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這個更豐饒、多元化的生態系統稱為 “去中心化社會”(DeSoc)—— 一種共決共定的社交關係,靈魂們和社區自下⽽上地聚集在一起,以此為彼此的新興特質,在不同尺度範圍內共同創造多元網絡物品和智能。

原文: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3's Soul(SSRN)

作者: E. Glen Weyl,Puja Ohlhaver,Vitalik Buterin

翻譯: malatang.eth

去中心化社會:尋找 Web3 的靈魂 [1]

E. 格倫·韋爾 [2],普迦·奧爾哈弗 [3],維塔利克·布特林 [4]

2022 年 5 月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道德經》六十二章

摘要

今天的 Web3 多用來表述可轉讓的金融化資產,⽽非用於對社會信任關係編碼。⽽諸多核心經濟活動,如無抵押貸款和建設個人品牌,都是建立在長期而不可轉讓的關係之上的。在本文中,我們描述了用以表徵 “靈魂” 的承諾、資歷證明和歸屬關係的不可轉讓的 “合靈” 幣(“soulbound” tokens, SBT),是如何能將實體經濟的信任網絡予以編碼,並得以建立溯源和聲譽的。更重要的是,SBT 可賦能於其他雄心勃勃的應用,如社區錢包恢復、抗女巫攻擊的治理、去中心化機制以及具有可分解可共享權利的新型交易市場。我們將這個更豐饒、多元化的生態系統稱為 “去中心化社會”(DeSoc)—— 一種共決共定的社交關係,靈魂們和社區自下⽽上地聚集在一起,以此為彼此的新興特質,在不同尺度範圍內共同創造多元網絡物品和智能。這種社交關係的關鍵是可分解的產權和強化的治理機制,例如按關聯度分數進行降權調整的二次方融資,在保護網絡不被攻擊、抽血和操縱的同時,獎勵信任和合作。借助這種強化的社交關係,Web3 可以避開時下過度的金融化,轉⽽支持更具變革性、多元化的未來,超越社交區隔,創造更多回報。

§1 簡介

Web3 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打造了一個具有前所未有靈活性和創新性的平行金融系統,震驚了全世界。密碼學和經濟的原生組件,如公鑰密碼學、智能合約、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已催生出一個複雜⽽開放的金融交易生態系統。

然⽽,金融所交易的經濟價值是由人類及其關係產生的。由於 Web3 缺乏代表這種社交身份的原生組件,它基本依賴於其原本想超越的中心化 Web2 架構,複製了後者的局限性。

依賴的例子包括:

  1. 大多數 NFT 藝術家依靠 OpenSea 和 Twitter 等中心化平台來表達稀有度和原始出處。
  2. 想做得比簡單的代幣投票更好的 DAO ,常依靠 Web2 基礎設施,如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資料,來對抗女巫攻擊。
  3. 許多 Web3 參與者依靠由中心化實體管理的託管錢包,如 Coinbase 或幣安。去中心化的密鑰管理系統對用戶不友好,非常專業的人才懂如何使用。

此外,缺乏原生的 Web3 身份認別,使得今天的 DeFi 生態系統無法支持實體經濟中那些常見的活動,如抵押物不足的借貸或像公寓租約那麼簡單的合同。在本文中我們將闡述,合靈代幣代表社交身份識別方面的微小跬步,也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並使生態系統得以重建以原生 Web3 背景下的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市場。

更值得憧憬的是,我們將重點闡述,具備豐富社交可組合性的原生 Web3 社交身份,如何在 Web3 已廣泛長期存在的諸多問題上取得巨大進步,包括財富集中和治理組織易受金融攻擊的脆弱性等,同時刺激政治、經濟和社會應用創新活動的寒武大爆發。我們將這些應用場景及其所支撐的更加豐饒的多元生態系統稱為 “去中心化社會”(DeSoc)。

§2 概覽

我們首先闡釋 DeSoc 的原生組件,主要是持有代表承諾、資歷證明和歸屬關係的不可轉讓(最初是公開的)“合靈” 幣 (SBT) 的賬戶(或錢包)。這種代幣就像放大版的簡歷,由驗證這些社會關係的其他錢包發行。

然後,我們將闡述這些原生組件所支撐的在各社會單元中日益興盛的一系列應用程序,包括:

  • 溯源
  • 以聲譽為背書,啟動抵押不足的貸款市場
  • 實現去中心化的密鑰管理
  • 阻止和抵消協同的策略性行為
  • 評估去中心化
  • 創建具有可分解、可共享的權利和許可的新型市場

講述的終點是 DeSoc 的願景——一種共決共定的社交關係,靈魂們和社區自下⽽上地聚集在一起,以此為彼此的新興特質,在不同尺度範圍內共同創造多元網絡物品,包括多元智能。

最後,我們將回應潛在的一些擔憂和反對意見,並與 Web3 領域已知的其他身份識別方式進行比較,不得不承認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第一步,但卻是可編程隱私和通信方面的進步。然後,我們將思考實現我們眼中願景的技術途徑。在此之上,我們更多地從哲學的角度,期待 DeSoc 能將 Web3 拉回到更深遠、更合理和更具變革力的軌道。

§3 靈魂

我們的核心原生組件是,持有公開可見、不可轉讓(但可由發行者撤銷的)的代幣的賬戶或錢包 [5]。我們將這些賬戶稱之為 “靈魂”,將賬戶持有的代幣稱之為 “合靈幣”(SBT)。儘管我們對隱私有著濃厚興趣,我們一開始假設賬戶是公開的,是因為這在技術上更易實現概念驗證,即便人們願公開的代幣持有信息會相當有限。在本文的後面,針對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我們引入了 “可編程隱私” 的概念。

想像一下有這麼個世界,多數成員都存有 SBT,且有一系列的歸屬關係、成員身份和資歷證明與這些幣相對應。比如,某人可能一個靈魂,存有代表學歷證書、工作履歷,或其著作或藝術作品的哈希值。在它最簡單的形式中,這些 SBT 可以 “自我認證”,類似於我們在簡歷中分享有關自己的信息。但是,當一個靈魂持有的 SBT 可以由作為對手方的其他靈魂發行或驗證時,該機制的威力就會顯現出來。這些對手方靈魂可以是個人、公司或機構。例如,以太坊基金會可以是一個靈魂,它向參加開發者大會的靈魂發行 SBT。一所大學可能以一個靈魂,向畢業生髮行 SBT。體育館可以是一個靈魂,向道奇隊的長期球迷發行 SBT。

請注意,靈魂無需與法定名稱關聯,也不需要協議級別的手段來確保 “每個人只有一個靈魂”。[6] 靈魂可以是一個不變的假名,擁有一系列無法輕易連接的 SBT。我們也不會假定靈魂在真人之間不可轉讓。我們將說明,這些特性如何在需要時自然而然地從產品設計中顯現出來。

§4 通往 DESOC 的步驟

4.1 藝術與靈魂

靈魂是藝術家將自己的聲譽寄託於其作品的一種自然形式。當發行可交易的 NFT 時,藝術家可以從他們的靈魂中發行其 NFT。藝術家的靈魂攜帶的 SBT 越多,買家就越容易識別靈魂屬於該藝術家,從⽽也確認 NFT 的真實性。藝術家可以更進一步,發行存儲在他們靈魂中的帶鏈接的 SBT,可以用來驗證 NFT 的 “藏品” 成員身份,以及藝術家設置的稀有度限制的憑證。因此,靈魂們創建了一種可驗真的鏈上方式,在物品的溯源和稀有度之上寄託和累積聲譽。

應用程序不局限於藝術方面,還可延伸到服務、租賃以及任何建立在稀缺性、聲譽或真實性之上的市場活動。關於後者的一個例子是被主張的事實記錄的驗真,如照片和視頻。隨著深度造假技術的進步,通過人工和算法的直接檢視,將越來越難以對真實性進行檢測。雖然區塊鏈包羅萬象,使我們能追踪特定作品的製作時間,但 SBT 將使我們能追踪其社會源頭,為我們提供發布該作品的靈魂背後的豐富社會背景,他們的成員身份、歸屬關係、資歷證明之林林總總,以及他們與事件主體的社會距離。“深度贗品” 很容易被識別,如果該製品的生產時間和社會背景對不上的話;⽽知名攝影師的驗證則可確認可信製品(如照片)。儘管目前的技術可以移除文化產品(如圖片)的背景,使它們易受肆意妄為的病毒攻擊而被剝奪社會背景,但 SBT 可對此類物品進行背景重建,使靈魂能夠利用社區中已存信任關係,對聲譽提供有益的保護網。

4.2 靈魂借貸

也許直接建於聲譽的最大金融價值是信用和無抵押借貸。目前,Web3 生態系統無法簡單複制無抵押借貸,因為所有資產是可轉讓和可售賣的,因此徒有抵押品的形式。“傳統” 金融生態系統支持多種形式的無抵押貸款,但依靠中心化的信用評級來衡量借款人的信用,而這些借款人幾乎沒有動力共享其信用記錄。這樣的評級有諸多缺陷。往好了說,他們至多只能不透明地對信用相關因素進行高估和低估,並對那些未積累足夠數據的人抱有偏見,主要是對少數族裔和窮人。往壞了說,他們可以利用電影《黑鏡》中的不透明 “社會信用” 系統,誘導社會結果,並強化歧視。

