模式的情况下实现的。尽管协议可能会失败,也确实会失败——京都气候协议就是一个近期显著的例子——但真正有意义的是,它们更多时候并没有滑向预期的失败。

运作良好的协议,不仅解决了名义上的问题,还催化了被这些协议规范的活动周边的创造性的繁荣。例如,可靠且值得信赖的 “土地所有权协议”,通常能通过 “允许私有土地用作资本主义投资的抵押品” 来解锁显著的经济繁荣。在公共领域,良好的环境管理协议可以使濒危物种从灭绝的边缘恢复过来,并修复脆弱的生态系统。

然而,恰恰因为它们在起作用时会变成无形的背景,优秀的协议往往只在失败时才显现出来,从而加强了对它们所解决问题领域的悲观看法。例如,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全球公共卫生协议的存在,而这些协议在之前的几年里成功地遏制了其他传染病的传播。

  三    协议的 “意外之喜”

在许多情况下,一个 “协议” 就足以将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变成一个易于处理的问题。并且,其中任何残余的分歧或不确定性,都能很好地控制在普通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之内。令人惊讶的是,协议经常将集体解决问题的行为从 “公地悲剧” 带到那些给我们意外之喜的地方(regimes of serendipity)。随着它们的演变,良好的协议往往达到了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所阐述的标准:它们 “让即使是错的人做正确的事也能产生正面的效果。”[1]  协议不是依赖于非凡的美德或智慧水平,而是使普通的、容易犯错的个体也能够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能控制那些恶行或愚蠢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建立良好协议需要的只是识别和传播那些可以容易复制的良好解决方案。例如,在经典的重复囚徒困境游戏(IPD, 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中,众所周知的 “针锋相对” 及其衍生策略解决了原版游戏中模拟的困境 [2],并将相互合作确立为一种进化稳定策略。虽然这种策略通常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出现、并通过自然选择确立;但也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协议,通过设计确立。这类良好解决方案的规范化、正式化,无论是否经过技术赋能,通常是既对参与者具有吸引力,又能足够适应进化环境的 “好” 协议的核心。

  四    何为良好协议

好的协议不仅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视为 “正在进行时” 的工作(以长期视角解决 bug 和不完善的地方),而且会将定位问题本身视为进行时态的工作。好协议的创造、生长和壮大往往会同时催化成熟的责任管理、保证可持续的生成性。另一方面,坏的协议如果早期能活下来,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忽视,导致长时间陷于贫瘠和停滞,最终被俘获,陷于腐化。深层次的问题被那些表面上的东西修修补补,导致整体越来越脆弱。

然而,正如我们在本文后面部分所论述的,坏协议通常受到足够强烈的进化压力,因此往往会被更好的协议所取代。虽然抵制技术乐观主义过度论述的诱惑很重要——具备高度适应性的坏协议确实存在,并且可以长时间持续并造成持久性损害——但有理由认为,协议是自然的进步引擎,历史逻辑通常更倾向于好协议(无论从价值观还是进化意义上)而非坏协议。

简而言之,好协议是 A·N·怀特海(A. N. Whitehead)的著名论断的体现:“文明的进步在于扩大我们可以在不思考的情况下执行的重要操作的数量。”(“civilization advances by extending the number of important operations which we can perform without thinking of them.”)好协议不仅带来文明的进步,而且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稳定而无停滞”(Rust 编程语言的指导原则 [3])是好协议所追求的状态,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经常能够实现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产生并巩固重大的文明进步。

  五    什么是 “超凡充分性”?

本文(Pilot Study)的标题受到尤金·维格纳 1960 年经典文章《数学在自然科学中不可思议的有效性》(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4] 的启发。这篇文章不仅确立了一个引人共鸣的标题的模板,激发了许多 “Snowclone”[5],还确立了一种发现意外之喜的模式:与原始的天真预期相比,最终呈现出的超凡的、不可思议的表现。

雖然各種協定在有效性上有所不同,但它們的顯著特點是它們具有不尋常的超凡的 “充分性”。 相對於它們的規模和複雜性,它們解決了我們預期之外的更多問題,比我們預期的更加完整。 簡而言之,好的協定會催化達到各種相互競爭標準的足夠好的結果,而且是在介入相當受限的情況下進行的。 [6]

因此,儘管圍繞已建立的協定的文化中總是充滿了儀式化的抱怨,但它們激發了足夠的自願承諾和參與,以克服背離和退出的向心力,並建立一個延續性和歷史的中心。 好的協議傾向於在值得解決的問題空間中形成持久的謝林點(Schelling point),圍繞著足夠好的解決方案——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令人驚訝的是,它們經常能夠引導出比中心化協調系統更複雜的自願承諾和參與模式。

六 “協定” 作為未來的一級概念

這篇論文(Pilot Study)目的是著重介紹協定的這一顯著特點,提供一個關於協定本質的概念化和解釋,並提出一個初步的探索議程。 我們的目標是説明加速、擴大和構建關於協議的對話,併為此,我們邀請讀者對這裡提出的初步觀點進行嚴格的批評和挑戰。

