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只是一種暫時的確認,同時在實質上是保證安全的。

作者: imToken

原廠標題:使用者體驗新突破!提升以太坊交易效率的「預先確認」是什麼? |imToken Devcon7 圓桌討論

封面: 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備受矚目的以太坊 Devcon7 大會已於 2024 年 11 月 15 日順利落幕。本屆大會吸引了大量以太坊生態的計畫與會展示。

以太坊生態計畫得以繁榮發展,離不開以太坊擴容技術的支援。但是,雖然以太坊在提升擴展性上已經有了階段性的進展,在擴展網路的使用效率和效能上卻仍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

近期,一個被稱為 預先確認 (Preconfirmation)的技術構想正在吸引產業的關注,而預先確認技術構想提出的目標,正是為了解決以太坊核心擴容技術 Rollup 機制中出現的延遲和低效問題,從而實現以太坊交易中使用者體驗的提升。

在 Devcon7 大會召開期間,來自 imToken、Luban、Taiko、Nethermind、Rabby、ex-Rsync、Primev、Commit-Boost、Flashbots、Blocknative、Titan、Rise、CowDao、BTCS、Chorus One 等 Web3 機構的與會者代表在 imToken 專題活動現場進行了有關預確認技術和服務的圓桌討論,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精彩的觀點碰撞,看看這些創新的思辨、深刻的洞察和前瞻的暢想,將給以太坊和 Web3 世界的未來發展帶來怎樣的新期待?

 「預確認」與驗證者

發言人來自以下機構:Luban、imToken、Nethermind、Kiln

Lucas Francois(Kiln 智能合約工程師) :預先確認分為兩種:包含預先確認(Inclusion Preconfirmation)和執行預先確認(Execution Preconfirmation)。包含預確認較為簡單,即指確認用戶交易是否被納入區塊,並將在 FOCIL 的支援下很快實現;而執行預確認則相對複雜,它不僅需要確認交易結果,還需要更精細的設計。

鏈上的驗證者可以自行選擇註冊成為預先確認服務者。但如果驗證者出現行為不當、惡意驗證,其權益可能會被削減。

預確認服務帶來的風險包括:潛在的競價戰將使交易市場更複雜。此外,雖然預先確認服務也對驗證者設定有削減權益的懲罰情形,但整體而言,相較於執行 MEV,參與預確認服務能為驗證者帶來更具確定性的收入流。並且,透過 Commit boost 提供預先確認的服務,類似於 MEV-Boost,不會對驗證者協定產生重大影響。

展望未來,預先確認服務的實施關鍵是要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並吸引區塊鏈中更多的合作。至於是否能帶來更多收益,目前尚不確定。

Lin Oshitani(來自研究機構 Nethermind): Based Rollup(又稱為 Layer1-sequenced Rollup)繼承了 Layer1 主網的抗審查性和可組合性,但是,其確認速度也會受到 Layer1 主網區塊生產時間的限制,相比 Layer2 上基於中心化定序器的傳統 Rollup 過於緩慢。

為此,如果應用預確認方案,允許 Layer1 主網的區塊發起者(Proposer)發起預確認,就能使 Based Rollup 機制下的用戶體驗到 Layer2 上使用中心化定序器的用戶體驗(速度達到約為 100 毫秒)。

但是,預先確認的複雜性可能會讓驗證者將任務委託給網關,這又會引發新的中心化風險。為了應對這一問題,研究機構 Nethermind 與 Taiko 合作開發了去中心化的預確認概念驗證(PoC),利用 Layer2 公共內存池響應預確認請求,預配置結果將在每個區塊上相應,響應時間約 1 秒~ 3 秒,還不錯!

Stanley(Luban 共同創辦人):目前,以太坊受制於 Layer1 主網較慢的出塊時間、Layer2 較差的可組合性。 Luban 將透過旗下產品 Taiyi 改善區塊空間市場,提供包含預先確認服務。這種預確認服務不僅能夠保障交易結算,也能夠支援區塊空間期貨市場。

用戶透過 Luban 的 Gas 費用訂閱服務可以獲得區塊空間,驗證者則在後台為前端提供保障。此外,區塊空間將被細分用於不同用途,如 Rollup 結算、預言機更新或零知識證明驗證…這是類似於多維費用市場的設計。用戶還可以在 Luban 平台上交易區塊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更成熟的區塊空間市場。

Changwu Chen (imToken 首席科學家):預先確認將允許用戶在交易被納入區塊前獲得確認,這不僅改善了用戶體驗,還緩解了中心化定序器的問題。

實現預先確認的方式包括協議內方法,如包含清單(Inclusion List)和執行票據(Execution Tickets),還有協議外方法,如 Bolt 或 MEV-Commit。

從錢包產品的角度來看,實現預先確認其實面臨許多挑戰,例如需要重新設計使用者體驗、為預確認定價、要設計失敗時的回退機制、要進行多次預先確認管理和 Nonce 的處理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精心設計以確保預先確認服務的高效實現。

 「預確認」與用戶需求

發言人來自以下機構:imToken、Rabby、Blocknative、Chorus One、CowDao

  如何透過預確認滿足用戶需求?

