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生態 2022 年技術和產品里程碑與未來展望。

主播: Frank_leee,Wilson

編輯:海外獨角獸

排版: Lydia

原用標題:一場加密生態的 “遵義會議”|階梯計劃

封面: Photo by Clark Van Der Beken on Unsplash

這一期「階梯計劃」,Frank 與 Wilson 和大家回顧過去一年加密生態技術和產品的里程碑,並一起構想未來的加密生態。

首先,過去一年,加密生態最大的技術里程碑是以太坊於 2022 年 9 月完成的 Merge,為什麼 Frank 認為其最大的意義不在於主流媒體宣揚的節能環保,而更類似一場 “去中心化的遵義會議”?為什麼 Vitalik 如此在乎以太坊社區的社會化共識(social consensus)?

其次,為什麼自 2021 年以來,以 DeFi 為代表的區塊鏈應用層的創新停滯不前?現有的以 Uniswap 為代表的 DEX 存在哪些問題?階梯計劃看到什麼樣的產品和創新周期?加密貨幣領域的餘額寶是什麼?Frank 和 Wilson 期待哪些加密貨幣的產品創新?

我們未來要用區塊鏈做些什麼?為什麼以太坊的未來是一台非常昂貴的 “世界計算機”?為什麼以太坊未來的價值也應該是支持運行少量的價值極高的應用?

最後,為什麼中國人缺席了這一周期的加密生態的種種創新?階梯計劃想做些什麼?

階梯計劃 EP2|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去向何處?

▲ 掃碼收聽本期音頻,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在小宇宙搜索訂閱 “階梯計劃”🔍

以下為本文目錄,建議結合要點進行針對性閱讀。

👇

01 以太坊升級:一場去中心化的 “遵義會議”

02 過去一年應用層創新的停滯不前

03 期待的創新

04 加密社區文化的不足

05「階梯計劃」的意義

以太坊升級:一場去中心化的 “遵義會議”

環保不是以太坊升級的最大意義

 Wilson:過去一年,加密生態最大的技術里程碑,是以太坊於 2022 年 9 月完成的 Merge,即以太坊主網與使用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的信標鏈(Beacon Chain)的合併升級,這意味著作為加密生態中最大的智能合約平台正式進入了 2.0 時代,其主網不再使用與比特幣一樣的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以太坊挖礦也成了過去時。但對於這次合併升級的意義,Frank 你有些不同於主流媒體和以太坊社區的想法,可以展開講講。

 Frank:主流媒體包括以太坊社區的人都說:“Merge 最大的意義在於以太坊網絡的的電力/能源消耗,讓整個以太坊的網絡變得更加環保。” 好像以太坊是為了環保才去做這次 Merge 升級似的。我昨天還去看了一下最代表專業主流媒體的 Bloomberg 對於以太坊 Merge 的報導,該報導的標題就是——“以太坊完成了期待已久的節約能源的升級”。

Merge 升級完成後,Vitalik 也發過一條 Twitter:“Merge 減少了全球 0.2% 的電力消耗。”

我認為以太坊社區對於 PoW 電力消耗的強調會使得大眾對本次升級的實際影響產生誤解。

· 首先,很多人會混淆電力消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電力消耗佔全球能源消耗的 20%;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說,清潔能源發電產生的碳排放極少,化石能源發電產生的碳排放也佔全球碳排放 20% 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說,清潔能源發電產生的碳排放極少,化石能源發電產生的碳排放也佔全球碳排放 20%。假如 Vitalik 說,Merge 減少了全球能源消耗的萬四,是不是聽起來就沒那麼多了。

·  其次,以太坊挖礦到 2022 年已經完全 “市場化”,能源市場實際是個複雜的區域市場,不能光考慮使用電量的多少,也要考慮使用電量的價格和電力的來源。礦工用電也不是傳統的家庭用電或者工業用電,礦工們會去主動尋找最便宜的電,這種電一般是火力發電廠的廢電,或者四川的水電。

·  最後,以太坊社區和主流媒體對於以太坊挖礦的電力消耗的預估大約是千一到千五,實際數據應當更接近下限。

以太坊挖礦實際能源消耗的計算方法

 Frank:我在 2021 年到 2022 年曾經嘗試過以太坊挖礦,因此對實際挖礦的耗電量有些了解。以太坊社區和主流媒體估算的能源消耗偏大的原因主要在於其不了解實際參與挖礦礦機的功耗比。同樣的計算能力下,耗電量少的礦機和耗電量多的礦機能源消耗差別非常大。從 2020 年之後,以太坊挖礦已經完全工業化,整個行業的用電效率很高,畢竟大家都是真金白銀在投入。我當時使用的礦機的顯卡是 2020 年 1 月 AMD 發布的 5600 系列,每台每天使用不到 30 度電,整台礦機的計算能力是 320 MH/s,全網的計算能力當時大約是 500-1000 TH/s,也就是全網的算力大約相當於 200-300 萬台我這個級別的礦機;假如全網都是用我這款礦機挖礦,全年的耗電量大約是 200-300 億度,全球的每年用電量大約是 2.5 萬億度,佔全球耗電的 0.1%,是主流媒體報導的下限,是 Vitalik 發布的數值的一半,是幣安發布數據的 1/4 到 1/3。

1 TH/s = 100 萬 MH/s,H/s 是衡量以太坊礦機算力的統一單位。

因為大部分礦工的礦機要比我的礦機更好,所以實際耗電量可能更低,尤其是在以太坊完成 Merge 的 2022 年 9 月。在 2020 年初,我的礦機使用的顯卡也算是比較便宜的顯卡。在同樣的計算能力下,使用英偉達 30 系列的顯卡的耗電量是我的礦機耗電量的 60%。到了 2022 下半年,我比較確定我的礦機在功耗比上是偏差的,也就是說,全球挖礦的實際耗電量應該比使用我的礦機計算出的結果更小。如此,在以太坊完成 Merge 的 2022 年 9 月,估算以太坊挖礦用電的下限是 100 億度,上限差不多是 200 億度,佔全球電力消耗的 0.05%-0.08%,大約相當於是 1.5-3 個 Facebook 的電力消耗量。

