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 只是一種新工具,一種以信任最小化的方式設計的社會結構。然而,DAO 並不是解決困擾社會數千年的所有治理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

原文:DAOs and the Complexities of Web3 Governance

作者: Chainlink

編譯: DeFi 之道

封面: Photo by Pawel Czerwinski on Unsplash

一直以來,由於中心化機構未能以安全、公平和透明的方式,完成對社會基礎設施和金融的監管,進而催生了 Web3。Web3 建立於信任最小化的分佈式網絡之上(如區塊鏈),它通過密碼學、共識協議、自動化等來實現對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管理——並將人類從第三方信任的人治模式轉向為技術保證信任的治理模式,這種概念被稱為密碼真理(cryptographic truth)。

圖片

密碼真理(cryptographic truth)結合了密碼學和去中心化的激勵模式,在分佈式實體和確定性的計算應用下生成 “黃金記錄”。

在區塊鏈基礎設施應用方面,除了 DeFi 和 NFT 之外,也誕生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結構新產物——DAO。DAO 組織通過授權獨立實體,來共同管理開源的基礎設施應用或者共享資產,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就是智能合約的管理。從本質上講,DAO 就是將信任最小化的概念擴展到了人類的集體決策中。

以下內容將對 DAO 進行詳盡的描述,以 DAO 基礎知識開篇,然後討論 DAO 要想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所必須要進行的權衡等內容。

DAO 基礎知識

要了解 DAO 的好處和權衡,首先就是要定義 DAO 是什麼?了解各種類型的 DAO ,概述其的願景,並了解當前不同的 DAO 工具和治理架構。

什麼是 DAO?

DAO 即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 的一般目的是以一種比傳統組織更分散、更透明和信任最小化的方式來做出集體決定。簡單來說,DAO 是一種新型的人類組織結構,它允許人們在共同理解的基礎上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所有參與者都能獨立地確認該組織的運作。

DAO 的獨特之處之一是它使用了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這些合約將它們的決策執行和所有權分配的以代碼形式固定,智能合約的結合是其創新的基礎,因為在區塊鏈上運行的代碼(即智能合約)是公開可審計,並由去中心化的節點提供網絡保護,確保了 DAO 的規則和管理對所有成員公開透明,並防止內部成員或外部實體的篡改。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自治”(Autonomous)這個詞是 DAO 一詞的一部分,但 DAO 並不是完全自治的,DAO 由人類組成,因此需要用戶手動操作才能運行,例如需要用戶進行投票、部署代碼和辯論提案,人類仍然需要與智能合約進行交互(提供輸入),以便它們執行相關操作(輸出)。

DAO 的分類

目前,DAO 可以大致劃分為六大類:

協議 DAO:面向於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s) 或基礎設施的開發和管理,協議 DAO 主要關注與開源技術,類似於公司或者基金會。

  • Tezos 是一個使用 DAO 鏈上治理結構來激活協議升級的公鏈,最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基於代表的投票系統,該系統需要獲得絕大多數共識才能獲得批准。
  • MakerDAO 是一個管理去中心化穩定幣 DAI 的組織。DAO 參與者負責設置協議參數,例如調整利率、添加/刪除抵押品類型以及入職/離職核心團隊等。

投資型 DAO:即對 DAO 控制下的金庫進行管理投資。投資 DAO 主要專注於為其成員創造利潤,類似於私募股權基金或對沖基金。

  • BitDAO,為 BIT 代幣持有者投票選出的各種策略來增加其投資收益。BitDAO 聲稱已為 Web3 項目投資分配了超過 6.38 億美元。
  • MetaCartel Ventures (Venture DAO),一個營利性 DAO,專注對早期 dApp 進行投資。它們提出了一種以社區為導向的會員結構,並提供比傳統風險投資基金更靈活的參與方式。

公益型 DAO(Cause-based DAOs),這一類 DAO 主要面向慈善、政治和公共產品等領域,提供資金匹配,類似於慈善機構、遊說團體和贈款計劃等傳統組織。

  • Gitcoin,用戶可以通過二次投票模型為以太坊和其他開源區塊鏈的項目提供共同資助。
  • Big Green,它旨在幫助學校、社區和家庭學習如何種植自己的食物,並進行慈善贈款。

社交型 DAO,管理共享的社交空間,共同擁有具有藝術價值的東西,或為其成員提供文化培養和相關活動。社交 DAO 主要圍繞娛樂、藝術、遊戲和生活等社交層面,類似於傳統社會中的社交俱樂部。

