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率先火起來的 ENS、Space id 除了域名,還有什麼價值?

— 導讀/ 原用標題

作者: Terry

出品:白話區塊鏈(ID:hellobtc)

要問最近什麼話題討論度最高,那自然是以太坊域名服務 ENS,從今年 4 月份以來,原本少有人問津的 ENS 域名迅速迎來註冊潮,從最初僅 1000 個的 3 位數字 ENS,再到數量更多的 4 位數字、5 位數字,伴隨著市場的買斷、囤貨熱情,市場開始逐步瘋狂搶注掃貨,地板價幾乎每天上一個新台階。

而且這股風還在不斷向圈內圈外加速傳導,前不久風投機構 1confirmation 創始合夥人 Nick Tomaino 就將推特暱稱改為「1492.eth」,並表示「1492 年哥倫布開始第一次航海」。

圖片

ENS 起舞,「.BNB」、「.bit」等跟隨

如果從數據層面看,ENS 成立以來總協議收入約 6150 萬美元,而 2022 年截至至今的協議收入已近 4600 萬美元,也即 ENS 自從 2017 年推出以來,約 75% 的收入都是今年以來賺到的。

其中今年 5 月份 ENS 的註冊(續訂)收入達 956 萬美元,4 月份以太坊域名服務 ENS 的註冊(續訂)收入達 783 萬美元,分列月度協議收入的第一名和第三名,此前數年僅有 2021 年 11 月 793 萬美元的歷史月度收入躋身前三。

圖片

不過 6 月份之後 ENS 一度有所降溫,協議收入下滑明顯,但最近熱度明顯開始回升

ENS 8 月註冊超 30 萬個新域名,總域名數量達到 217 萬個,協議收入達 470 萬美元;但截至目前 9 月份過去尚不到兩週,就已經產生了 232 萬美元的協議收入,按此勢頭超越 8 月甚至 7 月的數據已是板上釘釘。

而隨著 ENS 引燃域名服務,最近基於其它公鏈的 Web3 域名項目也開始普遍受到市場關注,其中在 9 月 2 日完成由 Binance Labs 領投的種子輪融資的 SPACE ID 更是火爆。

據 Dune 數據顯示,目前 SPACE ID 的平均註冊成本僅有 0.0418 BNB,官方上週還表示「由於收到社區關於.bnb 域名階段性註冊的大量反饋,故決定將階段性註冊推遲至下週」。

圖片

而 Nervos 生態 Web3 身份協議「.bit」(原 DAS)9 月 15 日的數據表示,單日註冊量連續 3 天突破新高,累計註冊賬戶達到 13.8 萬個,獨立註冊地址達到 4.8 萬個。

Web3 時代的「.com」與用戶名片?

Web3 域名服務之所以日漸火爆,離不開其作為 Web3 基礎設施的屬性。

一方面,目前加密世界的項目方購入對應項目品牌的 ENS 域名幾乎已經成為標配(包括最近的 Project Galaxy 改名為 Galxe,疑似項目方都提前在 ENS 域名中完成搶注),連傳統 Web2 項目方也開始購入對應的 ENS 域名:

百威啤酒以 30 枚 ETH 購買 beer.eth;奢侈品品牌 Gucci 以 12 枚 ETH 獲得 gucci.eth;珠寶品牌蒂芙尼以 29 枚 ETH 的價格購買 tiffany.eth 域名。

另一方面,個人層面由於 ENS 域名支持 DIY 註冊和創建,且可使用戶的區塊鏈地址簡化體現,從而像 Twitter 等社交媒體一樣設置具有辨識度的鏈上名稱,因此它也往往被視為 Web3 時代的個人鏈上名片。

像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的 vitalik.eth、以太坊核心開發者 Tim Beiko 的 terence.eth 等等。