 Wilson:應該是以太坊社區有意或者無意誇大了挖礦的能源消耗,贏得更多社會資本/人心。

 Frank:有可能。深入了解情況、知道這些具體數據的人是以太坊的礦工們,但在以太坊 Merge 的計劃中,礦工們雖然是最大的利益相關方,但是也是最被忽略的角色。

“遵義會議”

 Frank:從歷史角度來看,以太坊 Merge 升級的最大的意義在於以太坊證明了它是由以 Vitalik 為代表的開發者社區驅動的、可以升級的區塊鏈。以太坊在 PoS 和 PoW 兩種模式下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區塊鏈,PoS 只是繼承了 PoW 的以太坊狀態,但在設計理念上和安全保證上與之完全不同。如此大規模的升級,以太坊之前只有在最初 DAO Hack 的時候經歷過,但當時的升級/硬分叉是被迫的;由 Vitalik 和以其為代表的開發者社區領導的主動、大規模升級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這次升級的長遠意義類似遵義會議,本質上是一場領導路線的確認。

DAO Hack:  2016 年 DAO 在通過代幣銷售籌集了價值數百萬個 ETH 後,The DAO 因其代碼庫中的漏洞而遭到黑客攻擊。以太坊區塊鏈最終不得已硬分叉以恢復被盜資金,但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一決定,這導致以太坊網絡分裂為兩個不同的區塊鏈:恢復了被盜資金,也是大家現在使用的以太坊 (Ethereum) 和以太坊經典 (Ethereum Classic)。

這次 Merge 1 是主動的升級,社區商量好了在哪個區塊升級,大家就得一起升級。當然每個節點也可以選擇不升級,當時中國礦工支持的 ETHW 和 ETHF 就不願意升級,但不升級的後果就是價值毀滅,ETHW 現在的市值是以太坊的千二,ETHF 的價值是萬二,只有選擇跟隨大家一起升級才能繼續保存自己的價值。

從 ETH 在 Merge 前後的市場表現上來看,這次升級是成功的,但長期來說,我認為可能會埋下一些小的隱患。比如這次在這次升級過程中,中國人沒有發揮關鍵作用,籌備升級的這三年,Vitalik 到處跑,但因為疫情原因,Vitalik 沒來中國。以太坊的核心開發者明面上也沒有一個中國人。從話語體系的去中心化、地域分佈多樣性的角度上來看,以太坊 Merge 升級仍然有一些欠缺。

這樣的升級是怎樣完成的呢?Merge 已經揭示了,以太坊的重要升級計劃首先由以 Vitalik 為代表的核心開發者提出,Circle、Chainlink、Uniswap 等這些以太坊基礎設施和應用,還有主流交易所是真正的投票方,他們用真金白銀、時間和代碼投票。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點,因為未來以太坊還會有非常多的改進,尤其是今年可能發生的 Proto-danksharding,包括之後的 rollup-centric roadmap 的實現、Sharding、Modularity 等等,這些改進都會對以太坊網絡影響深遠。至少現在可以說,這些改進依舊是以 Vitalik 為代表的相關人士推動的。這關乎以太坊的未來去向何處。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動機,以太坊社區算錯了以太坊 PoW 時期的能源消耗,但是主流媒體也認可,那麼真實情況如何對於這些人也許也沒有那麼重要。但我們無論如何也要知道的,環保從來不是主流區塊鏈的設計理念:對於區塊鏈來說,我們最主要在乎的是它的安全性,它能做什麼事情,未來能做什麼事情,挖礦導致的能源消耗只是安全成本的一部分。

 Wilson:對,這樣一個系統的可進化性在 Merge 這個過程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這也體現出以太坊和比特幣有著更根本的差異,除了共識機制不一樣:一個有智能合約系統, 一個沒有,更重要的是它們底層哲學的不同,比特幣社區的人希望比特幣被設計成永遠不變的,而以太坊社區的人希望以太坊被設計成可進化的。兩種理念都有存在的價值,比特幣先證明了自己這條路線的價值,以太坊還在證明自己 “可進化” 這一價值的過程中,Merge 使它往前走了非常大的一步。

 Frank: Vitalik 也在他的博客精選 Proof of Stake  中清楚闡述了他對於 PoS 區塊鏈的設計哲學,這次 Merge 的過程也完整印證了這套哲學的實操性。實際上,Vitalik 和早期以太坊社區成員最早都是比特幣社區的人,Vitalik 是 Bitcoin Magazine  的創始人,從 2012 年開始寫關於 Bitcoin 的文章。某種程度上,以太坊社區是從比特幣社區中分叉而來,他們分叉的原因是當時以 Vitalik 為代表的比特幣社區的一部分,想在比特幣網絡上做更多的事情,比如 Namecoin,但是比特幣社區不太歡迎大家去改這些基礎層的東西。

事實證明,比特幣的不變還是有非常大價值的。現在還可以通過閱讀比特幣白皮書來理解比特幣,以太坊當時的白皮書幾乎已經只有歷史價值了。另一方面,比特幣至今仍就是比以太坊大得多的資產。

讀 Laura Shin 寫的 Cryptopians 會發現以太坊前幾年的發展非常曲折,第一個大應用(DAO)被黑客黑得底朝天,直接給黑到硬分叉了。以太坊的 CTO、最主流的智能合約語言 Solidity 的創造者 Gavin Wood,他的公司 Parity 寫的多簽錢包,當時最主流的多簽錢包,也是如今大部分學 Solidity 的人寫的第一個基礎的應用, 也被黑客黑掉了。另外,Vitalik 的管理能力,尤其是他早期在以太坊基金會的管理能力,也長期被以太坊社區詬病。

Cryptopians: The Cryptopians: Idealism, Greed, Lies, and the Making of the First Big Cryptocurrency Craze.