SBT 的生態系統可以實現抗審查的自上⽽下的商業和 “社會” 信用體系,取代自下⽽上的體系。代表學歷證書、工作履歷和租約的 SBT 可以作為信用相關歷史的不變記錄,得以讓靈魂通過質押有意義的聲譽,免抵押獲得貸款。貸款和信用額度可以表示為不可轉讓但可撤銷的 SBT,因此它們嵌套在靈魂的其他 SBT(一種不可扣押的聲譽抵押品)中,直到貸款償還後被燒毀,甚或更好的是,被還款證明所替換。SBT 具備有效的安全性:不可轉讓性可防止轉移或隱匿未償還貸款,⽽豐富的 SBT 生態系統懲罰試圖逃避貸款(比如新建靈魂賬戶)的借款人,讓他們得不到 SBT 來有效質押其聲譽。

用 SBT 來計算公共債務十分便利,這將開源借貸市場。SBT 與還款風險之間將出現新的相關性,從⽽催生更好的貸款算法來預測信用,從⽽減少中心化、不透明的信用評級基礎設施所起的作用。甚或更好的是,借貸可發生於社交網絡內部。特別地,SBT 將為類似於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和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開創的社區借貸實踐提供土壤,其間社交網絡成員同意擔保彼此的債務。因為一個靈魂的 SBT 組合代表了跨社會群體的成員身份,參與者可以很容易地在一個團體借貸項目中發現可當作有價值的共同參與者的其他靈魂。商業借貸是一種 “先貸後忘” 直止還款的模式,⽽社區借貸可能會採取 “先貸後助” 的方式,將營運資本與人力資本結合起來,從⽽獲得更高的回報率。

無抵押的社區借貸如何落地?一開始,我們預料靈魂們只持有反映他們願意公開分享的信息的 SBT,例如簡歷中的信息。雖然範圍有限,但足以啟動社區內的借貸實驗,尤其當 SBT 是由信譽良好的機構發行的時候。例如,用以展示某些編程證書、參加過幾場會議和工作履歷的一組 SBT,可能足以讓靈魂為他們的事業獲得貸款(或種子輪投資)。這種資歷和社會關係,已經⾮正式地在風險投資等資本配置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但模糊的作用。

4.3 保管好你的靈魂

重要 SBT 不可轉讓,比如只發一次的學歷證書,這產生了一個重要問題:你如何不丟失靈魂?目前的恢復方法,如多簽恢復或助記詞,在心理壓力、交易便利性和安全性方面不得不做出取捨。社交恢復是一種新興的手段,它依賴於個人的信任關係。SBT 允許類似的但范圍更廣的方式:社區恢復,在這裡,靈魂是其社交網絡交集的投票表決。

社交恢復是保護安全的良好起點,但在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存在一些缺陷。用戶生成一組 “監護人”,授權他們按多數人的決定修改錢包密鑰。監護人可以是個人、機構或其他錢包的混合體。問題是,一方面希望監護人數量足夠多,另一方面得讓監護人來自不同社交圈以預防串通,用戶在這兩者之間得做出權衡。此外,監護人可能會去世,關係可能惡化,或者只是失去聯繫,因此需要繁複費力的替換。雖然社交恢復避免了單點故障,但成功的恢復仍然取決於與大多數監護人建立維持信任關係。

一個更強大的解決方案是,將靈魂恢復綁定於靈魂的多社區成員身份,不是生成,⽽是利用一組廣度最大的實時社交關係,來確保安全。回想一下,SBT 代表不同社區的成員身份。其中一些社區,如雇主、俱樂部、大學或教堂,在本質上可能更接近鏈下,⽽其他社區,如參與協議治理或 DAO,可能更接近鏈上。在社區恢復模型中,靈魂私鑰的恢復需要來自靈魂所在的(隨機挑選的一組)社區的合格多數成員的同意。

與社交恢復一樣,我們假設靈魂可以訪問安全的鏈上通信渠道,其中 “身份驗真” 可通過對話、面談或確認共同的秘密等實現。與鏈上機器人或 SBT 本身的計算相比,此類通信渠道將需要更大的帶寬(技術上能夠承載更豐富的 “信息熵”)。事實上,我們可以認為, SBT 從根本上說就是代表參與或訪問這種驗真的(即高帶寬)通信渠道。

這些是否行得通,其細節需要實驗來驗證。例如,如何選擇監護人,以及需要多少監護人的同意,這些關鍵安全參數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然⽽,有瞭如此豐富的信息庫,社區恢復在計算上應該是可能的,且隨著靈魂加入更多不同的社區,並形成更多有意義的關係,安全性也會增強。

社區恢復作為一種安全機制,體現了 20 世紀初社會學家 Georg Simmel(社交網絡理論的創始人)的身份理論,該理論認為,個性從社會群體的交匯中顯現而出,就像社會群體作為個體的交匯顯現而出一樣。維護和恢復靈魂的加密財產需要靈魂網絡的同意。通過在社交關係中嵌入安全性,靈魂總是可以通過社區恢復來重新生成他們的密鑰,從⽽阻嚇靈魂的被盜(或出售):因為賣家需要證明恢復關係的出售,任何出售靈魂的嘗試都將缺少信用。

4.4 靈魂空投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闡釋靈魂們如何能代表個人,並反映他們的獨特特徵和紐帶,因為他們擁有反映其歸屬關係、成員身份和資歷證明的 SBT。這種形式的個性化,有助於靈魂們建立聲譽、追溯來源、進入無抵押貸款市場,並保護聲譽和身份。但反過來也是如此; SBT 還使社區能在靈魂們的獨特交匯處匯集。到目前為止,Web3 主要依靠代幣銷售或空投來召集新社區,但準確性或精確度很低。空投,是指通過算法將代幣免費投送給一組錢包,大多數落於已有特定代幣的持有者和錢包,其很容易受到女巫攻擊,誘發策略性行為和馬太效應。SBT 提供了一種徹底的改進,我們稱之為 “靈魂空投”。

“靈魂空投” 是基於靈魂內 SBT 和其他代幣而計算的空投。例如,想要在特定的第 1 層協議中召集社區 DAO ,可以向持有出席最近 5 次會議中的 3 次的 SBT 開發者,或其他反映參會情況的代幣(如 POAP)的開發者,給予靈魂空投。協議還可在不同的 SBT 組合之間以編程方式處理代幣空投的權重。我們可以設想一個⾮盈利組織,其使命是植樹,將治理代幣空投給持有環保 SBT、園藝 SBT 和碳封存代幣的靈魂,可以向碳封存代幣持有者投放更多的代幣。

靈魂空投還可以引入新的激勵措施來鼓勵社區參與。空投的 SBT 可以設計為在一段時間內與靈魂綁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 “歸屬” 為可轉讓的代幣。或者反過來。持有一段時間可轉讓代幣可以賦予 SBT 的權利,給予更多的協議治理權。SBT 為試驗最大化社區參與度和其他目標(如去中心化)的機制,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我們將在下面進一步討論。

4.5 靈魂之 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是為了共同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虛擬社區,通過公共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投票來運作。雖然 DAO 在跨距離和差異化的全球社區協調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它們容易受到女巫攻擊,其中單個用戶可以憑多個錢包來累積投票權,或者在不太複雜的一幣一票式治理中,只需囤積代幣獲得 51% 的投票權就可剝奪其他 49% 的投票權。

DAO 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應對 SBT 的女巫攻擊:

  • 通過計算靈魂持有的 SBT 組合,辨識獨特的靈魂和可能的機器人,並拒絕給予看似女巫的靈魂以投票權。
  • 對持有更多聲譽 SBT 的靈魂給予更多的投票權,如工作或學歷資質、執照或證書
  • 發行專門的 “人格證明”SBT,以幫助其他 DAO 對抗女巫攻擊。
  • 檢查支持特定投票的靈魂所持有的 SBT 之間的關聯度,以及對高度關聯的投票者給予較低的投票權重。

關聯度檢查的前景特別好,也特別新穎。由持有相同的 SBT 的靈魂所投的票,更有可能是女巫攻擊,即使不是女巫攻擊,這樣的票也更有可能來自一群犯同樣決策錯誤或同樣偏見的靈魂,因此其權重應適當地低於數量相同但參與者更分散的票。[7]

在本文附錄中,我們用數學方法對這一做法在二次方融資的情形下的運用進行了更細緻的探討,我們在其中引入了一個新的原生組件,稱為 “關聯度分數”。這種按關聯度進行降權調整的概念可以擴展到會商機制的構建。例如,易受多數派操縱的 DAO ,通過 SBT 計算,將參加商議的成員分散度予以最大化,確保少數派的聲音能被聽到。

DAO 還可以靠 SBT 來阻止各種形式的策略性行為,如 “吸血鬼攻擊”。在此類攻擊中,DAO(常與具有經濟價值的 DeFi 協議相關聯)通過複製別的 DAO 的開源代碼並隨後用代幣吸引用戶的流動性,來搭便車。DAO 們可以阻止搭便車者,首先制定規範,只對那些能反抗女巫攻擊的流動性提供者給予靈魂空投(如授予 SBT),而扣留對在吸血鬼攻擊中轉移流動性的靈魂的空投。同樣的機制不適用於對錢包的空投,因為持有人可以將流動性分散到許多錢包中以混淆他們的流動性軌跡。

DAO 還可以使用 SBT,讓領導層和治理機構程式化地回應社區訴求。領導角色可以隨著社區組成的變化⽽動態變化,反映 SBT 在靈魂成員間分佈的變化。根據 DAO 內多個社區的交叉和覆蓋範圍,可以將一部分成員提升為潛在的官員角色。重視社區凝聚力的協議可以用 SBT 將跨多個社區的靈魂放在中心位置。或者,DAO 可以選擇對某些特徵組合給予優先照顧的治理機制,例如基於郵政編碼的多樣性或參與某些特殊愛好的 DAO 。

4.6 以多元化衡量去中心化

分析現實世界的生態系統時,需要衡量生態系統的去中心化程度。生態系統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在多大程度上是 “假的”,生態系統事實上是由一個或一小撮協同實體來主導的?

