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了元宇宙的發展帶來的信息化對於媒介市場化的影響和媒介市場化對於信息傳播的影響和技術創新對於傳播形態的變革和傳播生態的革新。
作者:alertcat.eth
封面: Photo by Richard Horvath on Unsplash
摘要
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今天,媒介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在進入元宇宙的過程中,傳播形態將發生變革,傳播生態將被重構,下面本文分析元宇宙時代中的信息化、媒介市場化、技術演進對信息傳播形態和傳播生態的影響。
關鍵詞:元宇宙時代,媒介市場化,信息傳播
On the Impact of Media Marketization on News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ization and networking, the process of media market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in the process of entering the metaverse, the communication form will be changed and the communication ecology will be reconstructed. The following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media market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on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form and communication ecology in the metaverse era.
Keywords : metaverse era, media marketiz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一、元宇宙的發展帶來的信息化對於媒介市場化的影響
(一)、信息化客觀上降低了內容生產者的准入門檻
互聯網在過去的 20 年中,帶來了巨大的增量市場,在不斷的燒錢、補貼、拉新和流量戰爭中,最終逐漸形成了各大平台把持流量入口的格局。從《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開始,已然經過了十年,互聯網巨頭已經重塑了物理世界。無論是電子商務,移動支付,還是社交媒介,都在改變著世界各地人們的生存和社交行為。
於是一種新的媒介方式悄然而生,新媒體帶來了一種允許用戶自主生成內容,與網站和他人進行交互,互聯互通,客觀上內容生產的門檻極大地降低了,人人都有生產內容的可能。
(二)、信息化之下流量分佈的特點
互聯網作為一種複雜網絡,具有符合無尺度網絡的分佈特點。[1] 那麼在互聯網上運營的新媒體同樣符合其特徵。其一,相對較少的節點具有很高的度,即中心節點掌握著據大多數的流量。在新媒體之中就是少數意見領袖可以控制著大量的流量。其二,節點連接度的取值範圍很大,在新媒體之中就是粉絲多的媒介生產者的粉絲量上限很高,而大部分籍籍無名的賬號粉絲量甚至很難過百。其三,自相似性,在較大的平台上和較小的平台上,粉絲數量的分佈都符合冪次定律分佈。其四,小世界結構。一個網絡中只有很少的長程連接,平均路徑相對於節點數量較短。
根據偏好附連理論,我們似乎具有另外一個視角來解釋網絡世界的馬太效應。就是粉絲數量在某種程度上對粉絲數量的增加有促進作用。這樣使原有的頭部流量的賬戶的粉絲數量不斷增加,而多數人的粉絲數量始終維持在低位。由於市場化之後商家對於注意力資源和流量的剛需,出現了在內容生產者和商家之間對內容廣告服務進行不同的報價以牟取利潤的中介,在視頻媒介上他們以主播公會的形式存在,在文字媒介上他們以第三方廣告投放平台的形式存在。
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之下,市場和政策作為兩個重要的影響因子,對媒介的內容進行著宏觀調控。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上網門檻,同時同樣降低了信息的觸達門檻,新增的網民基本上屬於長尾受眾,他們的審美和信息選擇能力相對初代網民不甚高雅,於是內容提供商出現了低俗化的趨勢,其典型的用戶畫像是早期的快手用戶。由於各個平台的初始受眾不同,那麼就形成了各個平台的用戶畫像天然不同,而平台的推薦算法形成了信息繭房,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刻板印象,造成了互聯網上不同信息品類的割裂的現象。這造成了用戶的傾向光譜被算法的固定輸入進一步地強化,使相對極端的內容更加地易於傳播,客觀上造成了不利的社會影響。而國家政策和平台政策對此進行了幾輪管控,控制了部分不良傾向的內容傳播。