Laura Shin:作為福布斯的前高級編輯,她是第一位全職報導加密資產的主流記者。Laura 還是受歡迎的的區塊鍊和加密貨幣播客 “ Unchained ” 的主持人和製作人,她在節目中採訪了加密世界的頂尖人物。

2021 年,我們跟一些主流公鏈團隊交流,很多人都不相信 Merge 能夠按時完成,因為他們見證過以太坊前幾年的磕磕絆絆,知道以太坊這群人有一些地方還不夠成熟,工程能力也談不上世界領先,甚至開玩笑以太坊 2.0 要一百年才能實現。但這次 Merge 至少向大家證明了以太坊有能力在以 Vitalik 為代表的開發者社區的推動完下成一次重要改進。

 Wilson:從原理上來講,區塊鏈的 “去中心化” 和 “可升級性” 有一些天然的衝突,因為可升級性一定需要一定程度的社會化共識,這種共識不是來自於數學或者代碼層面的。其他公鏈也許曾經完成過這樣的轉變和升級,但它們和以太坊 Merge 很不一樣,其他公鏈的升級並沒有像以太坊這麼高程度的去中心化,所以其他公鏈的可升級性並不代表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區塊鏈在 “可升級性” 上的成就。

 Frank: Merge 拖了這麼久是因為以太坊一直希望其擁有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PoS 的設計哲學跟 PoW 很不一樣,PoS 在理論層面上並不難,如今幾十條區塊鏈裡面除了比特幣、萊特幣幾乎都使用的是 PoS 共識機制,PoS 的難點在於有很多去中心化參與驗證。至少數據上來說,以太坊有幾十萬個驗證節點,當然完整節點要說一些,相比其他主流 PoS 公鏈 Solana 的 3000 節點、Avalanche 的 1000+ 節點和 Polygon 的 100 節點,還是要多幾個數量級。而且,這些公鏈的節點很多都是團隊或者是幣安這種交易所設立的,從去社區的中心化程度上跟以太坊是沒法比的。而且在今年以太坊上海昇級完成後,質押的 ETH 可以自由提取,以太坊的節點一定會越來越多。

以太坊做的比較好的是有很多節點,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之後才轉變到了 PoS,但擁有很多節點的前提是什麼?是社區信任這群核心開發者。當時有全網流通量的 10%-15% 的 ETH 被質押進了信標鏈(Beacon chain),建立起了一個個驗證節點。大家都知道只有 Merge 成功,質押在信標鏈裡面的幣才能提出來。當時大家是用真金白銀相信這群開發者,相信 Merge 早晚會成功。

PoS 的安全性

 Wilson: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的程度肯定比別的公鏈高很多,但在以太坊 Merge 之後,大家討論非常多的一個問題是 PoW 和 PoS 的安全性對比,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Frank:區塊鏈一方面是理論科學,但本質上是個實驗科學,最後的共識不光是理論上計算機層面的共識,還有人/社會層面的共識,所以區塊鏈的安全性需要時間檢驗。理論上 PoS 的安全性要比 PoW 高,但這只是理論上的。

區塊鏈的設計要考慮墨菲定律,壞事一定會發生。對於區塊鏈而言,如果這些壞事發生的時候沒有被很好地解決,或者解決方式有悖於之前的設計理念,這對於整個社會化的共識和開發者的信譽是巨大的消耗。Luna 崩盤的時候,Do Kown 直接就把 Terra Chain 關停,Binance 也曾因黑客事件把 BNB Chain 關停;但是,區塊鏈最重要的特點就在於其不應該能被關停,信任喪失了就永遠回不來了。如果區塊鏈沒有經歷過這些極端事件的考驗,很難說它有足夠的安全保證。

Tendermint:一種區塊鏈共識算法,大部分用 cosmos sdk 搭建的區塊鏈都使用 tendermint,比如之前暴雷的 UST 所在的 Terra 區塊鏈。

歸根結底,區塊鏈的共識安全性是一個實驗科學,現在只能說以太坊運行 PoS 的這幾個月比較順利,但是未來假如美國政府監管介入,或者面臨其他更複雜的共識問題,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漏洞。有人將 PoW 的共識稱為默認共識(default consensus),沒有比 PoW 更簡單的去中心化共識,其他所有共識都需要有更多的假設和協同。一個形象的例子是,比特幣 PoW 機制的區塊鏈在火星上也可以運行,光從火星到地球往返需要不到 7 分鐘,假如有一台比特幣礦機在火星上挖到一個區塊,花 3-4 分鐘把信息送到地球上也完全來得及。

 Wilson: PoS 穩定運行需要的前置條件更多,某種意義來講也更脆弱。另一方面,Merge 之後大家聊的最多的中心化問題之一是質押運營商比較中心化,Lido、Coinbase、Kraken 等幾個比較大的質押池,控制了相當高比例的質押 ETH,分別為 30%、12% 和 7.5%。這些機構都是美國機構,美國政府有能力對這些機構產生影響。你對大家擔心的質押中心化風險怎麼看?