有兩個流行的去中心化指標,一個是 Balaji Srinivasan 提出的 Nakamoto 係數,用以衡量需要匯總多少不同實體才能聚集 51% 的資源,另一個是 Herndahl‑Hirschman 指數,用於為了反壟斷的目的而衡量市場集中度,以市場參與者市場份額的平方之和計算得出。然⽽,這些方法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才是需衡量的正確資源、如何處理局部協同,以及 “不同實體” 的界定這一灰色區域。

例如,名義上獨立的不同企業可能有許多共同的大股東,董事是新朋好友,或者受同一政府監管。就代幣協議而言,通過查看鏈上錢包來衡量代幣持有量的去中心化,是⾮常不准確的,因為很多人有多個錢包,⽽一些錢包(例如交易所)代表了很多人。此外,即使地址可以溯及到特定個人,這些人也可能是容易發生無意的過度協同(往好了說)或故意串謀(往壞了說)的社會親緣群體。更好的衡量去中心化的方法,要能捕捉社會依從度、弱歸屬和強關聯。

礦工和礦池運營商共同組成了 90% 的比特幣算力,他們一起坐在一場會議的討論小組中。

SBT 支持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衡量 DAO、協議或網絡的去中心化(或多元化)水平。

  • 作為第一步,協議可將代幣投票權限於能適當反抗女巫攻擊(或持有很多 SBT)的靈魂。
  • 作為第二步,協議可以檢查不同靈魂持有的 SBT 之間的關聯度,如果它們共同擁有大量 SBT,則對其投票權進行調整(將它們當作一個整體,僅將他們的部分投票權分開計算)。(在附錄 A,我們用數學方法對這一做法在二次方融資的情形下的運用進行了更細緻的探討,我們在其中引入了一個新的原生組件,稱為 “關聯度分數”。)
  • 作為第三步,為了從更廣的範圍來看,並對跨網絡的去中心化有所了解,可以測量靈魂持有的 SBT 在網絡堆棧的不同層級之間和跨越層級的關聯度,也就是測量其在投票、代幣所有權、治理相關的通信,甚至計算資源控制等諸多方面的關聯度。

SBT 使我們能夠衡量互操作的分層生態系統的去中心化水平,這在今天是非常難以實現的。什麼樣的公式最能捕捉我們想要測量的內容,並且最不容易受到操縱,仍然是一個懸⽽未決的大問題。還有很多關於如何檢查 SBT 之間關係的問題,哪些 SBT 權重大些,哪些 SBT 權重少些,對嵌套的 SBT 降權調整,或者還要考慮靈魂們內部可轉讓代幣的組成。然⽽,隨著靈魂和 SBT 生態系統日漸豐富,大量數據可用於進行這些計算,並朝著真實的去中心化邁進。

4.7 產權多元化

DAO 通常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中擁有資產,或組織於這些資產的所有權之上。目前 Web3 的範疇主要局限於一小部分財產類別,其權利可以完全轉讓:代幣、NFT、藝術品、初版或像美國憲法這樣的稀有手稿。但是,強調可轉讓性對 Web3 並不利,使其無法代表和支持當今一些常見的簡單財產合同,例如公寓租約。財產權在羅馬法傳統中被定義為使用(“usus”)、處分(“abusus”)和收益(“fructus”)的權利的組合。所有這些權利很少共同歸屬於同一所有者。例如,公寓租約授予出租人有限的使用權(“usus”),但沒有無限制地處分(“abusus”)、出售(“fructus”)公寓甚至轉讓其使用權(轉租)的權利。不動產(土地)的權利通常受制於一系列私人使用限制、公共使用權授予、出售權限制,甚至國家徵用購買權。他們通常還負擔著抵押,其將一些金融價值轉移給貸方。

與目前想像的 Web3 不同,未來的產權創新不太可能建立在完全可轉讓的私有財產之上。相反,創新將取決於能否分解產權,以與現有財產製度的特徵相匹配,並對更豐富的細節予以編碼。公司和其他組織形式的演變,正是為了以更具創造性的方式重新設定產權。例如,授予員工使用專有設施的權利(“usus”),但保留經理修改或銷毀資產的權利(“abusus”),同時向股東支付大部分財務利益(“fructus”)。SBT 可以靈活地代表實物和虛擬資產的這種細微產權並使之增殖,同時鼓勵新的實驗。這裡有一些應用場景:

  • 允許訪問私人或公共控制的資源(如房屋、汽車、博物館、公園和虛擬等價物)。可轉讓的 NFT 未能很好地捕捉到這個應用場景,因為訪問權通常是有條件的,且不可轉讓的:如果我信任你,讓你進入我的後院用作娛樂空間,這並不意味著我允許你將該許可轉讓給其他人。
  • 數據合作社,SBT 給研究人員授予數據訪問權限,同時將成員的權利實體化,如對研究成果及其知識產權的訪問許可(可通過二次方投票)和經濟談判權。我們在第 4 節多元意義建構中進一步探討此點。
  • 當地貨幣的實驗,規則是讓居住在特定地區或隸屬於特定社區的靈魂更有價值地持有和消費當地貨幣。
  • 社會參與的實驗,其間 SBT 為有較少社會背景的靈魂(例如移民、青少年)創造一個持續的平台,幫助其在陌生的大網絡中獲得影響力。這些靈魂剛開始持有較小範圍的 SBT,能將其家人和當地社會歸集在一起。隨著他們加入的團體越來越多,他們將獲得更大範圍的 SBT,獲得投票權,施展對更廣網絡的影響力。這是 DanielleAllen 多元政治思想的主旨,不過目前主導這一過程的是一些隨意的年齡和居住地標準。
  • 市場設計的實驗,如哈伯格稅制和 SALSA(自行評授並拍賣出售的許可證),資產持有人發布自行評估的價格,任何他人都以此價格向其購買資產,並且須定期繳納佔該估價一定比例的稅費以維持其對資產的控制權。SBT 可用於創建更細小的 SALSA 版本,例如,社區要對參與權進行批准,以盡量減少來自社區內外的策略性行為。
  • 二次方投票等民主機制設計的實驗。代表社區成員身份的 SBT 的持有者可以對激勵額和稅率等參數進行二次方投票。最後,“市場” 和 “政治” 不是割裂的製度領域;在那些探索兩個領域之間廣闊天地的技術方案中, SBT 可扮演主要角色。通過二次方融資來提供公共物品,就是另一個這樣的市場和政治交匯點。

當然,還有一些地獄烏托邦情形需要考慮。可以有移民系統,讓 SBT 可以遷移。監管者被收買也可以被編碼進嵌套的社區代幣中,在這種情形下,業主擁有不成比例的投票權阻礙住房建設。SBT 可以使拒貸自動化。下面會進一步討論,這些情形要放在當前自上⽽下的不透明許可和歧視的社會背景下考慮。SBT 讓歧視無所遁形,人們得以與之抗爭。

4.8 從私人和公共物品到多元網絡物品

更寬泛地說,SBT 得以讓我們有效呈現和管理介於完全私有和完全公共的中間地帶的任何資產和物品。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東西都在這個中間地帶:即使用於個人消費的物品也有積極的副作用,如消費之後能更好地為其家庭或社區做貢獻;即使是地球上無處不在的公共物品(如氣候),對某些人也必然比對另一些人更有益(如塞舌爾比西伯利亞)。同樣,人類的動機很少是完全利己或完全利他的。許多類型的先驗存在的協作,在某些社區比在另一些社區更常見到。

然⽽,今天的製度設計是假定存在原子化的、自私的代理人,他們之間沒有先驗存在的協作,制度因而常常被已有協作的群體無意的過度協同 [8](往好了說)和故意串謀(往壞了說)攻擊。因此,即使是最好的公共融資模型,包括二次方融資 (Quadratic Funding, QF),也無法規模化增長。QF 通過減少對少數人集中行動的獎勵,增加對多數人集體行動的獎勵,來鼓勵協作;例如,10 人各出資 1 美元,會有 99 美元之相匹配,總共籌集 100 美元;⽽一個人出資 10 美元,則沒有匹配。其數學實現方法是,按個人出資的平方根之和的平方,給予相應比例的資金匹配(我們在附錄中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有些大型群體(比如大多數中國公民),即使他們之間的協作很弱(比如向一項事業出資 1 美元),也會壟斷系統,並吸走所有匹配的資金,原因是 QF 對獨特出資者數量所加的權重。照此,QF 不但不對關聯的特殊利益體之間的協同行為予以降權,反而會獎勵它,即使其會吸乾 QF。

但是,與其將先驗存在的協作視為應予 “改寫” 的漏洞,不如承認它,有些協作可以被利用和抵消。畢竟,我們從事的是鼓勵協作的事業。關鍵是讓二次方機制能與先驗存在的協作網絡一起運作,糾正其過度協同的偏好和傾向。SBT 提供了一種自然的方式,使得我們調整天平,支持跨越差異的協作。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所強調的那樣,問題不在於協同公共物品本身,⽽在於幫助由不完全協作但具有社會聯繫的個人組成的社區克服他們的社會差異,在更廣的網絡中進行大規模協同。

如果 SBT 代表反映靈魂偏向性的社區成員身份,那麼支持跨差異的協作,就意味著歸屬關係相似的靈魂或關聯的靈魂所得的協作獎勵應予降權調整,其相似度以他們都有的 SBT 來測量。其中的假設是,歸屬關係不同的靈魂之間的共識,能更好地代表橫跨更廣網絡的多元物品,⽽歸屬關係相似的靈魂之間的共識,更可能代表服務於狹隘利益的過度協同(或串謀)物品。