  • 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 是一個有限的 NFT 系列,其中 NFT 持有者兼作 DAO 的俱樂部成員,並為持有者提供特殊津貼。
  • Krause House,一個由籃球愛好者組成的社交 DAO,他們的目標是有朝一日擁有一支 NBA 球隊,目前已經擁有 Big3 籃球聯盟中的一支球隊 Ball Hogs。

數據型 DAO,  通過 DAO 的控制來開發和管理數據。數據 DAO 旨在匯集用戶數據或開發獨特的數據產品,以便將其出售給其他的第三方(如創建 AI 算法或市場研究)。

  • dClimate 是一個氣候數據、預測和模型市場,為想要出售新數據集的用戶和想要購買它們的機構提供服務。DAO 對發布者的數據進行評估,以幫助維持高質量和適當的網絡激勵。
  • Delphia,一個的機器人顧問,Delphia 將匯集用戶的個人數據並利用其設計投資策略,而原生代幣將賦予用戶訪問策略的權限。

網絡國家(Network states)是 Balaji Srinivasan 創造的一個詞語,它類似於 DAO 的結構,表示那些用於創建新的法律認可的網絡國家。正如巴拉吉在他的著作《網絡狀態:如何開始一個新國家》中定義的那樣:

“網絡國家是一個社會網絡,它具有道德創新、民族意識、公認的創始人、集體行動能力、個人文明、完整的加密貨幣、受社會智能合約限制的共識政府,以及一個眾籌的物理領土所組成的群島、虛擬資本和鏈上人口,證明其擁有足夠多的人口、收入和房地產足跡,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外交承認。”

DAO 的職責

DAO 可以被設計為執不同何類型任務的組織,但最常見的一些職責包括:

  • 批准開源協議的升級,例如投票決定是否可以升級協議的合同,或者批准發布新版本的協議,一旦部署可以讓用戶遷移到該版本。
  • 調整 dApp 中的參數,例如更改去中心化穩定幣的利率,或決定是否支持借貸市場中的新型抵押品。
  • 提交改進提案並討論其優點,例如創建正式提案以更改協議和 DAO 的某些內容,或在投票前挑戰其他提案。
  • 將協議擁有的資金轉移至投資或外部賬戶,例如將 DAO 國庫中的贈款授予接受者或決定 DAO 是否應投資於限量版 NFT。
  • 管理領導職位,例如投票讓某人進入或退出某管理職位,反對領導決策,或改變 DAO 的底層組織結構。
  • 對因使用協議、dApp 或 DAO 管理的基礎設施而產生的爭議進行仲裁,例如確定用戶是否因協議中的意外黑客或錯誤而獲得補償。
  • 確定協議的長期路線圖和願景,例如討論 DAO 是否應該擴展現有的垂直用例或決定它應該支持哪些 L1 區塊鍊或 Layer2 網絡。
  • 修改協議的價值捕獲機制,例如收取多少用戶手續費,是否燃燒代幣,或者 DAO 成員是否應該獲得分紅等。

DAO 工具

DAO 往往使用一套標準化的工具來展示其功能,主要是通過組合下面列出的多個工具,來形成多層 DAO 結構。

  • 治理代幣:由 DAO 發行的加密貨幣代幣,授予持有者在 DAO 內的特定權力。最值得注意的是,DAO 成員通常需要治理代幣才能投票(例如 1 個代幣= 1 票)。
  • 多簽名錢包:一個智能合約需要 m-of-n 個預定義地址來簽署一個消息,以實現對協議的更改。多簽經常被 DAO 用來根據鏈外快照對協議實施鏈上更改,或者在緊急情況下作為一種安全措施,減輕攻擊影響。
  • 投票合約:一個協調鏈上代幣加權投票的智能合約,該合約必須達到 DAO 成員或 DAO 代表預定的門檻(如 66% 是)和法定參與人數(如 2% 的代幣持有人參與)才能被批准。可以通過多重簽名或通過作為可執行代碼提交的提案來實現,如 Compound 的治理 alpha 投票合約那樣。
  • 委託系統:一種允許治理令牌持有者將他們的投票權委託給其他方的機制,代表他們進行投票。
  • 鏈下快照:通過鏈下簽名進行鏈上代幣加權投票的平台,首先,獲取鏈上餘額和地址的快照以確定投票權,然後通過對 DAO 的提案進行投票,這種方式因為不必支付鏈上交易費用,從而增加了社區成員的參與度。
  • 討論論壇:目前幾乎所有 DAO 都有一個社交層,將成員聚集在一起,以開放的方式展示和辯論想法。最受歡迎的平台包括專用的治理論壇網站,如 Discourse 、 Discord 和 Telegram 群組等。
  • 聲譽系統:雖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鏈上聲譽正在快速發展,聲譽系統主要是給予經常參與或為 DAO 提供有價值見解個人的更多價值權重,其中一種就是 “靈魂綁定”(soulbound tokens),它將非財務價值的 Tokens 分配到用戶地址,賦予它們某種形式的鏈上聲譽或 “靈魂”。