(三)、信息化之下流量變現的特點
傳播政治經濟學派的斯邁思首先提出了 “受眾商品” 這個概念。[2] 資本使當代的注意力分散至不同的媒體之中,將注意力塑造為一種稀缺資源。出於經濟利益,內容提供者和分發者和平台方都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麼流量變現就是一個現實的話題。
流量變現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3]:其一,受眾被 “出售”,以受眾為中心成為一種空談,內容提供方可以在內容中添加廣告,在某些財經類博主處尤為明顯,他們通過推薦投資品類以操縱市場,為自己尋求退出流動性。平台在此也難逃其咎,各大平台手機端應用的強制開屏廣告就是對受眾注意力的一種搶奪。受眾喪失了原有的在傳播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甚至,資本會對企業擁有的流量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評估和定價。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例如何同學帶貨後,樂歌市值升值了 6 億。新東方轉型中英雙語直播帶貨之後,股價隨之大漲,這證明了受眾帶來的流量是一種資源。其二,受眾被強行代表。在流量變現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批代表特定部分群眾而走紅的流量明星,但是他們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並不能代表真實受眾的實際情況。媒體強行代表個人說話,缺乏了公正的立場,例如個人有時會為了流量炮製假新聞,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其三,受眾在信息面前不平等,媒介私有化、市場化之後造成可以付出更多資金購買信息的受眾可以獲取相對更加優質,且沒有明顯誤導傾向性,沒有廣告的新聞,而更為廣泛的長尾受眾只能滿足於充滿廣告,不夠優質的內容,這造成了信息時代人群的分野。
下面試舉例說明流量變現的典型途徑。如圖說明了流量變現的典型報價。在內容提供者的粉絲量達到一定數量時,一般會有商家與其洽談廣告投放事宜,或由第三方中介牽線投放廣告。
在流量與收入呈正相關的今天,平台會使用算法限流部分賬號,而以輸出內容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創作者則會採用批量養號作為反制措施。典型事例如:MCN 公司大量地招募主播,構造不同人設來運營不同賬號,知乎、小紅書等平台創作者會通過養號方法規避平台算法對他們的限流。
二、媒介市場化對於信息傳播生態的重構
(一)、對於傳媒競爭戰略的影響
隨著媒介市場化進程的發展,傳媒的競爭策略也在悄然改變。其主要方向是從追求市佔率到追求個人佔有率 [4]。這意味著追求全方位客戶價值的挖掘。做到對於客戶的精細化、差異化的服務。如何抓住客戶的碎片化時間成為了各個媒介提供商的頭號問題,教科書中的內容無疑是具有前瞻性的,經過了十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激烈競爭,那麼在此方面做得最好的無疑是具有獨家算法的抖音平台和 Tik Tok 平台,它們憑藉獨特的算法為客戶推送客戶喜歡的內容並使用人工智能加以學習,從而實現越來越符合客戶口味的內容。
這一趨勢的影響在信息傳播領域無疑是深遠的,它成功地向不同受眾提供了不同的信息,造成了信息繭房和人群的分化。從而一種觀點很難統一所有人的共識,不同人會為了自己支持的觀點進行爭論。
(二)、平台作為媒介產品把控流量入口形成壟斷
平台作為三要素合一的媒介產品成功地捕獲了大部分價值。平台具有以下三個功能:一是載體,信息時代的載體是網絡,這種介質形態具有可以無限分發,利於快速傳播的特點。二是資訊,平台通過允許創作者入駐從而擁有了不同類別的差異化的內容,無所不包。不同的內容提供者提供了不同的價值判斷。其三是規則,平台的運營會針對自己的平台製定用戶規範,比如知乎強調用戶之間的友善,不友善的評論會被刪除。抖音等頭條類應用則使得用戶具有對於內容篩選標準的選擇權。
(三)、諸眾的選擇——內容碎片化
前文指出了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創作者的准入門檻降低了,同時,受眾的平均知識水平也降低了 [5]。那麼,互聯網的原生受眾使得內容碎片化成為了一種潮流。人們在新的數字傳播平台上,獲得了更多的個性化選擇。隨著信息推薦算法導致的受眾碎片化之後,內容碎片化也成為了一種必然。因為碎片化的內容使得內容傳播更為迅速,並且使內容製作的成本大為降低,自此,嚴肅的 “巨內容” 開始衰落,嚴肅的文章被解構,新的 “微內容” 開始興起,並且取代了 “巨內容” 成為主流。傳統的主流媒體也開始創新內容分發形式,不再用傳統的電視、廣播和報紙作為內容分發的全部渠道,而是開始了數字化轉型,典型例子有:官媒的視頻號、抖音號等 [6]。
(四)、關於技術發展對於信息傳播的辯證思考