通過揭示靈魂們共有的成員身份,SBT 得以讓我們對先驗存在的協作給予降權調整,並基於最富多樣性的成員同意,以二次方的方式增加在新興網絡中廣泛賦利的多元物品規模, ⽽不局限於受特殊利益集團無意的過度協同(或故意串謀)影響的更狹隘的物品。相關度降權調整的精確公式,“其最佳效果” 取決於模型細節,這方面的研究尚未開展,但我們在附錄中為實驗起了個頭,以方便進一步研究。

§5 多元的意義建構

數字世界中日益突出的多元網絡物品的一個例子,是基於用戶數據構建的預測模型。人工智能 (AI) 和預測市場,都試圖根據主要來源於人的數據預測未來事件。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局限性,原因不同甚至近乎相反。AI 中的主導方式避開了激勵措施,它收集(公共或私人監控獲得的)數據饋送,並使用私有的大規模⾮線性模型,將數據合成為預測,它利用了 Web2 固有的對 “usus”(使用權)的壟斷,⽽沒有給數據工作者任何 “fructus”(收益權)。預測市場採取了相反的方法,人們押注結果以期獲得財務收益,完全依賴金融投機的經濟激勵 (“fructus” 收益權),不需對投注者的看法作合成處理並產生組合模型。同時,這兩種方法都得出了所謂 “客觀” 真理的結論。人工智能模型被描述為 “通用” 或 “普遍智能”,⽽預測市場被描述為將市場參與者的所有看法概括為單個數字:均衡價格。

一種更富成效的方法,是避開這些極端,取⽽代之以利用兩者的優點,同時彌補它們的弱點且豐富它們的廣度。我們建議,將復雜的⾮線性 AI 模型與預測市場的市場激勵相結合,把被動的數據工作者轉變為主動的數據創造者。有了這些植根於數據創建者社交關係的豐富信息源, DeSoc 能實現比這兩種方法強大得多的多元網絡智能,讓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做到的。

5.1 預測市場到預測多元性

預測市場的目標是,根據願意下注的人的財富和風險偏好,匯總他們的看法,即用錢來說話。但是這種 “適者生存” 並不是匯集看法的理想方式。一個交易者的收益是另一個交易者的損失,這種零和遊戲假設了一種能預測在與 “聰明人” 還是 “愚蠢人” 搏鬥的一般性能力。雖然財富可能代表某些形式的能力和專業知識,但基於別樣的專業比較優勢的預測可能更可靠。在特定領域輸掉賭注的參與者可能對另一個領域有更準確的看法。但預測市場不好的是,它提取那些有賭性的人的看法,這會使贏得賭注的人變得富有,使其他人變得貧窮,並阻礙風險厭惡型的人的普遍參與。

有更好的方法來提取看法。研究表明,雖然預測市場的表現通常優於簡單的民意調查,但它們並不優於高級的團隊預測調查,那里人們更有動力分享和討論信息。在團隊會商模式下,可以根據過去的表現和同行評價等因素對成員進行評估,團隊參加半結構化的討論以匯集未能在買賣合約中涵蓋的信息。這種團隊會商模型可以通過二次方規則進一步改進,從所有參與者提取確切的概率估計(與之相比,預測市場只能提取對當前均衡價格的自上而下的看法)。[9] 已經證明,人們有動機購買的合約數量,反映了他們的主觀概率評估。[10] 這樣的市場也更平等地分配從參與中獲得的收益,獎勵準確性,⽽不至於讓其他人破產,從⽽讓每個人都成為未來輪次的參與者。

SBT 可以在預測能力和專業比較優勢方面帶來一類新的豐富模型和實驗。預測市場只得出一個數字,即合約的價格,⽽二次方投票可得出每個參與者對事件概率的確切看法。SBT 能夠代入參與者的學歷證書、成員身份和一般社交關係等社會背景對這些看法作進一步運算,以獲得更好的加權(或⾮線性合成)預測模型,這可能會導致在新的、意料之外的交匯區出現專家級預測者。進而,即使一次投票沒能很好地匯總看法,也可以追溯研究過往投票,揭示 “更正確” 參與者的特徵,並在未來的投票中召集更適合的 “專家”,這或許會在團隊會商的情形下出現。這些機制與我們在本文中倡導的機制密切相關。就像按關聯度分數進行降權調整的二次方機制可以將協調不佳的自上⽽下的公共物品轉變為強大的、自下⽽上的多元網絡物品一樣,這些機制也可以將基於零和預測市場、鼓勵參與者隱匿自身信息(如 Futarchy)的治理系統,轉變為正和的、多元的意義構建,以鼓勵新的優質信息的披露和合成。

5.2 人工智能到多元智能

大規模⾮線性 “神經網絡” 模型(例如 BERT 和 GPT‑3)也可以被 SBT 改變。此類模型會收集大量公共或私人監控的數據流,以生成豐富的模型和預測,如基於自然語言提示符的代碼。大多數監控數據創建者不知道他們在創建這些模型中的作用,不保留任何追索權,並且被視為 “偶然的” ⽽不是關鍵的參與者。此外,數據收集使模型脫離了它們的社會背景,這掩蓋了它們的偏好和局限,並削弱我們修補的能力。隨著對數據可用性的需求不斷增長、記錄數據來源的 “數據集的數據表” 等新舉措以及機器學習的隱私保護方法的出現,這種矛盾日益凸顯。這些方法需要為生成數據的人提供實在的經濟和治理利益,並激勵他們協作創造比他們單打獨鬥所能做出的強大得多的模型。

SBT 提供了一種自然的方式,為來源豐富的數據編制經濟激勵措施,同時賦予數據創建者對其數據的追索治理權。特別是,SBT 允許根據個人和社區的特徵,對個人和社區的數據(及數據質量)進行謹慎而相稱的有的放矢的激勵。同時,模型製作者可以跟踪所收集的數據的特徵及其社會背景(被 SBT 反映),並找到抵消偏好和彌補局限的因素。SBT 還可以為數據創建者設置定制化的治理權,允許他們組建合作社來匯集數據並協商使用。數據創建者的這種自下⽽上的可編程性,就是多元智能的未來,模型製作者可以通過競爭及協商,使用相同數據來構建不同的模型。因此,我們拋棄了脫離人類源頭、從來源不可溯的監視數據歸集而來的、分離的單體 “人工智能” 模式,轉向通過協作構建的、植根於社會源頭並由靈魂們治理的多元智能的寒武大爆發。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像 SBT 使靈魂個性化一樣,它們也使讓模型個性化,即把數據來源、治理和經濟權利直接嵌入模型的代碼中。因此,多元智能像人類一樣,構建的靈魂嵌入了人類社交關係。或者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人類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化,嵌入了多元智能,每個智能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與其他靈魂互補和協作。⽽且,在這方面,我們看到預測市場和人工智能兩種方法在多元意義建構方向上的融合,綜合普遍採用的激勵措施和對社會背景的仔細跟踪,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模型,將兩種方法的優點揉合在一起,獲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技術方法。

5.3 可編程的多元隱私

多元智能引發了數據隱私方面的重要問題。畢竟,要構建如此強大的智能,需要從大型數據集(如健康數據)中匯集個人數據,或者捕獲⾮人際但共享的數據(如社交圖譜)。“自我主權身份” 倡導者傾向於將數據視為私有財產:這次交互產生的數據是我的,因此我應能選擇何時以及向誰披露。不過,與實體經濟相比,人們對數據經濟的簡單私有產權知之甚少。在簡單的雙向關係中,例如婚外出軌,披露信息的權利通常是對稱的,通常需要雙方許可和同意。正如學者海倫·尼森鮑姆(Helen Nissenbaum)所強調的那樣,關注點不在於 “隱私” 本身,⽽是在特定社會下背景披露某些信息是不正當的。劍橋分析數據醜聞 (Cambridge Analytica Scandal) 就主要是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透露他們的社交圖譜屬性和朋友信息。

與將隱私作為可轉讓產權不同,一種更有前途的方法是將隱私視為一組可編程的、鬆散耦合的、許可對信息訪問、更改或從中獲利的權利。在這種範式下,每個 SBT(例如代表資歷證明或數據存儲訪問權的 SBT)理想的話也將具有可編程的隱性財產權,指代對構成 SBT 基礎信息的訪問權,基礎信息包括:持有者及其之間的協議、共享財產(例如數據)以及對第三方的義務。比如,某些發行人會選擇將 SBT 完全公開。一些 SBT,比如護照或醫療記錄,在自主權意義上是私有的,持有 SBT 的靈魂才有單方面披露的權利。其他的,例如反映數據合作社成員身份的 SBT,擁有多籤或更高級的社區投票權,在所有或大部分 SBT 持有者同意時才可以披露。

儘管目前存在技術問題(SBT 可以以這種方式編程嗎?),以及激勵兼容性方面的重要問題(在第 7 節中進一步探討),我們認為可編程的多元隱私值得進一步研究,並且與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關鍵優勢。在我們的方法下,SBT 有潛能將隱私作為一種可編程的、可組合的權利來映射我們今天擁有的一系列複雜的期望和約定。此外,這種可編程性可以幫助我們重構新的配置,因為可以有無數種方式將隱私(作為許可訪問信息的權利)解構為 “usus”(使用)、“abusus”(處分)和 “fructus”(收益),從而創設出一簇簇細小的訪問權。例如,SBT 可以使用特定的隱私保護技術,允許對數據存儲(可能由多個靈魂擁有和管理)進行計算。一些 SBT 甚至可能允許以可進行某些計算但結果不得向第三方證明的方式訪問數據。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投票:投票機制需要統計每個靈魂的投票,但投票不應向他人證明,以防止購買選票。