DAO 必須決定如何將這些工具結合起來,來創建一個整體的治理流程,以滿足其成員在效率、成本和信任最小化之間的平衡。每個 DAO 都會根據其成員的理念、價值觀、 DAO 的願景進行優化。

DAO 治理架構

達成共識是所有 DAO 最重要也最具挑戰性的一件事,以下是目前用於達成共識的一些治理結構,涉及上述一些工具的組合。

直接鏈上民主:成員直接在鏈上對提案進行投票時,必須達到閾值才能批准動議。大多數採用直接鏈上民主的 DAO 使用代幣加權投票,用戶持有的代幣越多,他們在投票中的權重就越大(通常 1 個代幣= 1 票),這種方式具有復雜性最低和抗女巫等特性,這也是在 DAO 中達成共識的最常見和最簡單的方法。

直接鏈下民主: DAO 使用快照後在鏈下進行投票,提案必須達到一些投票門檻才能獲得批准。大多數直接鏈下民主項目也會使用代幣加權投票,但需要受信任實體的多重簽名才能推動提議的鏈上變更。因此,鏈下民主需要一種信任元素,即多重簽名者將根據 DAO 的快照結果進行投票。

代議制民主:是指 DAO 利用在鏈上投票的代表來批准提交的提案。通常來說,代表由 DAO 選舉產生,並且可以在部分或全部投票之前,利用鏈下快照來衡量更廣泛的 DAO 社區成員的興趣,如果他們的決定嚴重缺乏支持或備受異議,DAO 還會包含吊銷其代表資格或更改其它代表的方法。

二次方民主(Quadratic democracy):這是一種基於二次方投票的治理結構,可以由這個等式表示:投票所需的票數=(投票目標數)^2。例如,對提案的一票可能要求成員擁有一個治理令牌,但五票可能需要二十五個治理令牌,二次方投票是一種防止 DAO 投票被少數巨鯨成員操控的機制,這樣可以讓個人在投票時變得同等或更具影響力,同時,為了防止巨鯨將代幣分散在不同錢包中來達到影響投票的結果,也需要一個抗女巫的機制來使二次方投票變得實用。

圖片
Vitalik Buterin 的提出的關於 1Token/票、二次方投票和 1 人/票機制的差異

DAO 的好處

在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大規模應用之前,很難真正了解 DAO 的長期利益,但它們的一些潛在好處主要包括:

透明度

DAO(開源代碼)的規則及其參與者的活動(鏈上操作、論壇帖子)通常對所有人都是透明的,可供所有人查看和審計,使人們能夠充分了解在不同時間下的決策變動以及成員之間的權力分配。這與傳統組織形成鮮明對比,在傳統組織中,信息通常是不透明,用戶只能單方面去信任組織已經完整、準確地的記錄其決策,但卻不能查驗信息。

民主化

DAO 授權任何成員都可以提交提案,並投票決定其他提案是否接受或拒絕,從而形成一個更加民主化的過程,成員可以聚集在一起影響 DAO 的方向。這與傳統的組織不同,傳統的組織傾向於多層級結構,在這種結構中,首席執行官、所有者或董事會擁有執行大多數決策的所有權,而其他利益相關者發表意見的能力非常有限。

信任最小化

在 DAO 中,它的結構、如何形成共識、如何將共識轉化為行動,通常都被硬編碼並部署到了公鏈的開源智能合約中,這使得任何單個實體或小團體都很難篡改治理流程,這與傳統組織不同,在傳統組織中,管理流程通常由一個集中的實體來推進和執行,這些流程的規則表現為模糊、複雜,有時是還是私人法律合同,這些合同的爭議成本高昂、執行緩慢、在實施從中也難以獲得確定性的結果。

全球化

DAO 允許世界上任何鏈接互聯網的人參與,而無需透露其身份等信息,從而導致社會結構可以從本質上消除性別、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性取向、國籍和其他的潛在偏見,這與成員通常是公眾知名人物的傳統組織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很難擁有更純粹的精英管理形式。

DAO 的權衡

與其討論 DAO 的缺點,不如以一種二分法視角來看待 DAO 當前所面臨的權衡,會更具有啟發性。對於不同的 DAO 來說,這種二分法沒有完全正確或錯誤的實施策略,但卻有單獨利弊的權衡,而且所有的傳統治理結構也都受到類似的權衡與製約,所以 DAO 在面對這些挑戰時並不是它獨有的。