在《技術壟斷》一書中,尼爾·波茲曼告誡世界,科技讓資訊氾濫,讓傳統的世界觀蕩然無存。這是技術的原罪,然而作為極大地解放生產力的科技,互聯網顯然帶來了新聞傳播變革的新範式。應該採取措施對沖技術帶來的信息傳播失控風險。如使用:人機互補,平衡人與技術的關係。不斷改進發展技術,使其更加人性化。圍繞用戶體驗,發掘用戶需求。完善監管需求,促進監管創新 [7] 等手段來合理地面對信息時代的市場化的媒體產業對於信息傳播的影響。
三、元宇宙中傳播形態變革與生態重構的技術驅動
(一)、元宇宙時代最新技術動因
北島曾說:“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8]” 這無疑是極客在看到新技術的興起時最真實的感受。如今,在 2022 年底,我們發現,就當人們認為某些敘事邏輯是顛撲不破的之時,協議級的技術革新正在不斷地打破固有的認知。如同當年,AlphaGo 戰勝了所有人類的超一流棋手一樣,超線性的技術演進趨勢正在重構傳播生態,變革傳播形態。
其中,在這些技術中,本人認為在元宇宙中具有高度實驗性和強大影響力的技術,莫過於 AIGC(通過 AI 生成內容)和 Web3.0 了。這兩者一個在海外剛具技術原型,一個在上一次海外的低利率週期中大放異彩並在這一年內逐漸地去槓桿化和去泡沫化,逐漸顯示出技術本身的發展趨勢。
下面將逐一介紹這兩項新技術。本人希望讀者報以開放的心態對待新的技術,因為即使在技術發展中,我們的政策對於技術不相容,在幾年後,國內也會出現類似的合規化的由互聯網巨頭推出的國內特供版本,就像上一次 Web2.0 帶來的移動互聯網繁榮一樣。
(二)、關於 AIGC
起初,大眾看到的互聯網內容是 PGC 的,即由專業人士寫出的內容,後來隨著 Web2.0 平台的普及,內容生產變得 UGC 起來,大量自媒體的湧現使得普通用戶也能通過社交媒體平台觸及自己的受眾。隨著最新一代人工智能語言模型——由 GPT3.5 構建的 ChatGPT 的橫空出世,AIGC 正在變為一種新的可能而不是被視為一種對於自然語言拙劣的模仿。而 DALL·E 2 的出現,使得圖像生成領域有了較大的進展,例如它可以通過人類輸入的自然語言提示詞來生成圖像,還可以通過圖像重構圖像,這無疑是對於人類畫師的極大的衝擊。對抗生成網絡的應用,例如 DeepFake 則可以生成換臉過後的視頻,或者生成合成的音頻等等。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看見,從事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生產的工作者,將會面臨兩種選擇,要么加入 AI,用 AI 來優化自己的作品,跟隨技術演進的步伐而進步,要么被 AI 替代,從事其他行業。這一預言基於 AI 模型的迭代使用了天量的計算能力,而且代際傳遞是永續的,後代模型天然具有親代的知識,不像人類需要耗費漫長的童年和青春期學習專業知識。
ChatGPT 使用了人類反饋強化學習優化了對話的質量。這種語言模型目前具備了數十項能力,例如問答、語法修正、解釋代碼、編程、創建摘要等等。下圖為 ChatGPT 做出的實際問答。
由此可見,AIGC 在文字領域已經做到了言之有理,具有比以往更強大的智能。
DALL·E 2 使用了一種 “擴散” 算法,從隨機點的圖像開始,並在識別圖像的特定方面時逐步修改圖像以適應文本描述。下圖為該模型參照我輸入的關鍵詞生成的實際圖像,其中關鍵詞為:“A gentleman is walking into the Metaverse in a cyberpunk style, digital art, 4K, high quality, fine art”
AI 極大地降低了內容生產從業者的准入門檻,這無疑是一種對於從業者的衝擊。然而,大的變革之中蘊含著大的機遇,在元宇宙的新興場域內,熟練使用 AI 來生成內容的人將會成為元宇宙的原生媒體,同時技術的更迭將伴隨著極大的效率提升,可能原來內容從業者需要完成內容從 0 創造的整個過程,而在將來,內容從業者將更多地用提示詞(輸入)來用 AI 生成初稿,並用人類的經驗和智慧完成細化更新和優化的工作。在傳播學領域,AIGC 將會極大地改變傳播的形態,在當下,互聯網上主流的信息傳播心態是文本、語音、圖片和視頻,但在元宇宙中,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將會成為 AIGC 最廣泛的應用,它可以實現對於不同受眾生成不同的虛擬現實環境,而 AI 生成的巨量數據將會為元宇宙中基本的場景作為支撐。
(三)、關於 Web3.0
Web3.0 目前海外從業者採用的定義是 Gavin Wood 在 2014 年提出的 [9],一種關於用戶可讀、可寫、可擁有自己生成的內容的互聯網形式。其中我認為重構傳播生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去中心化網絡和新的經濟激勵機制。
Web3.0 由很多的應用構成,但是我認為在 Web3.0 中,只有兩種創新,協議級的創新以及應用級的創新,此處只介紹協議級的創新。我認為拋開泡沫之外,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有兩點,IPFS(星際文件系統)和 dApp(去中心化應用).
