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V 神發布長文,號召大家尋找 Web3 的靈魂。那麼 Web3 的靈魂究竟離我們有多遠呢?去中心化身份(DID)的發展現狀究竟如何?請閱讀本人最新關於 DID 的深度研究報告。

作者:Mtyl

原用標題: Web3 的靈魂離我們還有多遠?DID 賽道現狀、展望與投資建議

核心觀點

  1. 賽道重要性:去中心化身份(DID)是 Web3 的樞紐,是應用層發展的瓶頸
  2. 項目分類:DID 項目形態繁多,可大致劃分為鏈下身份認證類、鏈上身份聚合類、鏈上信用評分類、鏈上行為認證類
  3. 未來發展:DID 處於早期探索階段,需要解決三大問題—— 產品形態問題、數字人與真人之爭、隱私保護問題

DID 是當前 Web3 應用層發展的瓶頸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去中心化的身份(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系統?

用大白話講,現在 Web3 中的交互都是基於錢包地址的,但是創建新地址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少有人會把自己綁定在一個地址上。這就導致了用戶可以隨時放棄一個地址所代表的 “身份”,也可以零成本創建大量的地址 “身份”,進而導致一系列問題。

對於此現象,V 神及其合作夥伴近期也在長文《中心化社會:尋找 Web3 的靈魂》中進行了指出:他們認為,Web3 目前在應用層存在相當的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源自當前 Web3 缺乏代表 “人類的身份以及社交關係” 的原生組件。這導致許多應用在實現關鍵功能的時候,必須依賴於其原本想超越的中心化 Web2 架構,從而復制了後者的局限性,無法實現 Web3 閉環

典型的案例有:

  1. 當前的 DeFi 由於無法構建地址與 “真人” 的聯繫,無法實現不少現實中常見的經濟活動,比如抵押物不足的借貸。
  2. DAO 如果想實現(有代幣門檻的)“一人一票” 投票機制,往往得依賴 web2 的基礎設施,如社交媒體個人資料,來對抗女巫攻擊(用程序生成大量機器人模擬真人行為)。
  3. Web3 建設者在各個 DAO 建設中都做出了貢獻,但這種貢獻卻無法直接與其鏈上的身份綁定,導致其在求職時可能依然需要走 Web2 的簡歷填寫等流程。
  4. 一些 NFT 項目聲稱自己是由某知名藝術家創作的,但這種創作無法在鏈上得到直接驗證。用戶只有通過 Web2 社交媒體聯繫藝術家來驗證真偽,若無法聯繫或得不到及時澄清,容易上當受騙。

因此,Web3 原生身份組件的構建,對於 Web3 的進一步繁榮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行業內一般稱這類身份組件為去中心化身份(DID)。

DID 的樞紐位置與應用場景

Amber Group,全球頂級的 crypto 金融服務商,於 2021 年 11 月勾勒了 DID 的生態系統,詳見下圖:

在這幅圖中,DID 位於 Layer3,處於整個生態的樞紐位置。

在 DID 的上游,是 Layer1-共識標準層和 Layer2-基礎設施:

  • 共識標準層可以簡單理解為對 Web3 身份表示的各種標準規範的製定,目前主要參與方是為 W3C(萬維網聯盟)和 DIF(去中心化身份基金會)
  • 基礎設施層中,最值得關注的是.bit、ENS 等域名項目—— 由於域名可以綁定地址、地址本身難以記憶,未來 Web3 世界中每個人的 “姓名” 很可能會以域名的形式進行展示