早期成員 VS 後期成員

DAO 中的權力往往可以由少數巨鯨持有者掌握,特別是在實施代幣加權投票時,其中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因為 DAO 的創始人或早期投資者能獲得更高比例的治理代幣。

雖然這引入了中心化問題,但更困難的問題是早期創始人和投資者是否有理由擁有最大的投票權和影響力,因為他們創建了 DAO 並投入了最多的時間和資源進行孵化。如果是這樣,合理的百分比是多少?中後期加入的社區成員可能會覺得他們的聲音被少數成員淹沒,從而質疑他們參與的價值。

歸根結底,這種對立圍繞著如何獎勵和授權承擔了更大風險和提供更多資源的早期參與者,同時又能不限制後來者的發展,讓他們在組織中崛起,發出自己的聲音。這與傳統的社會形態沒有什麼不同,它們不想懲罰投資和成功,但確實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向上流動通道。

權力下放 VS 效率

為了使 DAO 保持信任最小化,必須對權力進行製衡,以減輕情緒化或草率地決定,並保護 DAO 免受治理攻擊和不良滲透人的危害。制衡是現代民主國家的一個關鍵設計決策,它主要被用來防止權力的過度集中,它通過分散權力和明確邊界來界定每個部分的範圍和責任,已達到權利的製衡。

這對 DAO 的挑戰在於,去中心化通常會導致效率低下,從而阻礙 DAO 的及時執行,例如會限制他們快速修補意外漏洞的能力。無法快速的決策會使 DAO 更難與集中式的模式進行競爭,尤其是在新的、快速變化的開源技術市場。

上述的二分法主要圍繞著如何保持信任最小化這一核心價值,這使得 DAO 無需為每個決策制定冗長的流程,它引發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 DAO 協議是否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傳統的集中式治理結構過渡到更加分散的 DAO 結構, 如果是這樣,什麼時候會實現?哪些組件應該優先考慮?

穩定 VS 增長

當談到去中心化和信任最小化時,一些人可能會表示 “沒有治理是最好的治理”,其原因在於,人類在維護公平、安全和穩定的治理系統方面的歷史記錄都很差,這使得任何形式的治理往往會演變成為內部和外部的腐敗,這樣的陳述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現實是,幾乎所有的社會結構本質上都是動態的,這意味著它們是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滿足其成員的需求。

DAO 的困難在於,如何在這兩個相互矛盾的觀點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是優先考慮協議規則的固定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移除 DAO 相關功能,達到 “沒有治理是最好的治理” 的效果,還是繼續發展協議,忍受治理所帶來的 “新腐敗”,這是一個挑戰。目前,很多 DAO 正在進行內部辯論,其分歧的根源在於關於 DAO 願景應該是什麼:一方是那秉持的原始願景的人,一方那些想要超越現有協議和願景的人。

一句話概述就是其目標就是:DAO 在保持基礎願景一致的同時,還允許其成員的價值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其實,這種動態一直都出現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中,比如:因為人口和環境變化,有時會導致一個社會的集體願景產生分歧。

無領導 VS 有領導

由於 DAO 的去中心化形態,許多人認為 DAO 應該是無領導的。雖然無領導的社會可以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發揮作用,但從歷史上看,缺乏優質領導的社會結構並沒有如有明確領導者那樣的有效地運作。無領導的社會容易受到很多影響,例如公地悲劇,因為沒有人承擔管理公共利益的責任,因此忽視了公共利益;權力真空,權力的缺失導致內部衝突急於填補空白;由於缺乏長期思考,讓紀律和願景的實現停滯不前。

擁有領導者的缺點是,當他們被賦予過多的權力時,他們可能會變成 “惡龍”,而這又恰恰否定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的好處。這就是為什麼一些 DAO 已經開始嘗試代議制民主的組織結構,例如 Synthetix 使用 “斯巴達委員會”(“The Spartan Council)——由 DAO 選出的七人小組,負責對用戶提交的建議做出決定。Synthetix 通過在鏈下進行快照投票來補充 Spartan 委員會,以在投票前衡量 Synthetix 代幣持有者社區發展的看法。

這裡所說的權衡是指:如何在提供足夠的動力、自主權的情況下去吸引和保護具有真正願景價值觀的領導者,同時在他們偏離 DAO 共識的情況下還能控制他們的權力,這是一個有趣的兩極分化現象。