IPFS 協議是一個與我們每天使用的 HTTP 協議齊名的實現文件的分佈式存儲的協議,它可以在區塊鏈上面保存我們的文件並將文件分發到分佈在全球的多個節點,以實現超越版權和國度的限制來共享文件的目的。其中,我認為最出名的用例就是 IPFS 網絡上成功保存了 zlibrary 和 libgen,兩個電子書的分享平台,zlibrary 因為違反美國的版權法律而域名被美國的司法機關收回,後來被人部署到了 IPFS 上,由於區塊鍊網絡的不可刪除性,永久地存儲了大量的書籍信息,對於學者的研究工作有著極大的幫助,節省了很多尋找資料的時間。IPFS 協議是全球範圍更大規模的 P2P 傳輸文件的實現形式(不是金融),改變了傳播的生態,從此,傳輸文件有了一種去中心化的選擇,避免全球法規的不同而使中心化實體刪除文件。
dApp 解決了中心化實體作惡的可能性,全球範圍內,互聯網巨頭對於用戶的數據具有控制權,這造成了他們對於用戶的數字身份具有生殺予奪的權力。一個社交網絡的帳號如同一個互聯網原住民的生命,在傳統互聯網之內,一個數字身份往往伴隨著一個平台,就像每一個平台有每一個平台的大 V 或者 KOL 一樣。去中心化應用試圖將用戶的數據所有權和平台之間解綁,使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對於中心化平台作惡最近也是最知名的例子是最近馬斯克在收購推特之後,通過一個名叫泰比的人放出了一系列文件,這些文件表明,即使貴為美國總統,也有被平台的立場偏見封殺的可能性,在短短三天內,特朗普的賬號就被決定封殺,直到最近才得以恢復。由於去中心化應用天然具有金融屬性,它會對於網絡的所有參與者進行經濟激勵,這樣傳媒的經濟學模型被改變,傳播的生態就會被重構。限於文章的篇幅和目前的海外政策和國內的政策具有著巨大的差異,這裡不再介紹去中心化應用,本人僅僅認為去中心化應用將會重構國外的傳播生態,並重塑國外的傳播形態。
四、總結
本文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了元宇宙的發展帶來的信息化對於媒介市場化的影響和媒介市場化對於信息傳播的影響和技術創新對於傳播形態的變革和傳播生態的革新。本文對於傳媒經濟學中的結論進行了實證化地論述,並運用辯證方法對於元宇宙時代的信息傳播進行了論述和分析。
參考文獻
[1](美)梅拉妮·米歇爾,複雜.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年 8 月.[2] 郝雨: 傳媒市場化對受眾的威脅——從西方傳播政治經濟學中得到的一些啟示,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3] 郝雨: 傳媒市場化對受眾的威脅——從西方傳播政治經濟學中得到的一些啟示, 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4] 喻國明,丁漢青,支庭榮:傳媒經濟學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年 2 月.[5] 劉婕. 新媒體—技術與商業的合謀 [D]. 同濟大學,2007.[6] 甄言. 深刻認識傳播現象發生的重大變化 [J]. 青年記者,2019(06).[7] 藍嵐. 新技術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J]. 新聞窗,2018(02):49-50.[8] 詩刊編輯部. 詩刊.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73-74 頁.[9] Gavin Wood.Less-techy: What is Web 3.0?.Insights into a Modern World,2014 年 4 月.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信息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