通信可能是最正統的共享數據形式。然⽽,今天的通信渠道缺乏用戶控制和治理(“usus 使用” 和 “abusus 處分”),而將用戶的注意力(“fructus 收益”)拍賣給了出價最高的人,即使是機器人。SBT 有可能實現更健康的 “注意力經濟” 形式,使靈魂能夠對來自其社交圖譜之外可能是機器人的信息進行垃圾過濾,同時提升來自於真實社區和青睞的社會交匯區的信息。聽眾可以更加了解他們在聽誰,並能更好地給激發洞察力的作品點贊。這樣的經濟體可以優化正和協同,以及有價值的共同創造,⽽不是將優先級放在最大參與度上。這種通信渠道對安全也很重要;如上所述,“高帶寬” 通信渠道對於建立社區恢復的安全基礎至關重要。

§6 去中心化社會

Web3 立志於改變廣泛的社會,⽽不僅僅是金融系統。然⽽今天的社會結構,家庭、教堂、球隊、公司、市民社會、名人、民主政體,缺了代表人類靈魂及其支撐的更廣泛關係的原生組件,這些在虛擬世界(通常稱為 “元宇宙”)中都毫無意義。如果 Web3 離開了不變身份、信任和協作模式以及可組合的權利和許可,我們將漸次看到女巫攻擊、策略性行為和完全可轉讓私有產權經濟領域的局恨性,所有這些都將引致過度金融化。

為了避免過度金融化,又能實現指數級增長,我們建議將虛擬和現實世界中的社交關係放大和橋接起來,賦能靈魂和社區,對豐富的社會和經濟關係進行編碼。但僅僅在信任與協作之上建設是不夠的。糾正信任網絡之間的偏好和過度協同(或串謀)傾向,對於促進比以往更複雜、更多元且社交跨度更大的社會關係,至關重要。我們稱之為 “去中心化社會(DeSoc)”:一種共決共定的社交關係,靈魂們和社區自下⽽上地聚集在一起,以此為彼此的新興特質,跨越不同尺度生產多元網絡物品。

我們多元網絡物品當作 DeSoc 的一個功能來強調,因為網絡是經濟增長最強大的引擎,但最容易被私營企業(例如 Web2)和強權政府所惡意俘獲。最顯著的經濟增長來自網絡回報的增加,其中每增加一個單位投入就會產生遞增的產出。簡單物理網絡的例子包括道路、電網、城市和其他形式的基礎設施,這些基礎設施是投入勞動力和其他資本建設的。強大的數字網絡的例子包括交易市場、預測模型和基於數據的多元智能。在這兩類情況下,網絡經濟學都不同於新古典經濟學,後者教導收益遞減,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投入產出就會逐漸減少,⽽私有產權會產生最有效的結果。收益遞增背景下的私有產權具有相反的效果,收取租金會抑製網絡增長。兩座城市之間的道路可以從貿易收益中實現越來越多的回報。但如果該道路是私人擁有的,而業主選擇按兩個城市之間的貿易價值收取過路費,就會抑制增長。網絡的公共所有權也有其自身的危險,容易受到監管者被收買或資金不足的影響。

在既不被視為純粹的公共物品也不是純粹的私人物品,⽽是被視為局部的多元的共享物品時,收益遞增的網絡最有效。DeSoc 提供了社會土壤,得以分解和重新設定權利,即使用(“usus”)、處分(“abusus”)和收益(“fructus”)的權利,並在這些權利中啟用有效的治理機制,在製衡串謀和收買的同時,增強信任和協作。在本文中我們已探討了幾種機制,例如基於社區的 SALSA 和根據關聯度分數作降權調整的二方次融資(和投票)。作為第三種機制的局部和多元所有權,避免了 Charybdis 式的私人收租和 Scylla 式的公共監管者收買。

在許多方面,今天的 DeFi 只不過是將收益遞減私有產權模式老瓶裝新酒,放到了收益遞增網絡上。建立在無需信任的基礎上, DeFi 天然地局限於完全可轉讓的私有產權(如可轉讓代幣)領域,大多將 “usus 使用”、“abusus 處分” 和 “fructus 收益” 捆綁在一起。往好了說,DeFi 只不過可以收租而限製網絡增長,往壞了說,有可能面臨由 “鯨魚” 操縱的地獄烏托邦式監控壟斷,這些鯨魚競相無底線收割吸食數據,就跟 Web2 一樣。

DeSoc 將 DeFi 的網絡價值控制和投機的競賽轉變為自下⽽上的協同,建設、參與和治理網絡。至少,DeSoc 的社會土壤可以讓 DeFi 對抗女巫攻擊(賦能社區治理)、對抗吸血鬼攻擊(將積極的外部性予以內化,以建設開源網絡)並對抗策略性行為(維持網絡的去中心化)。通過 DeSoc 的結構化糾偏措施,DeFi 可以支持和擴展多元網絡,這些網絡可以廣泛地賦利,只要獲得極為分散的成員的同意,⽽不是進一步鞏固被狹隘利益集團挾持的網絡。

然⽽,DeSoc 的最大優勢在於其網絡可組合性。持續遞增的回報和網絡增長不僅避免了收租的危險,⽽且還促成嵌套網絡的擴張和交匯。一條道路可以形成兩個城市之間的網絡。但是,如果缺乏更廣泛的協作,僅僅是兩個城市間的協作,有朝一日也會達到收益遞減的天花板,要么因為堵塞(道路和住房),要么因為疲勞(達到可服務人群的極限)。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和更廣泛(也可以是更鬆散)地與鄰近網絡開展協作,獲得新的收益增長來源,價值才能繼續呈指數級增長。一些協作將是實體的,跨區域的實體貿易逐步擴展。但更多的連接將是信息的和數字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看到實體網絡和數字網絡之間新的協作矩陣,依賴於並擴展它們所建立的社會互連。DeSoc 所要賦能的,正是這種彼此交彙的、局部嵌套的跨數字和現實世界的不斷增長的網絡協作結構 。

通過組成網絡和協同,DeSoc 出現在政治生活和市場上,通過社交關係來增强两者。DeSoc 實現了 JCR Licklider(孕育了互聯網的 ARPANET 的創始人)的願景,在 “星際計算機網絡” 中 “人機共生”, 社會活力在信任的基礎上顯著增強。DeSoc 並非建立在 DeFi 不需信任的基礎之上,⽽是對支撐當今實體經濟的信任網絡進行編碼,使得我們對之加以利用,生成多元網絡物品,並對抗挾持、抽血或操縱。借助這種增強的社交關係,Web3 可以避免短期的過度金融化,邁向跨越社交距離的回報遞增的無限未來。

6.1 靈魂可以去天堂⋯⋯或地獄

雖然我們選擇性地強調了我們看好的 DeSoc 可釋放的潛力,但要記住,任何具有這種變革力的技術,幾乎都將具有相同的破壞力:化石燃料;車輪滾滾;電視洗腦;汽車污染;信用卡債務陷阱,等等。在這裡,可用於解決群體內部問題和實現跨差異協作的同種 SBT,也可用於對不受歡迎的社會群體自動拒貸,甚至針對他們進行網絡或實體攻擊,實施限制性移民政策,或進行掠奪式貸款。諸多類似的可能性,在當前的 Web3 生態系統中還不太突出,因為在當前的土壤裡它們還不是有意義的概念。落實 DeSoc 的好處,也會帶來這些害處。就像擁有一顆心的缺點是這顆心可能會破碎一樣,擁有一個靈魂的缺點是它會下地獄,⽽擁有一個社會的缺點是社會常常被仇恨、偏見、暴力和恐懼所裹挾。人類就是一場偉大而往往結局可悲的實驗。

當我們思忖 DeSoc 可能陷入地獄烏托邦時,我們還應將這些可能性與其他技術所導致的地獄烏托邦作比較。Web2 設施被用於不透明的威權監控和社會控制。Web2 常依賴自上⽽下的人為官僚機構來授予身份(“駕駛執照”), DeSoc 則依賴橫向(“點對點”)社會證明。DeSoc 使靈魂們能對自己的關係進行編碼並共同創建多元財產,⽽ Web2 則採用可極化、分裂和誤導的不透明算法,扮演社會聯繫的中介人甚或將其變現。DeSoc 摒棄自上⽽下、不透明的社會信用體系。而 Web2 是這些信用體系的基礎。DeSoc 將靈魂視為代理人,⽽ Web2 將靈魂視為客體。

使用 DeFi 進行社會控制的風險較小(因為缺少身份識別這一基石),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但 DeFi 自身有其地獄烏托邦屬性。雖然 DeFi 克服了顯性的中心化形式(即特定行為人在系統中擁有超大的正式權力),但它缺少內嵌的機制,來克服串謀和濫用市場力量這類隱性中心化。壟斷並不總是像過往的標準石油公司那樣浮在水面上。串謀甚至可能發生在生態系統高遠的層面。今天,隨著一眾資產管理機構(如先鋒、貝萊德、道富、富達等)的崛起,我們看到了端倪,它們是所有大型銀行、航空公司、汽車公司和其他主要行業的最大股東。由於此類資產管理機構持有一個行業內所有競爭參與者的股份(如每家主要航空公司的股份),他們就有動機讓他們持股的公司看起來像一個競爭性的行業,但卻按壟斷者那樣行事,犧牲消費者和公眾利益,最大化行業利潤。