 Frank:這是一個問題,但不一定是個大問題。一方面會有 Rocketpool 等新的質押運營商;另一方面,從底層來說,新建一個以太坊節點是相對容易的,只要一台計算機有比較流暢的網絡、有 1TB 的儲存空間就行。即使 Lido、Coinbase 這些機構運行的驗證節點都被美國政府控制了,大家可以快速建立起很多新的以太坊節點。

社會化共識的重要性

 Frank:在區塊鏈行業,社會化共識(social consensus)是很重要的。社會化共識有個特點是具有林迪效應,活得越久,它就越強。2017-2018 年的時候,許多人認為做比特幣相關工作的人都是騙子,和洗錢、賭博、殺人越貨等等相關。現在大家甚至不會問比特幣有什麼價值,更多在問比特幣能不能漲,這代表著社會化共識逐步確立的過程。

林迪效應:對於一些不會自然消亡的東西,比如一種技術、一個想法,它們的預期壽命和它們目前已經存在的時間成正比。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時間,它的剩餘預期壽命就會增加一點

 Wilson:是的,共識的自我加強性,能讓那些活下來的系統變得越來越強大。

 Frank: Vitalik 非常注重社會化共識,他經常去開發者大會。Vitalik 到處跑具有很大意義,他實際上是在塑造社會化共識。對比以太坊和其他開源項目,很多開源項目創始人沒有必要去開發者大會,比如 Python 社區,創始人也沒有到處跑。

 Wilson:從文化上來講,需要一個領袖,如果沒有 Vitalik 這個領袖,也許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改變都發生不了。

 Frank:無論從 Vitalik 的寫作上,還是從他的表現上,還有也許是他、也許是以太坊社區的人對於媒體的操縱,都體現了 Vitalik 對社會化共識的重視。“降低能源消耗” 這件事也許就是說給 Bloomberg 等主流媒體或者美國總統聽的。

 Wilson:在這樣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裡,需要通過 PR 和影響力來實現某種程度上的中心化,才能使得組織能夠進化。

用戶體驗與貨幣政策的改進

 Wilson: Merge 對鏈上的日常用戶而言,還有哪些比較重要的變化?

 Frank:之前在 PoW 機制下,下一個區塊什麼時候出來完全取決於礦工網絡情況。但是對於 PoS 網絡來說,整個過程的可預測性強了很多,之前是平均每 13 秒產生一個區塊,現在每 12 秒固定產生一個區塊,用戶體驗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總的來說,產品側的體驗差別改變較小,並沒有解決以太坊被詬病已久的擴容/手續費太貴的問題,這也是接下來的升級要解決的問題。

 Wilson:從投資角度來看,大家討論最多的是降低了 ETH 的發行量。之前的以太坊每年大概有 3-4% 的發行量給到礦工作為挖礦獎勵。PoS 之後,這部分只需要給原來的發行量的一小部分給到驗證節點就行,所以這是一個貨幣政策的變化。從 Merge 到現在,ETH 進入到了通縮狀態,如果現在以太坊還是 PoW 機制,以太坊每年會有 168 萬個 ETH 的超發,按照當前價格大概是 27 億美元。Merge 之後市場上少了幾十億美金的潛在拋壓,這對以太坊價格的長期支撐是非常有意義的改變。

以太坊的自循環

 Frank:PoS 機制還使以太坊生態的價值流通從外循環變成了自循環,對外部的依賴更低。

以太坊的挖礦算法比特幣的挖礦算法複雜,比特幣芯片是 ASICS,以太坊依靠的的是顯卡,比特幣挖礦歸根結底是比誰的電便宜。而以太坊挖礦核心是比誰能拿到英偉達第一批的芯片,只不過當時英偉達最好的芯片給了數據中心做渲染、做圖形計算、做 AI 訓練,沒有給礦工。這樣看來,PoS 使以太坊社區不再依賴英偉達和 AMD,這是個好事情。

不過總體而言這個問題非常複雜,現在不一定能看得很清楚。但值得強調的是,從外循環到自循環的轉變將會更加凸顯以太坊社會化共識的價值。未來以太坊社會化共識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也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事情。

過去一年應用層創新的停滯不前

 Wilson:以太坊 Merge 是 2022 年集數層最重要的事情,回到應用層來看,我的感受是 2022 年並沒有看到從 0 到 1 級別的應用創新,基本都還是在原來的類別上做迭代。

 Frank:我的想法可能比你更極端。我認為自 2021 年 4 月 Uniswap V3 發布之後,整個行業就沒有產品端的本質創新了。你之前給我提供過一個很好的角度是,复盤過去一年鏈上最受歡迎的產品,就是看鏈上哪些合約消耗了最多的 gas。

 Wilson:對,我們可以看一下以太坊上消耗 gas 最多的前二十名產品。排名第一的是 Uniswap V3,第二、第三是 OpenSea 的兩個合約,第四是 Otherside,第 2-4 名都是 NFT 相關的產品。第五名是 USDT,第六名是 Uniswap V2,第七名又是 OpenSea 的合約,第八名是 USDC,第九名是 Metamask 的 Swap Router。其實前 20 名都屬於兩個類別:NFT 和 DEX。

 Frank:整個 DeFi 行業的四類產品已經非常清晰:

1. 以 Uniswap 為代表的現貨交易所 (spot exchange);

2. AAVE 為代表的借貸;

3. Lido 為代表的流動性質押 (liquid staking);

4. 各種各樣的工具,包括之前很火的以 Olympus Dao 為代表的 DeFi 2.0,本質上是鏈上的 DeFi 收益聚合器。

 Wilson: DefiLlama 上 TVL 前 30 名的項目沒有任何一個是從 2022 年誕生的新理念,只有一些局部的升級,AAVE、Compound、Uniswap 這些都是 2017、2018 年的老項目。

 Frank: AAVE、Compound 等都是上一個週期誕生的產品,現在來看當時的設計理念有些問題,因為 2018 年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資產,DeFi 的交易也沒有那麼活躍,所以 AAVE 和 Compound 都需要一個叫 Gauntlet 的公司專門給他們做風險管理,來應對 DeFi 越來越多的攻擊手段。現在的新協議更多是基於 AAVE、Compound 的小迭代、小創新, 2021-2022 年誕生了新一波借貸協議,除了把 AAVE 和 Compound fork 到其他公鏈上之外,比如 Euler Finance 做了比較創新的清算機制,也做了比較好的 UI 和 UX,比如 Silo Finance 為每個資產做了獨立的借貸池。