短期 VS 長期

另一個突出的 DAO 的權衡是如何平衡成員的優先級。例如,一些 DAO 成員主要關注短期增長,即犧牲金庫資金的長期靈活性去追求如何在短期內獲取更多收益和資本。然而,其他 DAO 成員可能專注於如何實現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而這並不會在中短期內使 DAO 的參與者受益。

這種情況與上述的無領導 VS 有領導的問題交織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DAO 領導者往往是已經參與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成員,或者是項目的創始人,因此,他們通常傾向於長期發展,因為他們可能在前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補償收益,並且在協議中擁有更多的經濟上和名譽上利益關聯。而因為新成員的利害關係較小,他們會優先考慮眼前的滿足感,如果他們的期望沒有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便會離開。

這種問題的解決辦法往往是提出一個面向成功的長期計劃,即不為迎合每一個成員,同時也不忽視 DAO 成員的關注。傳統的治理系統在發生重大政策變化時,也會出現這個問題,一方面,當組織改變方向時,他們需要考慮到公民的不滿度,另一方面如果不能獲得足夠的支持並在過程中帶來切實的結果,就會讓政策的改變和完全付諸實施不可能實現。

知識型 VS 非知識型

基於區塊鏈技術是 DAO 的基礎價值主張,然而,畢竟只有少數人有足夠的知識來完全理解 DAO 相關智能合約,以及它們運行的技術複雜性,此外,為了對某些 DAO 提案 (如新的商業企業) 做出明智的決策,需要考慮到各種法律和商業方面的因素,所以在 DAO 進行投票之前的提案分析階段,這就會形成對資深成員的依賴——特別是開發人員、律師、主題專家和創始人。

其中的挑戰在於,如果沒有核心成員的幫助,大多數 DAO 成員可能會無法正確權衡風險和收益。比如,需要有經驗的成員把一些術語提煉出來,或者對涉及的法律和經濟問題提供詳細的分析。考慮到這些核心成員的重要性,最終的問題就演變成了他們是否應該在決策中擁有更大的權重,或者得到更多 DAO 的獎勵。

這就產生了一種權衡,DAO 需要激勵成熟的成員來保持組織的活躍和質量,而又不能對他們產生過度的依賴或者過度授權,淹沒了其他成員的價值。其實,傳統政府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即如何在不淹沒其組織成員和專家意見的情況下,也能正確地去信任專家,行使職權。

無利害關係 VS 超金融化(Nothing-at-Stake vs. Hyper-Financialization)

參與 DAO 的治理需要一定的門檻,如果沒有門檻,那麼系統就會很容易受到女巫攻擊,導致一些即使在 DAO 中沒有歷史活動或經濟利益的人,也能影響最終的治理決策,大多數 DAO 都有一些參與門檻的標準,例如必須持有治理令牌。然而,其中的問題是有人可能會獲得大量的治理代幣,甚至臨時藉用代幣來在治理投票中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從而使 DAO 受到所謂的治理攻擊。

這就引入了一種動態,即 DAO 希望有一定的門檻來防止 Sybil 攻擊,但又不希望將整個組織結構完全捆綁在金融資本之上。如果沒有辦法將非金融的一些優點納入進來,那麼 DAO 可能會受到超金融化的影響——所有的決定都歸結為金融權力。幸運的是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正在探索這一領域,他在一篇題為《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s Soul》的論文中提出了創建靈魂綁定代幣的想法,來獎勵鏈上用戶的非經濟價值。

無利害關係與超金融化之的核心是,如何確保 DAO 成員在擁有的某種權益和聲譽的同時,而又不過度金融化 DAO。其實,今天的社會中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比如金融資本在集體決策中應該扮演多大的角色。

DAO 的未來

歸根結底,DAO 只是一種新工具,一種以信任最小化的方式設計的社會結構。然而,DAO 並不是解決困擾社會數千年的所有治理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

事實是,沒有完美的治理體系。Web3 為構建者提供了更靈活地面對治理系統進行試驗的能力,並且,用戶有機會直接支持符合他們個人價值觀和信仰的治理系統的協議。有些人可能更喜歡沒有治理,有些人可能更喜歡擁有復雜系統並參與更多的治理,這都沒問題。人們的觀點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一些 DAO 可能會失敗,一些 DAO 可能會成功並蓬勃發展。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領域,我們不清楚 DAO 未來將如何發展,Web3 構建者也不需要急於推出一個自己 DAO。我希望能通過足夠的實驗,出現支持廣泛價值和多樣化的 DAO 設計市場,同時,整個市場的治理透明度和信任最小化能進一步提高,並表現出足以與 Web2 系統競爭的活力。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