在 DeFi 中也是如此,同類 “鯨魚” 和風投機構在系統各個層級以及系統內的競爭參與者中積攢了很大份額,可在代幣治理中操縱投票,或者將其委託給同類的代表,這些代表在網絡中相互關聯。如果沒有對抗女巫及按關聯度降權調整作為社會基石,以強力推行去中心化,我們就會看到更多由鯨魚支持的壟斷,而壟斷者逐漸成為可用投資資本的最大來源。隨著 “金錢階級” 和用戶的分化,我們將看到(並且已經目睹)越來越多的激勵錯位和收租行為。如果處理私人數據的 DeFi 應用程序出現,我們很可能會看到類似的發展,例如應用程序鼓勵 “擁有” 實則為人際關係數據(例如其社交圖譜)的多個人之間的競標戰,以組建單體私人 AI,與人類競爭,而不是組建相互競爭的多元 AI 來造福人類。[11]

因此,DeSoc 不需要很完美,就可通過可接受的非地獄烏托邦測試。要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模式,它只需要比可得的其他選項更好。儘管 DeSoc 有需防範的地獄烏托邦情形,但 Web2 和現有 DeFi 正在陷入必然的地獄烏托邦模式,將權力集中在精英手裡,由他們來決定社會成果或擁有大多數財富。Web2 命中註定是要邁向威權主義的,自上⽽下的監控和行為操縱的能力會日漸強化。今日的 DeFi 名義上是無政府資本主義,但正在落入網絡效應和壟斷壓力的桎梏,中期來看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變成威權主義。

相比之下,DeSoc 是隨機的社會多元主義,一個由個人和社區組成的網絡,作為彼此的新興屬性,共決共定自己的未來。看看 Web2,DeSoc 的誕生可以類比從諸多世紀的君主統治中生長出來的大眾參與型政府。參與型政府並⾮必然會產生民主。它也導致了 GC 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同樣,SBT 並不必然使數字基礎設施民主,⽽是具有民主兼容性,具體取決於靈魂和社區共決共定的內容。打開這個可能性空間,是對 Web2 的威權主義和 DeFi 的無政府資本主義的顯著改進。

§7 實施的挑戰

隱私對 DeSoc 來說是一個關鍵挑戰。一方面,太多的公開 SBT 可能洩露靈魂的過多信息,使他們面臨社會控制的危險。另一方面,過多的純私有 SBT 也可能使私人通信渠道得以規避治理和社會協作中的關聯度降權調整,這就帶來了激勵兼容性的重要問題。與隱私問題密切相關的是欺騙問題:靈魂們可能虛假陳述他們的社會聯結,同時以私下或旁路渠道進行協同。我們不能指望窮盡所有的可能性和答案,⽽只能在本文中探討這些挑戰的性質,並為未來的研究勾勒出一些有前景的路徑。

7.1 私人靈魂

基於區塊鏈的系統默認是公開的。記錄在鏈上的任何關係不僅對參與者,⽽且對全世界的所有人都是立即可見的。使用多個假名可以讓某些隱私得以保留:一個家庭靈魂、一個醫學靈魂、一個專業靈魂、一個政治靈魂,每個靈魂都持有不同的 SBT。但這有些幼稚,因為很容易將這些靈魂相互關聯起來。這種隱私缺失的後果是嚴重的。事實上,如不採取明確的措施來保護隱私,簡單地將所有 SBT 上鍊的 “幼稚” 想法,很可能會讓許多應用程序暴露過多的信息。

針對過度信息暴露問題,有幾個解決方案,其技術複雜度和功能有所不同。最簡單的方法是 SBT 可以在鏈下存儲數據,鏈上只保留數據的哈希值。

如何存儲鏈下數據完全由個人選擇;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i)其自己的設備,(ii)其信任的雲服務,或(iii)去中心化網絡,如星際文件系統(IPFS)。鏈下數據存儲讓我們在擁有許可寫入 SBT 數據的智能合約的同時,保留讀取該數據的單獨許可。Bob 可以選擇僅在他願意時透露他的 SBT 內容(或其許可的數據集)。這已讓我們走得相當遠了,並且具有提高技術可擴展性的更多好處,因為大多數數據只需由極少數人處理。但要完全實現多元隱私等屬性,以及更細粒度的披露形式,我們還有更多路要走。還好的是,許多加密技術能讓我們做到這一點。

其中一組強大的構建模塊,能以新的方式實現局部數據披露,它是密碼學的一個分支,稱為 “零知識證明”。雖然如今零知識證明主要用於資產轉移中的隱私保護,但它也允許人們證明任意陳述的同時,無需透露陳述本身之外的任何更多信息。例如,在可以通過加密技術證明政府文件和其他驗證的地方,有人可以證明這樣的陳述:“我是加拿大公民,18 歲,擁有大學經濟學學位,在 Twitter 上有超過 50,000 名粉絲,尚未在本系統中申請賬戶。”

零知識證明通過對 SBT 進行計算來證明靈魂的特徵(例如,它有特定的成員身份)。該技術可以引入多方計算技術(例如混淆電路)予以進一步擴展,從而使此類測試具有雙重私密性:求證者不用向驗證者透露他們是誰,⽽驗證者不會向求證者透露其驗證機制。而是,雙方一起進行計算,只知道輸出的結果。

另一種強大的技術是指定驗證者證明。一般來說,“數據” 是滑的:如果我發給你一部電影,我無法從技術上阻止你轉錄和轉發給第三人。數字版權管理 (DRM) 之類的變通辦法最多也只起有限的作用,且常給用戶帶來巨大的成本。然⽽,證明卻不一樣地滑。如果 Amma 想向 Bob 證明她的 SBT 的某個特性 X,她可以對 “我持有符合特性 X 的 SBT,或者我有 Bob 靈魂的訪問密鑰” 這一陳述進行零知識證明。Bob 會認為這個陳述是可信的:他知道他沒有作證,因此 Amma 實際上必須有符合特性 X 的 SBT。但是如果 Bob 將證明傳遞給 Cuifen,Cuifen 不會認為可信:據他所知,Bob 原本可以用他自己的密鑰來作證。可驗證延遲函數 (VDF) 可以將此變得更加強大:Amma 可以製作並展示目前只能用該 SBT 製作的證明,而其他人只可以在五分鐘後製作。這意味著,代表對數據的可信證明的高級訪問許可是可能的,儘管不可能對原始數據本身(可能只是簡單地複制和粘貼)予以同類選擇性許可。不過,這可能會讓我們走得很遠。正如區塊鏈在交易中可提供可追溯性以防止某人右鍵單擊複製粘貼有價值的 NFT(以及對原始所有者進行女巫攻擊)一樣,SBT 可以提供社會溯源頭方面的可追溯性,這起碼可以降低那些來源未經驗證、複製粘貼而來的數據的價值。

這些鏈下數據和零知識技術能兼容負面聲譽,即使持有者不希望它們可見,SBT 也可見。負面聲譽的重要例子包括信用記錄、未還貸款數據、負面評論和業務合作夥伴的投訴,以及能證明牽涉到協同的社會關係的 SBT。與這一密碼技術相結合的區塊鏈,可以提供一個潛在解決方案:智能合約邏輯可以強制靈魂將負面 SBT 合併到數據結構中,例如存儲在鏈下的 Merkle 樹,並且任何零知識證明或混淆電路計算都需要引入這些信息,否則在提供的數據中會有一個可見的 “漏洞”,驗證者會識別出來。Unirep 協議就是這點如何實現的一個例子。

以上舉例的目的,並非要確切說明如何使用密碼技術解決 SBT 的全部隱私和數據許可問題。我們只勾勒出幾個例子來展示這些技術的力量。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明確不同類型數據許可的具體局限,用最優的特定技術組合來實現想要的許可水平。另一個問題是需要什麼樣的多元產權制度來管理數據,以及如何妥善拆分訪問(“usus 使用”)、編輯(“abusus 處分”)和現金流(“fructus 收益”)的權利。

7.2 作弊的靈魂

如果 SBT 是多元財產、網絡物品和智能得以協同的社會基石,人們可能會擔心靈魂會試圖耍花招或作弊,以攫取我們讓 SBT 許可的社區治理權或產權。例如,如果許多應用程序靠 SBT 來代表參會記錄,無良會議組織者就可能提供此類 SBT 以換取賄賂。有了足夠多的賄賂,人類(和機器人)就可以生成一個虛假的社交圖譜,使該帳戶看起來像一個真實的人類靈魂,因其(假的)SBT 而與眾不同。就像 DAO 可以被賄賂一樣, 靈魂及其使用的鏈上投票機制也可以。相反,如果用 SBT 來對協同行為作降權處理,靈魂就可避免 SBT 被利用來提高影響力。為什麼我們該相信靈魂擁有的 SBT 能準確反映其真實的社會承諾,⽽不僅僅是他們選擇的遊戲玩法?