本質而言,2022 年的借貸項目就是就是在 AAVE 和 Compound 的基礎上添加一些風險管理功能。比如上面 Silo 的獨立的借貸池,這樣單個資產的風險不會危害到整個協議;Curve USD 也提出了新的清算機制,通過借鑒 Uniswap v3 的交易區間設置了個清算區間,這樣會大大降低市場操縱行為的收益,保護了借貸人的利益。在 DEX 的創新上,首先是 Uniswap V3,加上了風控用的交易區間和提高資本效率的集中流動性等重要功能。Balancer 則提出在添加流動性時,兩種資產不再需要 1:1 才能組成 LP,而是允許類似 3:7 這種靈活的比例把兩種資產組成 LP,放入池子中。Curve 則是優化了他們的 AMM 公式,進一步降低用戶的交易磨損。

所有產品的發展也有周期,2017-2018 年誕生的產品在慢慢迭代得更好。即使是現在新出來的一些穩定幣,比如 Liquity 的 LUSD,使用 stability pool 作為清算機制,這樣可以只要求 1.1 倍的抵押率。

 Wilson:目前來講,我們進入了一個產品創新周期的尾聲,所有產品都在做一些局部的優化。所以如果我們僅僅沿著已有的理念往前發展,可能創新就會慢慢接近尾聲,可改進空間將會小到無法引起任何實際的需求側變化。所以我們需要下一波引起新的需求側變化的東西出現,它需要供給側來一個更加猛烈從 0 到 1 的新的創新周期。

期待的創新

 Wilson: 2023 年我最期待的產品是鏈上 FTX 或者鏈上以永續合約交易為核心的 DEX。雖然已經有很多這類產品,但大部分還是做得不夠好。除了流動性和方便性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很普遍的限制是可交易的東西比較少。Frank 想到哪些想在鏈上交易、但現在沒有辦法給你提供的產品?

 Frank:我很喜歡 FTX 的一個功能是代幣化股票(tokenize stock),鏈上做空是很容易的,但是傳統股權做空很麻煩。我不是專業的股票交易員,也沒有 Bloomberg 賬戶,想要在 Robinhood 上做空一個股票,唯一的方式是買它的期權。

 Wilson: Robinhood 為了避免散戶做空太多爆倉,所以限制了權限。在 Robinhood 上做空正股非常困難,一般的券商有這個功能,但是即便如此,對於很多人尤其是在非美國地區的人而言,擁有一個美元的股票賬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Frank:鏈上之前在 Terra 上有這類產品,但是以太坊上目前還沒有。按永續合約的思路,只要有一個比較靠譜的 Oracle,就能做這個事情。這有很大的前景,因為股票市場理論上是不讓內部人員交易的。假如這個市場足夠優秀,我相信 Tim Cook 一定是市場上很核心的 trader。某種程度上,之前市場裡面沒有那麼多蘋果員工在交易,但如果蘋果的員工來跟你一起交易蘋果股票,價格一定會更真實。比如 VC 有很多被鎖住的倉位,但如果有一個永續合約給他們交易,市場的有效性一定會提升。

另一點就是外匯交易,不一定為了賺錢,很多人只想對沖掉個人的風險敞口,但實際上在傳統市場做外匯交易的門檻很高。

永續合約 DEX

 Wilson:鏈上的 perpetual DEX 的發展有幾個很明確的驅動因素。

首先,FTX 爆雷之後,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對手風險目前來講還很難控制。如果能以自託管、無需信任的方式去做交易,大家肯定更加願意參與。所以它比中心化交易所有一個無需信任的優勢。

其次,它能夠上架更豐富的資產,不管是股票,外匯,甚至商品。只要有 Oracle(預言機)能進來的東西,理論上都可以去做(當然一開始的流動性可能不一定好)。這也是很重要的區塊鏈世界的真實價值創造。

 Frank:你會在意別人看到你的倉位嗎?

 Wilson:有一些交易優勢的人會擔心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會通過鏈上多地址的方式做隱藏,未來 zk 技術也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

 Frank:是的,FTX 暴雷讓我想到一個攻擊手段,在鏈上,大家都可以當 Alameda,都能看到誰在什麼地方爆倉,就可以定向狙擊倉位。

 Wilson:有一種實現低成本定向狙擊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相對低的成本操縱現貨市場,進而狙擊期貨市場的倉位,獲得更大的收益。這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基本假設:衍生品的價格是錨定現貨的,現貨價格發生變化之後,期貨價格也會隨之變化。目前 DEX 上永續合約的交易量比現貨小好幾個數量級,那麼操縱 DEX 永續合約的收益很低,所以幾乎不太會有人去操縱現貨價格定向狙擊倉位。而當一個交易對一旦出現期貨端的經濟利益遠大於現貨端經濟利益的時候,就會出現大量現貨市場操縱。這一點在 CEX 中非常普遍,有非常多交易對的衍生品交易量都遠大於現貨交易量,一些人就會通過小資金量去操縱現貨價格,從而在期貨市場獲得更大收益。

加密世界的餘額寶

 Wilson:第二個期待的是自從 2023 年 1 月份以來的最大熱點– 流動質押(Liquid Staking)。最近 Lido、Rocketpool、Frax、SSV 等等和流動性質押有關的代幣價格都表現的非常好。原因也很簡單:

以太坊 Merge 之後大家能通過質押 ETH 獲得 4-5% 的年化收益,牛市會更高。這個收益放在整個區塊鏈的行業來看,就是最大的單一實際收入,因為這就是這些人使用以太坊付出去的 tip 費用和以太坊原生的給到驗證節點的 PoS 獎勵。

現在大家參與質押的比例還不是特別高,不到總量的 15%。但是長期來講,我覺得應該會達到非常高的比例。上海昇級完成之後,質押以太坊可以獲得絕對無風險並且流動性極好,它很像傳統金融中貨幣市場或者隔夜的利率市場,我可以幾乎在沒有任何交易對手風險和非常好的流動性前提下,獲得一個基礎利率。