在 DID 的下游,是眾多依賴於 DID 的應用項目。個人認為,當前對 DID 最為迫切的三類應用項目,是不完全抵押借貸、DAO 治理工具、Web3 社交

  • 不完全抵押借貸曾是 Defi 中的一大探索方向,曾經也有 Goldfinch 等有一定影響力的項目,但它們並不成功,TVL 接近歸 0;但是,如果有了身份約束、甚至鏈下真人的唯一性認證,用戶就不得不考慮到違約所要付出的信用成本,這和真實世界借貸相類似。
  • 在 DAO 治理投票、包括項目對早期用戶貢獻的衡量中,如何識別哪些用戶為真人、哪些是機器人一直是一大難題。當 DID 成熟之後,DAO 治理也將會走向新的高度。
  • Web3 原生的社交項目目前並沒有非常成功的,其中的一個因素就是缺少現實真人在鏈上的實體映射:每個用戶可能有多個地址,且地址之間的交易局限於金融行為而缺少社交行為。DID 的出現將為 Web3 社交項目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 DID 目前的成熟形態尚不清晰,不少 DID 項目的分類在不同的地方也不一樣,這個問題也將會在後文進行探討。有時候一些本屬於 socialfi、defi 類的賽道也會被歸為 DID 賽道的項目,對此我們不必糾結。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當前的 DID 項目是如何做出解決上述問題的嘗試的。

DID 項目的大致劃分及其代表方案

上文提到,Web3 中不同的應用場景都對 DID 提出了需求。對於不同需求的側重,當前的 DID 項目可以大致劃分為四類:鏈下身份認證類、鏈上身份聚合類、鏈上信用評分類、鏈上行為認證類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分類並不是說 DID 可以細分為四個賽道或者模式,未來 DID 一定是一個整體,其中有各種組成部分

鏈下身份認證

將鏈下的真人身份信息與鏈上地址綁定,是一個看似有吸引力的解決 Web3 身份問題的方案:

假設一個人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曾在谷歌當工程師,在矽谷有兩套房產。如果上述信息能夠得到認證而與這個人持有的一個地址綁定,那麼這些鏈下的榮譽和財產也將為他在鏈上的社交、借貸等各種活動提供加持—— 比如他想認識斯坦福的校友,抑或是他希望進行一些抵押率相對較低的借貸。

然而,現階段如果想要做信息層面的綁定驗證,是相當困難的。這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在於這些鏈下行為無法在鏈上得到驗證,從而使得其審核依賴於中心化機構。比如想實現一個簡單的工作單位認證,都需要這些工作單位配合上鍊進行審核操作,考慮到當前 Web3 的大眾普及率和上手門檻,這對於項目的推廣是相當困難的;更進一步的,如果要做工作中的項目經歷認證,更是為審查困難、串謀作弊提供了可能—— 畢竟這些東西都不在鏈上。

因此,希望挑戰鏈下信息驗證的項目寥寥無幾。在 A16Z 去年 11 月的文章中,提到 Violet 項目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不過其官網仍沒有其具體方案的展示。

既然如此,現在涉及到鏈下身份的 DID 項目,更多的側重於 “唯一真人身份綁定”。這還是有比較成熟的技術方案的,那就是視頻人臉識別。

BrightID 是真人身份驗證的代表性項目,目前其已有超過 5.7 萬名用戶。用戶需要預約 zoom 視頻會議,通過人臉識別和驗證官的複核來做 BrightID 的唯一身份認證;如果用戶之前已經做過認證,就無法再創建新的賬號,只能申請身份恢復。

BrightID APP 的主界面
BrightID 通過 Zoom 視頻會議進行唯一性認證

BrightID 的當前主要應用場景,來自部分項目方開展項目時的 “一人一號” 需求,如比如經過 BrightID 認證後才能領空投。目前 Gitcoin、RabbitHole、Status 等多個項目都已經採用 BrightID。

除了 BrightID 以外,Verite 也是個值得關注的身份標準。它由 UDSC 的發行方 Circle 公司於 5 月 10 日推出,其中 KYC 是其身份驗證的關鍵之一,具體 KYC 的形式和產品的設計有待項目方進一步披露。不過個人認為,視頻人臉認證是比要提供護照、身份證等進一步真人隱私信息等 KYC 更合適的方案。

鏈上身份聚合

這類的 DID 項目並沒有關注用戶線下的情況,而是通過 “數字身份” 這一概念,來實現用戶的鏈上信息的聚合管理,甚至進而成為用戶在 web3 世界的入口

這裡面隱含著一個深層次的假設:Web3 應用的服務對象應該是 “數字人” 而非真人,每位現實世界中的用戶可以選擇在 Web3 中構建多個數字身份。當然,每個人的時間精力總是有限的,因此這些數字身份總有主次、領域側重之分,但這沒有關係。如果用戶要憑藉一個成熟的數字身份做出違約、欺詐等行為,這意味著他可能會失去之前構建這個數字身份所做的一切努力。