一個論點是,不同的作弊動機可能會 “相互抵消”。靈魂們會分門別類,加入自我認同的規模稱心的重要網絡中,就像哈伯格稅制中高估和低估資產的動機可相互抵消,從而能得出大致準確的市場估值那樣。靈魂想要持有更多 SBT 以在其社區中獲得影響力,但另一方面,會迴避不太關心的社區的 SBT,從而降低關聯度指標上的得分,並增加他們在更大網絡的治理中的影響力。

但如果認為這兩種動機,即獲得許可和增加影響力,總能均勻地抵消,甚或只是接近於抵消,像變戲法一樣,這就顯得幼稚了。可能有許多社區使用 SBT 外的系統來調節許可和治理。或者社區可能(與我們關於信息暴露的主要假設相反)發行一點兒私人 SBT 以代表治理權,但誘使社區成員在更廣泛的決策中為這些 SBT 保密。

“博弈” 的問題不容小覷。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解決它是未來研究最重要的焦點之一。事實上,為什麼把人類用戶排序或過濾的諸多現有算法予以開源將⾮常困難,這就是一個主要原因。為了減輕和阻嚇 SBT 的博弈,我們提議幾條規範和加密指南:

  1. SBT 的生態系統可以發展 “緊密” 社區渠道,其中 SBT 代表真實的鏈下社區成員身份,其具有強大的社會紐帶和重複的互動行為。這將使社區更容易過濾和撤銷冒充者和機器人的 SBT。這種緊密渠道,我們經常在教堂、工作場所、學校、聚會團體和民間社會組織中看到,將為在更 “稀薄” 的社交渠道中的警察博弈(如通過機器人、賄賂、冒充)提供一種更能抵抗女巫攻擊的社會基石。
  2. 嵌套型社區可對有串謀可能性的 SPT 施加 “緊接於其下” 的矢量要求。例如,如果一個州正在舉行一輪融資或投票,該州可要求每位參與的公民持有某個縣和市的 SBT。
  3. SBT 生態系統的開放性和加密可證明性,本身可用於主動檢測串謀行為模式,並懲罰不真實的行為,如降低串謀靈魂的投票權重,或要求靈魂接受代表負面驗證的 SBT。例如,如果一個靈魂證明另一靈魂是真人,而其後來被發現是機器人,那麼案件可以升級為公開認證,導致該靈魂持有大量負面驗證。這在 GitCoin QF 生態系統中已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其使用一系列信號來檢測 “串謀團伙”。
  4. 零知識技術(例如 MACI)可通過加密方式阻止靈魂做出的某些驗證不可被證明。這將使出售某類驗證的行為變得不可信,因為行賄者無法判斷受賄者是否遵守了他們的交易約定。已有大量關於將這種技術運用於投票的研究,不過任何⾮金融化的社會機制最終都可受益於類似想法。
  5. 我們可以鼓勵舉報人,以此使大規模串通變得難以落地。不是檢測和懲罰錯誤或濫權行為,⽽是檢測和懲罰濫權的串謀模式。由於存在假旗賄賂的可能性,這種技術有過度使用的風險,但它仍然是工具包的一部分。
  6. 我們可以使用來自同行預測理論的機制,鼓勵在所有情況下都提交驗證報告,而在串通範圍變得極大時則不需要。和會議組織者驗證不同,參會者可以互相驗證已參會,因此得賄賂大量的參會者來以驗證一份虛假的參會證明。獎勵不必是金錢上的,也可以是 SBT,這種獎勵對真正的社區成員的價值,比對攻擊者更大。
  7. 我們可使用關聯度分數,其關注點在於有共同的利益的一群靈魂的關聯關係,其有很大動機誠實行事。例如,有上限的配對二次方融資中所用的關聯度評分技術,採用二次方融資捐贈本身來確定兩個參與者的關聯度,從⽽確定如何按其交集做降權調整。如果兩個參與者有許多共同利益,他們向 QF 機製表達這一事實的動機肯定會因關聯度降權調整的適用⽽減少,但它永遠不會變成零或負數。

§8 對比和局限

雖然已提出的身份識別方案無比眾多,但 Web3 領域有四個特別突出和相近的方法廣為討論,值得對比:占主導地位的 “傳統” 身份生態系統、假名經濟、人格證明和可驗證資質文件。每個方法都突現了我們所倡導的社交身份識別方法的重要貢獻和未來需解決的問題,我們將這些局限作為探索未來方向的跳板。有鑑於此,我們也闡釋了為什麼我們相信我們的靈魂和合靈代幣所提供的社會身份識別原生組件,是隱私製度一條更富前景的前進道路。

8.1 傳統

傳統身份識別系統依賴第三方簽發和規管的文件或身份證件(政府、大學、雇主等)。可以聯繫第三方來確認其來源的真實性。雖然傳統系統具有我們應深入理解的一組有趣特性,但這些系統⾮常低效,並且不適合用於快速有效協同所需的可組合性或計算。此外,這些系統脫離社會背景,使靈魂依賴一個中心化的第三方來確認社區成員身份,⽽不是依賴其所加入的社區。例如,大多數政府簽發的身份證最終都可以追溯到醫生和家庭成員授權簽發的出生證明,他們是事實的最終來源,更不用說許多同樣有用的社會聯結,這些社會聯結合起來能提供更強大的驗證。事實上,當集權中心尋求強有力的身份認證(例如,主要政府部門頒發安全許可)時,他們很少依賴此類文件,⽽是轉向社交網絡中的訪談。因此,此類傳統身份識別系統傾向於將權力集中在簽發者和那些能夠進行盡職調查以獲得更強驗證的人身上,⽽這些人反過來又會成為僵化和不可靠的官僚機構。DeSoc 的一個關鍵設計目標是,確保能夠滿足和超越政府 ID 的安全要求,使得各個橫向網絡能跨越各類社會基礎為用戶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8.2 假名經濟

Balaji Srinivasan 創造並普及了 “假名經濟” 一詞,他推廣了將聲譽系統與零知識證明機制相結合以保護隱私的社會願景。他的早期版本強調使用假名以避免歧視、防範社會暴徒的 “取消文化”,免於被這些暴徒損害聲譽和破壞社會關係。它設想人們在其錢包中積累可轉移的零知識 (ZK) 驗證,並通過將驗證的子集轉移到新錢包,或將驗證拆分到多個無法追溯的錢包中,來防範聲譽攻擊。在挑選要轉移的驗證時,要選擇新帳戶中所需的匿名級別,在更多匿名性(轉移更少的認證)或更廣地分佈到其社交網絡中(轉移更多驗證)作出權衡。

典型的假名經濟方案和 DeSoc 的實際區別在於,我們不再強調身份分離是保護參與者免受網暴和取消文化的主要方式。一定程度的分離(例如,家庭、工作、政治等之間的不同靈魂)可能是健康的,但一般來說,將建立新身份作為抵禦攻擊的主要手段,存在很大的弊端。它使聲譽質押貸款和溯源變得更加困難,並且它難以與旨在糾正關聯度或女巫攻擊的治理機制相組合。

DeSoc 不是通過允許受害者使用新的身份(如舊身份消失)而免受攻擊,⽽是允許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將攻擊者放在社會背景中比對。“取消行為” 經常出現在攻擊者或機器人與受害者幾乎沒有社交聯繫或背景時,且其陳述和行動是脫離社會背景的,而病毒信號是通過脫離社會背景的網絡傳播的。這種方式與 SBT 能夠溯源以防止深度偽造相同,SBT 的社交圖譜描繪了 “熱門作品” 的源頭。“熱門作品” 本質上是在受害者社區(反映為共享的 SBT 成員身份)之外產生的製品,或者沒有受害者社區的 SBT 來驗證,這足以讓人懷疑該作品的真實性。SBT 還使受害者能夠發起防禦性反擊,以反制在其信任網絡(為共同持有 SBT 的模式所代表)中策劃和傳播的攻擊。通過維持社會背景,人們可以保持信任,即使他們面臨取消文化的威脅,並可追究攻擊者的責任。真相的社會基石,也就隨著可溯源度的提高而改善。

8.3 人格證明(PoP)

人格證明協議 (PoP) 的目標是,提供具有個人唯一性的代幣,以防止女巫攻擊,並賦能⾮金融的應用程序。為此,其依賴社交圖譜的全局分析、生物識別、同步的全球關鍵當事人及其不同組合的方法。然⽽,由於 PoP 協議尋求代表個人身份識別,專注於實現全球唯一性,⽽不是反映社會關係和聯結的社會身份,所以 PoP 協議僅限於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應用程序。我們感興趣的大多數應用程序(例如聲譽質押)都是要求關聯的,並且不是要成為一個具有唯一性的人,而是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此外,PoP 協議也不能免受女巫攻擊。在幾乎所有近期可預見的應用中,PoP 系統都實際上地對女巫攻擊開放,只是成本略高。除⾮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都註冊 PoP 服務並參與特定的認證活動,否則攻擊者總是可以招募尚未參與的無利害關係人充當女巫。雖然這樣的僱傭兵並不完全是機器人,但差別只是表面的,除了可能增加的一小部分費用。

許多 PoP 協議旨在為無條件基本收入或全球民主建立基礎。儘管我們沒有相同的野心,但這些協議促使我們考慮,如何分步建設,促成多元網絡產品的協同。與 PoP 的二元、個人主義和全球性相比,我們的方法旨在為自下⽽上的聲譽、財產和治理構建一個豐饒的、與社會背景相關的和分層的基礎,使得人們能參與各種規模的社區和網絡。

8.4 可驗證的資質證明

可驗證的資質證明 (VC) 是 一種 W3C 標準,其中資質證明(或認證)是可以零知識共享的,共享與否由持有人自行決定。VC 突出了我們底線隱私方法的主要局限性,並啟發了我們在上面對隱私外延的討論。在 SBT 具有能縮小曝光範圍的隱私外延之前,VC 和 SBT 可以被自然而然地視為有互補性:特別是,SBT 最初是公開的,因此它們不適用於政府頒發的身份證明等敏感信息,⽽ VC 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現在可由社區恢復來解決的恢復方案。在短期內,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可能比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方法要強大得多。但是 VC 也有一個重要局限:起碼按它們的標準化形式,VC 不支持我們列舉的大多數應用程序,原因是它們的單方面隱私性。

單邊零知識共享與我們所舉的應用場景的激勵機制並不兼容,也不符合我們提出的隱私規範。我們的大多數應用程序都依賴於一定程度的信息披露。但是在零知識共享下,靈魂無法知道另一個靈魂擁有 SBT,除⾮其被共享予他們,這使得聲譽抵押、可信承諾、抗女巫治理和簡單租約(如公寓租約)無法實現,因為該靈魂做出的其他承諾和產權負擔是不一定可見的。更深入地說,我們懷疑單邊零知識共享並非合適的隱私方案。多方關係中的一方很少有未經另一方同意⽽單方面披露其關係的權利。正如單方面可轉讓的私有產權並不是豐富的產權制度一樣,簡單的單邊共享也不是⾮常豐富的隱私製度。如果兩方共同擁有一項資產並選擇通過 VC 代表他們的關係,則這種資質證明將無法實現相互同意和相互許可。這個問題涉及到更複雜的多元產權以及復雜組織形式和許可的情形,而這正是 DeSoc 的一項特點。