它很像是餘額寶,大家把錢放進餘額寶中都是希望獲得一些利息的。在餘額寶這種非常便捷的金融產品出現後,很少有人會把錢放在一個不生息的地方。以太坊的流動質押就是餘額寶一樣的產品,所有以太坊的持有人在不影響自己使用 ETH 的情況下,都會把 ETH 存到這裡,因為這是比較高的無風險利率,所有人都應該去享受這樣一個利率,在這樣的假設下,它目前滲透率有大幅提升的空間。

上海昇級之後, Lido 裡面的這些存的 ETH 也能提出來,市場上的用戶有了重新選擇供應商機會,大家可以在不同的質押池之間轉換,不同產品之間的優劣勢就能夠體現出來,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活躍。

基於這兩個角度,它應該是 2023 年我們會看到的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市場,也會創造非常大的經濟價值。前不久 Lido 成為第一個進入總市值前 10 名的 DeFi 項目,這也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流動性質押賽道的這些項目在上海昇級應該會在 2023 年獲得更多的發展。

DID 和 DAO

 Frank: Vitalik 的洞察力很強,rollup-centric roadmap、DEX 這些都是他最早提的。出於對於他的尊重,我們再提一下他說的其他幾個重要話題。例如 DID,可以簡單理解為 sign in with Ethereum。我還沒有特別理解它的顛覆性和重要價值在哪裡。

DID:  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 (去中心化身份標識),是一種新型的標識符,能夠實現可核查的、去中心化的數字身份。

rollup-centric roadmap:  指的是 Vitalik 在 2020 年 10 月份提出的,以 rollup 為中心的以太坊藍圖。

sign in with Ethereum:  可類比 sign in with emali 或者 sign in with phone number,這是一種利用以太坊網絡上的 DID 作為身份證明進行登陸的方式。

 Wilson:首先, DID 不是一個複雜的技術問題。第二,它的價值依賴於身份的用途。簡單來說,給你發一個身份證,你能去銀行開戶、辦駕照、租房、坐飛機、坐高鐵這些事兒是讓你的身份證變得有用的地方。Crypto 也可以給你發一個身份證,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買房、考駕照、沒有坐飛機坐高鐵這樣場景,那麼身份的價值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覺得 DID 是在有了應用場景之後會自然而然衍生出價值。目前我們可能更缺的還是應用場景本身。

 Frank:他還提到了 DAO,通過讀他的書,我明確感受到 Vitalik 很在乎社會治理層面的事情。他很喜歡提的例子是 Gitcoin,想要探索出大家用區塊鏈一起 “協作” 做一些 “好事”,比如之前大家想過用區塊鏈募資給烏克蘭捐武器,這些事理論上還是不錯的。Vitalik 對這類問題很感興趣,DID 也屬於這個領域,有了身份,大家才能一起協作。

Gitcoin:  提供一個平台,在這裡可以通過 Python、Rust、Ruby、JavaScript、Solidity、HTML、CSS、Design 等開源軟件的工作獲得報酬。Vitalik 所推崇的是其 Gitcoin Grant 的產品,資助計劃一直專注於幫助維持 Gitcoin 和更廣泛的 web3 社區關心的數字公共產品。

 Wilson:他對人類的協作問題,包括合作、治理、決策、執行這些組織學問題有很多抽象的思考。他在文章中提到,去中心化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為了長期穩定、有的是為了效率、有的是為了可操作性。他會提很多抽象理念,做一些去中心化的人類組織如何運轉的探討和思考。他的理念和思考肯定都是很深刻很前瞻的,但從落地的角度看,我們還是得先找到一些可用的地方。DAO 也是比較老的概念了,但目前的完成度非常低,只是寄託了大家非常多的願望。

 Frank:你會不會覺得以太坊是個 DAO?

 Wilson:從大家的行為來看,不管是升級還是日常的運行,它都遵循去中心化組織的理念,但也有非常多的不去中心化或者不上鍊、和傳統組織無異的存在方式,包括存在以太坊基金會這樣的角色。這些運作方式和傳統組織沒有差異,但它最後的決策與執行的機制和傳統組織非常不一樣,有非常明顯的區塊鏈特色,所以我覺得以太坊算是一個混合型 DAO。

 Frank:以太坊像是一個開源項目、軟件公司和 DAO 三者的交叉。

從 0 到 1 的創新

 Frank:剛才討論的都是 1 到 10 的東西,你有沒有對於一些從 0 到 1 的新事物的期待?

鏈上期權

 Wilson:我認為非線性 DeFi 會在 2023 年迎來從 0 到 1 的初步爆發。首先,鏈上期權是一個比較空白的市場;其次,鏈上已經大量存在和期權一樣風險暴露的金融倉位,所有的 AMM 本質上都是期權。

 Frank:它有跟期權一樣的風險暴露,但它沒有期權的收益。

 Wilson:大家沒有把它去作為一個期權在做交易和對沖。但事實上所有 AMM 的倉位都是期權,所以鏈上已經存在很多和期權類似的金融倉位,只是還沒有被期權化。

我覺得圍繞期權會有很多創新,最典型的就是,流動性提供方 (Liquidity Provider, “LP”) 對沖無常損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 Uniswap 或者別的地方放一個 AMM 的倉位,無意中就承擔了一個期權的風險。它不是簡單的普通期權,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期權。如果能給大家一個把這部分期權風險對沖掉、沒有無常損失的 AMM LP 的倉位,我相信未來也會獲得相當高的市佔率,因為非常高比例的人並不想承擔這樣的風險。

 Frank:我覺得 AMM 這個設計目前只走出了第一步。現在 Uniswap 看起來地位很穩固,但是它在機制設計上主動放棄了一部分對於 LP 的保護,我一直覺得在 Uniswap 上做流動性提供方 (LP) 有點像做公益。