通過這篇文章以及它所屬的更廣泛的「協定之夏」(Summer of Protocols)計劃,我們希望説明催化關於協定的各個方面的更廣泛、更深入、更豐富、更樂觀的對話,從高度技術的、數學的,到社會、政治和文化的。 我們相信,“協定” 應該成為任何關於協調共創現象的討論中的一級概念,從 “握手” 到有關文明未來的每個層面。 我們相信,尤其是計算機層面的協定,在現代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們對協定化未來的認知、能力和想像力將決定這些未來是好還是壞。

它源於乙太坊社區一個角落關於協定本質和未來的為期三個月的討論,旨在傳達我們希望擴大的一種持續、不斷發展的對話氛圍。 作為乙太坊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我們自然對計算技術(尤其是密碼計算技術)基礎上的協定以及它們所引發的加密經濟生態系統特別感興趣。 雖然我們的論述必然受到乙太坊專案的歷史、當前優先事項和長期願景的影響,但我們試圖廣泛地探討協定的世界,希望對所有協議學習者普遍有益。 在這裡,跟隨接下來的討論無需特定的技術知識,只需要對技術和文化有廣泛的好奇心。

先行研究的其餘部分組織如下:

在第二節中,我們提供了一個關於協定的工作定義,簡要地將其與相鄰的概念(如標準、API 和社會慣例)區分開來,並初步確定了一組關於協定的有趣問題;

在第三節中,我們深入探討了協定的十個方面,特別是關注我們確定為關鍵格式塔特徵的「超凡充分性」的各個方面;

在第四節中,我們簡要地調查了最先進的協定中的一些前沿問題;

最後,在第五節中,我們提供了一個我們認為值得努力實現的協定化未來(Protocolized Future)的縮略圖。

Pilot Study 全文翻譯請見:https://sourl.cn/yg52vM

03 Protocolized:在協定下好好生活

上述先行研究對我們的啟發可能主要來源於這句引言——“文明的進步在於擴大我們可以在不思考的情況下執行的重要操作的數量。 “ 這句話解釋了為何研究者們選取了「協定」這個詞作為中心分析物件:協定是一種社科意義上的自動化裝置,也是在加速發展的歷史中,機械層面的自動化逐漸深化至更加內部的人際協作自動化的一個核心裝置,其實質寓含著對現行社會結構中不均衡的決策權重分佈的抗拒。

良好的协议是一个良好的权重网络,在此网络中每个节点的交互都遵循最小阻力路径。撰写论文的作者们为了避免读者将这个愿景过度复杂化,并进而影响对协作的乐观状态,在开篇即给出了一个许诺,这个许诺也贯穿全文:“协议” 具有比我们想象得更充分的协调能力,即具备 “超凡” 的充分性。

人们必然不能一齐走进那个应许的未来,就像列队走入黄金世界。数字化世界并不比现实更加平坦,进程取决于我们如何协作(protocolized)。基于原文的假设,我们需要坚定的不是对协议本身的信仰,而是对彼此的信仰:我们能够在某个协议下好好生活下去,就如同我们在蓝天下好好生存下去。欢迎来到视距更短的数字世界,在这张巨大稿纸上共同测绘。往日在海岸的新大陆,今日已在云端。

附 Pilot Study 本节原文注释: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Ethereum Foundation

  1. “I do not believe tha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is simply to elect the right people.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establish a political climate of opinion which will make it politically profitable for the wrong people to do the right thing. Unless it is politically profitable for the wrong people to do the right thing, the right people will not do the right thing either, or if they try, they will shortly be out of office.”
  2. See Robert Axelrod’s books,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of Cooperation, for details.
  3. See: https://doc.rust-lang.org/book/appendix-07-nightly-rust.html
  4. Eugene Wigner,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i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13, No. I (February 1960).
  5.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Data by Google researchers, which kicked off the Big Data movement, is a prominent example. Another is an influential machine learning blog post by Andrej Karpathy,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6. This characterization is based on a generalization of Danny Ryan’s commentary on the su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of Ethereum in particular. See the section on ossification in his Reflections 2023 essay.

作者致謝:感謝江滾滾 Johnny 對這篇文章的深度閱讀和非常有啟發的修改意見,很好地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 謝謝 Bozhong 與我的長達兩小時的電話和關於 Crypto 人文發展的討論; 還有胡翌霖老師對標題的建議。

ABOUT

我們是誰

歪脖三觀是一家以 web3 的方式生產內容的中文媒體,也是一場小隊協作模式的創作者經濟實踐。 我們既堅信 web3 是大勢所趨,又篤定在 web3 的時代內容的內涵不會變——有資訊,有洞見,有審美,有趣味。 web3 所饋贈的去中心化、權力平等、分配公平、規則透明、模式互助等,讓我們有自信可以創造內容價值、經驗價值和觀念價值。

我們誕生於 SeeDAO 的 SIP-79 提案,成員大多來自 SeeDAO 社區,有 crypto 老 OG,學界專家,金融專家,媒體人,上班者,大學生……

“歪脖三觀” 有兩層寓意,一是 “歪脖三·觀”,意為去 “觀”web3,去見證、記錄、傳播 web3 的一切。 二是 “歪脖·三觀”,“歪脖” 想展現的是既認真思考又幽默詼諧的朋克態度,“三觀” 鞭策我們要關注底層觀念而不只是浮躁嘈雜的表像。

很高興在這裡遇見你。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臺,本站所發佈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 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