Unipass 是這類項目的代表之一,它做的事情正是鏈上身份的聚合管理:通過一個 Unipass ID,用戶可以綁定郵箱、多個 ETH 地址,並且還搭建了社交圖譜(CyberConnect)、信息聚合平台(RSS3)等應用層協議。通過這種不斷的聚合和對應用層的整合、屏蔽,之後 Unipass 甚至可能成為用戶在 Web3 入口,變成用戶在 Web3 的 “One Pass”。

Unipass APP 主界面

可以看出,Unipass 是一個野心很大的項目,它的終極目標其實是取代錢包在當前 Web3 的生態位—— 但其方案必然會與錢包項目起衝突,不少應用項目恐怕也不希望被 “協議化” 而失去流量入口。從更高的視角來看,對 Web3 的入口的競爭無疑是相當激烈的,未來 Metamask 等錢包項目很可能也會朝著鏈上身份聚合這個方向發展。

關於 Unipass 的更多展望,可以參考 Nervos Network 對 Unipass 項目方的訪談:A Conversation with UniPass: Your Free Web3 Account

另一類值得關注的項目以 Spruce 為代表。Spruce 想做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構建一個跨平台、跨公鏈的身份認證系統。比如,用戶可以基於 SpruceID 的認證插件使用以太坊賬戶,直接登錄 discord,不用二次信息驗證。

可以看出,Spruce 的身份認證,更多體現在 Web3 公鏈地址與 Web2 各平台賬號的互通與融合上。與 Web2 現有平台賬號的綁定,對於一些已經在 Web2 中有一定成就和影響力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個很不錯身份增強方案—— 例如一個幾百萬粉絲的 Twitter 大 V,其去做借貸的時候很可能可以得到更優惠的抵押率和利率。

流程圖: oidc.login.xyz 服務器如何幫助 Spruce 進行身份驗證

Spruce 於 2022 年 4 月 20 日完成 A 輪 3400 萬美元融資,由 A16Z 領投。由於 Spruce 的實現涉及到許多技術挑戰,其應用目前尚未上線,不過項目方會在官方不時披露其開發進度。

鏈上信用評分

這類項目的初心非常直接—— 拓展 Defi 借貸的場景,把現實世界中金融行業的信用機制在 Web3 中找到某種實現,以提高 Defi 的資源配置效率

ARCx 可以看做此類項目的一個代表。它於 2022 年 5 月 13 日完成新一輪融資,由 Dragonfly Capital、Scalar Capital 和 Ledger Prime 領投。

ARCx 通過發行「DeFi Passport」,根據每個 DeFi Passport 持有者的信用分來量化其鏈上地址的信譽度。信用分將通過分析持有者的以太坊地址歷史活動來確定,其範圍設置為 0 到 999 分,該信用分確定了協議為用戶提供的抵押率。對於信用分高的地址而言,DeFi Passport 能夠提供有競爭力的借貸抵押。

ARCx 官網截圖

可以看出,相比於前兩類 DID 項目,鏈上信用評分類項目更聚焦於用戶的 “數字金融身份”,使用的也多是用戶的鏈上交易數據而非其社交行為數據,這使得其很難朝完整的 DID 項目發展。但鑑於金融活動在 Web3 當前的重要地位,信用評分類項目也將會是完整 DID 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鏈上行為認證

如果說前三類項目都聚焦於對用戶的身份狀態作出靜態的整理與評估,那麼最後一類項目就顯得比較特殊了—— 它是對用戶的身份狀態作出動態的更新。這類項目的核心邏輯是,引導用戶參與某些合作方要求的活動、行為,並對其頒發鏈上的認證

顯然的,這類項目本身並沒有給用戶一個 DID,更多的是對用戶現有 DID 的不斷補充。這類項目在 DID 的生態中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畢竟某種意義上,是它們定義了什麼是 “
數字身份” 的組成部分

Project Galaxy 是這個方向的明星項目,其代幣於 2022 年 5 月 4 日在 Binance 上線。Project Galaxy 也被稱為 “數據憑證網絡”,這裡的 “憑證”,就是為行為認證的具體表達。