核心點,流動性提供方作為市場的做市場不能像在傳統市場下限價單,V3 理論上可以但實操中也是不行的。在傳統市場,一個很基本的做市策略就是,價值 1 塊錢的資產,你可以掛 1 塊 1 的賣單,假如成交了,等到資產回歸價值之後做市商就可以賺 1 毛錢。但是在 Uniswap 上做 LP 會有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和 MEV 生態的人參與競爭,它們是主動的,而 Uniswap 上 LP 是被動的。假如你設了一個區間,即使是 Uniswap V3,你設的區間包括 1.1,但是在下一個區塊,甚至在同一個區塊,你 1.1 成交的東西也有可能被別人搶走。

傳統金融做市商裡賺的錢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市場的自然訂單流,而鏈上這種訂單流都被機器人拿走了,而且機器人拿走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雖然 Uniswap 現在有很大的鎖倉量,是現在整個以太坊上最核心的應用,但其在設計上有非常大的缺陷。

在一些 Layer2 或者手續費沒那麼貴的公鏈上,大家已經在做一些創新了,包括 Trader Joe、GammaSwap 這些產品都很有前景。所以我還是比較期待大家做出一個遠超 Uniswap V3 的產品,市場空間非常廣泛。

現實世界資產上鍊

 Wilson:我期待的第二個從 0 到 1 的創新是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上鍊。現在美國國債有 4% 的無風險利率,鏈上也有非常多的美元,大家也想在鏈上獲得這樣的收益。這件事從技術實現上並不困難,純粹是一個監管問題,有沒有人能夠拿到牌照,變成一個可信的組織,獲得監管許可,去做這樣一個事。如果這一步邁出來了,整個傳統金融世界和 DeFi 世界就可以徹底打通了,就會有更多的資產來到鏈上。這對於整個區塊鏈的金融體係來講,肯定是個巨大的供給側的擴大。這是我在 2023 年非常期待的事情,但難點在於要獲得監管的許可。

 Frank:動質押是幣圈餘額寶,你說的這個是美元餘額寶。

 Wilson: USDC、USDT 等穩定幣可以放在美元餘額寶,ETH 可以放在流動質押餘額寶,這兩個池子都是巨大的。我對它們成為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有很強的信心。

區塊鏈的真正大規模應用

 Wilson:剛剛我們聊的內容基本都圍繞 DeFi,它也是有更多實際落地的賽道。但正如 Vitalik 所說,現在 DeFi 已經相當複雜。它的門檻比較高,有非常多的人因為高門檻無法參與。比如我們前面聊到對沖無常損失風險倉位的事,可能即使是 Uniswap LP 也有相當高比例不理解他們面臨什麼樣的風險。因為有這樣的高門檻存在,很多應用無法面向大規模市場。所以我當然非常希望看到能夠幫助 Crypto 形成大規模市場的產品出現,我們這個行業需要更安全、更好玩、簡單易懂的產品,如果產品做得越來越晦澀、越來越複雜,玩 DeFi 的人會越來越少,整個加密生態的玩家也會越來越少。

 Frank: DeFi 現在是專業選手的競技場,我現在已經不推薦普通人在不深入了解相關情況下使用 DeFi 應用了。前一陣子 FTX 的清算方,我相信他們是盡力了,但他們使用 DeFi,將各種 Alameda 和 FTX 持有的加密貨幣賣成 USD 和 ETH 的過程,也被各種鏈上機器人定點狙擊,損失了不少錢。

 Wilson:在中國、美國這樣互聯網比較發達的國家,大部分人都是互聯網用戶。參與證券投資的人可能只有 10% 左右,而且大部分人也只參與買賣股票這樣簡單的金融行為,可以想像在 DeFi 上交易期權、做衍生品的衍生品的衍生品的滲透率又該有多低。從用戶規模角度看,加密生態與互聯網差距還很大,顯然我們不能完全依賴這些高門檻的東西來建設這個行業。

一台昂貴的世界計算機

 Frank:前陣子正好看到 AWS 的廣告,它說:“Amazon Web Services offers reliable, scalable, and inexpensive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Free to join, pay only for what you use.” 意思就是:安全穩定、不貴、誰都能參與、用多少付多少。

只要把 “inexpensive” 改成 “expensive”,那說的就是以太坊,以太坊希望做一個去中心化的、可靠的區塊鏈,但他貴,未來也會相對貴。Scalable 可以通過 Layer2 或者其他的擴容方案實現;pay only for what you use 就是 EVM 的邏輯,它通過 gas 來限制一定的計算量。但是核心是以太坊以及其他區塊鏈一定比 AWS 貴幾個數量級,現在以太坊比 AWS 貴 7-9 個數量級,甚至更多,等未來以太坊實現分片能便宜 1000 倍,但它仍然比 AWS 貴幾個數量級。

許多人在思考,能不能把 Twitter 跑在上面?這不太現實,如果 Twitter 的數據計算、存儲成本再貴 1000 倍,那麼它所有的收入都要去交計算資源的費用。Facebook、Twitter 這樣的產品更適合在 AWS 上運行,不應該部署到以太坊上,以太坊提供了一個非常昂貴的雲計算服務,應該承載一些更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討論了這麼多金融相關的事情,因為對於金融上的需求,區塊鏈可以明顯降低成本。國際轉賬需要 75 美金的手續費,需要等待一天,而以太坊轉賬成本和速度遠低於它。即使計算成本很貴,但是至少滿足這個需求還是很划算。我們之前討論的鏈上交易股票也是很典型的用例。

另外,做一個類比,大家為什麼要使用 AWS?並不是因為 AWS 單位成本更低,使用 AWS 也比自己買一個服務器更貴。AWS 的好,不在於快,核心是安全、穩定和可擴展性。如果沒有這種需求,也沒必要在 AWS 上運行,更沒必要在以太坊上或者其他區塊鏈上運行。以太坊未來的價值也應該是支持運行一些價值極高的應用,這些應用應當對區塊鏈提供的安全性有很高的需求。

 Wilson:以太坊確實是非常昂貴的計算機。雖然我們在做很多工作讓這台計算機變得更加便宜,更加高效,但它注定還是極度昂貴的。所以我們一邊需要讓計算機變得越來越便宜、越來越親民,另一邊要找到值得這麼昂貴的計算機去計算的應用,兩端往中間靠,慢慢就會到一個交匯點,可能這就是以太坊發揮出真實使用價值的交叉點。

加密社區文化的不足

 Wilson:加密是一個金融現象,一個技術現象,也是一個文化現象,你覺得過去兩年間加密社區的文化有什麼大的改變嗎?