圖片

而且由於獨一無二的可展示身份屬性,像手機靚號一樣具備特殊意義或記憶直觀的 ENS 特殊字符(123.eth、abc.eth 等等)也很容易迎來一波炒作熱潮。

在 Web2 域名誕生之初,就有許多知名創業者靠著倒賣域名賺到了第一桶金,比如 58 同城創始人姚勁波曾創辦域名交易網站「易域網」,通過售賣域名而發家。

相比於傳統的「.com」,以 ENS 為代表的 Web3 域名服務的個體特徵更強,且自帶社交屬性:

用戶可以在持有的域名中設置和展示個人資料信息,比如比特幣、萊特幣或者 Dogecoin 等其他地址,以及包括郵箱,URL 鏈接(統一資源定位符,是 Internet 上標準資源的地址)、Twitter 名,以及 Github、Reddit、Telegram 等的信息,甚至可以添加 NFT 頭像。

目前在以太坊生態內,越來越多的協議開始支持 ENS,用 ENS 作名字,用 NFT 當頭像,用 mirror 記錄生活,用 AR 存儲內容,已經是 Web3.0 人的標配,也是不少 Web3.0 社交應用的基礎。

從某種程度上講,ENS 在上線至今 5 年多的時間裡,已從最初的以太坊地址解析逐步發展為 Web3 世界的名片,並且隨著 ENS 的發展採用以及 Web3 的變革極有可能成為 Web3 中的核心基礎設施。

目前 Web3 域名服務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只做品牌拓展或個人名片的生意,實際上遠遠不夠。

ENS 等域名的 Web3 身份野望

所以像 ENS 等域名服務項目基本上都在向 Web3 身份系統轉向,今年 3 月 8 日原 DAS 品牌也正式更名併升級為「.bit」,從純域名協議演進為跨鏈去中心化身份(DID)系統。

簡言之,它們都開始更多地成為 Web3 時代用戶數字身份的關鍵載體,從而形成一套跨鏈去中心化身份(DID)系統。

DID 被廣泛認為是 Web3 的核心基建,核心要義就是真正把個人的隱私權、數據權交還給每一個人自由掌控。

因為在傳統賬戶體系中,當下互聯網巨頭手握本該屬於用戶的隱私、數據,自己卻去融資、上市、進行殺熟等商業活動,而用戶作為貢獻者卻並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回報。

而 DID 給區塊鏈世界的 Web3 用戶一個對應的身份。在傳統互聯網世界中,我們已經熟悉了諸如手機、微博、微信等一個個以賬號形式存在的互聯網身份,這些不同生態條塊分割的身份都由一個個對應的中心化互聯網服務商管理保存,也由此無法避免對應的中心化隱患。

而 DID 則利用區塊鍊等技術技術實現讓數字身份真正為一個個用戶所自己擁有並支配,是未來在去中心化社會的身份憑證。

就像我們把身份證、護照、戶口本這些紙質文件放在自己家裡小心保存,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一樣,不再有任何中間人完全擁有用戶的身份和數據,可以較好避免上面的困境。

譬如任何一個用戶都可以無需許可地註冊一個 ENS 或者其它公鏈域名服務賬戶,一旦註冊成功,你(且僅有你)將擁有賬戶的完整控制權,而一個賬戶對應個人身份下若干個地址(包含 BTC、ETH 等等),最直接的,綁定個人身份之後,只用輸入「terry.eth」等類似的簡稱就可以完成多鏈資產的轉賬。

除此之外,不只局限在區塊鏈上,個人的社交賬戶、郵箱、個人簡介、個人偏好等任何願意公開的數據都可以添加到以 ENS 為載體的 DID 賬戶中,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徹底抗審查的個人信息主頁。

這等於有了一個相對全面的身份體系——也意味著可以對個人進行「大數據畫像」,進行不止局限於鏈上資產記錄,衍生出涵蓋鏈上+鏈下的信用評估,可以說是鏈上的「芝麻信用體系」。

也就是說,借助以 ENS 為載體的 DID 賬戶,可以打通鏈上鍊下數據,將信用因素甚至一整套完善的信用機制引入 Web3 世界。

這也是未來 ENS 等域名服務所能帶給 DID 和 Web3 世界的更大可能。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