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tr 更像比特幣, Farcaster 更像以太坊。
作者: 0xOrange,深潮 TechFlow
封面: Photo by Pramod Tiwari on Unsplash
2 月 1 日,Twitter 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 發布推文表示,基於分佈式社交媒體協議 Nostr 的社交產品 Damus 和 Amethyst 正式在蘋果 App Store 和谷歌 Google Play Store 上線,不出意外, 微信朋友圈和推特時間線都被各自的公鑰字母刷屏,去中心化社交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
同時,大家不可避免會將其和推特這樣經典的 WEB2 社交產品進行對比,只是有的人在對比過程中會錯誤匹配,比如將 Twitter 和 Nostr 進行對比,或者說將 Damus 等同於 Nostr ,這裡的誤區在於,Nostr 本質是協議,Damus 是根據協議開發的第三方應用,類似於 Damus 這樣的應用還有很多個,以下為 Nostr 不同客戶端實現的對比。
Nostr 是一個最簡化的協議,致力於創建一個抗審查的全球 “社交” 網絡,這樣的願景反應的是當下的社交困境:社交網絡被審查,不自由。
最常談的例子當然是推特,但是,推特做錯了嗎?
我覺得未必,因為他是一家在美國登記註冊的私營公司(曾經是上市公司),這注定了它需要接受監管,要對股東負責,要有盈利的商業模式……它是一家商業公司,而不是言論自由的衛道者。
作為一家公司, 他有權制定自己的言論審查邊界,比如當各種兒童色情、仇殺、種族仇恨的言論充斥平台,必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從而影響廣告商的投放需求,此外,政府、公眾輿論甚至是內部員工的意見都可能成為壓力,影響到言論審查。
誰來捍衛社交網絡的自由?我覺得不應讓公司或者說應用來全然承擔責任,而是交由類似於 Nostr、 Farcaster 這樣的協議,代碼保障自由。
用最常見的比方,Nostr、Farcaster 就是社交的 Layer1,提供了一個真正自由的 “公共” 空間,其他各類開發者、私營公司可以基於這個公共廣場構建應用,理論上推特等經典 WEB2 應用也可以基於 Nostr 構建,在社交的 Layer2 比拼的是 UI\UX,策展,運營……各家應用可能有不同的言論審查尺度,但這不影響 “源信息” 的存在,哪怕某些信息在某個應用被屏蔽了,在另外一個應用,他依然能夠展示,這也讓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應用。
Nostr、 Farcaster 則是比較有代表性的社交協議層,此外,還有 Lens Protocol、和 DeSo,他們有著同一個目標,但技術路線甚至是 “協議性格” 都有所不同。
綜合對比,Nostr 和 Farcaster,一個簡單的結論是:Nostr 更像比特幣, Farcaster 更像以太坊。
本質上看,Farcaster 依然是一家由 VC 提供資金支持的公司,由前 Coinbase 高管 Dan Romero 建立,在 2022 年 7 月獲得了 3000 萬美元融資,a16z 領投。
Farcaster 的早期邀請用戶群主要是 VC、項目方創始人、以太坊社區用戶。
在設計上, Farcaster 使用以太坊架構,在 Farcaster 上創建個人資料會生成助記詞和以太坊 Goerli 測試網上的身份,Farcaster 選擇在鏈上託管用戶身份信息,即全球數據註冊處。
因為在鏈上存儲信息本身是昂貴的,Farcaster 的取捨是,將一個人的身份信息以及讀寫數據的能力存於鏈上,其它數據信息(比如發送的私信等)則會被存儲在鏈下服務器 Farcaster Hubs 中,以此確保用戶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身份、社交關係以及數據信息。
目前,有超過 30 個應用程序建立在 Farcaster 協議上。
相比 Farcaster 的數千萬美元融資,Nostr 則顯得寒酸,它由一群匿名開發者建立,沒有拿外部融資,後來從推特創始人 Jack Dorsey 那裡獲得了 14 BTC 的捐贈,這也是唯一的外部資金。
在早期,Nostr 的支持者主要是以 Jack 為首的比特幣愛好者, 包括最早為中本聰架設比特幣論壇的核心開發者 Martti Malmi 基於 Nostr 協議開發了客戶端 iris.to。
與比特幣一樣,Nostr 追求的是 “簡單”,每個用戶的身份信息就是公鑰,核心就是兩個組件,客戶端和中繼器(也可以叫轉發器)。
每個人都運行一個客戶端,要發布某些內容時,你要用你的密鑰對其簽名,並將其發送到多個中繼器(由其他人或你自己託管的服務器),要從其他人那裡獲得更新,你可以詢問多個中繼器是否了解這些其他人。
任何人都可以運行中繼器,我們也不需要信任中繼器,簽名是在客戶端進行驗證的。
用 BTCStudy Ajian 的一句話總結就是,Nostr 是基於公鑰的、極簡的、抗審查的信息傳輸協議。
除了 Nostr 和 Farcaster ,最火熱的社交協議當屬 Lens Protocol,由 DeFi 借貸項目 Aave 創始人 Stani Kulechov 在 Polygon 上構建的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協議。
Lens Protocol 的核心在於充分利用了 NFT 的潛力,以 NFT 為基礎構建社交圖譜。
比如,當你創建 Lens 個人資料時,你的以太坊錢包中生成鑄造一個 NFT;當你在 Lenster 上關注某人時,你在鏈上鑄造了一個 “粉絲”NFT(Follow NFT) 且每個 NFT 都有獨一無二的編號,記錄了建立/ 關注的順序。
因此,在 Lens Protocol 下,社交關係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數據,更是一種可轉移交易的資產。
從生態發展的角度來看,Lens Protocol 應該是目前最火熱的社交協議,這一定程度來源於其組件模塊化的設計。
Lens Protocol 對開發者異常友好,允許開發者使用模塊化組件在 Lens 上任意搭建自己的社交應用,包括大量 Web3 和 Web2 工具,或鏈上和鏈下數據,所有這些都由 LensAPI 綁定在一起。比如數據託管,應用程序可以選擇 IPFS 和 Arweave 等去中心化存儲方式,也可以選擇 AWS 等傳統方式;可以選擇 XMTP 或 Dialect 進行直接消息傳遞,選擇 Push 或 Notify 發送通知。
在傳統互聯網領域,社交是明珠,因為具有強大的網絡效應,社交圖譜帶來的寡頭效應特別明顯,比如包括探探、陌陌等在內大多數社交應用的社交終點其實是微信,任何人都很難離開微信沉澱的社交關係。
不談去中心化社交能否顛覆傳統社交關係和圖譜,這裡要問的一個問題是,去中心化社交還有網絡效應麼?誰會成為贏家?
傳統互聯網社交平台的網絡效應和壟斷優勢很大程度來源於,封閉和許可,構建起屬於自己的後花園,一段時間後,用戶退出這些平台的代價十分高昂,因為不能帶走社交關係和圖譜。
但在去中心化社交中,無許可,以及用戶控制自己的社交關係下(前提是真的控制),用戶退出成本較低,從而使網絡效應更難積累。
或者說,去中心化協議可以積累部分網絡效應,但應用很難積累網絡效應。
這或許就是一種加密自由。
僅拋磚引玉,與諸位共同探討。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