 Frank:最明顯的是,在加密生態的核心圈子里中國人確實少了很多。這也是驅動我們去做「階梯計劃」的初衷。全世界幾十億人都和區塊鏈有關係,不是只有像 SBF 一樣的美國精英才有機會、才有話語權,我們應該更主動地去爭取話語權。

 Wilson:你覺得原因是什麼?雖然中國人在上一代的挖礦和上一代的交易所都做得非常非常強,但這幾年中國人確實不在以太坊核心圈,新一代公鏈圈子中國人也是缺席的,頭部 DeFi 項目大部分也不是由中國人主導,遊戲和 NFT 領域我們還有些影響,其他領域都在慢慢落伍。

 Frank:以我個人為例,我在 2017-2018 年的時候想過從事這個行業,但是問題在於當時中國的社區氛圍和文化、包括政府的監管,讓我覺得我和這個行業沒什麼關係,我當時不知道加密生態除了交易所和挖礦還有什麼其他的領域年輕人可以參與。我現在意識到了加密生態遠遠不止交易所生態,還有很多鏈上的事情可以做。我真正下定決心參與這個生態的時間點還是 DeFi 發展起來了,能去參與更多和區塊鏈交互的工作。

也許是之前華人做交易所和挖礦太成功了,所以大家就都做交易所和挖礦,這就導致大家錯過了 2020-2022 年的機會。也許下一波中國人能貢獻更多的東西,我們也想出自己的一份力。

 Wilson:你覺得這個行業的人才素質如何?

 Frank:這個行業的確人才素質差別非常大,各式各樣的都有,這也是行業的好處,它沒有一個天然的歧視,不像在華爾街做投行,人才來源都集中在美國的幾個精英學校。

不過我覺得從業者素質不是特別大的問題,只要給的錢夠多,厲害的人就會願意來。我更關注的是文化,文化是由現在行業的從業者們去塑造的,文化決定了年輕人能不能在這個行業做出有價值的事情。

「階梯計劃」的意義

 Frank: Frankly speaking,籌備「階梯計劃」的時候,我們明確地知道,在加密社區裡實名露臉做視頻、做短內容最能塑造人設和 IP,有了人設和 IP 自然就有影響力,加密圈裡面影響力就是錢,但我們主動選擇不這麼做,最終選擇用 Frank Li 和 Wilson 這兩個假名來啟動播客。有這麼幾點考慮:

階梯計劃的初衷在於講 “真話”。這裡的 “真話” 不一定是真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內容只能盡可能接近真實。這個 “真” 更多是 “真誠”,而只要做了 IP 就會有人設,就會有利益相關,很多話就不方便講了。開個玩笑,有的時候你告訴我是誰在說話,我都能猜到他要說話的內容。至少現階段我們還沒啥人設和包袱,敢講真話。

其次,從聽眾的角度而言,有人設對於早期傳播是好的,但對於更加長遠的傳播不一定。中國人很喜歡強調人設,很喜歡強調 “這句話是 Vitalik 說的,所以我們要去聽”,或者 “這句話是領導說的,這句話是長輩說的”。但是,中本聰和比特幣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大家不知道中本聰是誰,但我們知道比特幣的想法,這樣大家討論比特幣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意識形態之爭,而是將目光集中在具體的問題上。因此,比特幣社區,既有朝鮮人,也有佛羅里達的紅脖子,也有南美人,全世界人都有——我們也想這樣。在這一點上,以太坊就稍微弱了一些,例如 Vitalik 當時去了烏克蘭基輔參加活動,沒去俄羅斯,這當然能讓 Vitalik 收穫更多西方國家的粉絲,但這個世界 60 億人也許有 15 億人支持俄羅斯,這部分人就被主流忽視了。

相對而言以太坊還算好的,其他非常多的公鏈有很重的美國自由主義霸權風格。假如我是個伊朗人,使用這種風格區塊鏈的時候我是有抵觸的。

如果對 “美國自由主義霸權” 的更多解讀感興趣,Frank 推薦閱讀米爾斯海默的著作《大幻想: 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現實》。

 Wilson:甚至覺得這是 “美帝國主義用來侵占我們的武器。”(笑)

 Frank:對,匿名播客可以讓大家接受起來沒有那麼大阻礙,大家也不用在乎我們是誰,Frank 和 Wilson 是誰不重要,我們的想法和分析也不重要,細節上肯定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我們會慢慢迭代,就跟這個行業一樣。這個行業不只屬於 Vitalik、SBF、Su Zhu 這幾個人,也不只屬於少數會技術的程序員、這幫 Cryptopunks,或者想暴富的人,這個行業屬於所有願意參與進來的人。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它只是一個表象,單純的去中心化不難,難的是去中心化還能達成共識。

 Wilson:這也是為什麼 Merge 很重要,開一個遵義會議很難,開一個去中心化的 “遵義會議”,更難。

我剛剛聽你說 “frankly speaking”,才意識到 Frank_leee 的意思,這個名字確實非常好。我自己進入 Crypto 這個行業,一方面是因為有很多令人興奮的創新和新鮮事,有很多人在創造一些人類沒有過的東西;另一個角度來講,同樣讓我覺得很興奮的是我能夠看到行業裡面的謬誤、噪音、偏見、愚昧,這些東西和創新是一樣多的。我和 Frank 做播客也好,在這個行業中做投資、做研究也好,也是希望跨過層層的迷霧和重重的阻礙去發現世界的真相,希望通過階梯計劃和大家一起參與這樣一個接近真相的探索過程。

 Frank: Step by step, ferociously——步步為營。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