用戶連接錢包後即可生成一張 “銀河身份證”,證件上會根據地址的歷史行為,自動貼上「認證證書」,比如「Uniswap 交易員」、「OpenSea 交易員」等等。這些憑證如同現實世界的各種職業資格證一般,在某些特定場景會發揮價值。

Project Galaxy 最大的應用場景,就是幫助項目方利用憑證數據來構建更好的產品和社區,成為連接項目方和用戶的平台。比如項目方希望用戶進行某種鏈上活動後才能獲取空投資格,Project Galaxy 就可以幫助項目方識別這種鏈上活動並頒發憑證,既方便項目方的空投管理,也賦予了用戶更多的價值感。

項目方把活動任務掛在 Project Galaxy 上

另外一個值得介紹的項目是 Rabbithole,它是 “學習認證” 類項目的代表。它希望遊戲化思維,將每個去中心化應用分解為遊戲任務,引導用戶與區塊鏈協議、去中心化應用進行交互,培育 DeFi 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用戶的 Web3 操作和行為還將獲得 “認證”。從某種意義上,Rabbithole 項目正在給未來的課程結業證書、甚至簡歷構建打下雛形。

Rabbithole 的技能學習

4. 未來展望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 DID 的發展依然處於早期探索階段,有不少關鍵的問題仍然需要 Web3 建設者們去探索。對於這些問題,個人觀點如下:

最關鍵的問題,是 DID 的產品形態之爭:DID 會像 Unipass 那樣,朝 Web3 的入口方向發展,與錢包賽道相融合?還是會作為承上啟下的樞紐,提供對用戶真人鑑定、信用評分等協議接口,服務於各種上層應用?還是還是短期內更偏向於和 Web2 各平台的融合,通過 “與 Web2 共存” 的方式來強化認證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許這三條道路會是相互交融的,甚至也許還可能有別的道路,這些目前都還沒有答案。個人傾向於認為它會發展成為 Web3 的入口—— 畢竟在大眾用戶的心智中,總需要一個盡可能簡單、全面的 “入口”。當前類似於 Metamask 的錢包在全面性上做的遠遠不夠,而聚合類的 DID 或許是一個方案。Web1 的門戶網站、Web2 的搜索引擎、移動互聯網中微信使用時長的不斷提升和小程序生態的繁榮,都印證了這一點。

其次重要的問題,是關於 “數字人” 與 “真人” 之爭:Web3 應用的服務方到底應該是鏈下的真人,還是鏈下真人在數字世界中創建的鏡像?後者似乎更加符合 Web3 的理念初心,但從 Web3 的全球監管合規化和大眾普及角度考慮,真人的驗證或許將是難以避免的。個人認為,未來不排除這兩者有共存的可能:經過真人認證的賬號將在 Web3 世界中享有更多的權利,但純粹的數字人依然也會被接受

另外衍生的問題,是關於隱私保護的問題:隨著各種認證、評分的增多,甚至是真人鏈下信息的綁定,總有一些信息用戶是不希望暴露在鏈上、可被隨時查看的。當然,用戶也不會希望這些數據放在項目方的中心化數據庫裡,這樣就失去 Web3 的意義了。如何保護用戶的身份信息,僅讓其在必要的時候披露給必要的對象,也是 DID 在技術實現中所要面臨的問題。

綜上所述,DID 賽道依然處於混沌的 “莽荒時代”,這也將會是各路冒險家大展身手的舞台。

附錄:參考資料

  1. E. Glen Weyl, Puja Ohlhaver, Vitalik Buterin:  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3's Soul
  2. Amber Group:  Decentralized Identity: Passport to Web3
  3. A16Z:  Decentralized Identity: Your Reputation Travels With You
  4. Nervos Network:  A Conversation with UniPass: Your Free Web3 Account
  5. 麟奇,鏈捕手:Web3 身份賽道盤點:哪些早期項目值得關注?
  6. Ashley,律動 BlockBeats:  Spruce:DID 如何證明你是你?| 項目介紹
  7. Jiawei,鏈聞:讀懂 ARCx DeFi Passport:DeFi 世界的「芝麻信用」源語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