Hongbo Tang (Rabby 共同創辦人): Layer2 交易失敗率是 20%,Layer1 交易失敗率為 10%,預先確認可能是解決方案。

Matt Cutler(Blocknative 共同創辦人、CEO) :快速意味著好的體驗。預確認服務能帶來比 Solana 等高性能主網更具競爭力的使用體驗。

Michael Moser(Chorus One 研究部門負責人) :包含預先確認改善了使用者體驗,尤其適用於 Based Rollup 場景;執行預先確認對交易者更為重要。

Alex Vinas(CowDao 產品市場經理) :預先確認本質上只是一種暫時的、提前進行的確認,我不認為用戶還需要為此去進行額外的選擇,同時,我也不認同「快速意味著好的體驗」,因為單純的「快速」並不意味著安全,驗證要在實質上保證安全。

預確認服務如何定價?用戶對 Gas 費的敏感度到底怎樣?

Hongbo Tang (Rabby 共同創辦人):使用者常說想要低 Gas 費,但在 NFT 鑄造等場景中,他們其實並不在乎。

Matt Cutler(Blocknative 共同創辦人、CEO):可以提供使用者慢速、中速和快速選項。

Michael Moser(Chorus One 研究部門負責人):包含預先確認的價格可分為基礎費和優先費。

Alex Vinas(CowDao 產品市場經理) :定價難以確定,但為保證納入的交易可能需要 20% 的溢價。

預確認服務的市場規模將會怎樣? 

Michael Moser(Chorus One 研究部門負責人):現在預測市場規模還為時過早。

預確認服務會帶來什麼影響?未來發展趨勢將如何? 

 Matt Cutler(Blocknative 共同創辦人、CEO): Gas 費用市場將變得更加多元。鏈上 Gas 費用市場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Michael Moser(Chorus One 研究部門負責人):需針對不同客戶端設計靈活的定價方案。

Alex Vinas(CowDao 產品市場經理) :對於定價仍然不確定。

對未來有什麼期望? 🔹 Matt Cutler(Blocknative 共同創辦人、CEO):價格透明,同時解決中心化問題。

Michael Moser(Chorus One 研究部門負責人):加強使用者教育並實施更明確的抵押要求。

Alex Vinas(CowDao 產品市場經理) :確保流程不出錯。

 「預確認」的設計理念

左邊來自以下機構:Luban、Nethermind、Taiko、Commit-Boost、Rise、Primev

 Taiko 為什麼要分叉 MEV-Boost?

Brad(來自 Taiko):因為當時還沒有 Commit Boost 這樣的功能。

驗證者可以同時執行 Commit Boost 和 MEV Boost 嗎?

Drew Van der Werff(Commit-Boost 創辦人) :可以。 Commit Boost 像一個可安裝的應用程序,驗證者可以同時運行這兩種工具。

  是否需要製定預確認標準?支持還是反對?

Sam Battenally(Rise 共同創辦人) :支援制定預先確認服務標準,但僅限於在 Layer2 上進行的預先確認服務,不需要為 Layer1 制定標準。此外,最好由多個團隊參與競爭建構標準。

Drew Van der Werff(Commit-Boost 創辦人):支援制定預先確認服務標準,特別是需要為預先確認相關工具(如 sidecar)制定標準。

Lin Oshitani(來自研究機構 Nethermind) :支持制定預確認服務標準,但目前階段製定標準還為時過早,因為相關技術仍處於初期探索階段。

  為什麼選擇以這種方式設計預確認?

Lin Oshitani(來自研究機構 Nethermind) :因為需要解決中心化問題,要去除網關角色。雖然,使用者都在期望確認時間越快越好,但維持在 1 秒~ 3 秒的預確認時間仍然在可接受範圍內,同時這也為進一步技術探索提供可能性。

Layer1 中的 Builder 已經相對中心化,在 Layer1 上實施預確認服務會讓中心化的情況變得更糟嗎?

Drew Van der Werff(Commit-Boost 創辦人) :只要區塊發起者(Proposer)像在 Commit Boost 中一樣保留控制權,中心化程度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使用預確認服務

  發言人來自以下機構:Titan、CowDao 等

Builder 預先確認與區塊發起者(Proposer)預先確認的差異? 

 KubiMensah(Titan Builder):包含預先確認對驗證者來說更簡單,但對 Builder 而言需要處理的內容更多。

搜尋者(Searcher)是否會購買預先確認服務? 🔹

 Andrew:搜尋者沒有足夠的動機去購買預先確認服務。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資訊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來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文章內的資訊僅供參考,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