§9 靈魂誕生

從當前的 Web3 生態系統邁向由 SBT 調整的增強社交關係之路,面臨著常見的冷啟動困難。一方面,SBT 不可轉讓。另一方面,今天的錢包組合可能不是 SBT 的最終歸宿,因為它們缺乏社區恢復機制。但為了讓社區恢復錢包發揮作用,他們需要跨不同社區的多種 SBT 來保證安全。哪個會最先到來:SBT 還是社區恢復?早期採用者社區會是誰?不同鏈上的 SBT 如何互操作?我們不能指望窮盡所有的可能性和答案,⽽是為讀者勾勒出一些有前景的路徑,方便其在當前的 Web3 甚至 Web2 設施中進一步探索。

9.1 SBT 原型

儘管 SBT 的標誌是不可轉讓性,但 SBT 也可能具有另一個屬性,在冷啟動中可能更有用:可撤銷性。有可能初代 SBT 是可撤銷、可轉讓的代幣,其後才發展出不可轉讓性。如果發行者可以銷毀代幣,並將其重新發行到新錢包,則代幣就是可撤銷的。例如,當密鑰丟失或洩露時,燒毀和重新發行是有意義的,並且發行人有利益確保代幣不會被金融化及出售給別人,比如當代幣表明真正的社區成員身份時。具有重複鏈下互動關係的雇主、教堂、聚會團體、俱樂部很容易銷毀和重新發行代幣,因為它們與這人有關係,並且很容易可以通過電話、視頻會議或親自見面來排除冒充。單一的互動,例如參加一次音樂會或會議,則不太適合,因為社區紐帶較弱。

可撤銷、可轉讓的代幣是一種 SBT 原型 ,在靈魂出生之前提供給養性的胎盤功能。這些代幣為錢包爭取時間來孕育安全的社區恢復機制,並讓人們充分累積 SBT 原型,這些原型最終可被燒毀並重新發行為不可轉讓的 SBT 。在這條路徑下,問題不是 “哪個會最先發生:SBT 還是社區恢復?” 而是,SBT 和社區恢復同時落地,生出了一個靈魂。

9.2 社區恢復錢包

儘管今天的錢包缺乏社區恢復能力,但它們各有優劣,可以成為 SBT 的家,或者孕育它的子宮。人格證明 (PoP) 協議的優勢在於已經在社會爭議解決機制方面先行先試,這是社區恢復的基礎。此外,許多 DAO 使用 PoP 來促進治理,使其自然成為 SBT 的第一個發行者。不過,儘管 PoP 有先發優勢,PoP 協議尚未贏得廣泛信任來存放有價代幣資產,⽽託管錢包則有這些信任。

託管錢包,儘管它們有中心化的缺點,會以更少的成本為不專業的散戶提供一個順滑的入口。此類託管錢包還可以為散戶社區提供工具,以發行可撤銷的代幣,這些代幣隨後會轉換(或銷毀和重新發行)為 SBT,甚至可以為更多 “企業” 發行人提供工具,其中許多企業正在尋找在 Web3 建立忠誠客戶群的方法,但缺乏託管方面的專業知識。一旦社區恢復機制正式確立,並經過實戰考驗,這些託管錢包可以去中心化到社區恢復中,⽽託管人則繼續在 DeSoc 中提供其他有價值的服務(如社區管理、SBT 發行等)。

對於更專業的 Web3 用戶,去中心化的⾮託管錢包(或⾮託管的社交恢復錢包如 Argent 和 Loopring)是啟動社區恢復機制的自然起點。⾮託管錢包具有原生 Web3 開源的優勢,以及可以靈活地將機制予以預先公佈並分步試驗,讓自願參與的專業用戶對激勵機制和混合機制(如多簽名)進行實戰測試。所有這些方法(PoP、託管和⾮託管),在測試和啟動不同專業度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用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9.3 靈魂原型

規範也可以引領靈魂的誕生。在審視代幣和錢包時,我們還可重塑對用以表明成員身份的某類 NFT 和代幣的看法。特別是,我們可以引入規範,規定由信譽良好的機構頒發的,反映參會記錄、工作經驗或學歷證書的 NFT 和 POA 不得轉讓。成員身份代幣的轉讓,如果是有價交易,會降低錢包的聲譽,並可阻礙發行人進一步向該錢包發行成員身份或 POAP 代幣。⾮託管生態系統中的大量用戶,其錢包已獲得了可觀的財務聲譽和利益,可引導他們將其作為有效的抵押品,避免遭致他們對不可轉讓性的反抗。

雖然這些路徑都有各自的困難,但方法越多,通過一些小步驟達成中期的準平衡狀態的機會就越大。

§10 結論

儘管我們一直在想像 DeSoc 可以實現什麼,但不管怎樣,以上都只是第一步。條條大路通 DeSoc,包括許多基於⾮區塊鏈的框架,如 Spritely、 ACDC 和 Backchannel ,其依賴本地機器上⽽不是全球帳本中的數據集。這些框架最終可提供跨社交距離的更多信任,因為它們可以利用信任關係的可傳遞性,比如受信任的介紹,⽽不是依賴知名的、地位高的機構(如大學或 DAO)發行的 SBT。此外,我們上面描述的應用,只是 DeSoc 能夠實現的東西的發端,⽽虛擬世界還尚未涉及:它們的物理、社會以及它們與現實世界的複雜交匯。所有這些都表明,即使是我們在上面描繪的勃勃雄心,也只不過是 DeSoc 終極面貌的端倪而已。

然⽽,在這條道路上,仍然存在許多挑戰和懸⽽未決的問題。上面的草圖需要大量的紅隊測試,其中許多方案只是建議,並非規定。DAO 如何在保持其狀態信息公開的同時,詳細比較各靈魂的行為模式和各 SBT 的關聯度,以執行抗女巫攻擊保護措施和去中心化?在各種關聯度降權方案下,如何獲取 SBT 的激勵兼容性?隱私與關聯度降權和其他 DeSoc 機制有多少衝突?我們如何以一種既社交又私人(統一於社會背景下)的適當方式來衡量不平等?繼承權在社區恢復框架中如何有效?協議中是否劃定甚至融入一些紅線,以避免出現地獄烏托邦情形?還是我們只應該把最好的場景先建起來再說?這些問題只是我們研究議程的開始,這些研究將跨越數年,與 DeSoc 生態系統共同發展。

不過,DeSoc 有如此的潛力,似乎不僅值得我們枕戈待旦未雨綢繆,更可能是我們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保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 1932 年裁軍會議上說,“人類組織能力” 跟不上 “其技術進步” 的步伐,就如同讓 “一個 3 歲小孩手持一把剃刀”。在這一論斷貌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先見之明的世界裡,學習如何通過編程把社交關係編碼進未來,⽽不是紙上談兵講信任,似乎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下去的必修課。

附錄:先驗協作的二次方調整機制(從略)

尾註:

[1] 我們感謝 Audrey Tang、Phil Daian、Danielle Allen、Leon Erichsen、Matthew Prewitt、Divya Siddarth、JaronLanier 和 Robert Miller 的深思熟慮的反饋和評論。所有的錯誤和觀點都是我們自己的。

[2] E. Glen Weyl,微軟公司和 RadicalXChange 基金會,glen@radicalxchange.org。格倫將本文鏈接到他的靈魂。

[3] Puja Ohlhaver, Flashbots 有限公司,  puja@ashbots.net。Puja 將這篇論文獻給她的祖母 Satya,她的愛和光將永遠照耀著許多靈魂。

[4] 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基金會,  vitalik.buterin@ethereum.org

[5] 我們選擇這組屬性不是因為它們明顯是最理想的特性,⽽是因為它們易於在當前環境中實施,並實現重要的功能。我們在第 5.3 節將探討可編程的私有 SBT。

[6] 但是請注意,原則上法定名稱可以表示為 SBT:姓可以是家族的成員 SBT,⽽名可以是父母給孩子的禮物 SBT。事實上,更豐富的名稱概念也很容易表示,比如,其他宗親或親緣關係可將成員 SBT 授予給新生兒。

[7] 參見 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264948490834247681  和 https://twitter.com/VitalikButerin/status/1265252184813420544  中的⾮正式 Twitter 民調證據,表明人們已經發現,在決策機制中引入多樣性考量的想法是很自然的。

[8] 我們謂之 “無意”,是因為高度合作的群體會自然而然地尋求增進利益,且很可能是為了他們的集體福祉。

[9] 根據二次方規則,團隊成員可以購買一份合約,該合約在特定事件發生時支付 $X,但成本為 $(X^2)/2。例如,某人設定 X=0.5 ,在事件發生時,其將獲得 0.5 美元(由設注者支付),但其支付的成本無論如何都只有 0.125 美元。

[10] 如某人評估概率為 p,其預期收益是 pX,成本是 X^2/2。取關於 X 的導數,假設風險中性,最優條件是 p=X,這對於小額賭注是合適的(收益和成本都可以任意縮小或放大,都同樣成立)。

[11] 參見 Posner, E. & Weyl, EG, “肢解章魚”,《激進市場: 根除資本主義和民主,建設公平社會》(Uprooting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for a Just Society),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2018。

免責聲明:作為區塊鏈信息平台,本站所發布文章僅代表作者及嘉賓個人觀點,與 Web3Caff 立場無關。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要約,並請您遵守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